有專家提議禁止農村喪事吹嗩吶,農民無法接受,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上海小阿偉


我個人認為農民做什麼怎麼做,只要:一、沒有違反法律法規;二、沒有傷風敗俗;三、沒有損人利己等,不能約束得太死板了。


蛟龍過海


從現實上來說,因為環保的原因,現在部分農村白事已經沒有了鞭炮,如果再禁止吹嗩吶的話,肯定農民弟兄們一時無法接受,我認為禁不禁嗩吶,還是根據農村的實現情況來,不可能說禁就禁。

農村辦白事,以前有許多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辦白事一般比較嚴肅莊重,本著送逝去的人最後一程的感情出發,大家一般都會參加,而且農村辦白事的規矩很多,還不能隨便減少,這是農村辦白事的特殊之處,所以很多白事辦著辦著,就成了人們所說的大操大辦,這與移風易俗的要求也確實不相符合。

但農村辦白事可以不要很多與時代不同的規矩,但嗩吶班子這個事可以作一些靈活性的處理,農村不象城市,城市有城市的侷限與要求,農村辦白事停靈時間長,而且需要的人手也比較多,所以一個村子裡有人辦白事,不管是不是三門之內,只要叫到幫忙,基本上大家都會去,主家為了答謝,也為了招待遠到而來的外親,通常需要用嗩吶去當作白事中的很多儀事事項,比如說嗩吶什麼時候響,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下地,什麼時候入棺都以嗩吶為號,這是有很多講究的。

農村辦白事請嗩吶吹的曲種是獨立的,在北方地區辦白事請嗩吶班,你可以聽出非常悲傷的效果與氣氛,都有固定的吹法,也是農村民俗文化的一種,沒有了嗩吶,好象白事辦得就有了氣氛,也沒有了應有的靈魂。

至於說農村辦白事以後要不要吹嗩吶,我個人覺得首先需要在移風易俗的風氣上有一個改變,但這種改變決不能一禁了之,農民無法接受是因為這是個傳統,不請嗩吶這個白事辦得就不完整,甚至是對已逝人的不敬與不孝,想改變這個需要有一個時間的過度,想禁止就禁止其實不真不是什麼好事。

農村白事大操辦本不是由於請不請嗩吶造成的,想奢侈浪費也不能跟要不要嗩吶扯上必然的聯繫,如果村民大部分對這樣已經很能想得開了,那要不要其實都好說,但在農村觀念一時還未接受的情況下,把矛頭對準嗩吶我認為是不妥的。


聞雞曉讀


反三俗,不是字面上的意義!哪些是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水品低的(注意!是文化水品,不是文憑!),肯定是區分不了的!文化水品太高的(一輩子沒去過農村,祖上十八代都是城裡人),沒見過,也是區分不了的!還有一種以前文化水品低(不是最低,能識字),現在去到某些所謂的協會,自以為文化水品高了,想和自身以前做了斷的,也是借反三俗之名,行苟且之事的! 這三種人,從他們嘴裡蹦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沒問題,連起來卻是臭不可聞!


添三同老1


我不知道這個建議是哪個專家說的,反正我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建議,是為了博得眼球還是真的覺得有必要取消?還有別的更好的祭奠方式來代替嗎?

發喪葬禮時的嗩吶聲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無限思念之情,千百年一來一直如此,特別是一些曲目悲悲慘慘讓人聽後更加思念故去的親人,個人覺得這是很有必要的祭奠方式。

當然有些地方近年來對祭奠的方式確實有異化的趨勢,例如請一些三四流的小戲班子,讓幾個穿著暴露的女孩子上臺扭來扭去,這些做法是對死者的極大的不尊重,是對死者的極大褻瀆,類似這樣的祭奠方式還是不要的好。

嗩吶也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剔除一些不合時宜的曲目,對嗩吶文化進行必要的改良也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封殺嗩吶藝術,我覺得肯定不合適,也不應該。


X射線60945207


這個專家太無知,農村喪事連嗩吶也要禁吹,不可理喻。這個專家錢拿多了,飯吃得太飽,無事找事。吹嗩吶既不會噪音擾民,更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只是晚輩藉此憑悼逝去前輩,造成一種熱鬧氣氛,何必干擾太多。以前說雞豬牛糞汙染土地,也說出要禁止農家肥施用,說農村燒柴火汙染環境等等。農家肥施用幾千年,種出的糧菜被稱作綠色食品。對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被稱為磚家是實至名歸。


雙猴機杼


喪事本來就很悲傷,搞點哀樂以增加氣氛,增加對逝者的悼念,有什麼不可以?我以為這也是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也是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難道農村人、農民就不應該對死亡的親人,舉行悼念儀式嗎?只能無聲無息地化作塵煙。


老於52080


很好,都是垃圾文化,現在有婚慶禮儀多好,老人可以開個追悼會,現在電影院沒有人看了,電視也不大看,喇叭🎺班和以前不一樣了!沒有唱戲的了,就是罵大匯,把小孩子都給傳染壞了,不健康的文化多!家家戶戶都有是,有那個錢💰幹啥不好,有時候就是沒有幾個人看,有啥用,支持,點贊誰想看叫他花錢請家裡天天看。要想傳承下去也演點好的,文化文明藝術他她們有嗎,?耶穌愛你,哈利路亞,讚美主。


是我的牧者愛你


這回磚家終於說對了 死人吹嗩吶 整得南腔北調的 擾民 你家死一回個人搞得左鄰右舍都不安寧 就好像只有你家死人 別人家沒死過人似的


池秋雨夜西窗竹


這個提儀是一個善意之舉,是一個移風移俗之舉?但在農村,想改變一個風俗習慣,是很不容易的,就像推行火葬一樣,總是有人偷著埋,還有的把骨灰放進棺材再埋。

農村在有人去世,特別是老人,都要顧唱戲的,唱上一天,兩天,甚至更長?這樣,覺得就完美了,臉上有光了?反之,總覺低人一等?實質這是一種不好的風俗,逝者已去,活者還活,你就吹上一年,對逝者也無益,但活者經濟上增加負擔,那是一定的了。

隨著社會發展,文明程度提高,人們慢慢會接受的,會文明辦喪,簡單辦喪?這可以從城裡,縣城看到,很多都簡單處理一下,有的很長時間,鄰居還不知人已故去,這就是人們文明程度提高了。

人活著,做一個有用的人,為社會及自己做貢獻?死後叫後人簡單處理一下就行了,人死如燈滅,再去弄啥,只是多花點錢而已,是好事的人,通過你這,又掙了錢而已?


三農採風


不要想了,那個專家,本來就不是人生的,家裡都沒有爸爸媽媽的,大家不要這麼說了,這個專家就豬和狗一起生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