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蝗災真的到了中國,滅蝗鴨真能擋的住嘛?

魚刺君


我覺得鴨子或許能解決一部分蝗蟲

但是那麼多的蝗蟲一下子也吃不過來。可以適當的多準備一些蝗蟲的天敵,應該不止一個品種吧?

首先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不管蝗蟲會不會來。這次的肺炎就是個很值得借鑑的地方,不要小看那些大家都覺得不會發生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不要被這些表面現象矇蔽了雙眼。

其次我們也需要大力發展農業,可以多種些土豆、紅薯等等一些在地底下的農作物,以被不時之需。大家都可以多存儲一些糧食在家中!

當然大家想到的讓蝗蟲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也是可行的,不過要不要先驗證一下蝗蟲能不能吃,吃了之後會怎樣?有什麼後遺症嗎?


櫻桃貓咪


如果蝗災真的到了中國,我的建議現在就趕緊生產高百把米至千米以上的大圍網,長度控制在上萬米,進深在幾公里以上。

用直升機觀察蝗蟲大軍從什麼地方飛來,然後計算好蝗蟲軍隊的路經走向,在關鍵地理位置用直升機架沒大圍抄網等待,兩邊及中間多升空一些熱氣球作固定掛圍網之用並用繩索固定在地上捆牢。網兜儘量要深,讓蝗蟲大軍飛進去幾百米進深處觸碰到網裡不能調頭逃跑。網滿了時再收網。未收完的蝗蟲讓它們繼續鑽第二道第三道等圍抄網,這樣就達到花最小的代價滅掉最大的害蟲!而且還環保,總比放雞放鴨汙染環境好上十萬倍!捕捉回來的蝗蟲馬上打包冷凍起來,還可以當作油炸食品供應那些重口味的人,或者拿去喂高檔的水產品或做動物飼料!古代沒有飛機和熱氣球及魚網怕蝗蟲,現在這個年代就是怕蝗蟲不來,幾千萬頓的免費飼料都不曉得收,簡直就是笨得糊塗!殘害生靈的主意我只能建議到這裡。罪過罪過!本是地球生靈,何必相煎得太急?


苗族武功傳播


蝗蟲分佈範圍廣泛,全世界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多種。

蝗災在古代中國並不罕見,從夏商時代開始,中國就有蝗災的記載。在近代以前中國的2000多年裡,大規模蝗災甚至平均3年發生一次。

火焚蝗蟲、培養和保護蝗蟲的天敵、多種植蝗蟲不喜歡的作物、捉蟲換糧等都是古代常用的手段。

中國人民在滅蝗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結合現在高科技,相信偉大的祖國不會出現失控場面。





冰封的淚


近期全民跟新型冠狀病毒作鬥爭的同時,地球蝗災預警已拉響警報。據調查,本次蝗災始於非洲,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佈警告,東非地區情況極度危急,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3億多隻!目前已經給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距中國僅一步之遙。

新間報導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研究表明,這次蝗災危害我國的幾率很小。因為中國擁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所以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

那麼,蝗災如果真的到了中國,對於這種擔憂,農業部也做了相關回答,就是中國的蝗蟲監測方面較強,防治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蝗災防治機制,建立了國家四級蝗蟲監測預警系統,以及綠色可持續的三大防控技術體系。

在新疆等農牧交錯區,可採取牧雞牧鴨、招引粉紅椋鳥等進行防治。生態敏感區可降低防治指標,主要採用生物防治措施。在集中連片的大面積區域,用飛機進行噴藥處理,在小面積區域,組織人員使用大型施藥器械開展防治。

所以 綜合上述,就算中國大面積爆發蝗蟲災害那也必將得到有效控制。





市場阿軍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下幾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1.蝗災是大規模的蝗蟲爆發吃光農作物及其它綠色植物造成的。是蝗蟲數量不可控大於大自然平衡法則造成的自然災害。

2.滅蝗鴨起到一定的輔助消滅蝗蟲作用,但是滅蝗鴨的進食是定量的,吃飽了就不可能在繼續進食。

3.滅蝗鴨的數量不會太大量,每天消耗的蝗蟲數量有限,不能有效阻擋蝗蟲的遷移損害綠色植物的速度。

4.大量的滅蝗鴨聚集也會給自然法則造成傷害,比如鴨子的糞便堆積汙染,大量鴨子聚集也容易產生其它鴨類疾病,鴨子聚集在一起容易加快疾病傳播

5.蝗災的問題我們應該給予充分重視,提前建立隔離網,建立隔離帶,將蝗蟲限制在一定區域,用科學噴灑藥水和物理攻擊的方式將蝗蟲消滅乾淨,減少蝗災的危害。

以上就是個人對蝗災來了中國,滅蝗鴨能否頂住的建議,謝謝閱讀


超超記錄生活


很多年輕人對蝗災都不太瞭解,會輕視蝗災的影響力,甚至會有人想要通過吃蝗蟲來避免蝗災發生。如果真的有人這樣想,只能說你對歷史一點都不理解。蝗災貫穿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之中,秦朝時每八年,元朝時每三年,明清時期每兩年都會爆發蝗災。吃真的能夠解決問題,蝗災就不會持續這麼久了。蝗蟲群在幾百或者上千只的規模是可控的,但達到四千萬以上規模的蝗蟲群就很難控制住了。蝗蟲所到之地如同烏雲蔽日,草木難生,莊稼被啃食的所剩無幾,老百姓更是會苦不堪言。

在現代社會,我國的農業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滅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年輕一代幾乎都沒有見過蝗災了,對蝗災可能帶來的影響更是一無所知。本次蝗災從東非的國家出發,後來蝗蟲跨過了高山和大洋到達了印度和尼泊爾等地,所到之處糧食就會絕產。蝗災的可怕之處有三點:一是快速的遷徙能力,蝗蟲憑藉風勢一天內能飛幾百公里路;二是啃食糧食的速度驚人,蝗蟲本就是食草動物,一天內吃掉的糧食能達百噸以上;三是蝗蟲的繁殖能力強,一年內能繁殖3至5次。

蝗災距離我國可以說是僅有一步之遙,但不用有太多焦慮。沙漠蝗蟲大規模進入我國基本不可能發生,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沙漠蝗蟲生存需要在40℃的溫度環境,且空氣溼度要在60%-70%左右,我國很少有地區能達到條件;二是蝗蟲想要到達我國就必須經過喜馬拉雅等高寒地區,蝗蟲從喜馬拉雅山脈過境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我國曆史上發生的蝗災都是飛蝗,基本沒有發生過沙漠蝗蟲。不管從蝗蟲自身的遷徙能力,還是從我國的蝗災歷史來看,蝗災在我國發生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雖然說蝗蟲到達我國境內的可能性低,但並不意味著蝗蟲就不會來。有學者就提出這樣的假設,蝗蟲通過季風到達我國西藏和雲南等地,這種假設是非常有科學依據的。目前,這兩個地區的蝗蟲監測部門要做好日常巡查和管理,一旦發現大規模的蝗蟲入境要做好充足準備,降低對農業帶來的影響。從國外一些專家的分析得知,如果東非地區的乾旱在6月前得不到控制的話,蝗蟲規模就會是現在的500倍。古人就說過“唇亡齒寒”,全球化進程日益加深,蝗災面前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蝗災真的進入我國對農業生產來說將是空前的災難,最終吃苦的還會是老百姓。蝗災進境會有三件事會發生:

一是滅蝗除蟲將會是頭等大事,農業部門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二是糧食會被蝗蟲啃食,糧食減產會成為必然;

三是糧食減產會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國內的農產品市場會有普遍上


垚X


這個問題已經有例在先了!

據東方網2000年7月11日報道:作為蝗蟲危害嚴重地區的新疆草原,在十萬只“鴨子大軍”投入戰鬥後,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徹底殲滅。

據當時估算:每隻鴨子一天可吃蝗蟲400來只。


琳宮逍遙


滅蝗用鴨,屬於生物防治法,簡單、環保,但實效不大。

滅蝗,還可採用物理法,安排人捕捉。

最高效的還是化學法,利用化學藥劑滅殺,高效,但汙染環境不環保。


由他笑


如果蝗災真的到了中國,沒有那麼嚴重的話可以考慮考慮用滅蝗鴨,既減少了 飼料錢,又可以有一項創收,兩全其美。嚴重的話就得考慮用大型機械來消滅蝗蟲,因為蝗蟲的危害不能小瞧,我們一定要把自然災害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有效的按科學的辦法把蝗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認真微笑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鴨子沒有蝗蟲多,也吃不過來,,所以鴨子擋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