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在後發制人的中國汽車市場,我們既是幸運的,也是悲哀的。幸運的是,改革開放讓我們的汽車工業得以快速發展,進而讓80後開始的“叛逆”一代擁有了對四輪機器的憧憬和嚮往。悲哀的是,我們未曾染指開放前的全球汽車工業,不曾身臨彼時去感受、去觸摸,只能在千禧年之後去窺探、去品味。


當然,時至今日,認為汽車工業精髓仍存在於歐洲大陸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德、法、意的擁簇者們分別對機械、創意和設計懷有痴迷般的熱情。


然而,在地球的最東方,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卻也在上世紀的全球汽車工業中,擁有至高地位。而這個高度,曾那麼不可磨滅、不可替代、不可俯視、不可超越。


半個世紀以來的東方彼岸,曾有一款產品,引領日系跑車崛起、見證JDM鼎盛,穿梭於日本市井各山縣小路,斬歐洲列強於頂級封閉賽道。


當JDM受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強制規定而走上下坡路,是這款車苦苦支撐日系的性能尊嚴,它就是我們經常談及的東瀛戰神,日產GT-R。


戰神GT-R的名號怎麼來的?


上世紀60年代,日產收購了日本Prince汽車,中文譯為王子汽車。該品牌下有款叫好叫座的三廂轎車,名為skyline。當時,沒有哪個日本國民敢篤定,這款車孫子的孫子,會成為地球東方的跑車之光。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然而,這臺搭載1.5升GA-30引擎,60匹馬力的三廂車,迭代前僅生產33,759臺。之後,伴隨第二代skyline的出現,王子汽車逐漸陷入財務困難,最後僅有19年生涯的Prince汽車併入日產旗下。


雖然併購後skyline被擱置了幾年,可日產沒有放棄skyline的生產,甚至篤定它大有可為。在1969年第十五屆東京車展上,日產推出了skyline的後續版本PGC-10,認祖歸宗的話是第四代skyline,當時該車搭載了2.0LDOHC S20直列6缸發動機,功率為160馬力/7000rpm,最大扭矩177N·m。


如果汽車動力發展趨勢不是小型化、輕量化,那麼五十多年前的數據放到現在仍然可用。然而,自這款車開始,日產希望它能肩負起消費者的GT夙願,即具備長途駕駛樂趣的性能級房車。在那個年代,GT少之又少。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但與此同時,日產又希望它能在賽道上一展身手。於是,它作為單獨車系從品牌中獨立出來,並獲得一個響亮的名字GrandTourer -Racing,簡化拼讀後便是GT-R。


1971年,日產為GTR增加了2門的Coupe車型,廠家代號KPGC10,車迷們很專業的稱其為R27。新車型採用了5擋手動變速箱,驅動形式為後驅,採用了新的懸掛結構,在第一代車型4年的生產中,日產共製造了945輛GTR車型。


之所以留下戰神名號,因為在1969~1972年的各種比賽中,GTRR27創造了50場不敗的記錄,因此成為性能車迷心目中的戰神。


出道,封神,雪藏


1972年,日產原以為二代GT-R會承載戰神之名,一舉打開日本汽車工業的全新大門,可不曾想到的是,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讓二代GT-R出道後即被雪藏。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雖然二代GT-R(R28)延續了四圓燈、採用直6的2.0L發動機,並且是日本本土第一個使用前後盤式剎車系統的車型,可石油危機的陰影早已籠罩在島國上空。


雖然,石油危機讓日本國民不再一味追求馬力和性能,但也給了日系品牌在北美地區生根發芽的契機。只不過,在日本本土,性能二字暫時凋敝,實用省油主義逐漸抬頭。再者,曾經的大馬力高性能車型不僅帶動了日本汽車工業集體欣欣向榮,也催生了街頭、山地的暴走族,那種類似《頭文字D》的下山競速賽,便是當時的縮影。


在70年代末期,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強制規定,七十年代末以後生產的汽車最高時速都不能超過180~190km/h,1988年又規定引擎不得超過280馬力,雖然後來在2004年解除了馬力上的限制,然而最高時速的限制一直影響著超跑的設計與生產。


能源危機和JDM的規則變更讓戰神失去了市場,這一落寞,就是17年。


R32,戰神歸來


1989年8月,對於信仰黨而言,這是不平凡的日子。代號R32的第三代GT-R正式發佈,新車延續矩形頭燈和四個圓形尾燈的設計風格,首次推出罕見的無窗框設計車門。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這是極富盛名的GT-R版本,則採用六缸雙渦輪增壓引擎RB26DETT,動力為日本法律規定的280匹,0-100KM/h的加速度為5.6秒,並採用扭力可分式的電控四輪驅動底盤。


這代車型是GTR最經典款,一經推出市場接近瘋狂,動畫《頭文字D》更使其聲名大噪,代表人物中裡毅的座駕便是R32。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實話實說,R32的動力和底盤在當時無可匹敵,以至於在日本本土再次上演29場比賽連勝的佳話,而當戰神美譽二度加冕時,生命週期4.4萬臺的銷量也讓R32成為最叫座的一代。


封神之作,R35


三度封神,要拜紐伯格林北環所賜,在2009年,車重1.75噸、搭載VR38DET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R35在紐伯格林刷出7分29秒03的圈速,成績驚為天人。


GTR,日本汽車工業的天際線(上)| 辣車史


若想問何出此言,先來看看R35幹掉了誰,包括保時捷911TURBO,以及通過創始人定名的法拉利恩佐。


最新一代GT-RR35擁有流線型線條和充滿未來感的車身比例,車尾是經典風格的兩組圓形尾燈。四出排氣管和張揚的車身包圍體現著其動力性能的特殊。


車身大量採用碳纖維材料製造,包括車頭保險槓和車底下護板等部位。另外懸掛部件多采用輕量化鋁合金材質,也是為了減輕運動慣性。


GT-R搭載著名的VR38DETT3.8LV6發動機,最大馬力為480hp,輸出最大扭矩為588N·m。裝備名為GR6的雙離合變速箱,可切換為手動模式。更令人驚訝的是其加速到百公里時間僅為4.05秒,是名副其實的超跑級性能。


然而,對於真正的歐洲超跑而言,GTR在價格上僅有158萬,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性價比超跑,也正是基於此因,才會讓GT-R在中國擁有無數信仰者。


寫在最後:

GT-R的功績,更多在於讓歐洲人拋棄了偏見。是1990年澳門東望洋比賽中,R32把BMW的E30遠遠甩在身後,不僅如此,R32還打破了賽事紀錄。至此歐洲人不敢輕視東方,可歐洲人卻沒有拋棄偏見,最終國際汽車聯合會通過取消A級房車賽事,將GT-R的賽事身影所在了日本本土。

它,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