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下,第一天上班什麼感覺呢?

看人間冷暖


新型冠狀病毒還在蔓延階段,很多單位已經提出復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第一天上班當務之急是做好個人防護,不但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不要閒麻煩戴口罩,也不要感覺怪怪的,健康最重要,儘量上班不扎堆聊天,吃飯,都要保持距離。積極的配合國家,單位所要求的做好防護,對疫情的防控才能起到至關重要第一步。





劉傑83927141


也是由於冠狀病毒的原因,我們單位初五就開始上班了,到現在一直沒停。

當時因為自我防護意識還不到位,還發生了這樣一個段子性質的小故事:

初五去單位飯堂吃飯,雖然也戴著口罩,但吃飯總要摘掉口罩的。當時飯堂稀稀拉拉沒幾個人,發現有個好哥們兒就在那兒吃飯。打完飯直接坐在他邊上,想和他一邊吃飯一邊嘮會嗑。

誰知他說的第一句話不是“新年好”,而是“要不你換個地兒吧,不安全”。

事後想想,其實剛開始找他坐的時候,自己心裡就有點打鼓了,心裡作祟還是去找了他。

現在不同了,現在大家防護意識都強了,飯堂裡只能打飯回去吃,不能在飯堂吃飯了,各級管控也都比較嚴。

大家剛復工,不要感覺戴口罩很丟人,個人防護意識越強,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切記切記。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回復、留言和討論。

謝謝![贊]



達人正能量


在疫情之下,我第一天義務上班感覺很不錯,為了疫情就是為了自己,在非常時期,人人有責,我從2月4號第一天值班,每人8小時輪流值班,感覺疫情工作時間過的太漫了,心裡期盼著早日結束這場疫情阻擊戰,即然在崗位值班就不能放鬆警惕,上班下班做好交接防疫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疫情並不可怕,時刻防範最重要。做好疫情防範工作一切都會過去的。祖國加油,武漢加油!





嶽佔兵


疫情下,第一次上班的感覺,可用五味雜陳來形容。

第一味:酸

真沒想到,同事們,朋友們,工友們,夥伴們,大家一起戴著口罩上班。這種狀態,恐怕一生的工作生涯也絕無僅有。心頭實在有些酸酸的感覺。

第二味:甜

雖然還在疫情的狀態下,但既然能上班,說明在做好預防的情況下,是可以工作的,應該無羌。有專家,大師們在把控疫情呢。終於又可以給國家做貢獻了,心頭難免有甜甜的感覺。

第三味:苦

雖然上班了,但心中也難免有一絲憂慮,那就是擔心病毒找上門。雖然把控很嚴,處處設防,但心中本能的一種不自覺感受,也會時而閃現腦際,有隱隱的苦味滋生心頭。

第四味:辣

作為人們心中一種感受上的辣味,恐怕無外乎刺激、興奮。辣味刺激味蕾,從而興奮神經,繼之引起全身的暖熱,血液循環也加快了。這種狀態下的心情,定會煥發出一種幹勁來。這種衝動是由衷的,自發的,自覺的,這種狀態下,定會創造出工作的佳績來。

第五味:鹹

食品上的鹹味,長期過鹹多鹽不好,過淡少鹽也不好,不多不少正好。國家有膳食指南,每人6克/日為佳,這樣既保證了人體需求,又不致病。

那麼,心中的鹹味是什麼呢?就要象吃鹽一樣。我以為,面對疫情,既不能過怕,也不能不怕,做到既怕又不怕,即認識到其兇險性,又認識到人類的智慧定會戰勝它。

有了這種心態,工作起來就會有幹勁,不會因為疫情的氛圍擾亂了心情。

#戰勝疫情#


大一觀察


很新鮮,在家臥了十多天。到單位和同事顧不上問聲新年好就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先排好值班表,發工作群。大門口每位同志都在量體溫、領口罩(儘管每人已經戴了一副)。開會研究去一線值勤,然後區裡衛健委檢查相關事宜,接著是區紀委檢查組。

問了四個問題,有無疫區人回院(答曰:四人已隔離),有無防範措施(消毒,量體溫)…

氣氛有點緊張,領導特別重視。

一場疫情防控的大絕戰開始了。[祈禱][祈禱][祈禱]


w的嚮往


沒有感覺。今年是最沒有年味的一年。上班時測體溫,下班時測體溫。除了說戴好口罩外,還是要帶口罩。什麼事都有正反二方面的意義存在。一場疫情,把國人的預防知識提高了幾個檔次。


雲蓋棟


我們還沒上班呢😀但想過這個問題,跟同事微信上討論過,第一天上班,依舊戴著口罩,依舊勤洗手,依舊處於戒備狀態[霧霾]然後——

1、互相擁抱,慶祝我們很健康[大笑]

2、聚餐,大吃兩頓[捂臉]

3、聊天,互相總結一下疫情期間的心態[可愛]

4、開會,儘快進入工作狀態[耶]



黃河藝考官田華


對於第一天上班的人,對於環境走進單位的第一感覺一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加上疫情沒退,還必須做好防護措施,整天帶著口罩,也夠不容易的。不過,既去之則安之,既然走上了崗位,就靜下心來好好工作吧,心靜無雜事,相信一切都會很快好起來。


陌陌育兒堂


有一種若即若離,小心翼翼,心情複雜,說不清道不明感覺!

原來年後上班心情舒暢,信心滿滿,今年疫情面前有一點小小的擔心!街上人流減少,全民警戒!


許昌颶風


沒班上,沒毛感覺,我們這裡今天上班的人北班到十點被趕了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