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最近,被一位醫生圈粉。

她就是73歲的中科院院士李蘭娟,她不僅每天親自去紅區ICU病房查房,還跟病人交流情況,鼓勵病人要堅強。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早上八點半,李蘭娟就準點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開始一天的工作。

每一天,李蘭娟的工作都被排得滿滿的,白天觀察病人的情況,晚上還要為浙江的危重病人救治進行遠程會診。

到了晚上下班,脫下防護服和護目鏡,她的臉上被壓出一道道壓痕,看著讓人心疼。

工作人員讓她多休息,她卻笑著說:“我身體好得很,沒得事。”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前幾天,傳出好消息,李蘭娟自創的“四抗二平衡”救治模式已經產生效果,有兩名危重症患者轉出ICU,還有一名患者明天可以轉出。

談起疫情“拐點”,李蘭娟說:

“拐點並不能以確診病人下降來判斷,而是要把所有的傳染病人都找出來,哪怕再多也不怕,但不能摁著,摁著誰都難說拐點。”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在救治病人方面,李蘭娟鞠躬盡瘁,不光醫術高明,還非常的拼,始終走在抗議最前面,真的太讓人敬佩了。

李蘭娟的大愛,源自從小樹立的志向,她立志要學醫回饋社會。

1947年,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紹興,雖然家境貧寒,但她從小就熱愛讀書。

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可剛讀一年,就因為無錢交學費,而不得不面臨輟學。

她心裡捨不得離開學校,就在她哭著收拾書本時,被老師看見,老師愛惜人才,特意為她申請助學貸款,李蘭娟才得以繼續讀書。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經過努力,李蘭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重點高中,在參加高考的時候,遇上高考被取消。

李蘭娟心懷感恩,想要為社會做點什麼,來回饋老師們對自己的栽培。

她想起父親常年有腰腿疼痛的問題,就跑去省中醫院學起了針灸,立志學醫,來為病人緩解疼痛。

21歲的時候,李蘭娟就成為了當地的赤腳醫生,醫療隊沒有經費,她就跑到山上採草藥,那幾年,她的腳步踏遍了附近的山頭。

因為她熱心又有能力,很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四鄰八鄉的人都慕名前來找她看病。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而真正的系統學醫,是從1970年開始。

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浙大醫附院工作。

當時,李蘭娟的丈夫鄭樹森也在那家醫院工作,他是我國著名的外科專家,兩人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在1975年結婚,他們的婚姻成為醫學屆的一樁美談。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說起鄭樹森,那也是非常厲害的人。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肝膽外科、肝移植專家,曾被譽為中國外科最好用的一把刀。

而李蘭娟也絲毫不遜色,她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使重型肝炎的治癒率從11.9%提升到78.9%,幫助無數患者挽回生命。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醫者仁心,李蘭娟研究出這項技術後,沒有申請專利,而是免費地將這技術傳授給更多前來學習的醫生。

在1998年,李蘭娟被任命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她和丈夫鄭樹森的婚姻,在思想上志同道合,從事業到家庭,他們都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醫療事業上。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即便是新婚時,他們也過的與眾不同。

結婚當天,鄭樹森的父親身體突發狀況,夫妻兩二話不說,就往家趕,新婚第一夜,就在火車上打地鋪度過了。

結婚後,兩人更是忙於工作,能夠有時間交流的,也就吃早餐這一點時間。

而他們談論的話題,始終圍繞著治病救人。

在別人眼中,枯燥的醫學術語,在他們看來,卻是最動人的情話。

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學習醫術,夫妻二人共同設立“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並帶頭捐了200萬。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他們兩人,將平凡的生活,演繹成不平凡的救死扶傷。

彼此理解,也彼此支持,互相成為對方最好的精神支柱。

在除夕夜,李蘭娟院士發了一條朋友圈:

“這頓既是年夜飯,也是踐行飯。”

為了支持愛人去前線工作,拿慣手術刀的鄭樹森院士親自下廚,做了一桌飯菜。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雖然,在萬家團圓的時候,他們即將分離,心裡有點割捨不下,但他們心裡都明白,這一次的行動,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恢復健康,更多的家庭能夠團圓。

作為醫生,他們選擇舍小家顧大家,彼此一個眼神,就明白對方的心意,也會全力支持對方的工作。

這就是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的伉儷情深。

雖然,李蘭娟已經73歲,但她思路清晰,遇到問題有準確的判斷,她在面對記者採訪時,說過這樣一段打動人心的話:

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不要讓年輕人一味追隨演藝明星,他們是強不了國的。”

“國家的興衰要靠科技教育醫療,所以要樹立全民崇尚醫生、科學家、教師等,是他們在支撐民族脊樑。

李蘭娟談“拐點”:新方法已讓危重患者好轉,夫妻同行都很厲害

遇到危機時刻,方能看出誰是國家的棟樑。

在這一次疫情中,有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跟隨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走在抗議前線,正是有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有我們的歲月靜好。

最後,也希望我們的醫護人員都可以早日回家,一個也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