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同事,按揭買房花30年才還完,等還完自己都60多歲了。那還有必要買房嗎?

楊焱15


去年9月份地產大亨馮侖在《馮侖:買房這些事兒》新書分享會”上表示:“中國人買(首套)房的年齡平均是27歲,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平均27歲就能買得起房,在發達國家一般是37~40歲。”


如果馮侖的數據是準確的,以貸款還滿30年來計算,中國人平均還完貸款的時間是57歲,這已經超過了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如果30歲之後才買房,還完真的60多了,半輩子搭進去了,那還有必要買房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聊聊為啥買房,中國人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買房。。

第一,買房能解決住的問題,也可以用來改善生活水平

像北京就有很多70、80年代建的老房子,由於當時首要解決的是居住問題,所以就設計了很多小戶型,比如60平米的兩居室,70平米的三居室,這些房子除了臥室之外,廁所和廚房特別小,只有個門廳,沒有客廳,住是沒有問題的,但在私密性和舒適性上來講很難滿足現在年輕人的居住要求。


房子,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居住的問題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眼界和要求也是水漲船高,能住和住得好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沒錢的只能租房,有錢的需要買房,住小房子的人就產生了想換大房的客觀需求,住郊區的人還想住城區,目的雖不同,但行為都是一樣的。

第二,很多時候沒得選,買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是人生四大喜事,後兩句都和房子有關。


洞房花燭夜意味著結婚了,這得有房吧,有人說,房價都是丈母孃給抬上去的,還有人說你和丈母孃的距離就差一套房子,雖然這些話都是調侃,但也說明了一個現實,結婚最好有套房,房子也許是結婚的必備條件之一。


金榜題名時也需要有套房,考上大學了,可能要到大的城市去學習,畢業後北、上、廣、深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大城市競爭雖然激烈但機遇更多。世界500強是全球最牛的公司,中國有119家,其中北京獨佔56家,上海7家,深圳7家,廣州7家,4個一線城市擁有65%的最牛公司,這就是城市吸引力,這也是高端人才買房紮根的吸引力。


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之後還得解決家人的問題,30歲左右正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各種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接踵而來,條件如果允許的話,很多人可能還想給孩子買套學區房,而且身邊並不乏把大房子賣掉去學區買套小房子的家庭,全是為了孩子啊。


小的解決了還有老的,計劃生育讓很多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上歲數了必需身邊得有人,要是發生什麼危險,兒女住得遠來不及照應可能造成一輩子的內疚,所以為了方便照應,要不換套大房子住到一塊,要不就買套附近的小區,購房需求就是這麼出來的。


第三,房子除了住,還能賺錢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買房子能賺錢了,而且是能賺大錢,很多無產階段由於早些年咬牙多買了套房子現在已經變成了中產階級。


隨著過去這些年房價的瘋狂上漲,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辛辛苦苦工作5年,10年,勞苦奔波,看人臉色,熬夜加班,驀然回首發現幹什麼也沒有買房強,要知道這樣,砸鍋賣鐵也得先把房子買了。如果開始就舉全家之力買房,這幾年喝喝茶,嘮嘮嗑,淨賺上百萬多好。


我之前聽到過一個筆話,說一個深圳人把房子賣了500萬下海經商,辛辛苦苦10來年打下了1000萬的家業,然後回頭再看看當時賣出去的房子,首付就要1000萬,直氣得吐血三升。

好了,買房的理由有很多,每個家庭也確實有很多急迫的問題需要解決,再此不多贅述,回到題主的問題,按揭買房花30年才還完,等還完自己都60多歲了。那還有必要買房嗎?

首先,剛需該買還是得買。

如果上面說的那些問題沒有解決或是僅解決了一部分,我建議你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買套房子,雖然花了不少錢,未來還要還很多年的債,但那是未來的事兒,如果眼前的問題不解決,還談什麼未來?我寧願每月還錢住在大房子裡,也不願意手裡攥著錢選擇全家老小擠在一起作憑添無盡煩惱,畢竟錢花了還有價值,否則就是一堆廢紙而已。

其次,投資的話就算了。

此一時彼一時,隨著房住不炒,樓市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了,過去那種買到就是賺到,幾年翻一番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


第一,樓市政策不允許

自2016年9月30號樓市調控以來,到目前已經3年多的時間共計出臺樓市政策1000多次,先後5次提及“房住不炒”,從高層的表態就可見一斑。此輪調控無論持續時間、調控力度還是頻次都是史無前例的。


調控的效果也是顯著的,很多城市瘋狂上漲的價格得到了遏制,以北京來說,15年到17年價格至少上漲50%以上,現在的二手房均價已經比最高峰下降了15%-20%,有些當時超貴的學區房下降的更多,由於調控政策幾乎鎖死了炒房的空間,使得房產的投資屬性進一步降低,所以“房住不炒”並不是說說玩的。


第二,時代不允許了

中國的人均GDP在2019年首次突破1萬美元,這個指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綜合國力更加強大。過去20多年房價的高速增長也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年平均經濟增速高達8%,M2平均增長14%,各階層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我就有很多朋友朋友在05年左右買的房子,買的時候工資2000多元,月供1500,還月供的時候覺得很吃力,現在才過去一半的還款時間,這點月供早就不算什麼了,甚至有些人腦子快,已經買了第二套房子,已成了千萬富翁。


但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如果依然按照過去的經驗來套用現在的市場上很可能就會陰溝翻船。經濟體量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快,工資為什麼漲,是因為以前我們的基礎太弱了,基數也太小了,這就像月賺2000元漲到4000元容易,多賣賣力氣就行了。但月賺20000元漲到40000元就不容易了,甚至於根本不太可能完成。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老美也開始動手遏制我們的發展,我相信未來經濟肯定會繼續上漲,但速度肯定會慢下來,過去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將一去不復返,你還期待房子會大漲嗎?


事實上2019年的GDP增速為6.3%左右,2020年的目標是“保6“,但沒想到年初就飛來一隻黑天鵝(新型冠狀病毒),今年的保6任務大概率完不成了。

最後,如果有錢真想投資房產,請選擇好城市

以前李嘉誠說過一句話,買房要看地段、地段、地段,但現在這句話該改改了,買房要看城市,其次才是地段,房子就是城市的股票,城市發展得好,房子才有未來。


2019年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要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這段話說得已經很清楚了,中心城市才是未來發展的主力,無論是財力還是政策,未來都會向中心城市傾斜,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為主要方向,至於其他的城市,歷史賦予的責任將是糧食保障,生態保障,每個城市要根據自身特點各司其職。


目前來看,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有9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十三五”規劃中,登記在案的城市群共有19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哈長、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北部灣、呼包鄂榆、山西中部、關中平原、寧夏沿黃、蘭西、天山北坡、滇中、黔中。這些城市群基本覆蓋了全國的主要地區,但並不是每一個城市群都具備投資價值,最有價值的還是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以廣州、香港為主的珠三角和以北京為主角的京津冀。

綜上,

買房還是不買房,貸款還是不貸款,還款選擇多少年,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一切要以自身情況為主要出發點,剛需買房總是沒錯的,如果想投資就要擦亮你的眼睛,不要圖便宜把錢投向三、四線小城市,而是要多把眼光投向國家重點發展的中心城市,那裡的房子才有未來。
END

小崔聊房


以我的經歷,我覺得按揭買房是划算的。

2009年,我擬在長沙河西買一套80平米的房子,但當時我看中的樓盤這種面積戶型沒有挑選的餘地了,因為太喜歡這個樓盤了,於是咬牙買了套121平米的。我們夫婦當時的退休工資加起來3000來元,但每月的按揭卻要2400多,還貸期是20年。

雖然當時倆人開了間小店,但收入大概也就是倆人工資之和而已。當時的想法是,一旦家庭收入還不了按揭,就將原來的住房出租或售賣,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沒想到10年過去了,不僅我倆的工資翻了三番,還按揭完全不成問題;而且兒子的收入也比我們夫婦的總和還多,並且他的住房公積金也足夠還房貸了。

所以說,一般情況下,按揭買房不但不會有太大壓力,反而會將買房時的壓力分散到今後的20年—30年。


涓深漾溪


我本人有50多萬,本想付首付的,但一想付完首付後就沒錢了,每月在要還房貸幾千元,一年就要還幾萬元。30年房貸的利息比買房的本金都差不多。想想壓力很大,就沒買!所以現在上班沒什麼壓力,存在銀行的利息每月兩千多,一年兩萬多。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用戶誠信689


理論上還錢30年,人也老了,房子也老了。有點不值得。但實際上,近三十年來,貨幣不停貶值,錢越掙越多,但還是越來越買不起房子。我2003年第一次買房,當初自己手上只有3萬塊錢,房價37萬,單位贊助了一點首付,自己借了一點,貸款26萬,30年還清。按當時計算,自己每個月工資也就2000元不到,每月還1200的貸款,30年時間,還要成家養小孩,當時想來真是前路漫漫,異常灰暗啊,都不敢想象。但後來隨著貨幣的貶值,工資也日新月異,2010年不到就全部還清了,現在也有幾套房子了。所以我覺得,看事情遠一點,還是有必要的,總想著房子降到一步就買的起,真的蠻難的,人享受慣了,如果房子很便宜了,誰不想換大房子住啊。


155273031


大概十幾年前吧,我同事買了一套房子我記得16萬,我們這是五線城市房價也不高,但是我們收入也不高啊,那時候大概每月不到一千塊錢工資不,我們私下議論我同事腦袋進水了,買這麼貴的房子,看她這輩子還的清吧,然後工資蹭蹭漲,比如現在我的工資每月8千,我同事早都買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了。還有一個同事,也是那個時候買房,買的時候緊衣縮食買了個車庫,我們這些八卦婆也是私下議論她,車都沒有,這輩子都不可能有買車庫有啥用,現在的情況不用說了,有一次和這個同事聊天,我還說起來她車庫的事,她說那時候好多人笑話她沒車買什麼車庫,現在羨慕她都來不及,我估計那時候她這一個車庫頂多一兩萬塊錢


M鑰匙鏈鏈M


貸款30年,並不一定非要30年才還完的啊,也不說說非要等到60歲,如果過幾年了,你掙錢了,手裡有閒錢了,可以提前還款的,以我自己買房為例,我們代的是15年,但是這兩年,我們除了上班了,還搞了點副業,掙了點錢,原本要還15年的房子,我們5年就提前還完了,房子也升值了,價格比原來翻了一倍。


行麻麻


我本人有50多萬,本想付首付的,但一想付完首付後就沒錢了,每月在要還房貸幾千元,一年就要還幾萬元。30年房貸的利息比買房的本金都差不多。想想壓力很大,就沒買!所以現在上班沒什麼壓力,存在銀行的利息每月兩千多,一年兩萬多。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哇嘎裡廾


還貸30年很正常,要是有40年就更好,貸款時間越長,每月還貸的壓力就越小,所以房貸期限越長越好!十年前,我的工資只有1300多元,當時每月還貸1300多元,兩個人的工資拿了一個去還貸,壓力是有點大。但現在工資漲到了5000多,這還貸就不值一提了。真正有壓力的也就是貸款後的幾年,只要挺住了,後面就沒什麼事兒了。現在我們那點房貸基本對生活沒什麼影響,而房子也就是住得心安理得了。這樣子不比租房好?


數碼點點


所謂的安居樂業,就是有個安穩的住所,才能快樂的創業。我49歲按揭買房,銀行貸款15年,每月還上1千1百元不到,沒有壓力,現在已經入住7年了,夫妻倆退休金還也沒問題。還要還7年,等還清房貸,也才有64歲,每月的退休金過生活足足有餘,房子也住的舒舒服服,以房養老也能高枕無憂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房子。






風風雨雨3051


我買的房子🏠,2015年買的,20年,公積金貸款買的,首付30萬,總價75萬,月還款2550,剛開始壓力大些,現在公積金漲到每個月到賬2400,自己只要還款150,毫無壓力,房價還從當初的6400,漲到1萬2以上,不買我還在租房子住,每個月交租金給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