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寫作靈感?

壯仔媽寶


本人對寫作可以說是情有獨鍾,經常會寫一些豆腐塊或者雜談,近期開始準備寫一本書,已經完成將近十萬子了,現在就不多介紹了,有緣的朋友以後會看到的,今天咱們就談談關於創作靈感的問題,。

素材來自生活,靈感來源心靜。

所有的作品都是有一點原形的,無論是從生活中自己遇到的還是道聽途說聽來的,都需要有一個梗概,然後再次基礎上添枝加葉,增加血肉和靈魂。而靈感可以說無處不在,吃飯聊天上廁所,喝茶抽菸睡大覺,甚至做夢都會出現靈感,很多的靈感都是當時腦子裡的一閃念,還有做夢的時候,當時醒了夢裡發生的事情十分清晰,就好像真實發生的,但是到早上起來再去回憶就不完整了。

所以經過我多年的經驗,愛好寫作的朋友要隨時準備一個小備忘錄和筆,把腦子裡的任何一個小想法或者說是一閃念和當時的夢境都隨時記錄下來。再有現在智能手機這麼方便,完全可以隨時用手機記錄,聚少成多,集腋成裘。時間長了,你把你長期記錄的這些小故事或者說是小碎片整理加工,再結合你自身的一些事情和構思串聯起來,可能就是很好的作品。

沒準你一不留神,很有可能成為文壇大家了,哈哈,天知道。


河北老大海


著名畫家列賓說過“靈感是由於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周恩來認為“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知,但是這種偶然得知是建築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這也是偶然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

靈感的產生,日積月累是根本。

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也是一位踐行者。他在媒體行業從業十餘年,一直使用自己獨創的“一元化筆記法”蒐集整理信息,並以此作為靈感之源。他把自己的這一套方法濃縮在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裡,在商務人士中廣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


進行過創意生成活動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xx好像在哪裡看到過,就是想不起來”;再比如“我把xx記在哪裡了,就是找不到”。利用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法”整理信息,遵循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三條規則, 我們就能解決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


一元化筆記法

簡而言之,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里。

豆瓣上有評論說作者把一句話的事寫成一本書,是侮辱讀者的智商。我想,做出這樣評論的人十有八九是沒有真正去實踐過的。我在實踐的時候就遇到不少問題。

筆記本應該選多大的合適?

用什麼筆比較合適,筆要分類麼?

如果信息全部混在一起,以後要用的時候,怎麼找得到呢?

如果遇到想記錄卻不能及時記錄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是不是每天記錄更容易堅持呢?要是不知道寫些什麼的時候怎麼辦呢?

……

還有很多的問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作者在書中幾乎都做了解答。

可以說,《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不僅沒有廢話,還值得反覆翻看。因為有些要點在初讀的時候可能沒有注意,在實踐的時候遇到問題,發現需要回頭重讀。

一元化

所有信息不分類地全部記入一本筆記本。其實看到這一條規則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因為在學校裡已經習慣了每一門學科一本筆記本。工作以後也是,工作筆記、讀書筆記、生活記錄都是分開的。

為什麼要全部記在一本上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繼續讀下去。

一元化整理法有這麼幾個優點:省時、方便、輕鬆、易堅持、信息不易丟失。

因為不需要分類,所以在想要記錄信息的時候,拿起筆記本就記,不需要思考記在哪一本筆記本上,在尋找信息的時候,也不需要思考某一條信息記錄在哪一本筆記本里了。特別是遇到難以分類的信息,也不用糾結記在哪一本筆記本上。自然減少了整理的時間和壓力,也解決了“xx我記在哪裡,就是找不到”的問題。因為就一本筆記本,在裡面找就可以了。記錄方法很簡單,也容易堅持。

難怪我的筆記本總是寫不完,難怪我會找不到以前記錄的信息,難怪我沒有堅持下來。

時序化

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從頭開始記錄信息。

時間標籤採用6位日期記錄法,年份後兩位+月份兩位+日期兩位。比如2018年5月2日,就寫作180502。因為看到18,不會去糾結是1918,2018還是2118,所以前兩位完全可以省略。而月份和日期只有一位數的時候如果前面不加0,容易混亂,所以保持統一6位數。奧野宣之堅持了這個方法近十年,從來沒有發生過時間混亂的情況。

和寫日記不同的是,筆記不用每天寫,也不需要每天另起一頁。有想法的時候連著寫幾頁,不想寫的時候可以連著幾天不寫。如果喜歡緊湊,那就畫上分割線,第二天在同一頁繼續寫下去;如果喜歡留白,每一次書寫換頁也可以。不用擔心一頁寫不滿,也不用煩惱一頁寫不下,一本寫完了就換一本。

總之,怎麼舒服怎麼來,只要標註好日期。減少記錄的條條框框,把一切外在的壓力減到最小。最好是一點顧慮都不要,零壓力下靈感更容易湧現。

索引化

我想有很多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疑問。全部的信息都混雜在一塊兒,要用的時候怎麼找的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呢?

事實上,只要是自己親手記錄的內容,就不會輕易忘記。近一兩年的信息用“紙面索引”基本都可以解決。

紙面索引有三種方式:

1.製作目錄

筆記本封面背後和第一頁設置成目錄,標註頁碼或者用日期標籤代替都是可以的。

2.設置標籤

用標籤或者膠帶粘貼的方式代替目錄。不同類別的內容用不同的標籤,做好分類。

3.紙頁邊緣塗色

用塗色的方式來代替標籤黏貼,或者一起使用。要注意的是,塗色之後不能去掉。

如果是好幾年前的筆記,“紙面索引”可能就沒法滿足條件了,這時候就要製作“數字索引”了。

建立一個EXCEL表格,需要登記的信息為筆記本編號、日期、檢索標記、條目標題四個。

每次寫下一段文字的時候,在日期標籤旁邊寫一個標題,可以便於將來搜索。

做“數字索引”,不可能把所有的條目都寫進索引表,只給最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建立索引條目。

如果只是為了參考信息,那我們完全可以用電腦或者手機來代替筆記本。畢竟電子工具的收集和搜索功能強大得多。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幕布、方片收集、小米標籤、錘子便籤,用來整理信息的APP一抓一大把。

不知道使用過這些APP的人有沒有和我同樣的經歷。

一開始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感覺這個工具好好用哦,看到覺得有用的信息就隨手存下來。為了便於查找,還做了各種分類、設置了各種標籤。但是隨著信息量越來越大,分類也越來越多。

有時候不知道把信息放到哪個分類裡面,那就先放到“待整理”一類裡面。比如我的印象筆記,一共593條筆記,待整理有325條。可想而知,有多久沒有整理信息了。而且,大多數的信息都是隨手一存,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我們整理信息的最終目的還不是為了用這些信息麼?現實是事與願違,當時看似有用的信息,只不過換了一個地方躺著而已。

用奧野宣之的話來說,就是這些工具都太過發達了,以大量分類整理為基礎的體系太過複雜了。即便一開始看似可行性極高,但是隨著信息積累的越來越多,整個體系變得錯綜複雜,反而難以輕鬆地處理。

“一元化筆記法”刨除了繁雜的形式,迴歸到筆記的最初形態,不忘初心,反而離目標更近。

奧野宣之把知識的生產過程整合成5個步驟,收集、咀嚼、發酵、頓悟和具體化。

收集信息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帶著問題意識堅持記錄。每一次記錄都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通過大量的鍛鍊,日積月累,創意的爆發便是水到渠成。

就如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所提:“靈感也不過是熟中生巧,還是長期鍛鍊的結果。”

咀嚼就是不帶目的地重讀筆記的過程。每一次重讀會有不同的想法,都記錄下來。不僅可以鍛鍊從不同視角去觀察同一個事務的能力,還可以篩選出最值得參考的信息。因為重讀筆記越多,說明這條信息越有參考價值。

發酵的過程也叫做信息的重組,和梅棹忠夫的卡片創作法的原理是一樣的。整理筆記的時候,可以將筆記中的信息轉移到卡片上,一邊重新組合,一邊尋找聯繫,也許就會發現某一條信息可以作為素材,或者某兩條信息之間是存在著某種聯繫的。如果是需要整理關於某一個主題的信息,可以直接把主題相關的信息按順序羅列在A4紙上。為了節省時間,可以直接複印信息,粘貼在A4紙上。在移植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視角。

經過收集、咀嚼、發酵三個步驟的醞釀,就會有頓悟麼?就會有成果麼?遺憾地告訴你。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也沒有確保成功的途徑。

如果奧野宣之說“按照我的方法就會有靈感”,是不是感覺像個騙子?一切保證會成功的方法都是陷阱。天下沒有穩賺不賠的生意。

我們要學習德國著名詩人海涅,“人們在那裡高談著靈感的東西,而我卻像首飾匠打金鎖鏈那樣地勞動著,把一個個小環非常合適地連接起來。”

尋找靈感唯一的方法就是腳踏實地地去收集、去咀嚼、去發酵,並堅持下去,靜靜地等待繆斯的來臨。


禾樂之


最近在讀《這樣寫出好故事》,看了不少這個話題的書,這本算是相當不錯的,整體的系統性比較好,把故事的情節和結構這兩部分講的很有啟發性。

書的第三章是講創意和點子,跟大家分享下要點。覺得不錯,推薦去買一本,反覆讀。

積累創意

你得想出數百個點子,先把不吸引你的點子刪掉,然後細心完善剩下來的想法。

等一下我會教你二十種想出數百個點子的方法,不過首先要定幾條規則:

(1)確定固定的想點子時間,一週至少一次。

(2)待在安靜的地方,讓自己放鬆,想象力也得以盡情奔馳。

(3)給自己三十分鐘不受打擾。

(4)從以下的練習中挑選一項或數項,先讀介紹。

(5)首先,放手讓你的想象力隨興生長,把每個點子都記在紙上(或計算機上)。

(6)最重要的規則:不要、絕對不要給自己設限。暫時叫腦中的編輯去休息,任由點子湧現,不管以哪種方式、形狀或型態呈現都好。不要妄下評論。

(7)盡情享受想點子的過程,玩得開心。你甚至可以開懷大笑。

(8)把每個點子都記下來。

(9)兩三次之後,就可以開始評估你的點子了。請參考本章最後“培養你的點子”列出的標準。

(10)儘可能多重複想點子的過程。

而且別忘了:要行千里路,肚子一定要吃飽。所以做以下練習時,想吃什麼就吃吧。

想出幾百個情節點子的二十種方法

以下介紹二十種快速、簡單又有趣的方法,教你發掘心中獨特的情節點子:

1.“如果”遊戲

對小說家來說,這大概是年代最久遠但也最棒的創意遊戲。獨創性其實就是用不尋常的方式,把尋常的元素聯結起來,而“如果”遊戲能促使頭腦改變思考方式,想出特別的聯結。

在寫作的任何階段都可以玩“如果”遊戲,但這個練習對尋找點子特別有幫助。訓練你的大腦以“如果”的邏輯思考,大腦就會主動想出了不起的花招。

比方說,當你讀到有趣的故事,就問問自己“如果呢”?然後讓各種可能的聯結自行浮現。

挑一週,做以下的練習:

·讀報紙時,每讀一篇報道都問“如果呢”?

·每看一個電視節目或廣告,也問“如果呢”?

·讓大腦自由奔馳。

·把你問的“如果”問題彙整成表。

·把表放一邊,幾天後再回來看。挑幾個可以發展的問題,多記幾筆筆記。你的下一個故事可能就從這兒開始。

2.書名

先起一個很酷的書名,然後寫出相符的作品。

聽起來很怪吧?其實一點也不。書名能解放你的想象力,促使你去尋找故事。

書名的來源五花八門,包括詩作、名言和宗教經典。翻翻名言集錦,記下有趣的字句;或隨機從字典挑字,再把字組合起來列成一張表。故事的點子會開始從中萌芽。

挑一本小說,用開頭第一句來設計書名。比方說,迪恩·孔茨(Dean Koontz)的小說《午夜》(Midnight)開頭這麼寫:“潔妮絲·卡博蕭喜歡在晚上慢跑。”你能想出什麼書名?舉例來說:《她晚上慢跑》《夜晚跑者》《黑暗跑者》《夜跑》。

現在你只要挑一個書名,寫出相配的小說就好,很簡單。

3.列表

雷·布萊伯利剛出道時,曾列出一串他潛意識想到的名詞,這些字詞成了他未來作品的根基。

你也可以製作你的列表。先讓腦袋爬梳記憶中的畫面,然後快速記下一兩個字。我試過一次,總共列了超過一百樣事物,包括:

  • ·窗簾(我記得我的寵物小狗咬壞了媽媽的新窗簾,於是隔天她就把小狗送走了。結果我爬到樹上抗議,死都不肯下來)。

  • ·小山丘(有次我不小心在上面放火)。

  • ·火爐(我們一家人常團聚在火爐前)。


  • ·雪茄煙(我爸最愛抽便宜雪茄了)。

每一樣事物都反映了我的過去,並可能成為故事或小說的基石。我可以挑其中一項,頭腦風暴出各種發自肺腑的可能的點子。你也做得到。

4.議題

哪些議題讓你熱血沸騰?美國作家勞勃·勒德倫(Robert Ludlum)曾說:“我認為引人入勝的小說都出自於憤怒之手。”對作家來說,憤怒是很好用的情緒。首先列出你關心的議題,例如:

  • ·墮胎

  • ·環保

  • ·槍支管制

  • ·總統政治

  • ·脫口秀

  • ·開車講手機的人

已故美國作家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ey)的作品都以他關心的議題當作主題。對他來說,寫作不只是藝術,也是使命,他的作品因而觸動了廣大的讀者群。艾比認為作家一定要當道德的傳聲筒,他曾寫道,“既然在現實世界無法獲知事實,那我們一定要在作家筆下看到事實!”

所以如果你想寫你這個人,方法之一就是找出哪些議題踩到你的雷,然後猛踩那些雷!

如果你將你的道德觀點具體呈現在立體的角色上,讓他積極維護他的使命,保證就能寫出充滿激情和意外發展的故事。想要寫出這樣的小說嗎?那就照我說的做:

·找一個讓你很激動的議題。可以是軍事策略這種國際大事,也可以是學校董事會規範這種小事,但一定要可以逼人發怒。

·選邊站。你對這個議題的道德觀點是什麼?想出好理由辯護你的立場。

·接下來這一步很重要:替對手想出很好的理由!世上很少有事非黑即白,就連壞人那方也會覺得他們沒錯。身為作家,你必須縱觀全局,因此你要平等對待每個角色,不可以偏心。

·自問“哪種人最關心這個議題的正反兩面”?想出幾個正反方的可能人選,稍後再從中挑最好的。

不過請記得,寫小說不是佈道,你的工作是寫出讓人愛不釋手的故事,不是發表浮誇的演講。

5.親眼去看

讓你的想象力放段影片給你看:

一早先坐下來,問問自己:“關於現在這個瞬間,我到底想寫什麼?”列出首先想到的三件事,你可能想到某些議題(街頭犯罪、安樂死、律師、宗教)、角色(面對危險還勇往直前的人)或情境(假如有人被困在伊朗上空的小飛船上?)。挑選最讓你文思泉湧的點子。

閉上眼睛,開始播放電影,你只要放輕鬆“看”就好。你看到什麼?如果播的內容有趣,就不要干涉。如果手癢的話,你可以稍微更改內容,但儘量讓畫面自行播放。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

接著開始動筆,別管情節結構,先持續寫二十分鐘,把你記得的任何“電影”片段都寫下來。只要寫就好。每天都寫,持續五天,累積你寫下的內容。

休息一天,然後把你的電影手札印出來。翻閱一遍,把你感興趣的部分挑出來,開始培養這些點子,同時檢測點子的新穎程度。

6.親耳去聽

音樂是通往心靈的捷徑。聽一些讓你感動的音樂,你可以選擇不同類型,如古典、電影配樂、搖滾、爵士,只要讓你動心就好。聽的時候,請把眼睛閉上,看看哪些圖像、場景或角色會浮現出來。

等你發現值得一寫的事物(你一定會發現),以後每次準備寫作時,你就可以播放那首樂曲,塑造寫作氣氛。

7.角色優先

想要想出情節點子,最好最快的方法大概就是通過角色。做法很簡單:創造一個立體的角色,然後看他怎麼走。

許多方法能協助你寫出獨特的角色,以下列出幾項:

  • ·想象外表:閉上眼睛,“看”第一個從腦中冒出來的人。描述他的樣子,然後把他隨便丟進一個場景,看會發生什麼事。問問自己:“為什麼他要這麼做?他展現出哪種角色特質?”


  • ·重塑你認識的人:挑一個你記憶中很有趣的人,但不要直接模仿他,而是要“重塑”他。替他換個工作,或者乾脆讓他轉性,把他變成她。假如你的瘋子舅舅其實是女人呢?

  • ·訃聞:每天報紙都會刊登訃聞,這些都是現成的人物簡介!改編訃聞,挑出有趣的部分,用在你挑的角色上。你可以改變角色的年齡和性別,看故事會如何發展。放手去試吧。

  • ·最糟的事:一旦寫好角色,你必須問:他身上能發生的最糟的事是什麼?答案可能就是一本懸疑小說的開頭,而這本書讀者絕對愛不釋手。

8.向大師取經

如果莎士比亞可以這麼做,你也可以。偷別人的情節吧。沒錯,這位英國的文學大師很少想原創故事,他通常都挑選舊故事,再施予他獨特的魔法。

當然,現在回收舊故事沒這麼容易了,你不能竊取完整的情節和角色,然後假裝是你的原創作品。但你可以擷取另一個故事的一小部分,再施加你的獨特魔法。你可以替換重要角色和規範(請參考下一點“推翻類型”),也可以跟著原本的故事線走,沿途加上自創的發展。

美國作家威廉·諾柏(William Noble)在《偷他的情節!》(Steal This Plot!)中提到:“獨創性就是讓你剽竊成功的關鍵。”他的意思是你不能偷取一整段情節,連角色也不改,但你可以擷取前人採用的形式(因為情節便是故事的形式),拿來使用。

9.推翻類型

每個故事類型都有行之有年的規律,閱讀類型小說時,讀者都會期待特定的節奏和發展。為何不利用他們的期待,然後轉個一百八十度呢?

比方說,你可以把西部故事放到外太空去,一點也不難。《星球大戰》就含有不少西部片的元素(你還記得酒吧的橋段嗎?)。同樣道理,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主演的《九霄雲外》(Outland)就像把西部片《正午》(High Noon)搬到木星的衛星上 4 。美國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Heinlein)的作品《穿牆貓》(The Cat Who Walks Through Walls)也跟達希爾·哈米特的《瘦子》(The Thin Man) 5 很像,只是把角色傳送到遙遠的未來去了。

就連經典影集《飆風戰警》(The Wild Wild West) 6 也只是把007的故事搬到大西部罷了,但這部影集成功推翻既有類型,變成當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玩玩各種類型、規律和期待吧。把不同元素混在一起,搞不好就能產生新的點子。

10.預測趨勢

小說可以單靠主題就“爆紅”,如果你能趕上新趨勢的風潮,你可能就贏了。

致勝關鍵當然在於如何預測席捲大眾的風潮。你要怎麼判斷呢?

最好的資料來源是類型雜誌,通常你可以從中窺見讀者未來短期到長期有興趣的領域。

而且這種研究花不了多少時間。去附近的報攤,把《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時代》(Time)、《新聞週刊》(Newsweek)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World Report)通通翻過一輪,氣死老闆。除此之外,《今日美國》(U.S.A.Today)也常常刊登新潮科技和議題的報道。抓出有趣的主題,然後想一下:

  • ·誰會在乎這個主題?

  • ·那個人明年會如何應對這個議題?十年後呢?

  • ·如果整個社會都接受這個議題,會怎麼樣呢?

  • ·如果整個社會都排斥呢?

  • ·這項議題最容易傷害到誰?

11.在報紙中挖寶

請讀報紙。掃過每一版的內容,並設好你腦中的追蹤裝置,瞄準能讓想象力朝獨創方向跑的新點子。

我建議你讀《今日美國》。這份報紙的寫作宗旨是“讀者專注力有限”,所以每篇報道都很短,可以很快掃完。每看完一份,你至少能找到十幾個可用的點子。挑選其中一篇報道,自問一系列“如果”問題,以充實你找到的點子。如果你稍後可能想用報道的內容,就剪下來裝進盒子裡。

12.研究

美國作家詹姆斯·米切納(James A.Michener)總是提早四年或五年開始“寫”書。每當他“感到有靈感了”,他就開始讀書,針對一個主題可以讀上一百五十到兩百本書。他會瀏覽相關書籍,認真閱讀,甚至去查閱資料,把學到的信息都記在腦中。這時他才開始寫作,而這些研究資料便提供給他許多可參考的點子。

現在有了網絡,做研究更容易了。不過別忽略了老方法,世上還是有書,你也可以去訪問有專業知識的人。如果你的荷包夠深,你也可以去實際造訪異地,體驗當地風情。世上到處都隱藏著創作的素材。

也別忘了專家。找出該領域的佼佼者,去訪問他們。活過某個時期或住在某個地方的一般人,也可以提供你豐富的細節和確切的事實。

以下是通過研究找點子的簡單方法:

  • ·從你一直有興趣的領域,挑一本非文學作品。

  • ·大略翻一遍,瞭解大意。

  • ·寫下你想到的情節點子。

  • ·把書詳細讀完。

  • ·記下更多點子,同時發展先前想到的點子。

  • ·只要這麼做,很快你就會找到一條信息,讓你熱血沸騰了。


13.“其實我真正想寫……”

請在一大早嘗試這項練習。昨晚,你的潛意識已經在睡夢中慢慢入侵,現在有話想對你說,所以請端起咖啡,趕快在稿紙或計算機前坐好。首先寫下“其實我真正想寫……”

然後一口氣連寫十分鐘。跟隨腦中浮現的想法,擴充、聯結這些點子,讓它們在你的意識流中漂浮。

這個練習不只適合想點子,也可以當作寫作的暖身,每次寫作前你都可以試試看。

14.偏執

顧名思義,偏執會控制角色最深沉的情緒,促使他有所行動,因此很適合當作尋找點子的好跳板。

那些事物會讓人偏執?自尊?外表?慾望?工作?敵人?成功?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中,賈維為了什麼偏執?答案是他的責任。責任心逼他發狂,最後走向死亡。

阿哈為了什麼偏執?答案是一隻巨大的白鯨魚。如果沒有他的偏執,就沒有《白鯨記》(Moby Dick)這本書。

道林·格雷 7 則對青春異常執著。

《馬耳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 8 裡,每個角色都對那隻黑色的鳥無比偏執。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白瑞德偏執地愛著斯佳麗,斯佳麗偏執地愛著艾希禮,因而展開了三角戀情故事。

創造一個角色,讓他為某件事而偏執,再看他如何發展。

15.開場白

迪恩·孔茨(Dean Koontz)的作品《暗夜之聲》(The Voice of the Night)其實來自他“隨便玩玩”寫的一句開場白。羅伊問:“你有殺過什麼東西嗎?”

寫下這一行後,孔茨才決定把羅伊寫成一名十四歲的男孩。接著他寫了兩頁對話,當成小說的開場,但整本書都來自那句深深吸引他注意的開場白。

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習慣用開場白來透露故事的調性。有一天,他迫切想寫新小說,卻毫無點子,這時他腦中浮現這段開場白:在我的公司,我很怕四個人,而這四個人分別又怕五個人。

海勒說,這兩個句子馬上“爆出無數的可能和選擇”。最後他寫出了小說《出事了》(Something Happened)。

同理,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也源自他寫的開場白:他一見鍾情了。某人第一眼看到那名牧師,就瘋狂愛上他了。後來海勒才把某人改成主角的名字約塞連,並決定這名牧師不在監獄工作,而是在軍中服務。這幾句話就成了故事的基石。

寫開場白很有趣。試試看吧,你的創意腦袋會很感謝你。

16.寫序章

近來引人入勝的小說通常都以動作場景序章開始,而且主角未必需要出現。不過序章一定會有驚奇、神秘、懸疑或嚇人的事,讓讀者心想:“我最好看完剩下的章節,才能知道為什麼發生這件事。”

緊湊誘人的序章其實很好寫,真正難是難在接著寫出一整本書。不過好的序章可以帶出許多點子,也可能發展成一整個故事。此外,偶爾試寫一兩千字的序章也能當作練筆,助你練就寫出暢銷小說的能力。

17.聯想圖

聯想圖雖然是老方法,但永遠都是創作的良方。聯想圖以視覺方式呈現許多簡單聯結的網絡,繪製過程可以分為三階段:

(1)準備。挑選一個字或概念來發展。你可以挑事前決定好的主題來畫,也可以隨機選擇。把這個字寫在白紙的中央,用圓圈圈起來。

(2)出手。別想太多,讓你的頭腦記下各個聯結和關係。在這個階段,先別花心思去理解思考,只要寫就好。從聯結中延伸出其他聯結,把整張紙填滿。

(3)瞄準。如同作家蓋比瑞爾·洛瑟·裡柯(Gabriele Lusser Rico)所說,很快你負責規劃的腦袋就會進行“方向轉移”,因為你想到的聯結帶來了“新的方向”。請參考裡柯寫的《自然寫作》(Writing the Natural Way)第五章,其中詳細介紹了作家用的聯想圖。經過方向轉移,你會更瞭解聯想圖的方向或重點,開始辨別快爆炸的腦袋想告訴你什麼。這時你就會想到點子了。

比方說,我挑了棒球這個字。開始嘍:

當我研究這份聯想圖,我發現重心集中在我的年少時代跟其中蘊含的希望。從道奇球場、小聯盟、夏天晚上聽史考利報球賽的回憶當中,我可以源源不絕想出幾十個可用的故事點子。

我當然想得出來。

18.感動人心的結尾

為什麼《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不僅僅是部好電影?為什麼欣賞完電影后,你還是覺得餘韻繞樑,能發出滿意的讚歎?我認為關鍵就是結尾,包括經典的結尾臺詞:“路易,我想這是一段美好友情的開始。”

一段感動人心的結尾。

故事成敗往往就靠結尾,如果結尾平淡無味,即便先前的情節極為引人入勝,觀眾還是會覺得不滿意。導演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說他的電影《約翰·多伊》(Meet John Doe)就有這個問題。故事鋪陳相當完美,但來到結尾時,卡普拉和編劇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合理的結局是讓約翰從大樓一躍而下自殺,但這樣結束會害得片子調性變得陰鬱。最後他們決定讓路人衝上去救了他,但這個結局感覺卻很假。導演和編劇等於把自己逼進了絕境。

既然結尾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先想好感動人心的結尾呢?你可以試試看:

(1)在腦中的劇院想象一場高潮結尾。

(2)傾聽搭配的配樂。

(3)讓各式各樣的情緒湧現。

(4)隨心所欲加入角色,來增加衝突。

(5)嘗試以不同方式呈現同一主題,直到想出令人難忘的點子。

然後問問自己:

(6)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7)什麼事情讓他們聚在一起?

(8)我要如何回溯到這個故事合理的起點?

許多作家認為,先想好可能的結局是最方便的寫作指南。最起碼練習寫結尾能讓你想出不少有深度的角色。

19.職業

我們的個人形象往往跟工作綁在一起:我們的職業是什麼,做得好不好。每一項工作也有其獨特的職場文化。因此研究別人的工作,本來就能找出許多題材。

試著以吸引人的工作為基礎,想出一些故事點子。你可以在讀書、看報紙和雜誌的時候,將有趣的工作記下來。

美國勞工部出版的《職銜大辭典》(Dictionary of Occupational Titles)是我很珍惜的參考資料,這本龐大的百科全書分成兩冊,詳細介紹了數千種職業。以下是其中一個條目:

378.363-010裝甲偵察專家(軍人)

駕駛軍用有輪或履帶車輛,觀察指定地區,蒐集地表特徵、敵營軍備及所在位置信息。隸屬地面裝甲偵察單位:使用安全連線語音通信程序,與上級彙報信息。撰寫戰場記錄,通報對戰偵察信息。駕駛有輪及履帶裝甲車輛,協助戰略行動,阻撓、延遲並擊退敵軍。引開來自攻擊車輛之戰火,協助掩護戰友,或阻擋敵軍炮火攻擊。準備並協助夜間炮火攻擊,輔助準確擊中目標。使用偵測化學物質設備、輻射計或放射物質偵測儀,以確認並辨別周遭空氣中的化學物質。駕駛車輛至指定地點,以標記路線並控制車流。要求並調整針對目標的迫擊炮和火炮攻擊,並回報炮擊之效用。

上述內容應該可以提供不少故事點子。要是主角迷路了呢?或是開進時空隧道,回到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如果他發瘋了呢?你需要針對哪個領域繼續深入研究?

20.絕望

或許你坐在白紙或空白屏幕前,腦袋空空如也,啥都沒有。你已經用盡所有方法,現在徹底絕望了。

很好。許多偉大的作家也曾和你一樣苦惱,但他們都找到了解決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寫就對了”。

美國作家E.L.多克特羅(E.L.Doctorow)寫出《拉格泰姆時代》(Ragtime)前,可是非常絕望。他解釋道:“我急著想寫作。當時我盯著新羅謝爾老家書房的牆壁,於是我開始描寫那面牆。偶爾作家就是會碰上這種走投無路的時候。然後我開始描寫包含那面牆的房子,由於房子建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就回想起那個時代,還有百老匯大街當時的樣貌:有軌電車沿著大街跑過山腳下,夏天時居民都穿白色衣服乘涼,當時的總統是羅斯福。一個點子連到另一個點子,這本小說的雛型就出現了,全靠絕望時想出的這些畫面。”

法國作家莫泊桑(Maupassant)曾建議:“快把黑字寫到白紙上。”美國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也說:“別管寫得好不好,先寫就對了。”

你很絕望嗎?

那就快把黑字寫到白紙上吧!


歡迎關注,我是戰隼,時間管理/習慣和閱讀專家,幫忙你從閱讀到行動,通過100天培養好習慣,每個回答都是乾貨。


戰隼


有一學生請教國學大師季羨林說:“我為什麼寫不出東西來”?

季先生笑著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持續的輸入是保證輸出的前提和基礎,當你覺得實在沒有東西可寫的時候,就是你需要看書學習,進行輸入的時候了。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小竅門:

第一個小竅門:不要依靠大腦,隨時記錄靈感。


有一次和朋友吃飯,正說著說著,朋友突然停下來說,這個可以寫一篇文章,然後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記錄了下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平時和人聊天,和朋友八卦,遇到好的都要記錄下來,作為日後寫作的素材庫。

給大家推薦幾個記錄APP:手機自帶的備忘錄,有道雲筆記,錘子便籤,石墨文檔等,也可以手寫,總之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

第二個小竅門:多讀書,寫讀書筆記。


有人問“我讀過的書的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很經典的回答是: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持續輸入的一個重要方式。

書並不是讀了就完了,還要寫讀書筆記,要觸動你的地方記下來,書中的好詞好句也要摘抄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常拿出來看看,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三個竅門:用孩子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事物。



孩子總是能從一片葉子,一隻螞蟻中獲取快樂,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好奇心,喜歡觀察身邊的事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成人開始慢慢忽視身邊的事物,對大多數事情習以為常。


當你開始認真看一朵花開,一朵雲彩,你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


小小芬達


作為一個有著十多年創作經歷的寫作者,我必須來談談自己的認識了。

首先,靈感需要積累不是憑空而來,需要素養和沉澱

我遇到了許多的朋友看見我寫了篇好文章,就跑過來說“等靈感來了,我也寫上一篇”,面對這個我只能“呵呵”了。你老人家是可以寫上一篇,問題是,你認真讀過幾本書?寫過多少基礎的甚至是糟糕的的東西作為反覆的訓練?你研究過句子和詞語的書寫規律,文章的結構邏輯麼?你長期在觀察和思考麼?你能靜下心來寫麼?那麼如果這些都沒有,你哪裡來來真正的靈感,哪裡去創作出好作品。


就像看見梅花,古人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你老人家想到的“哎呀,真香啊,真的好香啊”,沒這個長期的積澱和素養,靈感不會憑空而來,即使來了,品質估計也高不到哪裡去。


靈感有其產生的機制和規律

好的習慣能夠培育出靈感,這個包括閱讀習慣,思考習慣,洞察習慣,創作習慣,對話的習慣,紀錄習慣。勤于思考,勤於積累,勤於紀錄,才能催生靈感的萌芽,也才能抓住靈感,並將其幻化成為文字,成為藝術的表達,成為關鍵性的啟迪。前面這些你做的越好,靈感來臨的頻率可能就越高,其品質也可能越高。


我當年為了寫一首小詩,就其中某一句點睛之筆,左思右想左思右想,一直不得路而進,於是大量讀書,一邊讀書一邊消化轉變,忽然有一天一個句子自然而然的蹦了出來,我趕緊記下來放入詩中,立刻成為了激活全文的詩眼和靈魂。而這就是一種靈感的產生機制。娟娟泉流,日積月累,找到一個石縫作為出口,瞬間就噴湧而出。

靈感不是萬能的神,不要過度依賴它

我有些朋友很有天賦,也經常有靈感,但唯一的問題就是太懶了,太對靈感有信心了,每天都在等待靈感的降臨,然後期待它一到來就像是佛家灌頂一樣立馬成為靈感妙藥。而在平時則是吊兒郎當過日子,完全一副玩世不恭,吊兒郎當的樣子。這是對自己太自信呢,還是將靈感作為萬能之神了呢?


我覺得更為可靠的方法是,你用常規的方式踏踏實實的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每一步的事情,去做該做的訓練,隨時準備好。靈感不能取代基礎的努力,靈感的實現也需要代價。


李藝泓


針對這個看似高大上的題目,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頭條寫手提出來的。因為所謂專業作家們個個都文思泉湧如滔滔江水,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本人作為一個入駐頭條不久,古詩詞寫作類的業餘愛好者,同樣存在類似的現象。

就我個人的理解,所謂創作靈感應該是這樣一個概念:通過長期的學習積累,具有了一定文化素養和表達能力,同時掌握了一定的表現手法,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和個人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並將這些素材經過藝術加工,用來自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形式,在一種特殊的環境下,用豐富多彩的文字表達出來。

具體涉及到頭條文章的寫作,作為一個業餘的,甚至文學素養較低的作者(寫手),我的體會是將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很多見聞碎片,通過自己的整理,用自己最擅長的語言表達出來,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最好是另闢蹊徑,與眾不同的那種,那就很牛X了!

這就猶如古人所說: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飲。當然我們不能和訓練有素的職業作家相提並論,也不能和通過長期專業化培訓的自媒體作者同日而語,但至少我們可以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並通過這些見聞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者提出疑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將其形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就會覺得生活處處有詩意,過我眼者皆可為詩。也許有時的想法和感愧只是電光一閃,稍縱即逝,我們可以及時將其記錄整理,關鍵時候就可派上用場。正如民間傳說的那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後面的寫作儲備有用的數據庫,不至於書到用時方恨少!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一一寫日記。這是我們那個年代人的必修課!後來發現很多不錯的文學作品都來自這個優良的傳統習慣,可惜現在的人們已漸漸忘卻!

所以寫作靈感怎麼才能源源不斷?用明代大儒朱熹的一首詩概論:問渠那得清如水,唯有源頭活水來。而這個源頭就是與我們朝夕相伴的生活,與我們形影不離的光陰故事。

現將自己平日習作,也是生活中的一瞥,分享給大家,雖為日常瑣事,皆可入詩入詞。

【臨江仙/做家務】

朱簾漫卷開窗戶,院臺暑透嬌陽。

居家晾夏正宜當。

枕巾新換,床罩蔚芳香。

清餘理舊除閒物,思懷歲月匆忙。

搓衣滌垢水花揚。案明幾淨,杯茗潤詩腸。

備註:欽定詞譜、辭林正韻、步李煜格

雜詩/搓衣板

下水池邊留意,洗衣盆裡翻波。

慢將汙漬捻成歌,清潔非他不可。

巧婦手中勞作,尊夫膝下消磨。

弄琴調瑟勉人和,敢問家居之過。


兵法天下


剛好最近也有這樣的困擾,說說我的經驗吧。

有那麼一段時間,特別迷科幻類的作品。

那個時候還沒有大劉的《三體》,我看到最早的版本是印刷的極粗糙的“衛斯理系列”小說,這是與金庸,黃霑,蔡瀾並稱香港四大才子的倪匡的作品。他的作品囊括了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類型的小說,可謂是高產且涉獵極廣。據說先生當年一天能寫3萬多字,而且一寫就是寫了30年!他寫過《衛斯理》,《六指琴魔》,乃至代筆了一部分《天龍八部》等等,真的有點兒無所不包,靈感創意滔滔不絕的意味。而我最近陸陸續續的寫一些文字,時常就卡在了第一步“寫點兒什麼呢?”,也就更加發現源源不斷的靈感是多麼的寶貴。

好在得到土豆老師推薦,收了這本《作家的靈感寶庫》。作者弗雷德·懷特是一位退休的作文老師,也是一位寫作類實用書籍的作家,還著有《從哪裡得到靈感?把想法變成故事的寫作指導》等書。

寶庫地圖縱覽

全書分為20章,每章下又分為10個類別,每個類別下分為10個情境。也就是一共有2000個具體的啟發性靈感。


掌握開啟寶庫的密碼

面對這麼大量而繁雜的主題,怎樣用好這本書也就很值得探討了。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迫不及待的翻開這本書,發現根本讀不下幾頁,因為很快就被書中的啟發性靈感片段帶走,丟下書根據碰撞出來的火花去碼字了。當然了,隨意瀏覽然後寫作也是《靈感寶庫》的使用方法之一,但是作者在簡介中就建議了應該如何使用這本書:

  • 參閱目錄瞭解全書脈絡:

全書有2000個情境,通過章節名稱找到你真正需要的那些內容。也可以瀏覽目錄找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進入相應的情境閱讀。
  • 挑選情景展開想象:
選定情景後也就是進入了創意環節,可以通過對素材的閱讀,進而激發自己的靈感進行細節內容的創作。這本書只是提供啟發和輔助,創作的樂趣還是要靠自己去體驗。
例如我對第二章“衝突或競爭”類別七“幫派之間的衝突”的情境六感興趣:
經過思考,我想到了以下思路:
1)幫派鬥爭導致了大量的幫派成員傷亡,雙方的頭目決定談判言和。而這時候更大的危機出現了,導致饑荒的幕後黑手想要奪取幫派手中的糧食。

2)幫派鬥爭進入到了關鍵時刻,一直隱藏在幕後的雙方老闆終於露面親自指揮。此時,中美雙方組成的聯合部隊圍剿了2個幫派,這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大戲終於落幕。

  • 改寫,合併:

對於上面的故事,完全可以做適當的改寫,比如幫派間爭奪的是能源,或者把幫派換成某兩個超級大國,那麼爭鬥完全可以升級到全球安全危機。
還可以把這個幫派搶糧的故事和同為第二章中的類別六“戀人間的矛盾和舊愛間的衝突”中的情境五相結合,塑造一段在搶糧鬥爭中產生的愛情故事,而愛情中的男女雙方又面臨著各自利益集團的利益選擇。
或是將內容與第十二章“入侵”中的“外星人的入侵”合併,形成科幻作品中常見的多個虛構情境的結合。如果再合併上男女主人公矛盾的愛恨情仇,那這個作品的篇幅就更大,轉折起伏也就更多了。
所以2000個情境的搭配組合,簡直是無窮無盡!

創造你自己的靈感寶庫

這本厚達400多頁的書,幾乎都是乾貨滿滿的靈感片段,而且完全沒有任何摘錄,都是作者整理記錄於自己原創的內容。看起來似乎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想如果我們能堅持做40年,也一樣可以有這樣的成果。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靈感總是不斷地湧現在我的腦海裡。甚至在我不想讓他們出現的時候,它們還是會不斷的冒出來——在我開車、做飯、準備睡覺(我經常在深夜從床上爬起來,把靈感匆匆記錄下來)……我會隨身帶一個記事本,以便隨時記錄靈感”。
沒錯,又是使用筆記。
暢銷書作者“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就反覆講述了筆記的妙用,他善於用筆記記錄自己對於想要讀的書的靈感、書中的金句和自己的思考,憑藉這一方法,他成為了一位成功的筆記創作作家。弗雷德·懷特用自己的勤奮把四溢的靈感火花都鎖進他的筆記本里,積累了這400多頁的靈感筆記,頗有點兒“寫作靈感大百科全書”的味道。

活用筆記複利成長

我們距離這兩位成功者其實也沒有多遙遠。無論是讀書還是靈感積累,堅持做有用的筆記都很重要。當然了,筆記不僅要記還要學會整理歸納。早在讀到《靈感寶藏》之前,我就有將突然而來的靈感以語音的方式發到自己的微信上隨後整理到筆記上的習慣,前段時間寫的兩個小小說也都是這麼來的。要是給我我能堅持30、40年,保不齊也有這麼厚厚一部優秀靈感收集作品。
股神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關於小說寫作,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也就是我們時常迸發的靈感和那一個個記滿靈感的筆記本。堅持把這個球滾下去,我們的靈感也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也能收穫屬於自己的複利人生。

大鵬愛讀書


寫作課有三本神書:《寫作的禪機》、《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和《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我剛看了《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關於寫小說(寫作)的方方面面——從如何開始寫作,如何設計情節、塑造人物、撰寫提綱,當然——還有如何獲取靈感,書裡都有。推薦給你。

作者勞倫斯·布洛克是亨譽世界的美國推理小說大師,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的代表。幾十年來,他創作了雅賊系列、伊凡·譚納系列、殺手凱勒系列等眾多小說,包括一開始未成名時以其他筆名創作的小說的話,他已經創作了近百部小說。

如此高產又高質,實在是讓人羨慕。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裡,勞倫斯·布洛克從自己的第一本書講起,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的寫作經驗。因為伴隨著勞倫斯·布洛克本人真實的寫作經歷,所以每條建議與忠告都濃縮著他所有成功與失敗的笑淚,很是質樸、誠懇又彌足珍貴,值得寫作者們學習、借鑑。

關於獲取寫作靈感,勞倫斯·布洛克的建議是:大量閱讀,從作者的角度進行閱讀。


勞倫斯·布洛克說,想要激發靈感,閱讀仍是最好的辦法。

靈感不能強求,它來自我們的潛意識,發酵自我們腦中昏暗混沌的角落。只有先進行沉浸式的多維度的深度閱讀,把它們研究透,爛熟於心後,我們的大腦自發對有用的情節素材進行處理、發酵。時機成熟時,創作的靈感自然就會出現在寫作者腦中,成為我們作品的基礎。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樣的閱讀是捨棄普通讀者的身份,從作者的角度進行的閱讀。以前我也大量閱讀,但都是作為一個讀者在享受閱讀,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帶上“作者”的眼鏡去看小說,這真是打開了一個新思路。


關於獲取寫作靈感,勞倫斯·布洛克的另外的建議是:利用已知創作未知

很多小說家創作的小說讓人神魂顛倒,他們個人的經歷也是多姿多彩,所以有人發出了靈魂之問:我沒有這麼多精彩的經歷,就是平凡的平淡的生活,如何從根本沒有稱得上寫作素材的人生經歷中獲取靈感進行創作呢?

勞倫斯·布洛克對此給予了精妙的回覆:利用已知創作未知。首先可以根據個人知識和經歷調整故事情節。將故事情節和你所擅長的領域匹配起來,這不會對小說的原創性造成太大的影響。

然後可以在作品中使用你熟悉的設定。可以把故事中的重要元素都轉移到你熟悉的領域,或者通過研究,積累素材,讓故事真實可信。

最重要的是,要鍛鍊自己能在熟悉的背景和經歷中尋找故事靈感。我們每個人和生活之間的關係都紛繁複雜,需要仔細篩選熟悉的背景,尋找對寫作有幫助的元素;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同時努力挖掘他人的故事,充實我們的素材庫。

大量閱讀,從作者的角度進行閱讀,然後利用已知創作未知——這是我看《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後的收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與寫作,歡迎關注。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虎皮柚子


有沒有遇到過,當你拿起筆或者打開電腦想寫一點東西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就下不下去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積累,沒有規劃好你想要寫的文章,沒有事前搭好框架。怎麼辦呢?最近聽了成甲的《會說話就會寫作,5個問題寫出好文章》很有感觸,也收穫頗多,歸納如下:

一、五問

1.最近有特別想分享給別人的事兒,或者觀點嗎?

觀點不需要太多,一個即可,一篇文章可以只寫一個觀點,然後找出幾個例子或者跟這個觀點有關的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分享最近發生在你身上值得思考或者好玩的事情。

2.這個觀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讓你覺得有價值?

當你選出一個觀點之後,想一下這個觀點跟你以往所接觸過的觀點有什麼不同,比如說學英語不需要一個個背單詞。這個是不是跟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教的不一樣。然後再想想一想為什麼自己覺得這個觀點有價值,有什麼價值。把這些想到的價值寫出來,幾百字搞掂。

3.知道了這個觀點,有哪些概念是需要確認的?

好的觀點都會有幾個觀點做支撐,解釋觀點。方式:舉例子,和做類比。舉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做類比就是用一個大家熟悉的概念去鏈接新概念,記憶是一個聯想過程,我們沒法記憶和理解新概念,只能不斷用過去的概念鏈接它們。比如你說最近的《人民的民義》很火,那你怎麼解釋很火呢?火到什麼程度呢?你怎麼跟人家解釋呢?如果你只是說它很火,估計別人也不會明白。但是如果你換種方式去說,比如網上點擊率達到了1億,收視率破5,這時候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4.如果我接受這個觀念,那麼該如何去做呢?

大量看模型,比如成長卡,自己嘗試模仿複述,假裝寫本書。意思就是說把別人的觀點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把概念的東西用自己、別人容易懂的話來說。這樣幾百字又搞掂了吧!

5.你的觀點是什麼?

解釋完別人的觀點,明白了別人的觀點。有時候別人不一定是對的,有時候我們要有批判思維,試著用反觀點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你你覺得這個觀點是正確的,而你還有別的觀點,把你的觀點寫出來。

二、三改

1.用詞錯誤(“信”——準確表達你的意思。)

當我們把以上步驟都完成之後,然後返回去檢查一遍,是否有用詞錯誤。

2.這些東西有沒有達到(放一段時間)(“達”——這些東西有沒有能夠傳達?)

3.給文章排版加粗、給一些詞作潤色

放大減少一些情緒點,甚至配個圖片(“雅”——有沒有足夠高級地表達?)

三、破解3個寫作困境

1.不知道寫什麼

當自己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試著找到好的觀點,結合自己的體驗轉述出來,最近學到的一個好觀點”或者“最近看過的一本書、影評教我的……”開始動手。

選擇系列主題

比如:

訪談10個有趣的人”,

“拆解10個名人成功之路”,

“講10部豆瓣高分電影”

寫10個近代作家的故事,比如:張愛玲,蕭紅,魯迅,錢學森,楊絳,史鐵生等等作家。

寫10個歷史人物

寫10個古代詩人的故事。

寫10個現在有名的企業家如何成功,或者成功的故事。

寫10件最近發生的事情。

10件生活的事情,10件學習上的事情,最近做了哪些自己覺得筆記成功的事情都可以寫出來,沿途的風景,親人朋友都可以寫出來。

2.寫不下去的時候怎麼辦

先列出大綱和分問題(5問),然後尋找資料,把所有的素材堆在一個文檔裡面,最後一個個問題和板塊拼起起來,是用編的方式在寫作。

3.沒有自己的觀點

沒有自己的觀點怎麼辦?找唄,網絡這麼發達是幹嘛用的,去網上一搜一大堆,但是叫你上網找不是叫你做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叫你刷選出比較好的觀點,如何變成自己的話寫出來。多看幾個多寫幾個,自己的觀點自然而然就有了。

平時最好都一個本子積累素材,你在路上看到的聽到的,身邊發生的都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最好當天就記好,因為過幾天也許你就想不起來了。

慢慢練,總會有進步的,同時呢,沒事就看看書吧。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嘛!


茶小冪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這是徐志摩讚揚日本女郎沙揚娜拉的詩句。

徐志摩看到沙揚娜拉,看到她一低頭的瞬間,便觸發了靈感,於是瞬間聯想到,她“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寫作的靈感從哪裡來?答:從眼睛裡來。李白看到了床前的月光,當即就有了靈感,寫下了著名的《靜夜思》。

曾卓看到了一棵樹,孤獨地生長在懸崖邊,便產生了靈感,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懸崖邊的樹》。

黃巢看到了長安城裡到處都是菊花,便瞬間寫出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蘇軾在中秋夜飲酒,看到了明月,當即便詢問起了“明月幾時有”。

一個人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是眼前空空的時候。

為什麼眼前會是空空的呢?這是因為心靈是空的。因為你內心裡面的情感太空了,太泛了,沒有被眼前的一枝一葉,一草一木,調動起來。

蘇軾之所以能夠發出“明月幾時有”的感慨,是因為他的人生複雜曲折,一生遠離家鄉和親人,便借子由表達了這種人生感慨和思念之情。

為什麼李白看到了明月,便聯想到了故鄉?那是因為他長期顛沛流離,心中早就埋藏著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沒看到月光的時候,他可能正在喝酒瀟灑,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當他醉了以後,突然看到了床前的月光,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於是,才會有千古傳唱的那首詩。

情感是從哪裡來的?答:從眼睛裡來。

詩人的內心,可能是一座情感的倉庫。倉庫裡陳列著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這些情感平時是不會爆發的。

但是,如果一個詩人,偶然走進一個場景中,偶然地看到眼前的一草,或者一木,或者一枝 或者一葉,情感一下子在瞬間就被調動起來了。

多多地積累自己的情感吧,多到野外去用眼睛觀察;多到生活的實踐中用心去體悟,用眼睛看,用手去摸,右耳朵聽。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都是一枝一葉。這一枝一葉,就會促發詩人打開情感的閘門。這一枝一葉就是靈感的鑰匙。

靈感,就在這樣的一個瞬間裡,在詩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便突然地,也是偶然地,產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