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看同一個人的病,一個醫生一個看法啊,不同的用藥啊?

灃淨意


西醫也差不多是一樣的,只是有時西醫沒有那麼多的條件可選,把人當做高級智能機器人看了


春暖人間46


中草藥不是一個病症只有一個藥方治好,一個藥方也不能只醫一種病,這是中藥的擅長。說個經驗給大家聽,我腳傷的時候食地鱉紫金散醫腳,後來發現我痔瘡那個肉球不見了,太幸運了,所以特別看中中草藥,你問這個問題是很正常,中草藥按歸類去用藥都有效果的,組合得適當醫一種病有好多個藥方,這是中藥神奇所在。


挖掘中醫中藥者


因為中醫看病是根據個人體質不同下藥,中藥很多種都可以治療一種病。

1 清熱解毒藥很多,有一兩味中藥為君藥,再用幾味保護脾胃的中藥為臣,再用幾味輔助治療的中藥為佐,再用幾味中藥作為引經報使就可以了。

2 因為中醫都是師承,門派不一樣,學習領悟不同,一個師父教兩個徒弟所學所悟也不一樣。方劑用藥也就不一樣。他們可以不用同名中藥,用同類功能的藥一樣有療效。

3 中醫本來就是醫師自己當家開方用藥,西醫不同,西醫是藥廠給你生產出來了成品,就與中成藥一樣,有效沒有效都是這個方劑不能變動了。但中醫開方是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寒熱,虛實來開方治療,是對症下藥。醫術有高低,理解不一樣,開方不一樣,治療效果有時也不一樣。就看醫師醫術造詣!




玄仁堂中醫


很正常,這就是所謂的“同病異治”。

首先來講,這可能與患者就診時的狀態有關。雖然是同一位患者,同樣的疾病,但是由於就診時間不同,病程也不同。所以,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沒有改變,實際上卻是有變化的。患者身體的反應不同了,用藥當然可能有變化。

同樣的感冒,就診於第一位醫生時,咳嗽流涕的症狀不嚴重,那就不需要特殊處理;就診於第二位醫生時,咳嗽流涕症狀加重了,需要緩解,於是就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這很正常。

其次,與醫者的流派有關。不論中醫西醫,都有不同的流派,每個流派有不同的用藥習慣。還拿感冒打比方,比如感冒發熱,就算你去就診西醫,可能這個醫生給你開的是阿司匹林,另一個醫生就開了布洛芬;再找一個醫生,開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又找一個,開的是美愈偽麻;繼續找別的醫生,給你開的是複方氨酚烷胺……只要你願意,你能成為感冒藥美食家。

哪個醫生開錯藥了?都沒錯啊。正所謂“一樣病,百樣治”,這就與醫生自己的用藥習慣有關了。治感冒,我就喜歡用布洛芬,或者我就喜歡用對乙酰氨基酚,你能說哪錯了嗎?

同樣的,換成中藥,感冒丸、感冒散、感冒滴丸、感舒顆粒、金菊感冒片、清熱顆粒、退熱顆粒、感康膠囊、感冒解表丸……哪個不對症?

最後,也是醫生的習慣,就是治療流程。或者先治標,或者先治本,或標本兼治,這個流程是不固定的,用不著拘泥,反正不管怎樣都能治好。但是流程不同,用藥偏向就不同了,這也會導致用藥的變化。

一樣病,不僅百樣治,而且對症的有百樣藥,甚至不止百樣。用藥受諸多因素影響,因此是會發生變化的,屬正常情況。


純鈞LHGR


中醫理論雖然幾千年的歷史了,它的歷史和作用不容置疑;但對中醫代夫來說,一是醫生的診療水平參差不齊,中藥的產地、藥效千差萬別,藥效、劑量沒有一個科學的定性、定量,國家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規範標準,一種疾病面對每一個體的人來說,病徵、用藥種類、劑量也是千差萬別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治療病程較長,所以不同的醫生同對一個病人的診法就不同了。其實西醫也存在這種情況!


清溪三百曲


一種病有正治,隔二治,隔三治,有反治,有補法,也有洩法,等等手法,各種藥之其藥性也有不同,有補,有洩,有上藥,中藥,下藥,有外,藥內藥,有辛苦甘鹹酸,有寒熱溼風澡,有涼溫散辛,藥性不同作用也不同,用法靈活,用量靈活,悟性不同,治法不同,有急病先治老病後治,,,,,就看醫生望聞問切診斷的,拿揑的準不準確,全不全面。因為有這些殊多因素故各中醫生治療方法多樣,手法不同,豈有相同之理。


曹智深


我舉例,中醫對其中一病治療放案的思路變化。如果腎出問題,中醫可能會考慮先從脾胃輔助用藥,或從肝輔助用藥,二個思路就不同了。再從中醫的寒熱之分,就更不同了。特別是某些病,在西藥無可用的情況下,不礙用中醫來調節人體,增強人體免疫力,產生自愈的效果。


用戶3763053626312


這個我也發現了,我覺得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醫在世界上發展起來那麼困難。整個從問診到治療過程的量化和標準化,是中醫推廣困難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我記得王東嶽老師談過關於中醫的問題,他自己就是學醫的,他的看法就是他認為中醫其實還是醫學的一個比較原始的狀態。


簡的世界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特別是摸脈差別很大,摸的脈象不一樣,藥方肯定不一樣。人有20多種脈象沒有具體標準參考,只能憑自己積累的臨床經驗,醫技來診斷。再就是中醫沒有具體的指標和數值,好多理論既深奧但又看不見看不到,但在中醫中常被運用,如陰陽五行,八卦,經絡,全息易象理論。雖用藥不同,但大方向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