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為了1根棒棒糖對70歲奶奶拳打腳踢,誰之過?

<strong>導語:小孩子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買,不買就哭鬧,甚至撒潑打滾。這時候家長很頭疼,買還是不買?


孩子為了1根棒棒糖,當街撒潑打滾?前段時間在小區樓下看到一個小男孩抱著奶奶的腿哭鬧不止,並且對奶奶拳打腳踢,感觸很深。

據瞭解,哭鬧的小男孩今年4歲,奶奶今年70歲了。平日孩子爸媽上班,奶奶在家帶孫子。這天,奶奶帶小男孩到樓下玩,路過便利店的時候,看到了別的小朋友買棒棒糖,就拉著奶奶要買。

奶奶沒帶錢,說下次買。小男孩不願意,非得讓奶奶馬上回家取錢。奶奶不理他,轉身走開了。小男孩竟然哭著追上奶奶,抱著奶奶的腿不讓走,還用小手捶打、用小腳踢奶奶,差點把奶奶推倒。路人紛紛搖頭,小孩子寵過了頭就變成了這樣。

4歲男孩為了1根棒棒糖對70歲奶奶拳打腳踢,誰之過?


孩子的任性,都是父母溺愛造成的悲劇。我們父輩那一代,雖然生活比較艱辛,但是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一定要讓孩子吃好穿好,他們總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如今生活水平變好了,只要家有小孩,父母都寵的像個寶,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東西都送給孩子。殊不知,毫無節制的寵愛只會造成孩子的任性、驕縱。

我們家孩子爸爸更是個寵娃狂魔。自從女兒出生後,他對女兒好的不得了,吃穿用度都是在能力範圍內用最好的。等女兒大一點,她想要什麼,只要跟爸爸說她爸爸毫不猶豫的就買買買。光是兒童玩的車車,女兒就讓爸爸買了4種,扭扭車、滑板車、蛙式剪刀車、小自行車。然而買回來她也不經常玩,新鮮勁一過就扔一邊。


女兒上幼兒園後,要求買買買的情況更嚴重了。只要看到班上小女生有什麼新奇的玩具或者漂亮的衣服,她都讓爸爸買。什麼指甲貼、娃娃、皇冠、魔法棒、愛莎裙子......她爸爸是有求必應。

我不贊成孩子爸爸毫無節制的給女兒買買買,這樣寵娃會害了女兒。現在女兒已經4歲了,如果再不培養女兒的正確消費觀,就會發展成的不買棒棒糖就哭鬧的那個小男孩一樣。

4歲男孩為了1根棒棒糖對70歲奶奶拳打腳踢,誰之過?


那麼,當小孩想買買買的時候,我們怎樣做才能抑制他們的購買慾望呢?我們不妨參考下以下兩種不同的做法。

1. 孩子想買玩具,不買就撒潑打滾怎麼辦?


劉燁太太安娜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諾一去商店很想買一個玩具,安娜會平靜並且溫柔地告訴他,今天沒有買這個玩具的計劃,然後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應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花樣爺爺》中,霓娜要求喝果汁,劉燁的做法是“不行,不能喝”,而安娜的做法是用一根火腿腸對霓娜進行引導。

4歲男孩為了1根棒棒糖對70歲奶奶拳打腳踢,誰之過?

轉移小孩注意力來阻止小孩買買買這個方法很管用。元旦那天,女兒在商場看中了一條裙子,非要我們買。因為家裡裙子實在太多了,況且我前兩天才剛給她買過,所以我不讓買。女兒低聲哭泣,很委屈的說我們不買就是不愛她。孩子爸爸心軟,差點就掏錢買下來。我及時把女兒抱走,帶她去玩旋轉木馬,然後她就忘記那件裙子了。

其實小孩子想要一樣東西,只是當時很想要,並沒有大人那麼執著。只要我們用其他東西吸引他,轉移他的注意力,他過一會就忘記了。但是如果孩子一哭,家長就急著他買,會造成他“哭就有奶吃”的錯誤認知。這樣下去,當有一天,小孩的願望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加倍的撒潑哭鬧,甚至對父母拳打腳踢。

2. 孩子想要買包包?自己賺錢唄!

小希是我女兒班上的同學,剛好跟我們住一個小區,我們兩家經常一起在小區裡溜娃。說起小孩子買買買這個話題。小希媽媽告訴我,他們家小希也是一樣,看到別的小朋友有的,她也會要求買。有一次看到班上同學帶了一個hellokitty包包上學,回家吵著媽媽非要買。

小希媽媽就跟她說,要買可以,只能讓她自己賺了錢才能買。幫媽媽洗碗、掃地或者帶妹妹都能賺錢。為了買自己心愛的包包,小希每天放學一回到家就會搶著幫媽媽做家務,做完家務陪妹妹玩。一個月後她賺夠錢,媽媽才幫她hellokitty包包。後來小希跟她媽媽說賺錢太累了,以後再也不隨便亂買東西了。

4歲男孩為了1根棒棒糖對70歲奶奶拳打腳踢,誰之過?


結語:愛孩子,並不是她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買買買不是寵娃,而是坑娃!嬌縱溺愛孩子勢必會造成視頻中的小男孩一樣,一時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撒潑打滾,當街出醜,成為大街笑柄。

法國叫迪迪埃•普萊克斯爭論心理學家說,讓孩子快樂的最好方法是讓他感到受挫。應對挫折是孩子成長中必學的技能,父母不教會孩子這種技能就是失職。建議家長們無論家庭條件富裕還是貧困,都不要養成孩子“想要什麼就要買什麼”的習慣,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


當孩子想買玩具時,我們可以學習安娜的做法,可以給孩子講道理,或者運用其他有趣的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們也可以參考小希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幹一些家務勞動來賺取他應得的報酬,讓孩子明白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玩具要靠自己的努力來賺取,從而不再任性的要求買買買。


作者簡介:甜如雪,愛好寫作。如果大家能從我的文章中收穫一點點感悟,將是我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