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手機有必要增加紅外線測溫功能嗎?

緣水禪心


為了更好地珍惜自己及家人,身邊的人,多留意一下自己健康狀況,做到有備無患。


小百合59871532


    近日來,由於疫情原因,測體溫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們使用的體溫計主要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等,除此之外,很多人提出了手機測體溫的想法。如下圖所示▼,某山寨手機就可以用來測體溫。

    上圖顯示的手機測體溫,可能集成了體溫槍的元件。看來,手機集成測體溫的功能,並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手機測體溫的方案

    目前,我們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機可以利用攝像頭和AI算法測長度、利用收音器測噪聲、還可以作為指南針使用,也可以測距離。但是,並沒有集成測試溫度的傳感器。因此,手機測體溫,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體溫傳感器,可以使內置的,也可以是外置的,通過藍牙、wifi等方式連接到手機,將體溫測試結果傳輸給手機顯示,可以採集耳溫、腋溫、額溫的傳感器。

    第二,讀取和分析數據的軟件,有些app可以將體溫數據上傳到雲端,體溫異常時,通過微信、短信、聲音等方式報警,還可以對體溫數據實時分析,給出健康建議。

    上圖顯示了可以貼在腋下的體溫計,通過藍牙連到手機,實現體溫數據的24小時監測,通過手機端還可以查看歷史數據。

    上圖顯示了一款可以採集耳溫的體溫計,直接插在智能手機的耳機孔中,不足2秒就可以讀取到體溫數據,在app中顯示。這款體溫計,不需要內置電池,通過紅外線讀取耳鼓膜的溫度,讀取溫度時,將其插入到耳機孔中,溫度指數直接轉換成音頻信號,同時智能手機即可讀取。


    智能穿戴設備

    除了上述解決方案外,還有科技公司開發了智能手機專用的微型溫度傳感器模塊,可以測量-40~200攝氏度的人類或者物體溫度,採用了免接觸的技術,可以有效避免感染風險,還可以用於測室溫、物體表面問題等等,如下圖所示▼·。

    這款溫度傳感器非常適合作為智能穿戴設備使用,如果集成到智能手錶、智能手環就更好了。


    總之,智能手機本身無法測試體溫,需要藉助第三方溫度傳感器,然後通過藍牙、wifi等方式將數據傳輸給手機,實現顯示、報警、自動上傳等功能。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將來手機、手錶、手環有可能集成溫度傳感器。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手機增加這個測體溫功能當然是個好的開端,紅外線測溫,測血壓等等。但是到時的購機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大面積普及了,市面上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多功能手機,手機制造商也會競爭市場,有了競爭為了利益,某些環節就可能出現縮水。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的準確性,不同的手機測出的數據可能出現差異,在36.9和37.0之間就是不同的概念,這是舉個例子。就是說結果的取捨很難判定,相對精確的是水銀溫度計,這是目前普遍認可的,但是測溫時間至少五分鐘,還有不適合隨身攜帶,或者打碎了有水銀中毒的可能性,這是缺點;電子測溫儀使用方便,在室外容易受溫度的影響,測量不準;紅外熱成像記錄儀,僅用在機場,車站等人流多的地方。這些都有各自優缺點。手機,一般人人都有,用手機似乎是很方便,也似乎是一個趨勢,但是會不會需要藉助第三方軟件,提供的數據準確性如何,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實驗完善。論其必要性是可有可無。也不一定非用紅外線,直接用手觸摸指紋鍵。個人見解!


希望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個人認為原來手機功能的紅外功能會陸續在新產品中成標配,本事成本不大,但紅外功能使用廣泛,身邊到處都是遙控器,有手機就能全部解決,丟遙控也能臨時解決。


妖姐網紅



魏祥玖


首先是成本問題,如果成本不高,讓購買者沒有什麼經濟負擔,再者就是功能是不是齊全、準確,能通過這個功能準確地掌握自己跟家人的體溫狀況,也可以時時記錄,尤其是家裡有老人跟孩子的,容易生病,有這些功能就可以跟醫生溝通患者病情的時候更詳細準確!


dongzhu19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主要是探索,為以後的成熟做鋪墊。因為現在的走路,血壓,心跳等很多軟件也有,從一開始上線的毫無體驗感可言到現在也成熟了很多,雖然談不上精確,但也有一定的依據。

紅外體溫也需要很長的研發測試周期,成熟後,也是一項惠民的工具。像這次疫情,體溫槍的斷貨,有些體溫槍室外溫差大還測不出溫度,都給相關行業的研發改進提供了大量事實依據。



柳葉清清


很佩服這個創意,手機配備紅外測溫,真實現了的話,那也可能顛覆傳統的體溫計行業,畢竟老百姓不會拒絕方便實用的事物。


老胡生活日記


多餘的選擇!



用戶7539978993688


早有這樣的想法,應該像計步功能那樣記錄人體24小時的體溫變化,也有利於人體健康狀態的管理和維護。如做成手環同時管理人體的體溫、脈搏、血壓連接手機app,分析管理個人健康狀態,同時納入大數據分析,分析群體健康狀態,為人類健康做點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