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怎樣閱讀書籍,才是最有效的閱讀方式?

教育知識匯


孩子怎樣閱讀書籍是有效的閱讀方式。

我提三個想法。

第一,閱讀方法。

隨著閱讀書籍量的增加,閱讀的年限的增加,閱讀思想感悟的增加,閱讀速度和閱讀效果也要增加。

更快的閱讀速度,意味著你能汲取更多的知識量。

更好的去落地閱讀效果,意味著你讀書以後的效果會更好。

那麼如果才能學會這樣的一個閱讀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看開頭結尾,學會精讀,跳讀,略讀,提升速度。

要有看完書,做思維導圖的習慣。

同時,學了這樣的方法,真正的學會使用,需要很長時間的去練習,包括用筆的習慣,以及眼睛的練習都需要。

其次,有效的閱讀需要會體系的閱讀內容,最後進行體系的結果整理。

什麼是體系的閱讀?稍微聊一下我的經驗。

中國古代的好點的書不多,而且是古文,比較拗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琢磨。

四書五經,史記,資治通鑑,三言兩拍,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四大名著,就這些。

中國近代的名家文章是可以閱讀的。

解放以後建國以後的一段時間的文章,可以不讀。

改革開放以後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以及圖書排行榜推薦的書籍可以閱讀,比如最近比較好的書,像人生海海,你好安娜,應物兄,這樣的書籍。

外國的名著當然看,名家的,名著的,各國的都可以。

比如說雨果,莎士比亞,海明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等等。

現在的國外排行榜上比較好的著作也可以看,比如島上書店,追風箏的人,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等等。

看經典好看的書,這樣不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文章,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所有的時間利用率都有意義。

第三,讀了要進行復盤使用。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思想,那麼讀完以後就要進行思想的進一步整合整理,交流是常見的方式,比如說自己可以試著去寫作,試著去討論交流,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你知識的理解,以及別人的知識想法對自己的點撥領悟,這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的一點想法,我是關山五十州,感謝您的閱讀,祝生活愉快。






關山五十州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閱讀的方式有所不同,上小學之前肯定要靠父母有效陪伴下閱讀,我家娃3歲以前,我主要準備一些各種不同類型物品的圖片和陪她一起看,我記得兩歲多的時候,我們帶她出去,路上行駛的車標基本都能說的出來,上幼兒園之後,就給她看一點簡單的繪本,不要求認識字(當然讀多了也會認識一點字),這個時期主要培養她對看書的興趣,通過前面幾年的有效陪讀,娃收穫了興趣跟習慣,等上了小學的階段,她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按老師或課標要求來看書!


美小護的媽媽經


很多人說孩子的閱讀是要隨著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那麼,孩子是否是天生的會喜歡閱讀什麼方面內容嗎?我想應該不是,跟後天的培養有一定的關係。

以前我也是沒有注意這個問題,今天仔細思考後發現,實際上孩子喜歡看的書籍,深受大人的影響。本人從去年開始,到今天為止,寫了一百多篇《書小迷記》的日記,是關於我兒子日常行為的事,其中就有關於孩子的閱讀。仔細研究發現,孩子的閱讀受到我的影響非常之大。我建議他閱讀有關哪個方面的書籍,就會想辦法去引導他,實際上做的也是非常成功。

但有些人會提出疑問,自己從來沒有指導過孩子閱讀哪個方面的書籍,孩子卻也有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

沒有給孩子做過閱讀的家長,無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喜歡閱讀,有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籍;一種是孩子不喜歡閱讀。不喜歡做閱讀的孩子,我們就不做探討了。

我要探討的是喜歡閱讀的孩子。有做過引導孩子閱讀的家長,孩子肯定是會朝你引導的方向去閱讀。沒有做過引導的家長,可以仔細思考一下,自己平時喜歡看什麼書籍,或者喜歡看什麼電視、玩什麼遊戲等等。自己的日常行為一定是影響了孩子喜歡的閱讀方向。

當然,閱讀方向也是會發生變化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接觸到的人和事越來越多,他的老師、同學等朋友,就會影響他的閱讀方向。

我們回到主題,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想他朝著自己想要的培養的方向去閱讀。那麼,我們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去閱讀有關朝那個方向方面的書籍,並經常把自己閱讀的內容給孩子做分享。這個分享可能需要持之以恆的、很多次的努力。逐漸地,讓孩子感興趣了,就會成為有效的閱讀。

興趣,才是孩子最有效的閱讀方式。


付建雲


1.明白你讀這本書的目的

最重要核心的一條你要知道你讀者本書的目的是什麼,知道什麼是你需要的,你的目標不是純粹的讀書而是想通過這本書得到什麼,這就是“讀書未必要讀完”的意思。

明白了你的目的,你就會對一本書的內容找到你的重點,有所讀、有所不讀、有所精讀、有所略讀。

2.瞭解書的大概

尤其對於快速閱讀一本書,首先得會了解一本書的大概。

一是前言、目錄、序等等;二是結尾的後記等等;三是通過目錄最好能夠找到對於自己最重要的章節和自己有疑問的章節,自己心中有個數。

3.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實際用處在讀書的時候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慢慢體會,總之自己做讀書筆記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關於做讀書筆記,推薦的參考標準是你的讀書筆記可以讓你把原書扔掉只看筆記就足夠的地步,當然不是越詳細越好~

①.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

②.在讀書的過程中有自己結合已有的知識而總結出來的結論的,一定要記錄下自己是如何導出這個結論的

③.做讀書筆記,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節的時候憑藉回憶來做筆記

④.系統結構式,以知識框架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是個好習慣。這裡其實我覺得挺重要的:不僅對於這本書,乃至於你讀所有的書,甚至一切接收信息獲取經驗,都最好有一個自己的大的“知識樹”這樣你能以一個宏觀的角度,當你有新的知識時就把它加入到這個“樹”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程度

4.與書對話,抓住書的作者的思維。

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以去理清所讀書的事理邏輯與推理,第二次讀的時候就要知道作者安排各個觀點順序的意圖;進而去抓住作者寫這本書的深層次意圖。三個指標不一定必須讀兩次完成,你可以一次也可以三次以上,個人情況而定。

雖然不能達到一天一本書的本領,不過應該大概可以理解了,對於某些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我們去讀的時候只要抓住了作者的邏輯、情節和思維就足夠了

5.不同類型的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直接舉例子吧。側重說明技巧方法類的書籍,我們可以有選擇的直接去看技巧和案例;文學類作品,對於我,一般是不會做讀書筆記的,讀過一遍就讀過了,頂多會有讀後感~



JN彥寶寶


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內容就是閱讀理解。閱讀可以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可以陶冶情操。有效地閱讀是學生考高分最有效的途徑。

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學生喜歡上閱讀,高效地進行閱讀。

一、利用好每天的早讀讓學生愛上閱讀。1、比賽地讀,看誰讀得動聽有感情。2、對讀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3、鼓勵暫時落後的學生迎頭趕上,k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向四十分鐘的課堂要質量。抓住重點段落,優美句子精講精練。1、學生自學,發表觀點感受。2、老師精講,點評每個學生髮表的觀點及感受。3、有感情地反覆閱讀重點段落和優美句子並背誦。

三、應用好同步練習裡的閱讀題。這個過程要教會學生各種閱讀方法,考試時答題方法。1、細心讀題,帶著閱讀題需要回答的問題去細細慢讀,不理解的內容反覆地讀,力求最大限度地理解閱讀內容。思考文段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或者是我們從中受到什麼啟示,明白什麼道理。2、認真回答每條問題。問題答案往往就在閱讀內容裡。要善於思考,認真尋找答案,可以用手一句一行地尋找,邊找邊思考。3、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見解回答問題,語文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主要是自己的見解有理有據就是很好的答案。4、不會總結概括的同學可以嘗試用文段中的句子內容回答問題。

學海無涯苦作舟,只要學生學會了閱讀、學會了思考、學會解題技巧。我相信每天都會有驚喜。


小學數學123


對於你的問題呢,在此提出對於孩子的閱讀問題,提出有效閱讀的五種方法,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方法一:制定讀書計劃閱讀內容、閱讀量、閱讀時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拿破崙曾說:"成功不是站在自信的一方,而是站在有計劃的一方。"計劃能使自己明確目標,循序漸進,提高效率,增強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效習慣。

計劃主要包括"閱讀內容"和"閱讀時間"及"閱讀量"。

1、閱讀內容

內容上,建議以文學作品為主兼及其他(自然、科學、歷史等)。

首先由自己喜歡的作家作品,或由感興趣的人物傳記入手,因為這樣的書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能使讀者處於思想者、英雄、偉人的狀態中,從而汲取精神營養,如比爾·蓋茨,他小時候就極為熱衷於閱讀人物傳記。

其次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系統的讀、讀系統的" 中外之"書中之書"。

2、閱讀時間

時間上,建議分散和集中相結合:

分散就是利用點滴時間,見縫插針,讀上一段亦或一兩句,古人就有"三上(宋代歐陽修:馬上、枕上、廁上)"、"三餘(三國董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讀書之說;集中就是利用假期讀大部頭作品,特別是每天抽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來讀,建議放在臨睡前,因為心境不寧不能讀書,功利浮躁不能讀書,靈魂紛亂不能讀書。讀書需要靜下心來,專心致志,日常的喧譁裡,常常是融不進須臾的寧靜,而晚上入睡前,當是一天中最為寧靜之時,可謂是大好的讀書時光。

如果每晚能讀15分鐘,一年就是5475分鐘,近92個小時;如果每分鐘讀300字,那麼就是160餘萬字。

如果10萬字一本書,那就可以至少讀16本書,三年下來就是48本書,如果這48本都是經典之作,那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呀。語文教育家葉聖陶也曾做過類似的閱讀統計,告誡學子在閱讀上"堅持不輟,積少成多"。

3、閱讀量

閱讀量上,建議每天定下一個常量,比如兩千或三千字,有空就多讀點,忙就少讀點,容易的多讀點,難的少讀點,每天一統計,每週一統計,每月一統計,這樣你會發現,只要堅持下去,效果連自己也會感到吃驚。

閱讀推薦:中國孩子自己的童話明星——魔術老虎

方法二:學會讀一本書粗讀、細讀、複述、運用

1、粗讀

留意文中的"路標"。當拿到書後,首先概括的讀一讀書的前言、後記、摘要、目錄,使自己對整本書有個大體瞭解。

2、細讀

要從頭到尾的仔細閱讀,對重點的、難理解的部分反覆讀,邊讀邊思考、圈重點、劃槓槓。儘可能把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結合起來。

3、複述

離開書本去回憶書的內容,就象俗話說的"過電影"。這是自我檢查讀書效果的方法,也是鞏固知識的手段。

4、運用

即引用或運用書中的有關知識方法至學習、生活、工作中去,也就是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以後能夠篤行,在有"見地"後去"修證"和"行願",這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所在。

宋代大學者朱熹曾有《朱子讀書法》,裡面總結了"讀書六法",對讀書人如何讀書作了深入的闡釋。美國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合著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從閱讀層次的角度,對如何閱讀一本書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其閱讀理論至今具有很現實的指導價值。同學們不妨讀讀這些談如何讀書的書,從中找找如何讀一本書的新啟示。

方法三:學會批註閱讀圈圈寫寫,每逢讀書必做筆記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在觀表而思裡、觀物而思理、觀此而思彼、觀果而思因、觀因而思果、觀難而思解中鍛鍊獨立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關於這一點,前文所述的錢鍾書先生便是我等學習的楷模。

比較著名的評註本作品如脂硯齋重評《紅樓夢》、金聖嘆評《水滸傳》等,就是很值得閱讀並借鑑的批註式閱讀和讀書筆記的閱讀的典範。

方法四:專題式閱讀博而專,廣而精,真正愛上閱讀

什麼叫專題閱讀?

簡而言之,就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閱讀,既有閱讀的廣度,更往閱讀的縱深推進,以達到閱讀的博而專,廣而精。當然,既然是專題,就有大,也有小。

如,喜歡讀童話,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童話或作家如張天翼、鄭淵潔、謝樂軍等的作品系統地閱讀。喜歡兒童小說、歷史、中外名著等,就選擇相關的作品集中閱讀……

專題閱讀能帶給我們什麼?

會進行專題,你就會在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規劃自己的閱讀,就會讀一類書,更會讀一本書;必然的,你也就會在閱讀中進行批註與讀書筆記;必然的,你就慢慢會在閱讀中學會比較,學會分析,學會綜合,學會探究,學會提煉自己的閱讀所得,並會在閱讀中真正愛上閱讀。

記得有個專家說過你積累一萬張歷史卡片,你就可以成為歷史學家,在專題閱讀中,你深入,你比較,你分析,你綜合;你批註,你思考,你積累。長期堅持,如果進行的是小專題閱讀,你將成為小專家;如果進行是一般範圍下中等專題閱讀,你會成為專家;如果某一天,你進行的是《紅樓夢》、經、史、子、集或某一哲學、某一美學等方面的大專題,你就會成為大專家。即使我們不做這個家那個家,但懂得做專題閱讀了,你就真正懂得閱讀了。

方法五:寫讀後感或續寫童話故事

  小學生寫讀後感,可簡單歸納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讀後的總體感受。

  首先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地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概括性地說出有什麼感想。當然前提是要讀好原文,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原文內容。

  第二部分,抓住文章中的重點以及感受最深刻的地方進行寫。

  小學生寫讀後感一般以一個細節或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一點(能力強的可以是幾點)為主題入手寫,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很容易寫散了。

  寫作過程可以簡述文章或摘一兩處詞句,然後寫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單純摘抄課文,也不能脫離課文泛泛地談自己的感受。寫出的文章要感動讀者先把自己感動了,才是好文章!

  第三部分,寫結合自己實際的真實感受。

  寫自己的真實感受是讀後感的重點內容。儘量結合實際用親身經歷談自已的所思所想, 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想像也是來源於生活的)抒發情感。避免沒有情感的讀後感,少寫蒼白無力的文章,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第四部分,再總寫自己的感受,並把感受落實到生活中。

  寫讀後感的一個目的是要讓學生逐漸把內心感受到的轉化為實際行動(較高要求)。可以引導學生把書中感動的人或事同自己現在的學習、生活比較,找出差別,逐漸修正。




行走的物理張老師


1.摘抄法。遇到好詞好句的時候,把它摘抄到專門的筆記本上。然後經常翻閱筆記本,反覆閱讀這些精華。這樣就有利於積累孩子的知識面。

2.批註法。不要害怕把書弄花,遇到不懂的生詞、名言等,可以把它圈出來,然後查閱資料,在旁邊做註釋。遇到好詞好句,也把它畫橫線做標記,可以寫寫自己對它的思考。這種方法能鍛鍊孩子的分析、思考能力,加深閱讀。

3.讀書筆記法。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書評,概括書中的內容,寫下自己的體會收穫,能深化對書本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去網上搜搜該書的書評,比較自己的理解和別人的理解的異同之處,有哪些自己沒想到的別人想到了,有哪些自己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


雲朵書書


我現在每天晚上7點要求女兒《中外名人》這本書從第一個故事開始閱讀,讀了十多天,堅持下來每天到點主動找我念,第一天念時結結巴巴的,經過十多天效果不錯,字也認識很多,念得音也很準了,這個習慣要保持,不管書念得好不好,最其碼他敢閱讀,以後走出社會也要面對如何彙報,如何跟同事間交流,語言組織能力最其碼不會差,不像我們沒有讀太多書,講些詞語都不流暢,更別說好的詞彙語言。閱讀這方面堅持下來準不會錯,這也是跟孩子增加溝通的一種好方法。


紅林妹妹


[心][心]這個問題不只是孩子有,我想很多成年人也有。閱讀的目的除了獲取知識,還有就是培養思維能力。其實,寫書的邏輯也是一樣,在此推薦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第一,先看目錄。拿到一本書,先看書的目錄,這是整本書的框架和各個章節的觀點提煉,瞭解整本書在寫什麼,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第二,精讀、略讀。一本書不是要你一字一句全部看的,那樣非常浪費時間,重點章節、感興趣的章節多看、仔細看,一字一句讀,甚至背誦、熟記於心。不喜歡、次要的章節瀏覽即可(一目十行。

第三,利用思維導圖。這是我最喜歡的,摘錄、總結,思維導圖可以將整本書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這樣非常方便回顧和查找。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記錄方式,某年某月某天你讀了什麼書,有關什麼內容,當時的心情和感悟怎樣?一目瞭然。

以上三點,是本人在用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害羞][害羞]



趣英文


現在的教育,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要讓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就的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只要孩子願意聽,從他生下來就給他讀故事書呢。我家大兒子就是這樣子的,在他剛剛學說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給他讀故事、古詩等內容,後來他也跟著說,再後來他就能背過,如果我們不小心讀錯了,他都能給糾正過來。

慢慢的從圖畫書變成圖文結合的書、再到短篇故事、幼兒畫報、神奇校車、昆蟲記、西頓動物故事集……四年級的時候自己就讀完了四大名著。

現在六年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