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功臣朱可夫傳奇的烏紗帽,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火線解職,火線復出

1941年5月,德軍已在蘇聯邊境集結大量兵力,機敏的朱可夫遂於5月15日向莫斯科提議先發制人,可斯大林沒有接受。

6月22日,德軍發起閃擊戰,缺乏準備的蘇軍自然是一片混亂。戰後第6天,斯大林到作戰室視察,總參謀長朱可夫居然毫不理睬,並賭氣般地說:“等我瞭解清楚情況,自然會彙報。”斯大林自討苦吃,只好說了幾句鼓勵的話,默默走開。


二戰功臣朱可夫傳奇的烏紗帽,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1個月後,蘇軍戰況不佳,西南方面軍有被包圍的危險。朱可夫向斯大林面呈:“西南方面軍必須全部撤過第聶伯河。”

斯大林馬上反問:“基輔怎麼辦?”

“基輔不得不放棄。”朱可夫回答,接著說要在耶爾尼亞組織反突擊。

從戰爭開始,斯大林就一直在忍受朱可夫的高傲和固執,但現在他忍不住了,他大聲咆哮著:“哪裡還有什麼反突擊?真是胡說八道!”

朱可夫馬上正色道:“如果你認為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那麼還要他幹什麼?”

半小時後,斯大林宣佈解除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

然而,朱可夫一語成讖。9月下旬,蘇聯西南方面軍66萬人在基輔被圍殲。如此一來,列寧格勒岌岌可危,守軍士氣低落,軍官酗酒,士兵逃跑……面對糟糕透頂的狀況,將軍們大都一籌莫展,斯大林只好又將朱可夫請出山。

一來到列寧格勒,朱可夫就毫不留情地撤換了兩個集團軍司令,並揚言要把大批軍官送上軍事法庭;之後,他僅用3天時間就重整了防禦體系;然後,他又集中主力,不斷組織規模不等的騷擾戰。軍隊信心的重建和正確的戰術,讓德國人再也未能前進一步。

攜勝利之威,朱可夫被調到莫斯科,指揮首都保衛戰。


11月下旬,德軍衝到莫斯科西北,第16集團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向朱可夫建議後撤10公里,依託水庫和河流建立新防線,朱可夫堅決不許。羅科索夫斯基便直接向最高統帥部提出後撤意見,並得到允許。沒想到,朱可夫勃然大怒,居然下令撤銷斯大林的命令,要求“不許後撤一步!”

朱可夫揮斥方遒,蘇軍反敗為勝,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二戰功臣朱可夫傳奇的烏紗帽,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二戰的勝利,讓斯大林的疑心病有空發作。朱可夫因同西方新聞界談到了未經批准的內容,以及擅自搜刮戰利品的“經濟問題”,第二次被貶。

不過,在朱可夫被兩次降職後,斯大林良心發現,這位挽救蘇聯的老臣在1952年再度浮出水面,被提名為中央委員。

百日輝煌,終生恥辱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貝利亞、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赫魯曉夫都想上臺執政。赫魯曉夫決定動用軍隊的力量先搞掉克格勃頭子貝利亞,他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朱可夫。實際上,朱可夫與貝利亞早就有矛盾,所謂“經濟問題”,正是貝利亞搞的鬼;他還將朱可夫列入一個“軍人陰謀集團”,若不是斯大林的信任,朱可夫早就完蛋了。

在朱可夫的幫助下,赫魯曉夫順利地取得了黨內鬥爭的勝利,朱可夫的地位亦得以提升——1955年,朱可夫接替出任國防部長,1956年,朱可夫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

這之後,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等人的矛盾愈加尖銳。當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發表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後,雙方的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1957年6月上旬,馬林科夫等人趁赫魯曉夫出訪芬蘭,制訂了完整的“逼宮”計劃。赫魯曉夫一回來,就被告知要參加一個主席團會議,內容是討論“慶祝列寧格勒建城250週年”。

可剛一坐下,馬林科夫就率先開炮,痛批赫魯曉夫的政策。其他幾位同夥也紛紛出擊,攻擊赫魯曉夫背離集體領導原則,獨斷專行。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朱可夫突然走進來說:“同志們,開會前一個小時,馬林科夫找我談話,他想拉攏我站到他們一邊!”聽到這裡,會議室頓時啞場了。主持人布爾加寧見勢不好,只得宣佈休會。蘇共最終給馬林科夫等人戴上了“反黨集團分子”的帽子。因此功績,朱可夫晉升為主席團正式委員,進入最高決策圈。


二戰功臣朱可夫傳奇的烏紗帽,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朱可夫的春風得意,讓赫魯曉夫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他在其回憶錄中說,“主席團的成員問我,我是否像他們那樣看出,朱可夫正在努力奪權……我得到情報,朱可夫在同軍區司令的談話中,確實流露出拿破崙式的意圖來。”

於是,登上頂峰僅100多天的朱可夫又跌到了谷底。1957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免除了朱可夫的一切職務。

從此,朱可夫賦閒在家,再無翻身機會。他每天在克格勃的監視下度日,甚至與妻子的每一句對話都會被錄音,直到1995年5月,其名譽才被徹底恢復。

(摘自《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