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蘇聯的懷舊情緒有多普遍?

reedaijin


俄羅斯人懷念蘇聯嗎?這似乎不是個問題


就像中國人總是懷念漢唐盛世,俄羅斯人總是懷念蘇聯的,就像俄羅斯媒體報道的那樣:對於俄羅斯國民,蘇聯是抹不掉的前史。乃至那些從理性上對蘇聯持徹底否定情緒的人,用盡狠毒的詞彙高傲自傲地辱罵一通蘇聯政治之後,也會宣佈一聲由衷的感嘆:“你怎麼能扔掉你自己的簡歷!”

蘇聯的輝煌

蘇聯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大的時代,想當年,剛剛奪取權力的紅色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為了抵禦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得不聯合起來,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聯盟,史稱蘇聯,誰也沒有想過,蘇聯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一躍成為二戰後歐洲最強,世界第二的超級大國,蘇聯在頂峰的80年代,工業產值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核導彈的數量是美國的1.5倍,這是蘇聯人的驕傲


蘇聯的破滅

時間真是一劑良藥,它使人們總算找回對反思前史和回首往事來說必不可少的良知和公正。西方學者依然頑固地認為,蘇聯崩潰是共產主義“烏托邦的破產”,是前史必定。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俄羅斯學者也曾隨聲附和。但是,在閱歷了10年革新的痛苦苦難之後,人們在回首往事時,腦筋不再發熱,判斷趨向鎮定。而到現在,俄羅斯,特別是經歷過蘇聯時代榮光的老人們,對那個強大時代充滿了懷念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什麼普遍的,年輕人根本不懷念,唯一懷戀的就是老頭老太,就像中國一樣。

今天的俄國人雖對社會有很多不滿,但沒有人懷戀過去。

為什麼呢?因為過去蘇聯強大,和普通老百姓壓根就沒關係。

薩沙的俄國美女老師跟我說過,在蘇聯時代,大學教授的配給也不高,普通工人更差。

相比西方社會,俄國老百姓的生活天差地遠。物資短缺,買什麼東西都要憑藉配給證,在店裡還要長期排隊。我那個老師說,她當時才10歲,也要在大冬天排隊和媽媽一起買麵包,經常要排很久。

蘇聯解體以後,她和丈夫去德國旅遊,第一次看到大超市的時候都驚呆了。做夢也沒想到,有不需要排隊且商品這麼多的地方。

更誇張的是,西方是不斷前進,俄國是不斷後退。

從70年代末期開始,蘇聯經濟就大體停滯了。本來就比西方差的太遠,現在又停止甚至倒退,人民自然不滿意。

俄國在七十年代糧食就有問題了,開始從國外進口。1988年下半年的統計指出:在蘇聯市場供應的1200多種基本消費品中,經常短缺的佔95%;211種食品中,經常短缺的有188種。到1989年,許多地區每人每月僅有0.3kg肉。家庭主婦日均購物排隊時間為1.5小時,到1990年甚至達到3小時。

再說住房,也和西方有著極大差別。

戈爾巴喬夫是莫斯科大學的畢業生,他老婆也是老師,兩人結婚的房子只有幾平方米。

普京的爸爸是個參加過衛國戰爭的殘疾老兵,老工人,得過勳章。即便如此,普京結婚的時候也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兩家人住在一個10幾平方米的公寓裡面。

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薩沙就不多說了。

更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控制。

薩沙在2000年以後,曾經要和一些俄國老人談論克格勃,他們一般都不願意談,心有餘悸的樣子。

為什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當時蘇聯對於老百姓的思想控制在各方面,任何地方都有他們存在。當時所有電話都被監聽,哪怕你是國家重要領導人。只有克格勃幾個領袖的電話,才是不被監聽的。

如果你在電話中表示對政府不滿,發牢騷之類,你就到大黴了。

甚至一些克格勃特工會偽裝成工人混入工廠,故意和你交朋友。

如果你當他是朋友,和他閒聊時候露出對政府的不滿,你分秒就可能被逮捕。

所以,蘇聯時期的老百姓,尤其是知識分子都很小心,甚至在朋友面前都不敢說政府的是非,最多跟自己爸媽說一說。

就算自己老婆也不能亂說,因為有很多老婆檢舉丈夫的。

經濟不好,生活條件平平,思想上又被嚴格控制,生活自然不爽了。

今天的俄國雖有很多問題,至少基本福利是不錯的,就算社會底層也能活命。如果你有本事,發大財也是容易的。

人們也不用擔心自己老婆去告密了。


薩沙


普京有句名言:"不懷念蘇聯就是沒有良心,而想回到蘇聯就是沒有腦子"。與其說,俄羅斯懷舊蘇聯,不如說留念那個偉大的時代,那個笑傲世界的季節,那個稱霸歐洲的世紀。當蘇聯咆哮的時候,整個地球都得為之震撼。

今天的俄羅斯對蘇聯的感情是複雜的,老年人是感懷,年輕人是抨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俄羅斯的不斷衰敗,不少年輕人也開始懷念蘇聯,但是他們只是嚮往和緬懷蘇聯的繁榮與強大,而回避他的野蠻,懷念蘇聯的繁華,沉迷於他的強大。而無視他的獨裁。現在的俄羅斯真的很衰敗,蘇聯的老本也幾乎吃光了,遠東地區的重工業設備,廢舊型材、大型卡車、乃至坦克、裝甲車、直升機,都被雜亂無章丟棄。無需擔心被盜。即便你拿走也沒有道路可以運輸。而對比蘇聯的強大,歷經過那個時代的俄羅斯人,應該是是感慨萬千吧,早在2004年的時候。,俄羅斯電視臺把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的助手請來說說當年,這個80多歲的老人痛哭失聲。說我最大不幸就是 活的太久,是啊,當1961年, 人類完成了進入太空的夢想,他的代表是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他是整個人類的驕傲。這既是人類文明的體現,也是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強大標誌。當有人問起對比現在如何的時候,這個老人說,蘇聯時代給他什麼都不換,但讓他重新回去,給他什麼他也不幹。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矛盾。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就因為說了勃氏幾句牢騷,就被關進了監獄,還是加加林把他給保了出來,但他永遠地“消失”了。他是一個“活死人”。

前蘇聯科學院院士這樣評價蘇聯與今天的俄羅斯。蘇聯是讓你在被禁錮的房間裡享受榮華富貴,眼見世間繁華美景,但講話的時候必須我同意。如果亂講話,一切都會消失。俄羅斯是出現的時候,但一切都沒有了,你去看別人房間的滿堂富貴,但那些都曾經是你的,你可以抗議。但不要試圖行動,一旦行動你要死亡的,對於蘇聯的懷舊,那是對今天的不滿,就好比說我當年也闊過,但於事無補,沒有實際現實意義。在俄羅斯最奇特的政治現象是。

凡是獨裁和專制者時期,都是蘇聯與俄羅斯最強的時候,,但正是他們(除勃列日涅夫外),是斯大林與赫魯曉夫當政時期讓蘇聯強盛而偉大。而民主與的改革派主政的時候,卻是蘇聯與俄羅斯最衰敗的時候,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讓國家分裂,民生凋敝,國際地位遺落千丈,這也許就是為何國際上抨擊普京獨裁,而俄羅斯高度擁護普京的原因吧。俄羅斯人應該永遠銘記,蘇聯曾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翱翔太空,它的身份證上鐫刻著“蘇聯”。

“野蠻和獨裁,禁言與侵略不是蘇聯的全部,蘇聯獲得了15次諾貝爾獎金,俄羅斯沒有,民主與法制,選票與自由,俄羅斯已經具備,但失去了道德與良知。俄羅斯人回望上個世紀下半頁。任時光流逝,蘇聯的偉大必將永載史冊。這一高度將永遠是俄羅斯人驕傲。而迄今為止俄羅斯還沒有達到這一高度。”(蘇聯最後一任陸軍總司令的遺言)與其說俄羅斯對蘇聯的懷念,不如說是對蘇聯那個強大國家的嚮往。對歷史的判斷,我們必須把他延伸去看他,去審視他,蘇聯的失敗不是制度的失敗,而恰恰他們背離這個制度,對一個偉大的民族而言,挫折也許是幸運,標誌著新的出發和開始。在俄羅斯,在列寧墓前,鮮花依舊盛開,無名烈士目前,熊熊烈焰。在訴說蘇聯昔日的榮耀。也似乎預示著俄羅斯的未來的迷茫。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俄羅斯對蘇聯的懷舊情緒有多普遍?曾經是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1991年12月25日正式宣告解體,而到現在這個日子已經過去了27年多了。那麼在蘇聯時代是蘇聯主體,在蘇聯解體之後又繼承了蘇聯絕大多數領土和國際地位的俄羅斯人,現在又是如何看待蘇聯的呢?今天咱們從幾個角度來看看俄羅斯人如何看待蘇聯。


懷舊文化盛行

最近這些年,在俄羅斯以懷念蘇聯為代表的懷舊文化出現了流行的態勢。比如在2004年,俄羅斯誕生了一家專門播放各種懷念蘇聯節目的“懷舊”(Nostalgiya)電視臺。這家電視臺的臺標以鐮刀斧頭為創意來源,所播放的影視音樂節目基本全部是蘇聯時期製作的,而其自辦的主打談話節目則包括《生於蘇聯》等。2009年,“懷舊”電視臺另一檔談話節目(解體)《之前與之後》還曾入圍俄羅斯國家電視獎最高電視成就獎決賽圈。

俄羅斯"懷舊"電視臺臺標

而除了懷舊電視臺之外,一些蘇聯時代的象徵在今天的俄羅斯也出現了越來越流行的趨勢,比如一些蘇聯時代的流行歌和服裝現在重新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而對蘇聯的懷舊甚至也延伸到了最新最潮的科技產品裡,比如這幾年俄羅斯有一款特別受歡迎的虛擬現實(VR)遊戲就是帶人重遊蘇聯時代的莫斯科,在其中可以讓人們重溫在一些現已消失的蘇聯時代標誌性建築。

14年來的新高

而除了這些很難量化的文化現象之外,其實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懷念還有一些更具體的體現。比如在去年12月19日,眾多國際媒體都報道了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剛剛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即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的看法。而這項調查結果能引發相當程度的國際關注是因為,201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6%的俄羅斯人表示自己對蘇聯解體感到遺憾,而這個數字是自2004年以來,為蘇聯解體而惋惜的人口比例最高的一次。

自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國內基本上每年都會針對蘇聯解體展開不同類型的民調。而在蘇聯剛剛解體的1990年代,俄羅斯國內為蘇聯解體感到惋惜的人口比例曾經長期徘徊在一半左右。但在1999年8月,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俄羅斯在付出了慘重傷亡之後,終於暫時解決了在蘇聯解體之後讓俄羅斯非常頭痛的車臣分離主義問題。也許是受到這一事件的觸動,在2000年進行的民調中,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的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當年有75%(四分之三)的人表示自己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

2010年俄羅斯聖彼得堡街頭畫著斯大林頭像的公交車

而在此後到2012年,隨著俄羅斯經濟在普京治下逐漸改善,懷念蘇聯的人數也逐漸下降。但即使是在懷念蘇聯人數最少的2012年,為蘇聯解體感到惋惜的人數仍然還有49%。而在當年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俄羅斯人對未來有很多憧憬,所以這個比例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一年一度的紅場閱兵都是俄羅斯人表達對蘇聯懷念情節的契機

在此後幾年,為蘇聯解體感到惋惜的俄羅斯人比例又重新開始上升。到2017年底,這個數字達到了58%。而到2018年,這個數字又大幅躍升,達到了2004年以來的最高值,比2000年的歷史最高值也只低了9%。也許有人會覺得某一家民調中心的結果可能不夠準確,但其實在俄羅斯,進行此類調查的並不只有列瓦達中心,來自美國的國際知名民調機構皮尤中心也連續多年進行過此類調查。而在2017年,它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年有59%的俄羅斯人認為蘇聯解體對俄羅斯來說是一件壞事。而且當時一些國際媒體還大力宣傳過這個數字,因為相比於2015年皮尤中心進行的調查結果,懷念蘇聯的人數已經下降了10%,但這也意味著根據皮尤中心的調查,在2015年表示懷念蘇聯的俄羅斯人曾經達到過69%,比列瓦達中心2018年調查得出的14年新高還高。

俄羅斯人懷念蘇聯的原因

所以綜合這些調查,俄羅斯長期有過半甚至2/3左右的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是沒有太大爭議的。那麼在蘇聯解體已經20多年之後,為什麼還有如此之多的人懷念蘇聯呢?

在傳統上,俄羅斯人懷念蘇聯有兩個比較主要的原因,一是俄羅斯人普遍感到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明顯下降,二是俄羅斯民族的國家認同出現了很大問題。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聯合國五常的地位,但這幾乎是俄羅斯所保留的唯一一個蘇聯的國際地位遺產了。而在其它方面,俄羅斯迅速墮落,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淪為了國際二流甚至是三流國家。而且蘇聯解體之後,大量生活在其它前蘇聯國家的俄羅斯人都成為了其它國家的公民,等於俄羅斯這個民族被嚴重割裂,而且讓這些人都遷回俄羅斯也基本不可能,也就是俄羅斯民族被割裂的問題基本無解。

蘇聯風格的建築也成了許多人懷舊的對象

而在2012年之後,俄羅斯人懷念蘇聯比例再次攀升則更多的是因為經濟原因。最近這幾年,特別是2014年之後,俄羅斯出現了大範圍的收入增長停滯,同時盧布持續貶值,通貨膨脹高企,俄羅斯經濟連續多年出現衰退,且面臨西方越來越嚴厲的制裁,今昔對比差異越來越大,所以懷念蘇聯的俄羅斯人比例也出現了越來越高的趨勢。而除此之外,貧富差距懸殊和政府無能也讓部分俄羅斯人懷念蘇聯時期的社會環境和福利。

俄羅斯(粉色)和蘇聯(彩色)的領土對比

此外,其實在蘇聯解體之時,許多俄羅斯人並沒能意識到解體對於俄羅斯意味著什麼。許多人當時還認為雖然蘇聯解體了,但多數前蘇聯共和國都在經濟等方面,特別是各種工業原材料等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所以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國家之間還會維持密切的聯繫,因此有沒有蘇聯並不重要。但這些年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等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各方愈行愈遠,使得大量俄羅斯人認識到之前的那些想法過於幼稚,沒有現實可能性,俄羅斯已經失去了其它前蘇聯地區,而且很難挽回了,這種失落感更進一步激發了對蘇聯時代的懷念。這些原因綜合作用,再加上任何國家都存在的“懷念過去的好日子”這類懷舊心理,使得俄羅斯懷念蘇聯的人口比例長期居高不下。


所以總體來說,現代的俄羅斯人確實對蘇聯有比較明顯的懷念情緒。無論這些情緒是否現實,或者具體懷念的是哪個方面,但這種情緒普遍存在,而且基於客觀環境很難在短期內消失是沒有疑問的。


桃花石雜談


蘇維埃輓歌-回憶或者批判

莫斯科紅場

夕陽西下,進行曲的鼓樂迴盪空中。

夕陽西下,紅軍的戰鼓雄渾厚重。

烏拉。。。。

夕陽西下,領袖的聲音還在耳邊。

同志們好,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蘇聯

從阿芙樂爾第一聲咆哮,宣告成立

到戈爾巴喬夫最後的演說,由葉利欽按下終止鍵。

蘇聯有著太多數不盡的斑駁時光。

列寧說,打破禁錮民族的沙皇,我們要多數派的勝利。

斯大林說,粉碎一切封鎖,自強從現在開始。

希特勒說,日耳曼榮光將照耀世界,臣服吧,高貴的雅利安人最優秀!

斯大林說,不要投降,不能後退,沒有俘虜只有叛徒。

灰色軍隊席捲歐洲,從退無可退的莫斯科,一輪又一輪沖刷阻隔的礁石。


基輔,斯大林格勒,華沙,法蘭克福,直到最後的終點柏林-國會大廈。

無數犧牲換來勝利,無數熱血成就大國。

斯大林閉上眼,對世界說,我給你們一個強大的蘇維埃!

強悍的背影遠去,赫魯曉夫說,我們不需要崇拜。

領袖,土耳其導彈在家門口!

孩子們我們去古巴,哪裡是前線。

顫抖的潛水員,拒絕了發射命令

人類從毀滅時刻檫肩而過

理智的人們回到談判桌前。

處於弱勢是奮起的源泉

蠻霸的新領袖走上前臺(勃列日涅夫)

不甘亦或是不平,一輪又一輪,他盡情的釋放

從地面到天空到水面到太空

從歐洲到亞洲,從中東到非洲

競爭無處不在

鋼鐵洪流,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遙指西歐

水下群狼呼嘯而過,膽戰心驚的人們抱團自保。

沙皇炸彈如如潘多拉魔盒!

世界在顫抖

戰鬥民族,傲氣宣告,我將毀滅世界,只要我願意!

烏拉,達瓦西里,有我無敵,勇氣和決心在蔓延。

可惜,在強悍的國家也有阿喀琉斯之踵。

黃金血液到不了的地方,那就是你的軟肋。

無知的人們,因誘惑而越發蠻霸。

東西方開始握手,面對共同的敵人

阿富汗,阿富汗,阿富汗

墳場鎩羽,石油成啦催命符

思想分解,民主傳播,不平蔓延

明明我做的更多,為什麼要支援你們,隔閡的產生,往往是悲劇的序曲。

以前有人問你是那人,答案只有蘇聯人

現在問你是哪人,回答太多太多,我是烏克蘭,我是拉脫維亞,我是愛沙尼亞,,,,

鐵板一塊的國家,開始不平。。。

轟隆一聲驚雷

坦克上的葉利欽說,該結束啦!!!!

紅色旗幟落幕!

由一變成一群,強大的國家解體

我依然強大,只是失去信仰!

我依然強大,只是沒有依靠

趴窩的航母問?

誰能修好我

沒人回答他

那需要一個工業體系,

那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

別問我是否懷念

如果強大的國家還在,我們不會被休克。

如果強大的國家還在,我們不會被鄙視。

如果強大的國家還在,我們不會被制裁。

永遠回不去的,不如遺忘,就像哪夕陽落日,總會有新一輪紅日升起。。

普京說:“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其實這就是答案。


阿斗不傻


我看對蘇聯懷舊情緒最濃厚的地方不是俄羅斯,而是我東亞國,正因為我們懷念蘇聯,所以才會千萬百計在後蘇聯的土地上尋找懷舊的蛛絲馬跡。

要說一點沒有,那也是瞎扯,畢竟蘇聯是超級大國,可以滿足人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特別是面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時,蘇聯人民身為老大哥的優越感那是槓槓的,到其他國家當個顧問專家或者駐軍,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特權階層。這讓我想起解放前上海的紅頭阿三,東北的高~麗~棒~子,在自己國內面對殖民者是二等公民到了中國就成為二主子了。另外,蘇聯時代也有組織對個人生活的大包大攬,雖然水平不高,但對於底層人民是有吸引力的。可是,蘇聯的好處是那種必須用辯證法才能發現的好處,對蘇聯的主流評價只能是負面的。

國際上的事兒我們就不說了,從國內的治理來看,蘇聯無疑是極不成功的。一個有著全世界最豐富的資源和最大土地面積的國家,一個在尖端技術方面可以比肩美國,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科技工程文學藝術軍事人才的國家,始終令人民的生活在低水平上徘徊,除了那些有特供的人群,普通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時間在排隊上,物質極大匱乏,商場空空如也。至於政治上的壓制,嚴重的個人崇拜,無處不在的特權,更是削弱了社會的活力,降低了人民對工作和生活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991年8.19事件的失敗說明,蘇聯政權已徹底喪失了人民的支持,而一個脫離人民的政權是沒有生命力的,蘇聯解體,與其說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導致的,不如說是蘇聯人民做出的選擇。

在後蘇聯時代,不管俄羅斯有多少問題和困難,人民有了自由,商店有了東西,國家和社會有了多樣性。飯後茶餘緬懷一下帝國昔日的榮光,啥啥不要錢某些東西白菜價的時代是完全可能也是可以的,但回去就免了吧。況且蘇聯解體已經快30年,80後,包括部分70後對蘇聯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你說,紅旗下長大的一代會懷念舊社會嗎?——道理是一樣的。


進擊的女武神


俄羅斯是蘇~聯戰略遺產的最主要繼承者,但卻失去蘇~聯全盛時期的榮光。在主動實現所謂的民主化後,美歐等西方列強卻並不接受這個改頭換面的新朋友。迎接新俄羅斯的是內外交困,外面是北約東擴和反導系統東擴的戰略壓力,內部是經濟崩潰。這段時間可能是俄羅斯人最懷念蘇~聯的時期了,不光是兩強爭霸的國際地位還有對曾經相對穩定的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的留戀。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歷史的車輪也只能向前進。在普京上臺後,俄羅斯人心裡失落的陰霾漸漸消散。在豐厚的油氣資源出口利潤支撐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逐步回到正規,國民生活條件和社會福利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且這個崇尚英雄的民族把對未來的美好希望都寄託在普京身上。普京曾豪邁的表示: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20年的期限很快就到了,俄羅斯仍然還是一個二流大國,距離俄羅斯人記憶中的蘇~聯全盛時期的強大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十幾年來,在普京的帶領下俄羅斯已走上覆興的道路。穩定的社會環境讓大部分的俄羅斯人逐漸忘卻了那些積鬱在心裡很長時間的不切實際的留戀和痛恨。而且生命中最好時光屬於蘇~聯的俄羅斯人正在逐漸老去。

80後90後新生代俄羅斯人,更多的是面對現實,因為他們更關心的是俄羅斯和自己的未來,對蘇~聯的歷史並不感興趣因此也談不上有多少懷舊情緒,如果有也是對俄羅斯復興的期寄而已。曾經有機構發問卷調查並稱,2014年的時候進行的千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俄羅斯人認為蘇~聯解體是個大災難。並臆想這些人是懷念蘇~聯的。

而事實上,俄羅斯人當前的生活條件要遠好於蘇~聯時代,如果還有一半俄羅斯人在懷念苦日子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當然受傳統的大國沙文主義影響,或有不少俄羅斯人會懷念蘇~聯霸權帝國時代的榮光,但要把他們送回到那個物資匱乏、官~僚極~權的時代恐怕他們也不會同意。


高峰軍事觀察


普京有一句名言,忘記蘇聯的沒有良心,想回到蘇聯的沒有腦子。

蘇聯,可以說是距離俄羅斯最近的一個帝國時代,紅色的鋼鐵巨幕似乎可以馬上懲罰整個世界,西方,包括中國,都對蘇聯的存在充滿恐懼。西方長期在歐洲保持龐大的軍團,中國在北部邊境陳設重兵,無不是對這一恐懼的反映。

但是,懷念就該回到過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現在的俄羅斯懷念蘇聯,多是因為過去雖然生活多有艱難,但好歹自己有可以震懾世界的軍備,可以橫掃大半個地球,說白了就是有點優越感。現在呢?生活水平沒見提高多少,過去震懾世界的軍隊也成為了歷史。

蘇聯當時雖然有先進的軍事工業,但卻忽視了軍事成果民用化的轉換,只重視軍事工業,忽視了民用工業的發展。現在和過去比,多少有了改觀,國家也開放了,來自周邊的輕工業商品豐富了大家的生活,難道回到過去窮兵黷武的時代?那才是荒謬至極的想法!


胖胖的小豌豆


每個俄羅斯人都會想念蘇聯的,因為蘇聯時期的俄羅斯是強大的,威武的是世界唯一的科技發達軍事強大國家,美國看到蘇聯都會手腳發軟玩美國單詞貧富差距巨大,互的禮物,有的人有餓的沒飯吃的人,也有晚上住在時代廣場的門也有還沒有心被人打死掉的人,也有所以相對來說,蘇聯還是比美國來的更有人權,更有名族,更有自由現在的俄羅斯已經開始恢復了,但是還沒有100%的恢復,即使這樣,也給美國造成很大的麻煩,比如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等再過幾天俄羅斯很大的概率又會變成蘇聯到時候的蘇聯不會拆給美國的,也不會受到美國的欺騙了,那時候西方社會將受到嚴重的威脅和實質的傷害只要俄羅斯變成蘇聯,不產生內亂,西方社會絕對競爭不過俄羅斯


金剛大錘


普京對此是這樣評價的:“誰不為蘇聯的解體而惋惜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時代就沒有腦子”。事實上這句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當代俄羅斯人對蘇聯時代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俄羅斯為什麼會懷念蘇聯時代?可為什麼又不願回到蘇聯時代?要解答清楚這一問題,我們有必要弄清俄羅斯究竟懷念的是蘇聯的什麼。

蘇聯時代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令當代俄羅斯人不能不懷念:蘇聯國土面積高達22402200 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1991年蘇聯解體時的人口約為286730817,截至2017年俄羅斯的人口數量約為1.445億,只相當於蘇聯的一半左右並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蘇聯曾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一度跌落到全球第十二位,甚至被國土面積只有自己0.6%的韓國超過。蘇聯作為那個時代唯一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建構起了以自己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而如今的俄羅斯卻不得不面對北約和歐盟在地緣上的擠壓。蘇軍總兵力曾一度達到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戰飛機。蘇聯的核武庫不僅花樣繁多、門類齊全,而且數量極其龐大,是唯一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核大國。據美國方面掌握的情報:蘇聯鼎盛時期的戰略和戰術核彈頭在27000枚以上,其中戰略核彈頭至少有11000多枚。儘管美國是率先發明原子彈和氫彈的國家,然而蘇聯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把氫彈武器化的國家。1961年蘇聯成功引爆了當量高達5000萬噸的“沙皇炸彈”——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引爆過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1981年9月4日~11日蘇聯舉行了為期八天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西方-81演習“。這次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這次演習。光這次演習動用的坦克就有上萬輛之多,這一數字超過了當年人數最多的中國陸軍的所有坦克總和,而這還不到蘇聯總坦克數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當地俄羅斯人所懷念的不只是蘇聯時代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同樣還有蘇聯時代的福利保障。過去的說法一般認為:蘇聯在軍事方面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蘇聯的經濟水平就不敢恭維了,這也成為導致蘇聯的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蘇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並最終成為阻礙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就從未取得過任何成效,否則蘇聯的百萬大軍不吃飯嗎?蘇聯的鋼鐵洪流不喝油嗎?實際上在1965年至1981年期間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了2.42倍,這一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了1.46倍。在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然而到了1975年已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此外蘇聯已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蘇聯所擁有的不只是龐大的經濟總量,還有一整套民生福利制度:1965年蘇聯國家職工每月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則提高到172.7盧布;1965年蘇聯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勞動報酬為51.3盧布,1981年提高到120.6盧布。蘇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條件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蘇聯的主要社會保障制度包含退休養老制度 、補助金制度、醫療保健制度及社會服務制度 :早在1918年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人民委員會就批准了《勞動者社會保障條例》。1977年10月7日通過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確立了統一的蘇聯公民社會保障制度:蘇聯公民無論民族差異、城鄉差異一律享受免費的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俄羅斯人又不願回到蘇聯時代呢?事實上蘇聯時代儘管有當代俄羅斯人所懷念的東西,但同樣有他們所反感厭惡的東西,否則如果蘇聯真是盡善盡美,又為什麼會解體呢?蘇聯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至少在70年代就已暴露出缺陷:蘇聯出於同美國爭霸的需要始終致力於軍工、能源等重工業,而長期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以致於一個能鼓搗出核武器的超級大國竟存在糧食和日用品短缺的問題,這用蘇聯人的話說就是:“我們用出口汽車賺取的外匯購買國外的拖鞋,因為我們能造汽車而不能造拖鞋”。1988年蘇聯官方曾就市場上糧食和生活日用品的銷售情況統計如下:在市場供應的1200多種基本消費品中經常短缺的佔95%;211種食品中經常短缺的有188種。許多家庭主婦必須排好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儘管蘇聯實行的是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完全免費的社會福利制度,但人們吃的並不好、住的也不好,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年就不得不和妻子蝸居在自己父母十幾平米的公寓裡,要知道他還屬於克格勃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那麼基層的工人、農民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蘇聯時代除了日常消費品的短缺之外還有一點令如今的俄羅斯人接受不了——那就是思想上的高度禁錮。在當時人們不敢對官方的政策流露出任何一絲一毫的不滿牴觸情緒,哪怕是在自己的家人面前發發牢騷也有可能被舉報——在那個年代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互相舉報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克格勃的特工人員偽裝成普通人滲透到工廠、學校、醫院、農場、銀行,人們時刻擔心正和自己交談的人是不是克格勃特工,以致於當時出現了這樣的笑話:在公交車上一名乘客問另一名乘客:“同志,請問您是克格勃的工作人員嗎?”“不是。”“那麼請問您的親屬之中是否有誰有在克格勃工作的經歷?”“沒有。”“那麼請問您憑什麼把腳踩在我的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