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收入撬動165億市值!深康佳“放衛星”講“芯故事”,重蹈覆轍?

記者 | 可達

2月21日,深康佳A(000016.SZ)收盤再度封死漲停!

進入鼠年,深康佳A 15個交易日9次漲停,累計上漲122.6%,位列A股第三(除新股),僅次於秀強股份及奧特佳。

儘管無論是芯片還是氮化鎵,深康佳都不是A股市場上最正宗的標的,但卻是最善於講故事的玩家。伴隨著二級市場上的突飛猛進,深康佳近期頻頻拋出“一億顆芯片”、“百億產業平臺”等大數字吸睛。

然而在浮華背後,深康佳難掩近年來的多次轉型乏力。

入局芯片,遊資、機構搶籌

深康佳即康佳集團,早在1992年就已上市,曾是中國彩電行業和手機行業龍頭公司,目前擁有消費多媒體、移動通信、信息網絡和相關配套器件等主導產業。

1月22日盤後,深康佳曝出“首款存儲主控芯片KS6581A首批10萬顆量產出貨”,1月23日開盤深康佳A迅速拉至漲停。

在節後首日受大盤影響跌停後,搭上芯片概念的深康佳A 2月3日熱度不減再度漲停,至此拉開上漲序幕。

2月4日晚深康佳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原本是為提示市場風險,但公告中卻進一步提出“康芯威公司將爭取在2020年銷售儲存主控芯片1億顆”,自此市場熱情徹底被點燃。但就在僅僅2天后,深康佳又稱上述說法“不構成本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

20万收入撬动165亿市值!深康佳“放卫星”讲“芯故事”,重蹈覆辙?

從2月3日至今,15個交易日內深康佳A 9次漲停。期間深康佳不斷推波助瀾,又搭上了時下火熱的氮化鎵概念,儘管和小米帶火的氮化鎵充電器幾乎沒有關聯。2月18日深康佳董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控股子公司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從事Micro LED相關的產品研發,其中會涉及氮化鎵相關技術”。

此外,2月20日深康佳又對外放出消息稱“與雷曼光電簽署戰略合作預打造百億能源互聯網及服務器產業平臺”。

深康佳年初祭出的一系列動作,令其成為了市場資金競逐的焦點。

不但孫煜、趙老哥、金田路等頂級遊資頻頻現身,2月18日-20日連續3天處於龍虎榜買一的都是機構席位,分別買入6624.91萬元、32992.30萬元、9989.29萬元,這在以往較為少見。

20萬收入撬動165億市值

深康佳A的飆漲在外界看來有兩種解讀:一種認為無外乎是短線資金炒作,但也有聲音指出是從家電股到科技股的估值跳躍。

那麼2018年末才正式進軍芯片行業的深康佳成色幾何呢?

2018年11月,深康佳成立了合肥康芯威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康芯威)並持股51%,據稱主要從事存儲器主控芯片的設計和銷售。

2019年12月,康芯威首款存儲主控芯片實現量產,並於當月完成首批10萬顆的銷售,相關消息在今年1月下旬曝出引發二級市場異動至今。

根據產品介紹,康芯威推出的芯片系型號為KS6581A的eMMC存儲主控芯片,該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嵌式存儲器,可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機頂盒、筆記本電腦、智能音響等需要存儲功能的智能終端。

儘管提及了眾多智能終端,但實際上這個芯片只是上述設備中內置存儲器的配套元件,從早年間的PC硬盤到後來的TF、SD、SSD等存儲器上都裝有類似芯片,是生產工藝較為成熟的產品。目前此類芯片中85%的市場份額由三星、東芝、海力士、閃迪4家國際廠商佔有,而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約為8%。

根據深康佳的公告,“如果康芯威公司在2020年實現1億顆的銷售量,預計市場佔有率約為3.3%-4%”。也就是說,過去並未有芯片行業積累的深康佳,在短短一年內研發出了一款芯片,目標是再用一年要拿到國產品牌市場四成到五成的市場份額。

就目前國內來看,國科微等細分領域龍頭也有同類產品,深康佳半路出家能否奪食?界面新聞記者向包括半導體分析師在內的業內人士瞭解,均表示對於康芯威並不熟悉,也是從新聞中才關注到上述消息,難以具體研判影響。

但較為明確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仍難以見到芯片業務對於深康佳業績方面的實際影響。

據公告,康芯威已銷售的10萬顆存儲主控芯片銷售總金額約為20萬元,佔深康佳2019年度銷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01%;按此價格,即便1億顆存儲主控芯片的目標達成,銷售總金額預計也僅為2億元,佔2020年銷售收入的比重也將不超過1%。

有投資者調侃,用20萬元撬動165億元市值,這才是深康佳近些年最成功的投資。

深康佳曾表示自己2016年就已在半導體領域佈局,但其提及的合資公司中康存儲實則僅做銷售業務。2019年上半年中康儲存實現營收30.92億元,但淨利潤卻僅為1995.86萬元,以深康佳持股51%計算,實際並表淨利潤不到千萬。

浮華難掩轉型乏力

事實上,熟悉深康佳的投資者會發現,這家公司幾乎每年都會提出各種轉型口號,近年來也涉足了其他產業,卻始終未見成效。

細數深康佳過去幾年的年報,2014年提出了互聯網轉型戰略,要打造中國首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臺;2015年又強調主營繼續是內銷彩電業務、外銷業務、手機和白電業務;2016年,深康佳表示摒棄單一的硬件終端發展模式,正式向“硬件+軟件”、“終端+用戶”的發展模式升級、轉型。

2017年其進一步增加了“投控+金融”、“科技+產業+城鎮化”的擴張思路,並很快與南京和滁州等5家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設立產業園區。從業績上並未看到新舉措為深康佳帶來增長,有券商在研報中表示“大股東華僑城在地產產業鏈上具備資源優勢”,近些年所謂發展產業園區低價拿地從事地產的案例並不少見。

2018年5月,深康佳再度宣佈戰略轉型,由家電企業轉型為以科技創新驅動的投資平臺,同時成立了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正式進軍芯片領域,提出“重點在存儲芯片、封測等領域進行投資,重點產品方向是存儲芯片、物聯網器件、光電器件”,為前述的一系列芯片佈局埋下伏筆。

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深康佳這些年的確也一直在變。

20万收入撬动165亿市值!深康佳“放卫星”讲“芯故事”,重蹈覆辙?

2016年以前,深康佳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彩電、白電、手機三大塊,這也和外界對其早期認知基本一致;2017年深康佳開始進入供應鏈管理業務,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消費電子相關的原材料採購、產品分銷等服務,一躍成為其第一大業務,但毛利率卻僅在1%左右;2018年其進入環保領域則遭到詬病,和其過去主營毫無關係,儘管當年便接連獲得政府訂單,但也僅僅彌補了彩電業務下滑對利潤的影響。

步入2019年,從中報來看深康佳最大的兩塊業務已經變成供應鏈管理和環保,取代了過去的彩電、白電,從淨利潤上來看亦是環保業務貢獻最大。

深康佳在其傳統領域喪失優勢後,採取的應對方式是不斷地開展新業務進行多元化經營,但從業績反饋上來看並不理想。而同樣從單一品種起家的同業格力、海爾,則依靠持續聚焦主業處於領先地位。

雖然深康佳的營業收入近幾年大幅增長,但淨利潤卻猶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扣非淨利潤更從2011年開始已經連續虧損8年之久。

20万收入撬动165亿市值!深康佳“放卫星”讲“芯故事”,重蹈覆辙?

此外,深康佳的經營淨現金流近三年更是皆為負值,2016-2018年分別為-9.72億元、-32.30億元、-43.14億元,只得加大融資力度來維繫經營。帶來的後果是,2018年末深康佳的流動負債達到226.76億元,超過了同期流動資產218.43億元。

在不斷轉型中深康佳的收入體量越來越大,盈利能力卻越來越差,如今再度押注芯片產業將迎來拐點還是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