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近期,中央媒体频频关注兰山。2月22日,《经济日报》报道兰山商贸物流“双轮驱动”,相互发力,跑出了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加速度。

《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2月22日《经济日报》版面截图

去年年底,国家邮政局发布了第二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名单,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市在获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不久后再获殊荣。从当年舟车不通的四塞之崮,到如今万商云集的“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已经成为江北最大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国家快递示范城市”让这方热土又多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1月9日,在临沂商城核心区兰山区智慧物流园,满载包裹的中通货运车刚停稳,大大小小的包裹就被摆上传送带。传送带通过系统快速扫码识别,包裹既不落地,也不停留等待,按目的地不同完成自动分拣。从卸货到完成分拣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去年为了迎接‘双11’,我们用了20天时间完成了这套巨大的自动化分拣系统的安装并投用,中心占地3万多平方米。”中通快递临沂分拨中心总经理崔富坤告诉记者,使用该系统每小时可分拣包裹4万件至5万件,在节省人工的同时,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4倍多,准确率提高到99.99%。该中心平均每天揽收40多万件,发车80多次,凭借临沂商城巨大的发货量,这里的揽收量已跃居山东各地市首位。

《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临沂商城有辐射全国、周转快捷、方式灵活的庞大物流体系,还有庞大的货品支撑,是全国小商品物流中转地,兰山区有87处专业批发市场,4万多个摊位。”兰山商城管委会市场管理部主任周云鹏说。

近年来,兰山区大力推动智慧商城建设,以“拆旧、筑台、引商、建谷”四项工程为重点,加快商城新旧动能转换。筑台,就是建设网上购物“云平台”,打造“网上丝绸之路”。目前,市场商户电商普及率接近80%。近两年来,网络直播兴起,原本在临沂从事商贸批发的商家纷纷开展网络直播,很多商家一天的直播销量就达七八万单。

走进临沂商城的商户电商直播间,直播、拣货、分货、发货,一片忙碌。据周云鹏介绍,现在兰山商城已建成3处成熟的直播小镇,加上散布在各大市场的直播商户,一天发货量保守估计也有70多万单。为适应电商直播市场需求,今年兰山区又新规划3处直播小镇,该区已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电商直播高地。

《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近年来,兰山批发商城发展带动了物流的繁荣,运费比全国平均低30%的物流优势推动了商贸的繁荣。现在,随着商城转型升级,电商发展又为物流快递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他们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的国际陆港片区,有序推进市场物流园区西迁,布局临高速、临铁路等快速道路,高效对接铁路、高速公路,发展智能仓储、智慧物流,实现货物就地接驳,构架快进快出的闭环式交通体系,快递最低2元多就能抵达全国其他地区,再次为兰山商贸和电商的发展赢得了优势。

在临沂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罗宾逊智慧云仓和阿帕云创中心1号云仓智能化水平令人咂舌。中心由临沂当地的阿帕网络与华为云联合打造,以物流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构建物流园区新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模式创新。

目前,占地200亩的临沂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一期已建成投运。除了罗宾逊智慧云仓和阿帕云创中心,新明辉智慧仓储物流园等都是国内行业规模大、智能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项目。通过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快递分拣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高。

商贸物流“双轮驱动”,相互发力,让兰山跑出了“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加速度。

经济日报对兰山的经济点赞,工人日报则更关注人的力量。18日,中工网一篇《山东临沂:风雪夜医务人员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防线”》的报道让兰山疫情防控的基层故事传遍全国。


《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2月18日中工网截图

2月14日夜,风雪中,在临沂市区京沪高速公路义堂出口处第一关口,白昼与黑夜交替,晨曦与黄昏守望,每一辆经过的车子都要接受检查。义堂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每一辆下高速车辆的驾乘人员逐一进行体温检测,确认无异常后才放行。

在关键路口设置卡点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排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在卡点,背后的艰辛和付出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医生们用值守和操守,筑牢防线,坚守阵地,缔造新型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长安十二时辰”。

卡点位于义堂镇双岭路与西中环路交会口,值班人员由卫健、交警、交通和特警4个方面的力量组成,每班共10多人,主要对进入临沂市区的人员进行测温、登记、排查。

《经济日报》兰山向现代物流迈进,《工人日报》风雪夜坚守更感人

医护人员正在对进入临沂车辆排查登记


2月14日晚上7点多,在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高速出口雨中值守7小时的义堂中心卫生院医生李传兰、王露、陈吉玲、赵振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随后,朱孟彩、徐晓丽、崔玲云、刘传林医生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开始了新一轮的值守。

“请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自己及家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医务人员崔玲云测量体温完毕后嘱咐车主,朱孟彩则忙着记录。

“一个夜班下来,按测温枪的大拇指都肿了。”晚上气温低,测温枪很“娇气”,必须得揣到怀里暖着,否则的话就不显示温度。登记岗放了10几支笔,同样因为气温和刮风,出现下墨不流畅甚至写不出来的情况,我们只能将笔伸进嘴边“哈哈气”。

距离检查点1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面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放有几张凳子一张桌子,顶上装一盏白炽灯泡,这是值班人员轮流休息的地方。

“我们一共抽调了44名医护工作者分成11个组轮岗,在高速出口24小时值守,通过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对来往车辆进行排查,给每个人测量体温,确保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置。”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心卫生院院长张俊军介绍说。

疫情防控进入新的攻坚期,临沂市兰山区已有262家企业复工,陆续返工的车辆越来越多。一个夜班下来,共检查车辆400多辆、人员725名。这两组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崔玲云按测温枪的大拇指都肿了,手都木了,长时间站立使得脚也麻了,腰部酸痛。直到深夜车辆有所减少时崔玲云才觉察到,下午从家里出门时带的一杯水,还一点没动。一天的摄水量也就是晚饭时喝的那一杯水,一说话感到嗓子干透了,眼眶让护目镜压得痒痒的,并有一种皲裂的疼痛感。

夜越来越深,天越来越冷,雨雪交织,气温一度降到-4℃。车辆也越来越少,年长的刘传林开始给值班人员讲他自己的故事:他今年57岁,2003年抗击非典那年,他就在江北最大的临沂华东有色金属城排查河北、北京车辆和人员,当时排查出来六个咳嗽发热人员。刘传林膀子一抡说:“那时候我才40岁,血气方刚。”如今,孩子刘艺都已经24岁了,他还一直坚守在一线。“我喜欢这份工作,也早就习惯了和大家在一线战斗的日子。”刘传林说,卡点设立以来,他已经值守了3次。

晚上10点半,在雨雪排查中,刘传林经沟通发现一辆鲁Q的车辆途经湖北襄阳,经过全车登记、消毒后,报义堂中心卫生院。10几分钟后,院方派车带人前去细致检查。这事在当时给大家造成一点小激动,好在此事顺利解决。

因为天气不好,凌晨2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车了,和卡口平行的西中环路上,偶尔会有一辆大货车疾驰而过,由近及远的声音显得尤为空旷、深远。年轻人不耐饿,30岁左右的小年轻朱孟彩和徐晓丽便钻进救护车里泡一桶方便面充饥。“让他们吃去吧,我年龄大了,晚上不愿意吃东西,吃下去也难受。”刘传林说。看徐晓丽一个劲儿地打哆嗦还坚持说不冷,朱孟彩就到救护车上拿了一贴“暖宝宝”塞进徐晓丽手里:“贴上,管用!”

就这样,大家轮流着“眯一会”,内心都在盼望着雪能不能别下了。2月15日6点左右,天色开始慢慢变亮,雪花伴随着北风越来越大,刘传林上手机也显示中雪转多云,内心希望接班的同事可以暖和点。紧接着,早晨的车流开始增多,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风雪越下越大,又一组医生上岗,坚守在雪中的临沂高速出口。在这个迟迟不肯退去的凛冬,用生命为你站岗。守一城百姓,护一方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