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要是年輕三十歲,關羽還能夠打敗他嗎?

曉史才能明事


黃忠出場時年齡已經很大了,在那個年代他這個歲數已經算是高壽了,並且黃忠可參考的戰例也不多。但單看他與關羽的戰鬥,也可以基本推測黃忠的實力在年輕時也並不會高到多麼的離譜。

我們就拿《三國演義》中黃忠三戰關羽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劉備在攻打長沙時,諸葛亮怕關羽輕敵吃虧,結果被懟,關羽出場先斬韓玄校尉楊齡,接著與黃忠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這時韓玄怕黃忠有失率先鳴金,在兵力並非弱勢且蜀軍沒有安排弓箭手的情況下,韓玄的這一舉動讓黃忠的實力不會高於關羽,那麼韓玄鳴金是不是覺得黃忠歲數大了體力不支,書中並沒有直接點名,我們同比後來關羽與龐德的大戰,魏軍率先鳴金怕的是蜀軍使詐,而關平看關羽年老怕父親有失也鳴金,這場對決嚴格意義上是龐德佔優勢。而黃忠與關羽的戰鬥卻沒有年老字眼的描述,但關羽回營後感嘆黃忠名不虛傳,次日準備以拖刀計斬之,證明在關羽眼裡,黃忠也不是那種輕易就能拿下的敵人。

二人此戰,因為有了初戰的瞭解,此戰關公的優勢就變得很大了。五六十回合關公準備施以拖刀計,黃忠已然中計,若不是戰馬失陷,黃忠已被刀背拍下馬,所以於關羽而言,落馬的黃忠已經徹底失敗,與中了拖刀計無誤,下一步就是擒拿老頭子的過程了。但關公卻讓黃忠換馬再戰,這一舉動可以說是關公有風度,更重要的一點是,關公已經知道了自己有拿下黃忠的能力,所以才會放這個勁敵回去。若黃忠實力高於關羽,關羽可沒有魄力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但關公也是個多變的人,他一放回黃忠就有點後悔,畢竟已經鬥了兩日,多拖一日於全軍士氣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即便黃忠三十回合後詐敗,關羽也要捨命去追。這時黃忠有感於關羽的不殺之恩,也沒有用神箭射殺關羽。

也就是說晚年的黃忠其武力根本就比不過中年的關羽,按照武力的變化曲線來看,黃忠巔峰時期的武力也不會強於關羽。而書中說黃忠“寶刀不老”,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黃忠的實力從年輕到年老一直保持的不錯,但我們能發現關羽的實力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成幅度的下滑,所以就算黃忠年輕三十歲,也不會是關羽的對手。


黃忠後期的武力黑點其實也不少。


邏輯文史游


大家好,我是策神。在下認為還是能打敗的,在解釋原因之前,咱們先看下黃忠的表現和戰績。

黃忠與關羽的第一次交鋒,也是唯一的一次正式交鋒,黃忠已經六十歲了,年紀比較大了,那個時候關羽正當壯年,不過和關羽交手時卻沒有落於下風,第一天兩人打了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關羽評價黃忠的刀法全無破綻,也確實如此,可見黃忠的武藝很不簡單。第二天要不是黃忠的馬出了問題打了黃忠的臉,我相信黃忠還能跟關羽打一百回合,關羽那個時候是有機會殺了黃忠的,雖然關公狠歸狠,不過萬事兒關公都把武德放在第一位,他的原則是不殺老幼,留了黃忠一命,第三天黃忠再跟他決鬥的時候,同樣講武德的黃忠,雖說百步穿楊,但是把箭射在了關羽的帽纓上,既手下留了情,又秀了關羽一手。這也為之後黃忠要被韓玄抓了起來殺頭埋下了伏筆。

後來黃忠跟了劉備老闆,算是正式出了道,接下來看下黃忠進了劉氏集團之後的表現。


他在面對比較強的敵手時,黃忠和對手幾乎都是五五開的戰局。

在攻打益州的時候,黃忠vs泠苞,兩個人打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後來遇到李嚴也是打了四五十個回合戰平。在之後的葭萌關之戰時,黃忠pk張郃,兩個人打了二十餘合不分勝負。而在定軍山之戰的時候,黃忠遇到夏侯淵,兩個人也是打了二十多個回合打平。

那黃忠憑什麼作為五虎上將呢?即便關羽那麼看不起他,他為何依然受到劉備的器重,而且保持著較高的勝率?

這就歸功於黃忠的作戰特點,幾乎都是以他年老的特點,以詐敗作為幌子,然後回首掏,進行絕地反打,這個套路,屢試不爽。

張郃,夏侯淵,都是覺得黃忠年老,都輕敵了,統統選擇越塔強殺黃忠,在他們眼裡反正黃忠是個老東西,好殺,萬萬沒想到,張郃吃了虧,甚至夏侯淵為此還送了人頭。


到後期,劉備伐吳的時候,黃忠又使了這招,這下可好,甘寧,淩統,韓當,都上當了,不僅吳國的將領因為過於浪,上了黃忠的當而死了大半,就連孫權壓箱底的兵力都賠個精光,這場戰役過後黃忠雖然自己把自己給“演”死了,不過在黃忠的生涯中,這種死,也算給黃忠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了。

前面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說,黃忠的作戰風格都是仗著自己年老,戲精上身,詐敗取勝。

這都是多年的沙場征戰給他帶來的成熟的作戰經驗。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大家都認為他歲數這麼大都這麼厲害,都能跟關羽打平手,年輕的時候豈不更厲害?

然而我們不能拿現代人對於老年人的認知,去衡量一個古代的老年人,我們的運動量和戰亂時期的他們是不能比的,古代的將領每天都是高強度的運動,一個個都相當於當今的職業運動員水平,這樣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機能即便年齡大了,也不會說衰老就衰老的。還有一點,如果大家經常看史書的話就會發現,古代能打仗的老年人多的是,見怪不怪很正常。



所以說黃忠就算倒退三十年,他的武力值也不會增加多少的,頂多就是,老年的黃忠要是和誰打三百回合是比較費勁的。

那麼問題的關鍵點就來了,那就是戰鬥技巧問題。將軍對決,甚至兩個人對決,不是說,你拳頭硬,你塊頭大,你就能贏,要不還用四兩撥千斤幹啥?

黃忠如果倒退三十年,想必他是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的,前面說道黃忠跟關羽打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個人認為戰鬥技巧佔主要方面,單憑武力值來講,黃忠跟關羽比起來還是差那麼一點點的,要不然黃忠要真的牛逼,跟那些曹魏和東吳的武將對戰的時候,還詐敗幹什麼,直接提刀殺了人家就完事兒了。



黃忠要倒退三十年的話,雖然說能跟關羽打持久戰,不過能不能使出合理時機詐敗,拖刀計這些打法還真不好說,關羽趁黃忠一個破綻一刀把他秒殺也是有可能的。

老年的黃忠可以說是巔峰時期的黃忠了,他這個時候跟了劉備,可以說是人盡其用物盡其才了,倒退三十年,還真的打不過關羽。


策神歷史


首先要說一下,在長沙之戰時關羽沒能正面擊敗黃忠,不過要是黃忠年輕三十歲,他也很難擊敗關羽。

關羽和黃忠交手時,黃忠已經年近六旬,年紀比較大了,不過和關羽交手時卻沒有落於下風,第一天兩人打了一百餘合,不分勝敗。關羽評價黃忠的刀法全無破綻,可見黃忠的武藝是非常了得的。第二天黃忠雖然馬失前蹄,不過這是馬不行的緣故,並非黃忠武藝不行,更何況第三天黃忠用箭術扳回一局,所以長沙之戰可以算兩個人打平。

不過年近六旬的黃忠雖然三天打了一百五十多合與關羽戰平,不代表他年輕三十歲就一定能戰勝關羽。

我們看下在《三國演義》裡黃忠的其他戰績,在面對比較強的敵手時,黃忠也很難擊敗對手:

在攻打益州的戰鬥裡,黃忠遇到泠苞,兩個人打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後來遇到李嚴也是打了四五十個回合戰平。在之後的葭萌關之戰時,黃忠對戰張郃,兩個人打了二十餘合不分勝負。而在定軍山之戰時,黃忠遇到夏侯淵,兩個人也是打了二十多個回合打平。

這幾個對手中,張頜、夏侯淵可以算一流武將,而李嚴也不以武藝高強出名,泠苞則最多是準一流的武將,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黃忠的攻擊力相對偏弱,如果對手比較強的話,很難擊敗對方。

而且在《三國演義》裡如果武藝相差一級的情況下,比如曹洪遇到馬超,拼命的話也能打上四五十個回合,如果武藝相差不大的話更難分出勝負,比如馬超和許褚。所以即使黃忠年輕時遇到關羽也不大可能直接擊敗他,不過兩個人的戰鬥肯定會更精彩。


不沉的經遠



個人認為!要是讓黃忠年輕了三十歲,關羽應該無法將其擊敗。

其實不用年輕三十歲,長沙一戰,即便是老年黃忠對上中年的關羽,也沒有凸顯出太大的劣勢。老年黃忠與中年關羽,實力應該用“伯仲之間”來形容。


卻說劉備奪取南郡之後,打算圖取桂陽、長沙等荊州其他四郡。趙子龍獨自領三千兵馬,拿下了桂陽郡;張翼德也獨自領三千兵馬,拿下了武陵郡。關羽一聽,功勞都被趙雲和張飛搶掉了,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給劉備寫了一封信,勢必要爭到這攻打最後一郡長沙的任務。在信中,關羽對劉備說“聞知長沙未曾取得,如兄長想手足之情,教關某幹這陣功榮甚好。”

關羽以手足之情來催逼劉備,沒辦法,劉備趕緊叫張飛連夜下荊州,把關羽換了回來。第二天分撥軍務,孔明又對關羽說“趙雲、張飛各取一郡,都帶了三千兵馬,如今長沙有位老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雲長不可輕敵,需多帶軍馬。”關羽一聽,更不是滋味了,越發被諸葛亮看輕,越發想要證明自己。於是對諸葛亮說“量一老革,何足道哉!”執意只領了本部的五百校刀手,氣勢洶洶的奔長沙去了。


第一戰倒是非常順利,韓玄方的一個校尉楊齡率先出戰,關羽衝過去,一刀就把楊齡砍為了兩段。

接下來的第二戰,關羽可算碰到硬茬了。一個六旬老將,領了數百親隨直出吊橋,截住關羽就是一陣廝殺。兩員將你來我往,鬥了一百餘合,彼此不分勝負。而且這邊還有關羽的一番心理描寫“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顯然!關羽鬥黃忠一百合,是沒有佔到任何優勢的,畢竟“全無破綻”是打關羽心底裡說出來的。至於後面所說的“拖刀計”,大概也只是一個試探性的策略。

第二天早上,關羽再度出戰黃忠,兩將交兵五六十合之後,依然是難分勝負。關羽拔馬而走,暗自盤算著“拖刀計”,老黃忠見關羽敗走,趕緊驟馬追趕。顯然,關羽暗自盤算的“拖刀計”,老黃忠並沒有發覺。關羽見黃忠馬已至進,正準備砍的時候,黃忠突然馬失前蹄,摔倒在關羽的腳下。此戰!可以說關羽勝了,即便黃忠沒有馬失前蹄,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他依然很難躲過關羽的突然一擊。

兩將的第三次交鋒,畫風突轉,戰三十合之後,黃忠又開始詐敗了。這邊關羽同樣是毫無防備的追趕。黃忠不忍心射殺關羽,故而兩度虛拽雕弓,示意關羽趕緊離開。沒想到關羽並不開竅,完全沒有理解黃忠的意圖,依然死命的追趕,不得已之下,黃忠只好搭了一支箭射去,正中關羽的盔纓根部。此戰!可以說黃忠勝了,此時他想要關羽的命,隨時都可以。

在三次交手的過程中,老黃忠與關羽,打出了一勝一敗一平的戰績,彼此勝負難分。如果黃忠再年輕三十歲,結果可能就該對黃忠有利了,畢竟三十歲的黃忠,在體力等各方面,都要強於六十歲的時候。

所以!黃忠要是再年輕了三十歲,關羽無法將其擊敗。


愛尚文史


黃忠要是年輕30歲,關羽一樣能夠打敗他。

人年輕的時候不一定武藝好,年輕強的只是體力,而年長強的是經念和閱歷,所謂老當益壯老奸巨猾。何況黃忠的成名是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不說偷襲更多的是僥倖。

再說,黃忠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弱,為什麼,因為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就會出名,而黃忠年輕時不出名年老才出名,說明黃忠年老時才到巔峰。




未鳴讀史


《三國演義》中主要描寫了氣勢蓬勃的戰爭場面、精妙絕倫的兵法韜略和各位英雄鬥智鬥勇。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足智多謀的周瑜、驍勇善戰的趙雲、孫吳建立者孫權,還有劉備手下的五虎將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英雄。

在那樣一個猛將如雲的時期,各位英雄人物格外喜歡“單挑”,張飛與馬超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典韋與許諸鬥武不相上下,其中還有最著名的關羽與黃忠的三次大戰。那麼關羽與黃忠單挑,哪個更厲害呢?為何劉備說了一句大實話?

關羽與黃忠的第一次單挑中,兩人大戰了數百個回合並無輸贏結果,兩人早已十分疲憊。此時太守韓玄見場面一度僵持,便提議二人稍作休息,擇日再戰。關羽在第一次單挑中得知,如果正面迎戰,自己並不是黃忠的對手,於是總結經驗,這便有了第二場的“拖刀”一計。在第二次單挑中,關羽假裝拖刀敗走,吸引黃忠前來追擊,藉此機會揮舞大刀向黃忠刺去,最終關羽獲得勝利。然而第二場中,黃忠失敗的原因並不是關羽的拖刀計,而是因為黃忠的兵馬不幸被絆倒,關羽僥倖取得了勝利。在第三場單挑中,黃忠改換了兵馬前去迎戰,並且準備了“詐敗”一計,兩人大戰了三十個回合以後,黃忠假裝失敗,引誘關羽放鬆警惕前去追趕,黃忠反攻為主,取得了勝利。其實兩人第三次單挑中有一處極為有意思,黃忠為報答關羽第二次單挑中的不殺之恩,便故意將箭射向了關羽的頭盔,這也成為了三國時期的一段佳話。

這場單挑最終是關羽獲得了勝利,可是如果在不使用計謀的情況下,兩人正面應戰,那麼結果會是什麼樣的呢?黃忠曾在死前向劉備透露,這輩子只輸過兩場戰爭,唯有與關羽的那場單挑中感到不服氣,劉備看見黃忠不甘心的樣子,便說道:“漢升啊,在當年的那場單挑中,你和關羽的年紀若一般,他是必定贏不了你的”。

關黃大戰前,隨著溫酒煮華雄、襄樊之戰的勝利,關羽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大將、聲名在外,然而此時的黃忠並無耀眼的戰績且年歲已高,這場單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如果黃忠年輕30歲,打敗關羽應該不成問題,在這場單挑中,如若黃忠似關羽那樣滿腔熱血的年紀、健壯的體魄,結果可想而知。

三國英雄個個都武功蓋世、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單挑也只不過是切磋武藝的一種方式,不能用此結果評判誰更厲害,對那個時代的猛將很難評出高低。無論是威震華夏的關二爺、還是老當益壯的黃忠,他們都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大英雄。


歷史雲頂


我認為黃忠年輕三十年不輸關羽。史書並沒有記錄黃忠的年齡,但年齡很大這個可以確定。

從關羽的年齡也可以推測。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劉備在家鄉召人馬參加平叛時關羽加入。三國志關羽傳: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算這時關羽二十五歲左右,到公元219年關羽也已近六十歲了。公元219年劉備奪得漢中,稱漢中王后。封關、張、馬、黃為前後左右將軍。據三國志費詩傳: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把黃忠比作老兵,而關羽自己也已近六十了。說明黃忠的年齡要比關羽大很多,我估計在十歲以上。黃忠此時應該是七十歲左右。據三國志黃忠傳:明年卒,追諡剛侯。(公元220年)

黃忠原來是劉表的部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征四郡。這時黃忠六十歲左右。公元211年黃忠隨劉備入蜀。在公元212—公元214年劉備攻打劉璋的戰爭中,黃忠的表現: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因而升為討虜將軍,一個六十歲的人能如此。公元217年—公元219年劉備發動了爭奪漢中的戰爭。黃忠的表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面對曹軍精銳夏侯淵所部。一戰斬淵,淵軍大敗。因此升為徵西將軍,爵關內侯。這時黃忠已近七十歲了。當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黃忠為後將軍。

黃忠六十歲參加奪蜀之戰,七十歲參加爭漢中之戰。如果讓黃忠年輕三十歲,那黃忠就是四十歲參加奪蜀五十歲參加爭漢中。劉備東征諸葛亮北伐又多一名勇將。

關羽在魏蜀吳的名望都非常的響。曹魏評價:萬人之敵、勇冠三軍。東吳評價:熊虎之將。蜀漢評價:雄壯虎烈、為世虎臣。相比黃忠就沒有什麼名望了。在劉備準備封黃忠為後將軍時,諸葛亮就提醒劉備: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黃忠所立的功都是在六七十歲,如果年輕三十歲名望未必比關羽差。

關羽從公元184年左右跟劉備。公元200年關羽守下邳城讓曹操攻破並俘虜。關羽名號打響的是白馬之戰。據三國志關羽傳: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時的關羽三十多歲左右。

公元200-207年劉備待在荊州也沒有什麼仗打,所以關羽也沒有什麼表現。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後來諸葛亮趙雲張飛也入蜀。留下關羽負責防守荊州。

公元215年東吳集結三萬人進攻荊州。據三國志吳主傳: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結果讓呂蒙攻破了長沙、桂陽兩郡。據三國志吳主傳: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權乃召蒙等使還助肅。說明關羽的人馬不下於三萬。

公元219年是關羽達到頂峰的時候,七月北伐—八月水淹七軍,威霸華夏—:九月十月圍襄樊—:閏十月東吳偷襲荊州,關羽跟徐晃戰不利—:十一月東吳拿下荊州。關羽回救荊州—:十二月關羽讓東吳斬殺。

黃忠要是年輕三十歲單挑並不見得會輸給關羽。帶兵打仗也不見得會輸給關羽。


小鴻哥


先說一下長沙大戰。多數人都認為長沙一戰,關、黃二人勢均力敵,不分上下。其實仔細看小說,就會發現,黃忠不敵關羽。他們交手一共打了三場:第一天不分勝負。關鍵在第二天其實已經分了輸贏,關羽要用拖刀計,但是黃忠正巧馬失前蹄,所以關羽不想趁人之危,黃忠才活過一命。戰場上高手對敵,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誰先佔了先機,誰就是勝者。如果關羽一刀斬下,黃忠還有機會放箭嗎?雖然第三場黃忠又用箭法扳回一局,那也是在韓玄的提醒之下,可見他的出手意識輸給了關羽。戰場不是擂臺,輸了一場就再沒機會施展拳腳了。

黃忠年老,本來應該在對敵經驗上略佔上風,然而和關羽單挑,更多突出的是他的勇猛,這更顯得黃忠臨戰經驗的不足。以這樣推算,他年輕的時候,頂多是勇力過人罷了。對陣破敵是鬥智鬥勇的過程,這也是黃忠一直默默無聞的原因,所以說黃忠不是關羽的對手!


劍膽琴心01


這個提問是個推想假設之意,其實提問的很有意。那就順便探討探討·,一撥大家開心。三國書中稱黃忠為老將,由此可以窺見黃忠的果敢沉穩的人品和其武功的純熟厚實之程度。世人有云:姜還老的辣。這點還真不含糊,若大年紀的黃忠競能風馳電摯,瞬間一刀劈年青氣債之將夏候淵斃命,可見老將黃忠的了得。

如果年紀再小三十春秋,那麼,黃忠必是年青無畏,性情剛烈,熱血噴湧之猛將也。若在這樣的境況下和關羽遭遇,又是敵對的雙方<這裡是假設>就是大戰·三百回合也不能分出高低。甚至關羽稍有僥倖會賣出丁點破綻被黃忠看破,那麼,誰勝誰?請諸君評斷。


浩賢2


我也覺得這是個問題。

黃忠出現時多大了?很老了,但寶刀不老。一刀咔嚓了 夏侯淵。關羽一聽,要去找黃忠比劃比劃,荊州沒人勸得了。好在孔明親自修書恭維中帶警示,關羽才沒去,消了心中的不服氣。如果這一去比試,關羽要佔年紀上的優勢。兩把大刀砍上半天恐怕不分勝負。黃忠再年輕二十歲,那就把下午半天補上。恐怕也難見高下……

其實,黃忠也不是浪得虛名,有膽有略有義氣。這點與關羽差不多。黃忠鬚髮皆白,還能建下奇功,這老將與廉頗有一拚。

關羽的武藝自不必說,英雄得讓人拍案嘆勇,在演義或正史,野史以歷朝歷代的追封加封,就證明了他的卓越才華。

黃忠年輕二十歲,與什麼年齡的關羽戰一場,也恐怕幹不過關羽。這點無須多說,夏侯淵厲害,但他太自負了,掉以輕心送了命,成全了老將因此封五虎大將之末。而關羽是五虎大將之首。這高下就出來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