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否真的篡改詔書謀奪帝位?為何繼位之後圈禁參與奪嫡的阿哥?

我一直走不停留


對於這個問題,近日有一份遺詔現身。其內容用三種文字書寫,也杜絕了改動的可行性,其上明確表明雍正繼位。


繁峙下芻狗


導讀:

其實歷來雍正上位的爭論無非是以下三種:1:改詔篡位;2:有詔上位;3:無詔奪位。

改詔篡位

首先應該排除的就是這種說法。原因有三點:

1:在清朝,稱呼皇子必須在前面加一個“皇”字,即傳位皇十四子,改詔之後,應該為:傳位皇於四子,語句不通。

2:古寫的“於”不是今天的寫的“於”,是“淤”去掉三點水旁的這個字。這樣不能改。

3:清朝的聖旨都是左邊滿文,右邊漢文,在聖旨中間蓋個皇帝大印,漢文部分可以改,滿文部分不能改。

因此,雍正上位不可能是改詔篡位的。

有詔上位和無詔奪位

筆者是偏向於有詔上位的,原因如下:

1:康熙晚年最喜歡的是雍正

康熙晚年,曾讓皇四子胤禛代替自己去天壇祭天。這個是皇帝才能行使的禮儀,康熙這個時候讓胤禛去祭天,說明,康熙晚年最喜歡的就是胤禛。

2:雍正最適合做皇帝

首先來看看雍正即位的幾位極具競爭力的皇子:

廢太子胤礽:

胤礽時康熙最喜歡的兒子,康熙曾經多次讓他監國,康熙花了大力氣培養他。可是,胤礽貪婪無度,而且恣意妄為。在所得遠高於諸皇子的情況下,胤礽仍不滿足,經常私自動用大內的庫銀,還派遣自己的家奴索取地方官員的賄賂;在權力極高的前提下,仍然不滿足,經常在康熙面前斥責大臣。康熙殺了胤礽的三外公索額圖,導致皇太子以一種試探的態度接近康熙,讓康熙龍顏大怒,一廢皇太子。廢黜皇太子之後,各個皇子互相爭奪嫡位,大臣們也是隨風倒。為穩定朝綱,康熙皇帝只好復立皇太子,哪知皇太子不肖更甚從前,無奈二廢皇太子,將之圈禁,再也未放他出來。

廢太子是康熙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但是康熙晚年時,他已被圈禁9年,讓一個被圈禁9年的皇子繼承大統,朝中又無人何勢力支持他,怎麼能穩定朝綱呢?

大皇子胤禔:

大阿哥胤禔是太子反對黨最開始的領袖,他年齡最長,康熙非常寵愛他,只可惜不是嫡出,最終沒有被立為皇太子。在一廢皇太子過程中,大皇子胤禔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胤禔這個人太愚蠢,在一廢太子之後,竟然向康熙奏道:“廢太子不孝,我知道父皇您想殺他害怕但一個父殺子的罪名,那麼我替你殺吧!”氣的康熙一怒之下將其圈禁,此後再也沒有將他放出來,他也從此之後告別了歷史舞臺。

康熙晚年時,他已被圈禁14年,同樣,康熙不可能選他為皇位繼承人。

八皇子胤禩:

八皇子胤禩是太子反對黨的第二任領袖,他辦事能力極強、為人謙和、善於團結群眾。可是,他的問題就在於與廢太子相鬥過甚。在太子被廢過程中,胤禩領導的八爺黨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廢太子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這麼做就是跟康熙對著幹。雖然胤禩賢能,但是康熙不喜歡他,多次打擊他。在死鷹事件之後,甚至召集身邊的皇室宗親以及各個大臣,說出來那句:“此辛者庫賤人之子,我與他父子之情斷絕!”的話,這就是對天下人說:朕不會立胤禩為繼承人。

如果選胤禩作為下一任繼承人,那麼康熙皇帝的身後名會如何展現?這將是康熙所要考慮的問題。

十四皇子胤禎:

康熙晚年,曾派胤禎擔任撫遠大將軍,康熙曾在私底下稱之為:“大將軍王”,他成為了皇太子的人們人選。然而他又一個缺點:喜怒形於色,這是作為帝王最大的忌諱。當胤禎大勝歸來,康熙就讓他繼續戍守邊疆。

若要立胤禎,那麼康熙應該將其留在身邊,然而康熙讓胤禎戍守邊疆,就已經明確表達了康熙的決定,即:不會立胤禎為皇太子繼承人。

皇四子胤禛

介紹胤禛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圖:

這張圖叫《卞莊殺虎》,作者正是雍正。畫中所表達的是:讓兩虎相鬥,待兩虎精疲力盡之時,卞莊出來將兩隻虎殺掉。這不正對應著太子黨跟八爺黨斗的兩敗俱傷的時候,自己再來奪取皇位嗎?

胤禛這個人很會察言觀色。在一廢皇太子過程中,胤禛也有參與,但是當胤禎察覺到康熙有復立胤礽的想法時,胤禛立馬調轉方向,維護太子。當康熙在諸位皇子面前表揚胤禛時,胤禛當面否決,並維護諸皇子。

從胤禛的個性來看,他是最適合當皇帝的。


雍正即位之後,對參與九子奪嫡的人都有所懲罰,將他們圈禁。皇三子胤祉因為參與不深,而未獲得太大的懲罰;皇十三子胤祥因支持雍正即位獲得了極大的榮寵。正史中除了這兩個皇子其餘都被雍正收拾了。


關於九子奪嫡的歷史,可以關注筆者在1月8號道1月16號寫的文章,關於雍正即位的文章在1月15號。


心說歷史


雍正暗中加筆篡改遺詔只不過是民間傳聞而已,他的繼位是合法的。經過如今眾多的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康熙的遺詔其實有多種語言,有滿文、漢文、蒙古文等。如果按照民間的說法,雍正命人將遺詔中漢文的“十”增加一筆改為“於”,但其他幾種語言是無法修改的,而且通過專家研究,清朝對皇子們的稱呼也並不是四皇子與十四皇子,而是皇四子與皇十四子,在各類清朝史記中也都如此,沒有例外,並且“於”在古代中只代表這人名,而遺詔中一般都會用“於”,即便要修改也並不如民間所說的那樣簡單。

因為這份遺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壓根也不存在“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漢文,也無法改滿文和蒙文。而且,史料記載,康熙在離世前,當天還曾三次召喚雍正,向其囑託後事,可見事實真相併不是野史中記載的那樣。而如今在很多電視劇及各類小說中,都將雍正描寫的非常負面,從而也影響了人們對雍正的看法,所以相信了野史中所記載的事情,而忽略了真相,事實上雍正是沒有辦法篡改遺詔的。 並且在前幾年,專家發現了康熙的遺詔。將其展示在了眾人眼前,遺詔中清楚的寫的就是:傳位四子雍親王,而不是十四皇子,這也隨之為大家解開了這個千年的謎團。所以野史中記載的雍正篡改遺詔,並非真實,也完全沒有篡改的可能性,事實的真相就是雍正皇位是康熙名正言順傳給他的,並非他搶的。

最後說說當初涉及到奪嫡的兄弟,雍正
都差不多圈禁了,還改名的改名,並且還在朝堂上拼命罵。 不說太子胤礽了,胤礽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就被廢黜,禁錮於鹹安宮了。在雍正當上皇帝的時候,胤礽被改了名,並在雍正二年的時候就幽死了。 第二個估計就是康熙的大阿哥胤禔了,他也是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就被削爵囚禁,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死了,活了挺久的,活了63歲。 第三個就是三阿哥了,三阿哥在大阿哥和太子都被康熙圈禁的時候,自己是有著很大的成為皇帝的機會的。但是,在雍正繼位後,雍正被髮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在雍正的好弟弟十三去世之後,三阿哥發了牢騷,被雍正知道後,雍正就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隨後的八阿哥之類的,野史君就不說了,大家在影視劇中瞭解的也夠清楚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瞭解了。雍正這麼討厭自己的這些兄弟,這些兄弟為了皇位做了這麼多的事,而自己也是最後都將這些與自己作對的兄弟都關了起來,都圈禁了。 那雍正為何不直接殺了他們呢?反正,歷史上為了皇位殺了自己兄弟的人的人那麼多,連李世民也殺了幾個兄弟。 其實啊,雍正之所以沒有把自己的這些兄弟都殺了,只是因為清朝始祖——努爾哈赤的一句話。 當初,努爾哈赤都快打下江山了,建立了後金。努爾哈赤看到歷史上有很多人為了皇位自相殘殺,即使是親兄弟,都會自相殘殺。 所以,努爾哈赤就十分厭惡這件事,就立下了規矩說:“嗣君不可殺兄弟。” 也就是說,只要是當了皇帝的清朝皇帝,都不能殺兄弟,所以雍正就一直沒有殺兄弟,只是圈禁了他們。


清水隱士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年號雍正。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西藏稱呼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即,生於北京紫禁城。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在二廢太子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為加強對的統治,實行。廢除制度,實行,[1][2]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建立,實行官紳。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平定。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監視臣民,設立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之,傳位於第四子。


三農大健康


石門光影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雍正是否篡改詔書奪取帝位的事。民間有傳說胤禛(康熙的第四子,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這一派人,將康熙的遺詔“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胤禛才繼成皇位,改年號雍正。這裡要說的是此說法的真實性有多大,清朝的公文都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就是將十改為於,那滿文怎麼改,所以說這種說法不可信,是後人杜撰的。之所以有此類傳說,還是雍正與胤禩等人爭奪皇位及雍正繼位後吏治有關。

好了,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再說說下一個問題。

雍正繼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皇權,其中就包括對參與奪嫡阿哥的圈禁,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事。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位多為世襲制,由於封建皇帝至高無上,因而父子兄弟間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的事例不絕於史。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他的哥哥隱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

明成祖朱棣,在洪武三年時,冊封為燕王,其侄子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四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號永樂,世稱永樂大帝。

歷史上這種父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的事還有很多。

回過頭來再說雍正帝,胤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個兒子,是雍正的親弟弟,由於成長經歷不同造成兄弟感情一般,再加上“九子奪嫡”中,兄弟倆始終處於對立面。

作為胤禛奪嫡的最大障礙,八阿哥胤禩一直以來是以賢明籠絡了一大批人,十四阿哥就是八爺的堅定支持者,但是在“九子奪嫡”中後,八爺胤禩多次被打壓,已呈失勢之態,此時的胤禛正韜光養晦,盡“忠、孝、仁、義”之道,一心想通過不爭不競的方式,得到儲位。

康熙晚年,準噶爾叛亂,此時的胤禵在眾皇子中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親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裝,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則與二品以上大員,身著蟒服,在午門外迎送,可以說是榮耀之極。

此時風傳胤禵最有可能得繼大統。這話自然也傳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勢,胤禵自然要努力搏一搏,爭取成為皇位繼承者。

皇位面前無親情,這個時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爭鋒對決的時候了。

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

那邊胤禵得到消息後,黃瓜菜都涼了,胤禛已經成了新君。

這邊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把他召回,但又不讓他進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石門光影


說雍正篡位有點太可笑了,“傳位十四阿哥”改成“傳位於四阿哥”的說法太幼稚,傳位詔書用滿漢蒙三種語言書寫,想改根本不可能。

從雍正繼位後的表現來看更說法其合法性,老爹康熙是千古一帝,他的心思不是現在我們這些屌絲能比的,他在皇位繼承人上的考慮絕對周到,要說老四搶了老八的位子還有的一爭,要是搶的是老十四的未免可笑,十四是有軍事上的才能,但年輕氣盛,遠不及哥哥們的城府,這種性格帶兵打仗是高手,玩政治不行,康熙不會看不到這一點。至於老八,城府夠深,寬厚仁愛,但康熙的繼承人是要有開拓進取之心的,不是選仁君。

還有說法是康熙是看上了弘曆才選的老四,這個就聽聽就好。



球哥說歷史


“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佈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

在他駕崩7天后,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之所以引發多方猜測質疑,是因為《康熙遺詔》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份書面遺詔,這在當時的人們來看簡直是不可思議,連皇子們也非常驚訝,沒想到在爭儲中最不積極的胤禛成了笑到最後的人,而原本勝券在握的十四阿哥卻慘敗。在諸多相關的影視作品中,胤禛繼位的過程都極具戲劇性。其中有一個版本最為流行,故事稱雍正改了康熙留下的遺詔,把其中的“傳位十四子”加了一筆,改成“傳位於四子”,才擠走了十四弟成功當上了皇帝。

近日一份《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現身北京市檔案館的《中國檔案珍品展》上。關於雍正加筆將“傳位十四皇子”篡改為“傳位於四皇子”的民間傳說,遺詔給出了準確答案。

這份遺詔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在一幅長1.5米、寬0.8米的卷軸式黃色宣紙上。

遺詔中漢字有1700餘字,內容共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康熙在位60年的豐功偉績。據考證,這部分內容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時就已經書寫好的。

有趣的是,康熙在上述遺詔中總結自己的一生,還不忘吐槽一下“皇帝不好當”:“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

第二部分是遺詔的核心,宣告了皇位的繼承人。關於傳位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因為這份遺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壓根也不存在“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漢文,也無法改滿文和蒙文。更何況,古時的“十”子和“於”字都與現代的簡體字不同,不是簡單加個筆畫就行的。遺詔只不過是民間傳聞而已,他的繼位是合法的。





刺蝟的vlog


康熙朝晚年,國庫空虛,吏治腐敗,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晚年是想撥亂反正,改變這一現象的,受制於當時“九子奪嫡”的混亂朝局,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康熙皇帝是想找個能收拾的了這個“爛攤子”的接班人。康熙皇帝遍觀諸子,唯有老四胤禛有這個魄力和能力。

所以,雍正本就是康熙選的帝國接班人,篡改詔書謀奪帝位是不存在的。

康熙皇帝聖明燭照,太子胤礽二次被廢之後,接班人的人選就三人而已,老四胤禛,老八胤祀,老十四胤禵。老八最像康熙,以寬仁為懷,對於康熙晚年的狀況來說,寬仁只會加速清王朝的腐敗,所以老八出局。

老十四被封大將軍王,派往西北打仗去了,如果繼承人是老十四的話也就不會派他去打仗了,帶兵打仗是好樣的,治國你不行。老十四出局。

所以,皇位繼承人只有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在康熙朝沒少盡心盡力的為康熙處理難題,不結黨不營私,素有“鐵面王”之稱,這是一個堅毅果敢,不怕困難的鐵漢子。

老四胤禛即位為雍正皇帝,朝中大臣多是老八同黨,都對雍正多有不服。對於雍正的吏法新政,參與奪嫡的阿哥會同朋黨對新政百般阻撓,藐視皇權,致使政令不通,雍正下令圈禁了參與奪嫡的阿哥。


胡家小胡


沒有篡改詔書,理由有以下方面:

1.康熙皇帝一直很喜歡四子雍正,

2.清朝傳位詔書都是滿漢文字一起寫的,這很難修改的;

3.康熙晚年封十四王子為扶遠大將軍王,讓他帶兵去關外打仗,如果真想傳位給他早就召回身邊啦!

4.圈進奪嫡王子並不是因為內心得位不正,而是避免不必要的內鬥!

附網絡圖:道光帝詔書

電視劇雍正照




奮進的火腿


清朝正史資料主張雍正帝是正當繼位,而並非篡位。但是雍正是不是篡位,目前野史中也存有爭議,之所以會有雍正篡位之說,是因為有學者認為康熙帝死的突然,他生前其實是屬意十四皇子的,但是卻被雍正篡改了遺詔。

雍正是篡位的嗎

  雍正帝究竟有沒有篡改遺詔?康熙臨死前究竟屬意把皇位傳給誰?這也成為困擾世人許久的一大疑案。時常有人批判雍正帝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也有人質疑目前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假的。

 “傳位十四阿哥”被雍正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麼乍一看似乎也說得通,但是這其實只是民間傳說而已。清朝皇帝是滿人出身,所以他們的遺詔不光有漢文的,還有滿文的部分,更何況目前現存的康熙帝遺詔,也不是隻有“傳位於四阿哥”這幾個字,康熙在遺詔上肯定了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的人品,認為他能夠承繼自己的大統,所以比起篡位,雍正帝正當繼位的可信度更高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