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安徽嚴格依法防控疫情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2月21日,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在合肥聯合召開主題為“防控疫情法治保障”新聞發佈會,介紹我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和服務工作情況。

  記者從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政法機關在黨中央及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取得明顯成效,為疫情防控形勢的積極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省政法委:周密部署全省政法機關依法防控疫情

  2月10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正式印發以後,安徽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並嚴明責任、狠抓落實。2月18日,省委依法治省辦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安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工作方案》。自疫情發生以來,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委政法委、省直政法各單位陸續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周密部署全省政法機關依法防控疫情。

  2月4日,省委依法治省辦在全國率先印發《關於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的通知》。2月13日,省委政法委牽頭,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刑事犯罪的通告》。2月16日,姚玉舟主持召開全省疫情防控期間維護穩定工作視頻調度會,要求全省政法機關全面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依法嚴厲懲處各類違法犯罪。2月17日,省委政法委印發通知,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妥善做好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依法處理工作。2月20日,省委政法委印發通知,要求全省進一步發揮基層平安建設力量作用,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省政法系統不斷完善疫情防控相關法規制度,加大疫情防控執法司法力度,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全力保障依法防控疫情。加強疫情防控法規制度保障,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法規,加快推進修訂動物防疫地方法規,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形成完備的疫情防控制度鏈條。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串通漲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擾亂社會秩序和製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重點衛生防疫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紮實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強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加強疫情期間矛盾糾紛化解,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力度,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

  省公安廳:依法嚴厲打擊涉疫違法犯罪

  《意見》和《通告》下發後,全省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工作督導、強化責任擔當,以超常決心、超常舉措、超常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涉疫情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從重從快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有力維護全省社會治安秩序,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省公安廳圍繞兩高兩部《意見》確定的抗拒防控、暴力傷醫等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案件,細化每個證據類型的取證標準和注意事項,確保基層一線民警在實戰中準確執行。篩選具有普遍性、指導性的典型案件,從案情分析、調查取證、法律適用、社會危害等方面進行剖析點評,印發全省、引領實戰;拍攝培訓視頻,依託公安網視頻教學平臺,加強遠程教育培訓,確保民警都能及時學習掌握和運用《意見》《通告》精神執法辦案。建立行刑銜接法制把關制度、刑事案件提級審核制度、主動提請檢察介入制度,確保嚴打違法犯罪和規範公正執法的有機統一。四是重大案件掛牌,督辦保障成效。對疫情期間重大刑事案件,綜合運用提級辦理、掛牌督辦等形式,加大攻堅力度,確保快偵快破,安定人心,回應社會關切。

  全省公安多措並舉,協同作戰,嚴厲打擊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有力維護了全省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查處妨害傳染病防治、妨害公務、生產銷售偽劣產品、利用疫情詐騙等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339起,辦理妨害疫情防控治安案件1654起,全省社會治安總體狀況持續穩定,接報警與常態相比下降25.8%。

  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從嚴從快,提升審判質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法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最高法院、省委及省委政法委的要求,強化責任擔當,精心組織部署,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在疫情防控中的職能作用,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月20日,全省法院受理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23件26人,審結17件18人。

  全省各級法院認真貫徹落實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堅持依法從嚴從快的原則,快立快審快判抗拒疫情防控措施、暴力傷醫、涉疫詐騙等各類犯罪行為,並依法從重處罰,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嚴格對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分子非監禁刑的適用,已審結的18名被告人均被判處實刑。加大對犯罪分子的財產處罰力度,判處財產刑共計6萬餘元,採取有效措施依法追繳違法所得,堅決不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非法獲利。提高審判效率,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已審結的17件案件全部進行當庭宣判。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案,恪守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證據裁判等原則,依法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統一政策標準和處罰尺度,實現類案同判,確保案件辦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全省各級法院深化刑事審判制度改革,科學合理調配審判資源,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充分適用認罪認罰制度、刑事速裁程序,簡化辦案流程,實現三個效果的統一。運用智慧法院的建設成果,在堅持依法公開審理的同時,通過加強與看守所等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繫,在徵求控辯雙方意見、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各項訴訟權利的前提下,採取遠程視頻提訊、開庭等方法“無接觸”審理案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

  省檢察院:提前介入引導,依法快捕快訴

  截止目前(至2月20日數據),全省檢察機關辦理各類涉嫌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案件122件147人,主動提前介入或受邀介入涉疫案件106件,介入率達86.89%。介入中,各地檢察機關圍繞案件定性、證據收集完善積極與公安機關溝通,向前傳導逮捕和起訴標準。如泗縣檢察院在提前介入中,根據案件事實和證據,建議公安機關改變案件原定性,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對王某某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偵查。

  各地檢察機關均嚴格落實涉疫案件快速辦案機制,對此類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及時辦結。從全省情況看,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的涉疫案件,均在當日或2日內辦結。如宿州市靈璧縣楊某某妨害公務案,檢察機關2天內訴出。舒城縣蔡某某詐騙案,從受理審查起訴到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僅1天辦結。

  各地檢察機關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涉疫案件,既做到有力打擊犯罪,又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在已起訴22件23人中,有20名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認罰,適用率達86.96%。目前,一審法院已判決17件18人,全部採納了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與此同時,各地檢察機關牢固樹立“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理念,主動加強與相關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的溝通,監督立案涉疫案件15件16人。合肥蜀山區檢察院對“假口罩”案件線索及時調查核實,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六安金安區檢察院針對當地藥房銷售假冒“飄安”口罩和施橋鎮農貿市場有臨時攤位出售野生動物的情況,依法向六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金安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出檢察建議。

  省司法廳:加強法律指引,強化法律服務

  疫情發生以來,省司法廳高度重視,組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法律顧問組,全面梳理與疫情防控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編寫了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法律顧問和法律服務系列指引。《法律顧問指引》分為疫情報告、疫情控制、保障措施和法律責任等4個部分共90條3.8萬字,內容涵蓋疫情的發生、處置和善後等各個環節,涉及政府依法履職、社會廣泛參與等方方面面。

  省司法廳圍繞疫情防控和維護社會穩定工作需要,省律師行業黨委、省律師協會下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成立省律師疫情防控在線法律服務團,建立行業疫情防控報告機制、疫情突出事件處置機制和相關協調溝通機制,鼓勵提供疫情防控公益服務,積極為黨委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進行法律論證,為社會公眾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幫助,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法律風險防控意見和建議,認真辦理涉疫情防控法律事務,促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省司法廳還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作用,推行“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郵遞辦、預約辦”,引導群眾向12348法律服務熱線、安徽法律服務網尋求法律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現場服務,疫情期間原則上不接待3人以上共同來訪。春節放假期間(1月24日至2月4日),熱線平臺累計接聽全省涉及疫情的法律諮詢5274通,日均440通。

  根據群眾需要,省司法廳組織涉疫情旅遊合同、餐飲服務合同、勞動合同、房屋租賃合同的解除、賠償、定金等問題的集中解答。及時解答對涉及疫情防控的群眾電話、網上諮詢,無法及時解答的,確保在1個工作日內響應。(記者 張毅璞 陳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