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限酬令發佈:演員片酬不超過總成本的40%,你怎麼看?

汪少山


好,霧裡看花,演藝世界花花綠綠真真切切,舞臺上限了就好。但你忘了他們是戲精,會千變萬化的,是會演出經典的。有金雞,有百花,有奧斯卡。看在其中,假的,不是真的。限了沒用,有臺上臺下之分。臺下的出現了,怎麼說。


yu力悟——偶像—yu


我想問一下電視裡演員的40%是多少?一部電視40集成本是多少主要演員(男,女)要拿走40%,導演,製片人需要投多少錢?假如導演,製片人投入1000萬算一下一線演員要拿多少,哦,要拿走400萬這成本有點高,如果他(她)們一個月接兩部電視也許更多也是千萬,一年下來也能賺到上億,為什麼要拍那麼多爛劇浪費人力和錢呢,還是實行工資制吧最公平合理。


鄭長書


限制演員片酬這是一個進步。但就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其他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這個規定來看仍然很高。當然,局外人是很難掌握一部片子的總片酬是多少的。假如總片酬是六千萬,主要演員三十個(加正副導演,不算群眾演員),那每人就能得二百萬!

如果再細分一下,按主配角來分,主要演員拿的還要多!再假如演員有六十個,那每個人還要有一百萬!這個數字在平民心中仍然是個天文數字!

不過,既然已經發出限酬令總是好消息吧,無論什麼問題都要一步步來!相信有關部門還會跟進!


早春記憶


這不叫限薪令,這個所謂的限薪令只是給戲子高片酬穿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因為限薪令規定主要演員的片酬可以拿到百分之七十,這還不是高片酬嗎?請廣電總局制定規則的人出來向全國人民解釋一下,為什麼出此規定,萬不可以用市場經濟這塊遮羞布來做掩護。


用戶157964977084



這個限酬令發的還算及時。

前一段時間,包括有些導演,製片人,知名演員都炮轟過演員薪酬過高的局面,特別是小鮮肉,沒演技,還用替身。一部戲,主演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八十,你讓其他人怎麼辦?一部好電影電視劇是整個團隊的結果。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幾千人,這些人都為電影電視劇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加上後期製作,宣傳發行等成本,造成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後期增加了開支,超過了預算。主演演完戲錢一拿走了,拍屁股不問了,可苦了後期的製作人和發行公司。我留意過,因這個原因,還有很少一部分電影電視劇因沒有錢了,沒有公映。
中國電影電視劇市場繁榮了,出現了很多電視劇經典影片。但是,還是爛片比較多,沒有新意和創新,更少有劃時代的作品。這其中原因就是大家太過於追求商業化,凡是熱點IP,那必是要重拍,打開電視看看,有多少抗日片?多少手撕鬼子?多少古裝片?只要一部電視劇紅了,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會接二連三的上,如《亮劍》就拍了三回,其它此類的就更多了。


電視劇同質化太嚴重,應該加以改正,杜絕資源浪費。
我們需要的是高水平製作的電視劇,不是簡單粗糙,腦殘製作,濫竽充數,水平地下的電視劇,電視劇一定要有故事,有新意,並能給大家帶來開心快樂和正能量,最起碼能讓大家看過之後,對整個故事的劇情有所記住或反思。

限酬是好事,能讓整個行業清醒一下,不要太發熱。讓從業人員認認真真的坐下來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編劇負責把故事寫出來,導演是把故事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演員是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的劇務,群演負責配合好,認認真真的演故事,把作品完成。而不是錢讓一個人拿走了,造成資金緊張或其他人心裡不愉快,影響發揮,製作不出好的作品來。


實錘老酒


第一,我感覺應該國家控股,市場準入,百分之六十效益上交國家,百分之四十效益實行工資制,根據效益分紅和獎勵,讓演藝職業化,職工化。

第二,還有就是可以考慮,一個演藝明星帶動一個村致富,這樣的話,明星的影響力和資源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對社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對岸來風


2013年,北美電影市場票房是109億美元,同期我國電影市場票房只有36億美元(217億人民幣),但是北美市場幾乎沒有變化,而中國市場則同比增長了28%,這個數字去年已經達到了68億美元(455億人民幣),翻了一番。

艾瑞諮詢2015年數據

隨著在線票務的興起,對電影票的補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引進影片配額的增加,以及國內電影製片水平的提高,從以前每年有一部好電影,到現在好片子幾乎每週都有,觀眾的選擇越多,影片的競爭越激烈,越能促進電影質量的提高。

2000年,李安的一部《臥虎藏龍》在奧斯卡摘冠,開啟了國產電影的“大片”時代,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的《夜宴》、陳凱歌的《無極》,中國三大導演都一改以往的風格,跟風拍起了大片,但是近十幾年國產大片大額投資、明星扎堆,卻少有能讓觀眾滿意的作品,直到今年吳京一部良心之作《戰狼2》,可以說讓吃了十幾年“油膩”的觀眾一飲而盡了一杯菊花茶,十分解渴。《戰狼2》一部電影的票房已經佔到全年票房總和的近11%。

國家也是看到了電影市場的前景,希望能規範市場的發展,近期推出了限薪令,建議演員片酬不能超過製片投資的40%。

雖然電影市場保持高速成長但是體量還較小,去年中國排第250位的房地產公司營收也有470億人民幣,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釋放出來。試想中國如果有1億人每週看兩次電影,每張票30塊錢,那麼市場就有1440億.。


十分有財



要我說,這個限酬令早該來了。現在那些當紅影視明星的片酬之高確實令人瞠目結舌,尤其一些大牌演員動輒數千萬乃至近億的片酬毫無疑問會擠壓影片的製作費用從而影響到影片的製作質量,並進而影響到中國影視業的長遠發展。對此我們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的比較來看,就會更清楚:

\n



\n

1、我們知道,通常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成本主要是純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可想而知,對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演員的片酬尤其是當紅演員的片酬佔比如果過高則自然就會嚴重擠壓純製作的成本,如此則影視作品的品質又如何能夠得到保證呢?毋庸置疑,這樣肯定不利於影視業的長遠發展。

\n


\n

2、而今年暑期火遍全國創造影史數項新紀錄的《戰狼2》的巨大成功則從反面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戰狼2 》的導演吳京為拍此片本來資金就捉襟見肘,為了用好有限的資金到確保影片品質的“純製作費用”這個刀刃上,他堅決摒棄天價演員,從而保證了影視製作效果使得《戰狼2》達到幾可媲美好萊塢的水準,並因此獲得觀眾的極大認可也在票房上史無前例的大獲成功。

\n



\n

從上述正反兩方面不難看出,為了中國影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限酬令很有必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實執行的效果。

\n

而當前,就是要防止出現以往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切莫讓此出發點很好的限酬令又付之東流!

\n


\n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就是那條河


這種計算方式有很多漏洞,不科學。很多地方會給演藝人打擦邊球的機會!過去年代演員只是一個職業,掙著同樣的工資,對分配給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都能用心去體驗生活,演好每一個部分,只是完成後有一些有限的補助而已,但能出了很多膾炙人口激動人心的影視作品。至今都被觀眾讚譽為優秀作品。

反觀今天,影視圈汙七八糟,很多作品質量低下,罵聲一片。而其中的演員卻拿著天價片酬,肥了自己,汙了觀眾的眼睛,浪費了民眾的時間,真的夠噁心的!


鷹之聲2


這是一個很有創新的政策。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出臺過類似的政策。在影視作品市場化多年的情況官方還出臺這種創新的政策說明了幾點:

1這個現象已經非常突出,影響到行業的發展了。

近兩年來,關於“小鮮肉”“小花旦”天價片酬的新聞時不時會被娛樂媒體爆出。動輒就是幾千萬拍一部電影,電視劇片酬更是達到了好幾十萬每集。片酬佔比已經接近7成,嚴重壓縮了拍攝、道具、後期製作的空間。而這些小鮮肉們的演技和敬業精神也常常被媒體吐槽。


2行業內部沒有辦法自主調節,利益方佔據強勢地位。

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一些所謂的“小鮮肉”“小花旦”人氣超高。而近幾年電視劇行業大批的引用這些流量明星,才導致電視圈出現了一些演員坐地起價,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風。

而導演和製片人為了票房和收視率,不得不縱容這些流量明星。這裡是什麼原因,恐怕還是對自己的作品水準沒有信心,不敢啟用名氣沒那麼大,但演技精湛的非大牌演員。

3限籌令更像是一個無奈之舉。


雖然限籌令集齊四大協會共同以紅頭文件發出,看似很強勢,實際上是一個無奈之舉。針對這次行政干預,製片方和小鮮肉們有的是方式去打擦邊球(不作深入探討)。恐怕起不了明顯的作用。更何況背後還有大把的廣告商在推波助瀾。


在我看來,這種行政干預還不能解決什麼本質問題。演員的身價是個市場行為應該順應市場規律走。真正該抓的是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文化素養,甚至是道德素養。只有合理利用這些明星的高人氣,正面引導使其最大化發揮出積極作用,才是目前真正該管的方向。

至於去關心這些明星掙多少錢?還是留給市場去檢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