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內科醫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個“四”字方針有效防控

腫瘤醫生如何做到“防癌抗疫兩不誤”?一起來看看潘宏銘教授的建議吧!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特殊時期,腫瘤專科醫生要做到防疫、抗癌兩不誤,醫療任務和壓力都重大。與一般人群相比,腫瘤患者的體質和免疫力較差,可能更易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且感染後病情更為複雜,症狀更加不典型,治療上更加棘手。截止到2月14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1716例,佔到全國確診病例的3.8%。而普通病房或普通門診的醫務人員的疫情防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醫學界”有幸邀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潘宏銘教授,針對腫瘤內科醫生防控新冠肺炎,看看他給出了哪些實操性的建議,邵逸夫醫院的醫生們又做了哪些有效的防範措施。

專家簡介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潘宏銘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腫瘤內科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新藥審評專家、國家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胃癌診治規範制定專家、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CSCO支持和康復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浙江省腫瘤靶向治療技術指導中心主任。1997年在美國Loma Linda 大學腫瘤中心進修腫瘤內科學,2008年在美國Mayo Clinic腫瘤中心做高級訪問學者。

Q1: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在防控新冠肺炎採取了哪些措施?目前醫院各個科室的運轉是否受到疫情影響?

浙江省在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排第4位,但目前仍然保持在醫護0感染,0死亡,醫務人員也未出現非暴露的感染情況。這是由於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準備工作,從上到下每個部門的工作非常暢通。

就邵逸夫醫院來說,發熱門診非常規範,對應措施也非常到位。一旦確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送到定點的重症接收醫院,非重症則送到其他定點醫院。自大年初五起,門診部門就正常開放了,住院部主要收治急診病人、限期手術以及限期治療的病人這三類。除急診病人外,腫瘤病人佔比很大,腫瘤內科住院病人就佔到整個住院病人的21%。如果算上放療科、腫瘤外科的病人,可能佔比要到2/3。

目前,在醫院的防護物資充分的情況下,正有序地推進各個科室的正常就診工作,開放50%的床位用於普通病人收治。一方面,對於一部分可以延期就診或者在基層醫院就可以解決的病人給出延期來院的建議。另一方面,邵逸夫醫院已經派出超180人的醫護團隊前往湖北開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而整個浙江省也是全國派出醫療隊人數最多的省份。而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做到了保證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完成了日常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

Q2:非重疫地區的醫護人員如何採取相應有效的防控措施?腫瘤內科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科室,腫瘤治療一年365天無休,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國家和省衛健委在政策層面上多次提出確保醫務人員0感染的要求,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達到的目標。如何將其變成可施行、可落地、有標準流程的防控方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實際上,醫護人員感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非發熱門診的常規門診區域,由於這類病人沒有症狀或者在潛伏期去就診,自身沒有意識,導致感染了相關的醫護人員。

腫瘤病人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發症狀後,會認為是癌性發熱或是抗癌治療出現的併發症,沒有進一步排查是否是新冠肺炎,從而感染了腫瘤醫生的這種情況甚至也存在。那麼,腫瘤醫生如何做到“防癌抗疫兩不誤”,我提出了五個“四”的防控措施:

1. 實施“四關”:

  • 第一關為門診大廳或住院部的發熱篩查:有發熱患者,建議轉入“發熱門診”初篩;並詢問患者及陪同人員14天內有無湖北省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疫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

  • 第二關為門診護士臺或住院部護士收治的發熱篩查:進一步進行患者及陪同人員的流調。並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來判斷有無上述情況。對進入病房的所有人員測量體溫,體溫升高者拒絕其進入病房,建議到發熱門診進一步篩查;

  • 第三關為臨床一線醫生在門診/病房就診時的流調工作、有無發熱等。如有以上相關症狀和經歷,禁止住院;

  • 第四關為臨床醫生在病房查房時再次詢問全面瞭解患者臨床症狀、流行病學史等,防止同病房交叉感染。

通過“四關”的排查,對疑似感染的腫瘤內科急危重症患者,應通過呼吸科和/或感染科會診,轉入隔離病房進行病原學檢測,並進一步行胸部CT掃描進行排查;如確診,需轉至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對於合併發熱的腫瘤患者,如疑似或待診病例,腫瘤內科醫師經過充分防護後,前往發熱門診或隔離病房進行會診。發熱合併急危重腫瘤內科患者,根據患者生命體徵情況,在發熱門診或隔離病房,必要時在重症監護室進行單間隔離治療。腫瘤內科醫師經過充分個人防護後,前往會診。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2. 實施“四固”:

既往醫院“全院收治,專科化、ATTENDING小組管理”的模式,在疫情期間很容易發生醫護和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因此提出“四固”方案:

  • 第一固:固定樓層收治專科病人。腫瘤內科專科住院患者人數超過樓層收治能力時,經醫院討論暫用相鄰樓層相對寬裕科室的病房,但需固定醫療小組。

  • 第二固:固定Attending管理固定的病房和病床。每個Attending組分管的病房和病床數,確定數量後報醫務科備案;避免同一病房裡Attending小組交叉查房,床位協調處負責收住病人的總量控制和固定樓層收治。

  • 第三固:固定醫護人員管理相應病人。護理部根據每個Attending分管的病房情況,安排相應固定的護理人員。

  • 第四固:病人固定床位避免轉樓層轉病房。

3. 實施“四減”:

  • 減少並限制病房探視:建立定時、定人探視制度,一般不陪護,重症限一人陪護,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

  • 減少來院就診次數及門診諮詢:實施網上問診,與主管醫生線上溝通;為長期口服用藥的患者開通3個月的長處方特殊通道;

  • 減少不必要的住院患者並減少住院天數:病情穩定的慢性腫瘤患者,建議擇期入院治療;需要密切觀察隨訪的,採取就近原則,常規檢查在當地醫療機構進行;必須接受治療的腫瘤患者,建議在當地醫院的腫瘤專科接受治療後,等疫情好轉後再回到本院治療。住院期間,儘量減少住院天數,減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風險。

  • 減少不必要的醫務人員交流,同時舒緩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

4. 嚴控四“轉”:

嚴格控制轉科室、轉樓層、轉病房、轉醫療組,最大限度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如會診科室、病房、樓層發生疑似或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的醫護人員需按照要求和規定進行保護性隔離、治療。

5. 嚴控並四“防”:

  • 預防院外的感染:實施醫務人員每日健康監測報告制度。原則禁止參加聚會聚餐、外出開會等活動,確有需要應醫院及科室審批備案;

  • 預防院內的感染:如員工出現發熱或沒有發熱但有呼吸道症狀,立即與其他醫務人員做好隔離,併到專設的發熱門診醫務人員診區就診,必要時居家或院內專用病房進行醫學觀察隔離。嚴禁患者私自離開醫院,醫生不得允許患者請假外出。加強病房消毒、通風,嚴格醫療廢物管理。病房不加床,減少疫情發生及傳播可能性;

  • 加強防護及排查工作:協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感染科做好與該醫務人員在未採取有效防護的情況下接觸人員的排查;密切接觸的醫護及其家屬按照國家規範進行醫學觀察隔離;

  • 加強醫生個人的防護:臨床診治過程,腫瘤內科醫生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執行嚴格手衛生、做好環境消毒和醫療廢棄物管理,做到根據不同患者情況分類診治,根據不同暴露風險分級防控。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Q3:腫瘤患者由於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屬於易感人群,在這種特殊時期,腫瘤患者該如何保護好自身?

對於那些需要擬行手術、放化療、定期複查的腫瘤患者,是否該延遲來院就診時間?您有什麼相關建議?

腫瘤患者由於T細胞耗竭、放化療、營養不良等原因會引起免疫力低下,屬於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因此,對於腫瘤人群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更要防止其在社區感染、就診過程中感染,加強洗手、消毒等日常防護措施,一般情況下不要出門。

而擬行手術、放化療以及新診斷的腫瘤病人,不能錯過治療的最佳機會。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也有相關建議:第一,網上預約掛號,減少醫院停留時間;第二,來醫院就診的患者,需全程戴好合格的防護口罩;第三,就診過程中,醫患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第四,陪護人員不要過多,一個就足夠;第五,有咳嗽、發熱、胸悶氣結等症狀的腫瘤病人首先去發熱門診。一定要確保醫院的防線不被突破。

腫瘤患者在家保持良好心態,不聽信謠言,加強身體鍛鍊、營養補充(也可諮詢醫生開營養補充劑),對於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幫助。來院治療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治療,我相信腫瘤患者都能夠平穩地渡過這個難關。

腫瘤患者和腫瘤內科醫生都作為高風險人群,需加強個人防護,為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不信謠、不傳謠;自身加強防護,做到勤洗手、戴口罩;調整腫瘤專科一線醫生的個人心態,調整作息時間,加強自身鍛鍊,儘可能增強自身免疫力;做到心中時時有“防疫”、“防護”這項任務,萬眾一心、科學防治,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為腫瘤患者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