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時刻:頂住“雙考驗”,贏取“雙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出現了形勢的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上下經受住了前一階段的嚴峻考驗;在全力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國多地多行業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大潮逐步湧現,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並重是當下面臨的巨大雙重壓力,這既是繁重任務,也是形勢所迫;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並舉是當前面對的艱鉅雙重挑戰,這既是實際要求,也是擔當所繫。非常時期,雙重考驗,不僅是中國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關切所盼,也是世界目光的聚焦所在,更是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乃至長遠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發展所向。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考驗的大勢中,強化緊迫意識,堅定必勝信心。新冠肺炎疫情自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以及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加強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舉國上下精誠團結、全力奮戰、共克時艱,實施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不論國際社會各界人士高度讚賞中國行動和中國擔當,還是世衛組織充分認同中國應對疫情的戰略戰術方法正確,都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彰顯了強大的戰略定力、堅定的決心意志和必勝的信心氣概。不久前,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和“制定差異化精準防控策略,視疫情形勢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部署推進和工作要求,針對性很強的“硬要求”“硬措施”是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務。

全力以赴抓防控,千方百計促發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是形勢所需,也是發展所迫,刻不容緩,時不我待。在全國疫情形勢向好的情況下,積極穩妥推動各類企業迅速復工復產,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發展的成果補齊疫情造成的損失。即便受到疫情對經濟正常運行的衝擊和影響,黨中央要求堅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不變,這是從全局發展、戰略考量中作出的決策,與此同時,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許多全球性公司都依賴中國供應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左右的這顆最強引擎被期待著更快地復甦。疫情防控不可掉以輕心,經濟社會發展屬當勞之際,緊迫感和責任感的雙重考驗,註定了各地各行業必須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科學研判、精準定位、統籌兼顧、落細落實。連日來,在抓防控工作落小、落細、落到位之時,以統籌兼顧來導向,以精準施策來保障,以分區分級來定航,確保大批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呈現出了百舸爭流之態,萬箭齊發之勢。雙重考驗,考驗的是大勢和全局把控的科學性、前瞻性、緊迫性和精準性。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考驗的大戰中,聚集資源力量,打好攻堅戰役。防控疫情到了緊要關頭,復工復產要主動出擊,只有雙落實雙推進,才能“雙勝利”。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這其中“勇”“智”“謀”“能”是大戰中能力、水平和責任的考驗要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是同步進行,膠著疊加,都是硬仗,過去未見,也無經驗可借鑑,如此的考驗是硬考驗,這樣的難題是真難題。不論是全國已有278支醫療隊、32395名醫務人員從各地馳援湖北,還是武漢市背水一戰完成了為期三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採取了五個“百分之百”舉措;也不論是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了96家中央企業所屬2萬餘戶主要生產型子企業開工率超過80%,以及下一步重點分區域、分行業、分項目推進復工復產,還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在此過程面臨如返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暢、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國務院出臺了有關政策及相關部門在積極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等。兩場大戰,都在同時間賽跑,都是前所未有的出征。從過去單線防控到如今的雙線作戰,從昔日的單一環境到現在的多種場合,從之前的單向負重到今日雙重壓力,形勢越是複雜,越需要我們保持從容不迫的戰略定力,越是在考驗著中國勇氣和中國智慧。

抗疫防控日夜兼程,分秒必爭;復工復產足智多謀,有力有序。在與病魔較量和各地構築堅固生命防線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提出了發起決戰,開展總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力量,迎難而上,決不鬆勁。中央要求,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完成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兩場戰役,任重道難,一邊是疫情防控目前仍處於吃勁的關鍵時期,來勢之兇的病毒尚處於控制範圍,傳播之烈、擴散之廣的疫情圍堵在有限局部,春運返程以及復工復產復課之後傳染風險的防範壓力依然之大;另一邊是企業的復工復產壓力和風險俱在,受延遲開工影響以及隔離出行等限制,很多農民工面臨返崗難、企業招聘和用人計劃難以及各類學校復課後人員更加密集問題,無時不在地考驗著各地區、各行業甚至單位及個人,考驗著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場攻堅戰役,只要戰略上謀劃科學,主動應戰,從嚴從實,戰術上瞄準“靶心”,恪守“忠心”,贏取“民心”,就沒有逾越不過的坎。考驗的結果必將化危為機、攻難克險、贏取戰役。

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考驗的大考中,不負各方所託,交出合格答卷。當下,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學校復課的過渡期,從長遠看這是階段性,但這是關乎全體中國人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秩序,關乎中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關鍵期,搶抓“窗口期”,啟動“增長點”,實現“雙勝利”,是一次不折不扣、衝刺衝鋒的大考。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兩次“考試”,考的題幹是否有擔當,是否有定力,是否講法治,是否願為民,是否真落實。過去二十多天裡,廣大醫護人員在疫情第一線的戰場上,無懼危險,義無反顧,可歌可泣;眾多黨員同志奮戰在前所未有的特殊崗位上,踐行著初心和使命,讓黨旗高高飄揚;全國各地、社會各界、海內外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紛紛伸出援手,慷慨捐贈,感人至深;廣大公安幹警、有關科研人員、生活保障人員、參與企業職工、社區網格員、鄉村幹群等都堅守崗位或服從安排,為有效阻遏疫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接受了現實的考驗……世界媒體積極評價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公開坦誠的責任擔當與群防群控的團結精神等就是大考的縮影與佐證。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支撐。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與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幫扶企業分類分批、安全有序復工復產,迅速回到正常生產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對於各地、各行業、各領域甚至到每一箇中國人,必須要持之以恆地堅定鬥爭意志,著力壓實協同,擦亮實幹底色,彰顯責任擔當。

定力是最強的“免疫力”,定力是最好的“組合拳”。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做到兩不誤,雙促進,需要的始終保持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在抗疫防控中,長時間、高頻次、大強度的工作已經讓多方力量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和挑戰,然而,“行百里者半於九十。”防控工作如稍一懈怠,風險隨之而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不僅有序有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平穩運行,還要避免“不思己過”的看客心理、“不傷大體”的僥倖心理、“不緊不慢”的拖延心理。兩項大考,協同平衡,既要統籌“靜下來”和“動起來”關聯度,又要堅持“疫情圖”和“復工圖”相匹配。企業和從業、務工人員以及其他各類群體也要接受健康相扶、經濟相依、秩序相存、發展相聯的時代考驗。立足關鍵節點,只要以“鋪石以開大道”的擔當,以“篳路以啟山林”的責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那麼我們就一定不負各方所託,順利通過歷史考驗,向黨中央交出合格答卷。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在這嚴峻而複雜的風險挑戰中,中華兒女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更自覺的行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定會通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考驗,同時堅信,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堅定沉著的戰略行動能力,有中國經濟迴旋餘地巨大,綜合實力強勁,內需空間廣闊,產業基礎雄厚,全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作者:凌曉明,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