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中有哪些讓你感動的事?

心繫V娜


感動的是,人們為抵抗病毒所做的一些舉動,以及為救治病人每天奮戰到前線的醫護人員。以及正趕赴武漢的醫護志願者。國難當頭不求回報的每個一線工作者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情感生活控


有小家才能有大家,小的感動是我是1月28從越南芽莊回來的,正常時間早上8:10分落地,由於疫情期間海關管控嚴格,到晚上9:30才到家。本想著1月30日繼續帶團工作,但是疫情太嚴重了,官宣全國旅遊業務暫時叫停,過年期間我什麼食物菜也沒有準備。朋友待產中知道我回來了,給我送來的乾果,自己婆婆做的😂😂還有好多好吃的,怕我不會做,電話我說做的時候讓我問她,知道我家的地址,不知道哪個樓,還給我寄了好多水果🥭非常感動。

還有舅媽給我送的餃子🥟、一個姐姐給我送的新鮮的魚、雞、酸奶……朋友給我寄的擀麵皮、艾條讓我家裡殺菌消毒、一個姐妹給我帶的車釐子🍒…………

這個是我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心裡暖暖的。這個時間,有這麼多人愛著寵著,真的很幸福,很感動!

大的感動就是疫情期間這麼多的醫務人員奔赴在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有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84歲的鐘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等無數的醫務人緣都日夜奔赴在一線,他們是最偉大的人。

疫情持續到如今,只盼著一切恢復正常。

鍾南山笑了,這就是最好的訊號。

現在,經過廣大醫護人員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疫情防控效果顯現。

相信,更多好消息還會到來。

春暖花開,指日可期。








生如夏花的異想世界


關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常常看著手機上不斷彈出的新聞,彷彿置身於魔幻的世界。

惶恐的、氣憤的、讚歎的、感動的....各種複雜情緒就在這短短十幾天體會了一遍。

現實很苦沒錯,但,請千萬要相信世界仍然有光。我在複雜的情緒裡,一個個,記下了那些閃閃發亮的普通人。

他們做的事,實在算不上驚天動地。但他們,值得我們銘記。每一個,都值得。

在待在家中這段時間,我曾數次刷著消息,就忍不住紅了眼眶。

因為我發現,當自己被困家中,感嘆無聊無奈時,還有無數逆行者,正在和生死搏鬥。甚至我們的無聊,都不過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最近上了多次熱搜,感動了無數人。從去年金銀潭醫院接收了第一例肺炎患者開始,張院長就寸步不離守在醫院。據媒體報道,在與疫魔抗爭的30多天裡,張定宇經常是凌晨2點多才能躺下休息一會兒,4點多就又要爬起來,一天中要接無數個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而抗住這樣高強度工作的背後,是張院長一年多前就患上了漸凍症的身體。雪上加霜的是,張院長同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在這次疾病中,還感染了新型肺炎,他需要趕往探望。面對妻子,他充滿愧疚,卻又無能為力:“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不知道妻子的病情會迴歸還是會向著惡化的方向發展。我們結婚28年了,很害怕這次會失去她。”

幸好,不久之後妻子康復出院。而院長張定宇,在短暫的高興後,又一頭扎進了和病毒的戰鬥中。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鄉村小佔


在這個非常時期,讓我感到的是一群基層的民警們!我老家一鄉鎮人家年前從武漢回老家過年,比較自覺,在家自行隔離了,擔心他們在家的吃住情況,幹警們守在他們家門口,安排他們的一日三餐,陪他們聊家常……分擔他們隔離時的一點慌亂情緒。

想想人民警察真了不起,工作起來事無鉅細,但一切都關乎老百姓的安危啊!

隔離人員的牴觸情緒被他們一點點融化。

換位思考,我們該隔離打垮的是病毒,隔離人員也是無辜的。

而警察不顧個人安危,逆行而上,真是這各非常時期,人們的定心丸,警報器。

現在這戶人家已經過了潛伏期,謝天謝地,沒有任何異常,解除隔離。

一家人這些天對關心他們日夜照顧他們的民警送來了錦旗。

否極泰來!願祖國國泰民安,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


六六六的六小姐


回答: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戰役中,每天都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1.去年冬季,國內爆發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一聲令下,各行各業,都投入到了抗疫的戰役之中。有廣大的共產黨員、軍人、白衣戰士和公安幹警等。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冒著危險,堅守崗位,譜寫出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疫戰歌。

2.中科院院士鍾南山,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為真實掌握一線疫情,親赴武漢,不畏疲勞,不懼風險,實在困得不能再困的時候,便在坐椅上眯一眯眼。72歲的李蘭娟院士,從到武漢的第一天起,就從沒有離開過抗疫前線的半步,調查研究,匯診查房,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3.武漢市第五醫院呂小紅,給親戚打電話,給自己心愛的孩子送了碗年夜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護士單霞,為避免頭髮染上病毒,毅然決然了剃了個光頭。還有的護士,生理期到來時,褲子全溼,為了不浪費防護服,一直強忍著繼續工作,等結束時,卻癱倒在地上。這就是我們的白衣戰士。

4.為了打贏這場新型肺炎戰役,全國的公安幹警,同時付出了不懈地努力。不畏寒冬的刺骨冷風,幫助搬運抗疫物質,疏導公路交通,調解疫情中的糾紛,維護社會秩序等,不畏艱難,不畏困苦,像民警位洪明、樊樹鋒、覃碧、鄭勇等,英勇地倒在了抗疫的一線。我們的民警,好樣的。

5.除了醫生、民警忘我地抗擊疫情,社會也湧現出了很多抗擊疫情的動人事例。浙江湖州,一位83歲的社區居民林子跟,家庭並不富裕,經常撿廢品賣,一聽到武漢疫情厲害,二話沒說,把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1萬元捐給了疫區。90後研宄生付文傑,為支援疫區,義無反顧地賣掉房子和車子,捐300萬元物資,並親自送往武漢各大醫院。

總之,中國人民自古就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試想,有黨中央的英明領導,有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援,一定能很快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的人民戰爭。


江水濤濤8851


在新型肺炎疫情蔓延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第一時間奔赴疫情重災區武漢,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建造了兩座醫院,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他們和時間賽跑,為生命趕製新藥。全國人民聽從號令,宅在家裡,防止疫情擴散。

請問:那一個國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舉全國之力做到這樣的壯舉?唯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才能讓世界刮目相看,讓世界為之震撼!

在大災大難面前,唯有団結一心,才能不懼任何磨難。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春天已來臨,疫情終將過去。但精神永存!人民萬歲!





孫思文817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1月29日,中部戰區武漢總醫院正式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定點救治醫院。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黨員佔大多數,很多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大部分參與過汶川抗震救災、抗擊冰雪等重大醫療救護任務。他們中,既有現役軍人、新聘文職、社會聘用人員,也有科室主任、普通護士,年齡最大的52歲。

他們不分年齡大小、不論男女有別,每人每天至少在重症監護室連續工作6小時。當他們走出重症監護室時,滿臉都是防護罩留下的印痕,衣服、鞋子大多都被汗水浸透。

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監護與普通ICU監護最大不同是,普通ICU是中央監護,通視條件好,便於急救和護理;而這裡的監護室是隔開的,每個監護室都要有人24小時不間斷值班,救治壓力大。目前,最早到達一線的抗疫勇士們已經奮戰近一週時間,但始終夜以繼日、迎難而上,無一人退縮。

他們用生命守望生命!

讓我們用一組鏡頭向他們致敬,儘管我們看不到防護服下他們容貌,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姓名。

齊腰長髮剃成光頭,

武漢這些女護士斷髮抗“疫”…

方便穿防護服,照顧病人,27日下午,武漢協和醫院西院31名護士,剪掉秀麗的長髮,加入到抗擊新型肺炎的隊伍中。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是武漢市第三批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疫情就是命令,連日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緊急動員,騰出700張床位,號令近千名醫護人員火速備戰。

據專家介紹,剪掉長髮可以降低傳染風險,同時也可以避免出汗、滋生細菌。27日下午3時開始緊急培訓前,醫院綜合科、呼吸科等科留長髮的護士,相約剪掉了喜愛的長髮。

“剪掉長髮頭,方便穿防護服,而且照料病人,沒時間天天洗澡洗頭髮。”醫院肝膽外科護士長葛琳說。

“這是一場拿生命在戰鬥的戰役!勇往直前,我們必勝!”

妻子已被感染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漸凍症仍奮戰前線

隱瞞了身患漸凍症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

自2019年12月29日轉入首批7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已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奮戰了29天。

在疫情中“逆行”的29天裡,張定宇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就在他日夜撲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時,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卻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全院沒有一個人知道,張定宇高低不平的腳步,緣於漸凍症的折磨。“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會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張定宇說。

致敬!

非常時期,

我們眾志成城,

共同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胖哥江湖菜


回題主問題

這次疫情讓我感動的事我一定要說出來:

這次疫情災難是一面“照妖鏡”;

今天這裡我只想說讓我淚目的一面

1,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中醫床上防護服走向現場;一位自己還需要人照顧的耄耋老人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當看到這段報道時被感動,眼眶溼潤。

2,為響應政府號召,全國各地的醫護工作者第一時間“拋家棄小”赴鄂救援;每次看到各地醫護工作者出發前的宣誓淚目,看不下去。

3,中央軍委一聲令下,解放軍支援部隊義無反顧的誓師場景;讓人動容。

不是所有的軍隊都叫人民解放軍!

不是所有的崗位工作者都叫“逆行者”!











筍德圖騰


緬懷李文亮醫生

一位平凡的

眼科醫生

一條年青鮮活的

生命

疫情來臨

他第一個警示

在救治病人時

被感染

病好還上第一線

想不到

沒等到天亮

他就帶著遺憾

帶著眷戀

帶著牽掛

走了

從此

人間少了一個

吹哨人

那些

近視

白內障

紅眼病

找誰去看





蒿蓬人


最美逆行者

四院張華西攝

陸建華文

2020.1.27

有一種傳說中的野獸

名字叫“年”,有血盆大口,會擇人而噬

有一種妖魔,叫冠狀病毒,所到之處

會讓人變得冰冷,失去生命和歡樂……

有一群人,叫白衣天使 他們走向戰場,與妖魔搏鬥,毫不退縮……

在這親人團聚、燈火可親的節日

讓我們記住: 有一群無畏的勇士,正在血戰妖魔

看不清他們的面目,只能看見他們逆行的背影,義無反顧……

讓我們祈願寒冬過去,東風歸來;

天使無恙,勝利凱旋,一起放飛美麗的白鴿……

——題圖1。1月24日,連雲港市第四人民醫院開始收治確診病人。

圖1: 1月27日醫生在隔離病區;

圖7: 2月6日第二例確診病人出院; 圖8: 2月28日晚畫家朋友發給我的《流淚的天使》。

圖8外,都是四院圖片、同事。

疫情中,網上有不少令人感動的事,就不贅言了。

最令人感動的,是身邊平凡的同事。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聽從召喚,挺身而出,勇擔使命,沒有一個人退縮。

從03年收治非典病人,到收治瘋牛病、禽流感、手足口病……四院一直承擔著全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任務。

在傳染性、療效都不明確的情況下,進隔離病區的風險,醫務人員清楚。同事們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有些人還是家屬院多年鄰居,他們都為人子女為人父母,都有家庭責任。但從醫誓詞、職業操守早已融入他們的血液,這是很純粹、很優秀的一群人。

和平年代,什麼是英雄?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就是英雄!這是真實感受。

風險外,隔離區的辛苦也遠非一般人能想像。從下圖簡介中或略見一斑。進入隔離區要工作14天,然後隔離14天。至少28天不能接觸家人。

第一批醫務人員1月24日“入倉”,2月8日“出倉”,第二批隨即“入倉”,第三批待命……聯想到《上甘嶺》坑道口機槍手後面的一排戰士,依次遞補,那是他們神聖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