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孩子叛逆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應對?

快樂人生課堂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其實所謂的叛逆,對孩子來說是他成長的一個標誌,如果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原因,尊重孩子的成長,父母就不會為此而煩惱了,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

1.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都經歷過叛逆,因為每個孩子在十八歲成年之前,都有三個叛逆期

2.兩歲左右的叛逆期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叫自我意識敏感期,第二個特點是處在秩序的敏感期

3.家長不能用命令式的、訓斥式的口氣口吻去跟孩子交流

孩子在七到九歲的時候,第個二叛逆期到來,這時的孩子很容易變得不聽話,逆反,頂嘴,甚至會變得汙言穢語!家長越是制止,越是孩子越是反抗,孩子甚至會變成人人“畏懼”的熊孩子!那家長到底該怎麼去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

1.家長要適當的示弱,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意識

2.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3.預防大於治療,從小培養孩子的內在動力

4.不要過分的限制孩子的自由

正是因為第三階段的叛逆期到來,所以孩子在青春期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頭疼不已,我們常說的問題少年就是因為第三階段的叛逆期到來時父母沒有采取正確的做法,所以導致了他們的厭學,逆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那父母到底該怎樣去面對孩子的第三階段的叛逆

1.父母要進一步的放權,少干預,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2.給孩子找一個大人朋友

3.父母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4.要提前給孩子普及青春期的知識,提前打好預防針






恩爸222


從我自己的孩子來看,孩子叛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力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再對家長唯命是從了。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孩子開玩笑,告訴他,以後他買玩具要用自己勞動賺來的錢去買。買完以後,他感覺花自己的錢買玩具不合算,就開始跟我鬧,要我退回去。這種情況在孩子八歲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

第二個,大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引起孩子的反感。每個人長大都吃過大大小小的虧,包括生活上的,自己吃過的虧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再來一次了,但是孩子的理解力和判斷力沒有成熟的成人的程度,你怎麼說他們都理解不了,不理解就會牴觸。記得有個記者問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你有什麼建議給年輕人嗎?”老人回答“這個問題太難,像我這樣的老年人說什麼他們都不會聽的”。

第三個,生理使然,孩子到了生理期就有了自己的秘密,有些事和話會和自己的小夥伴交流,遇到成人就緘口不言也會被認為是叛逆。

總結:每個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可能不一樣,家長要留意孩子的異常行為,找到原因再想法解決。




鋒訊


是生長的規律!

遵守規律!

這就是金律!

孩子的生長髮展過程中,一是受自身大腦的生長髮育,二是受外界環境(包括教育)的刺激,二者共同作用於孩子的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有幾次質地飛躍,從生理意義上的人走向自我意識覺醒的人,再到社會意義層面的人,兩次所謂的“叛逆”就是完成這兩次飛躍性成長。

第一次,我說的話要被聽到,我這個人要被看到,我的需求要被得到重視或是滿足;第二次,自然要求就更高了,我具有了社會擔當,我要行使我的權利,我要有社會地位,我要有影響力。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所以,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是可喜可賀的,但是,在現實是被我們成人給“惡魔化”了,於是,感覺到很恐懼,就把孩子身上的一切不好表現,都說成是“叛逆期的問題”。其實,孩子也是不知道,可是家長說,這就是叛逆期,那麼孩子就學習到一條錯誤的知識,原來,我發脾氣、我使性子、我瘋狂、我對著幹……就是叛逆!

大家都說,家長所期待的,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向,那麼接下來,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那就不用說了,肯定是對著幹、發脾氣、使性子……

家長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向,大方向錯了,孩子能健康順利地成長嗎?

那麼怎麼辦呢?

尊重,是第一要義,“來,我們都聽你說……”“行,我們聽你指揮……”“今天,就由你來安排吧!”

信任,“我們知道,你肯定能清楚地說……”“你一定會安排好我們今天的生活的,我們就不操心了……”“這是我們今天的生活總費用,全給你來安排!”

把握方向,注意三觀!如果有什麼問題了,我們可以建議,並且與孩子一起商討,千萬不要推責,“你看,你就是不行吧,這次事情沒有安排,都是你自作主張吧!”同樣,也不能只是一味地強調我們聽到孩子的聲音,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傾聽能夠讓我們學會更好地表達。

方向問題,也是規則問題,我們與孩子的一同成長過程,就是人際交往過程,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是有遊戲規則的,不管是孩子,還是成長都要遵守。

與其是說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如說是孩子陪伴我們成長!


六和麥田


叛逆的孩子有天生具來的,也有後天在什麼環境裡學的,也有父母管理不當造成的。總之呢父母要用心的考慮一下孩子的叛逆是怎麼促成的?因為違背孩子的意願,他/她才不高興因而反目不聽話。有的孩子可以訓化,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大脾氣。還不能慣著!該修理就得修理,您不給制服了,大了沒法教育。十幾歲的小孩子打爹罵媽的也不是沒有?四、五十歲的男人或女人虐待父母的也有出現過。誰攤上誰倒黴。感嘆父母也真是能力有限,也不可思議這種不善良的人們對父母也這麼狠心?家長還是感化教育吧!誰有什麼辦法呢?我感覺用信仰可以約束他/她們。您可以看看以色列的教育方式?看看耶路撒冷的家庭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洋為中用,我們也不是不可以學。用心培養好下一代也是提高我們民族的質量。


賢惠151688966


孩子的叛逆不一定是故意跟家長作對,也許只是為了刷一下存在感,想引起家長的重視;也許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了,想讓家長接受成熟的自己。不管怎樣,都不是壞事,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正確對待,孩子叛逆的時候不要簡單說教,更不要打罵,問清楚孩子原因認真聽他說完,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互相不理解沒關係,不要當時非要爭個誰對誰錯,把事情做冷處理過一兩天再談,到時都冷靜了,該想到的也都想到了,事情總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處理方法的。另外,孩子叛逆期的時候要多多關心孩子,少嘮叨最好不嘮叨,多多表揚孩子,孩子會輕鬆度過叛逆期的。


心願9383


我覺得(我的青少年期沒怎麼叛逆過,我的孩子還沒到叛逆的年紀)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後,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就需要調整了,他們不再是需要父母全方位保護呵護的小朋友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個人空間有了強烈需求。

如果這個階段的家長不懂得適當的放手,還是向對待小朋友一樣對待他們,一門心思地指導他們,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同時自己也沒有做到更權威的榜樣,沒有做到以身作則,那對現在已經具備一定認知能力的青春期孩子來說,父母是得不到他們的尊重的,他們對父母的教導就會更加牴觸,這是導致叛逆的深層次原因。

我希望以後我的孩子進入到青春期後,能尊重大於喜歡我。尊重來源於從小給他豎立的高大可靠權威的榜樣,喜歡來源於我和他從小建立的和諧溝通,並且一直積極參與他的成長。我希望我能做到。


小猴貝的生活錄




育人先育己李


孩子叛逆的真實原因是——無法真實地做自己。

試想,當你一個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做自己時,何來“叛逆”呢?每個人的真實自性需要被表達、被看到,否則這股能量會被壓制,在體內壓制的能量會帶來表面的躁動和不安。

再說,叛逆又是指什麼呢?叛逆是指,一位想“掌控”孩子的家長沒有掌控成功,家長便給孩子定罪為逆。所以說,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家長自身。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時代的進步太快,家長覺得好的放在孩子身上以及孩子的時代已經不適用了。所以,相信孩子,給孩子空間去發揮和創造,這時,我想早就不存在叛逆與否的問題了吧。


SpiritualCoachSisley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

“就某種意義而言,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起點,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生在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你的孩子不會活在山頂。”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決定孩子人生的寬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點就讓孩子的出路被切斷,無異於鳥兒丟了翅膀,想要衝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鄭瓊說:“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選擇不應該是被賦予的權利,而是自己通過爭取改變命運的機遇。

每一個不肯放棄的人,都可能是最後贏家。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袁晗寒贏在了起跑線。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說,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的因素。

作為孩子起點的家庭,直接決定了其成年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原生家庭的認識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人生是場馬拉松,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能贏在起跑線上。

財富帶來的物質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上的差距。

命運給我們設置的牆並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開上帝扔過來的石頭。

能摧毀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頓,而是不再相信奮鬥的力量,不再相信奮鬥帶來的改變。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根本幸福


孩子叛逆的真相,是父母們都錯了

現在有太多的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卻換來孩子的不領情。我也曾被這樣的問題困擾過,甚至現在還在困擾著,不過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已經知道了為什麼。

現在看來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孩子的思想提高了,而父母的思想相對於孩子落後了。落後的文化是無法指導先進文化的,就跟落後文明無法指導先進文明是一個道理。先進文明必將替代落後文明,這是必然的結果,這就是自然規律。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小學思想水平的人怎麼能指導一個高中思想水平的人?

孩子叛逆實際上是孩子不服氣父母了,只是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而用叛逆的形式表現出自己內心的聲音罷了。

本來在孩子心中,父母是最偉大的,扮演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角色的。

你必須變成孩子心目中的完美無缺,你必須變成孩子心目中的無所不能,你必須變成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你就是孩子心目中的的超人。你不僅是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者,更應該是孩子思想的解惑者,只有這樣你才是一個稱職的父母。

可是當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在父母這裡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他們就選擇了叛逆。因為他想要的答案你給不了,他就很著急、很困惑。

他的著急和困惑程度和父母是一樣的,這種著急是對等的,你有多著急多難過,孩子就有多著急多難過。

這個時候,你說的話孩子聽不懂了,孩子說的話你也不想聽了,雖然雙方說的都是人話,說的都是中文,但雙方感覺對方就和講的外語差不多,根本無法聽明白對方講的是什麼。

就這樣隔閡越來越深,越來越深,以致於深到開始互相敵視,互相的找毛病,甚至把對方當做自己的敵人(這裡的敵人只是思想上的敵人),而孩子現實中還是很想尊重你敬仰你尊敬你的,可是現實和內心的矛盾就衝突了。

一個現實中需要尊重的人,在思想上卻成了自己的敵人,這種困苦是無法用語言能說的清的。他們也不想與你為敵,他們也想和你溝通,他們也想和父母和睦相處,可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也在為此而困惑著。甚至他們都不知道為此事哭過多少次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這時候,你和孩子的水平根本不在一個能量級上,所以就無法溝通。要想溝通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的全面提升,只有全面提升自己這唯一一條出路。

因為孩子不可能選擇以自己的退步換取和你在一個能量級上,只有你的提高才能回到和孩子在同一個能量級上,因為只有在一個能量級上(有人常說的在一個頻道上)人們才可以無阻礙的互相溝通。

另一種情況就是平時你把孩子給慣壞了,當被慣壞了的孩子,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叛逆。所以常說的”慣子如殺子”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不是我們今天闡述的重點,以後有機會咱們再詳細探討這個問題。

因此我建議做父母的不要把孩子慣壞了,因為溺愛實際上就是在害孩子,做父母的是在用自己所謂的愛在害孩子,父母們是在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