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剛一週,總是喜歡打人,請教一下現在教育的話他能記住嗎?

小諾諾0128


一歲的孩子打人,他不知道這是錯誤的,他的想法是在玩,所以家長應該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教育孩子沒有太早一說,在他的思想裡能記住,所以說教育孩子要趁早。


dang裡個dang


我家娃一歲三個月了,我經常出差不在家。然後過年在家時間長,每天娃都是九點睡覺,早上8點左右就醒,醒了啥事就不幹,就是打我臉,撓我,不讓我睡覺。這段時間我就給他說,不能打爸爸,不然爸爸不待你玩了,每天早上給他說,果然每幾天就不打我了,孩子要慢慢給他說,要有耐心,


電影達人劉小樂


我家寶貝3歲多點,有自已的主意,要什麼沒給惹急了,不會更好的去表達,也是會打人(我覺得對他來說打是比較快解決的辦法),但我一般會打回去,感同身受吧。然後會引導他,打人是不對的,讓他好好去講。一週歲還小,可能在寶寶覺打人只是好玩,或者寶寶想表達什麼。不用著急,慢慢引導就好了


晴天樂呵呵


孩子剛滿一週就有打人的現象,我們可以從以下 4 個方面做出努力:

1. 我們需要確認,孩子是從哪裡學習到的這個動作,是家裡長輩還是小朋友在和寶寶互動時有這樣的舉動嗎?這兩種可能性很大,因為有的長輩覺得好玩,用這種方式來逗孩子;而小朋友如果提供這樣的示範,孩子也是可以模仿得很快的。所以首先要找到行為問題的根源,這樣處理起來才更主動。

2. 如果是長輩有這樣的示範,我們需要和長輩溝通。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有這樣的習慣,我們需要教會他們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互動和表達情緒、想法或需求。

3. 同時我們需要注意在調整孩子的表達互動方式時,儘可能不要出現“打人”這樣的詞彙,否則會起到強化打人的反作用,調整難度加大,甚至可能越來越嚴重。我們可以用正面的詞語來表達和肢體語言來加以表達,效果會更好。

4. 對於1週歲寶寶,他們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每當有情緒時,我們儘可能快速去陪伴和滿足,這樣一段時間孩子的情緒都是比較愉悅的,負面情緒減少,打人頻率降低,漸漸也就緩解並消失了。

以上幾點我們儘可能協調並一起應用,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幫助。🌷🌷🌷


芊悅快樂育兒學堂


一週歲的孩子,正是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時候。現在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我們大人說什麼話他其實大多都能聽懂意思了。試著和孩子溝通,讓他明白他打人別人就不開心,就不會跟他玩。讓他感受一下,別人生氣不理他的感覺。或者他要是打人,就讓孩子稍微餓餓,晚點給孩子食物,孩子就會確實瞭解別人生氣了。

另一方面,孩子打人多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是有某些需求。而孩子自己卻無法表達清楚,心裡著急,用打別人的方式去引起別人的關注。再加上孩子小,我們捨不得責備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犯錯成本太低,反而是被打的人表情豐富,引得孩子一陣愉悅,孩子自然就喜歡打人獲得快樂的感覺了。

這樣的話,我們家長就需要多觀察,看看是什麼地方有問題,多問問孩子,讓孩子慢慢回答。這樣即瞭解了孩子的需求,又可以鍛鍊孩子說話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打人不好。時間長了,孩子慢慢說話流利,可以正常交流以後就好了。


秋月紅楓2020


這時候的孩子對打人是沒有概念的,並不是真的生氣去打人,更多的是吸引對方的注意。

家長萬萬不可在孩子打人後,再打孩子。這樣他可能還以為你在和他互動,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應該去多和孩子互動,去滿足孩子的需求。當孩子說打人媽媽時,媽媽可以說“這樣媽媽會痛哦,媽媽希望寶寶輕輕的!”



好豆媽


家風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溫柔、溫馨、溫和。

夫妻、叔伯、妯娌,一個大家庭都因為你而和睦而和諧,讓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納,又壯觀不可攪動。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寬闊的天地,這樣的母親形象就是規則,言出就是方向。

而孩子的品格教育,最開始是來源於父母。

托爾斯泰也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都歸結到父母端正和完善的舉止上。

父母希望培養孩子什麼樣的品格,首先自己就要擁有什麼樣的品格。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教育如是。為人父母,永遠不要讓“愛”成為“礙”!

教育就是你能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戰勝問題,而不是和問題一起去打敗孩子!

家是講道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沒有什麼對錯,只須儘自己的道而已。爭執於對錯,已經背道而馳了。

如果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和家長的鬥爭中而沒有精力再去顧及其他,那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只有家長鎮靜了,孩子才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全民讀書學習做人,閱讀是做人最開心的事,拯救孩子們心靈成長需要建立學習型家風家教





學習做人


剛一週的孩子,打人能打多疼啊?才七天。

這根本就不是打人,只是無意識的揮動手臂。

根本連人都沒看多清楚,還認不出來誰是誰的,沒有什麼意識,你要怎麼教育他?

給他講道理?講講古人謙虛的美德?他能聽懂嗎?他發音你能聽懂就很厲害了。

打的又不疼,那一點點小手臂,你稍微離的一點不行啊?

就算一週歲的孩子,你可以握著他的手臂,對他說打人不是好孩子,就可以了。

能這樣想的父母,是多怕自己的孩子不夠好,自己又是多自卑。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孩子打人有個過程。他不知道打人是壞事。以為在玩。所以,一定要馬上告訴他,不能打人。把他的手抓緊。反覆強調。等再大一點還不改,可以,打他的手,問他疼不疼。寶寶打媽媽,媽媽也疼,道理懂了。就會改了。每天講故事給孩子聽。6個月就要開始唸書給孩子聽了。聽故事,聽音樂。聽十萬個為什麼?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看電視,電腦。要想把孩子培養成才。父母要有遠慮。好孩子是怎樣培養的。壞習慣又是怎樣形成的。一定要警惕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家裡面的東西,都要指給孩子認識,什麼東西叫圓的,叫方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留心。動物幾條腿。寶寶的眼睛,鼻子,把卡片上的對起來教。反面的字也教一下。不要管他能不能記住。只有父母養成每天教,時刻注意教,孩子沒有學不會的。8個月的孩子,給他吃的東西,他已經會自己拿起來吃了。所以,要讓他自己會吃飯。只少2歲時別餵飯。要訓練這種能力,而不是啥事都替他做好。這種學習的過程,就是啟蒙教育。3歲前習慣教好。吃飯時的規矩。每天教一下常識性知識,在玩耍中學會識字,家裡貼張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要告訴他。玩數數。可以現在抱著他數手指頭。也可以拿撲克牌,教數數。順便這些數字也指給孩子念念。或許你孩還不會說話。但是等到他會說時。他會講給你聽。這種方法就在轉移他打人的行為。不會無聊到天天抱著沒事幹。讓孩子自己在啃手指頭。要德智體全面發展。5歲時一千多字認識了。知道的東西多了。做人的道理懂了。以後就不用太操心讀書了。建議你看看頭條視頻李玫瑾的育兒知識。心理學教授。0一7歲時關鍵。


蕾蕾283831526


觀察是什麼事情引起孩子情緒不穩定

1歲的孩子正是性格慢慢養成的關鍵時期,先觀察具體是什麼事情,導致孩子煩躁易怒,需要通過摔東西和打人來發洩,這個時候也不需要特意的阻止,看是否是家裡人在交流時容易起高腔,孩子接受到這個信號,而產生焦慮和不安,在情緒表達時折射出家人間相處的影子,情緒不穩定。

挑選塑料不易摔碎的物品給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像教育大孩子一樣,只會說“不可以,不對,不許”,對孩子而言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因為孩子大多隻能感受到你情緒是不和善的,並不知道自己行為不對,在孩子想要摔東西時換成毛絨玩具,塑料製品,等摔不壞的物件,儘量不讓孩子養成愛摔壞東西的習慣,但給孩子發洩的機會。

孩子打人時採用溫和的方式堅決的制止

孩子打人可能是情緒不穩定,也可能是孩子想和別人交流但是把握不好分寸,不管出於哪一種原因,孩子伸手打人時都要阻止,但阻止時注意採用溫和的方式,具體做法可以是,看到孩子伸手打人時,輕輕握住孩子的手,不讓他打,孩子打一次就阻止一次,直到孩子不再伸手打人為止。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