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鎮:不誤農時春耕忙


燕郊鎮:不誤農時春耕忙


近日,在三河市燕郊鎮西吳村一家大棚外,今年30歲的夏寶磊剛送走一批採摘的客人,他和工人又回到田壟間疏果。春耕在即,燕郊鎮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村民們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互聯網,有信心實現小康目標。

夏寶磊是燕郊鎮產業結構調整的受益農戶之一,如今試種的大棚草莓,綠葉叢中一片紅。夏寶磊介紹說,疫情期間,正是草莓第一茬兒熟果期,沒想到銷售順暢,供不應求,“上午7點到地裡,晚上9點才回家,一天賣了150斤,每斤20元,這是當初種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想不到的收入。而且每年從一月份到五月份,草莓要熟三茬兒果,極大地發揮了土地效益。”

草莓一熟,村裡大喇叭就廣播了。遇到種植技難題,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幹部也會來田間指導。夏寶磊表示,他今年下半年打算擴種到50畝,帶動有條件的村民一起致富。

村街、社區實行村閉式管理,在網上購物和微信群購物的人群比平時更多了。2月20日,夏寶磊像往常一樣點開微信,他自建的新鮮草莓售賣群已經有了380人,有村民、居民,也有生活超市老闆。“藉助微信平臺,送貨和收付款都是點對點、無接觸完成。在小區防疫卡口,掃碼完成交易、轉賬支付。”

近年來,燕郊鎮因地制宜,抓結構調整,促產業升級,解決農民就近就業問題,提升了產業抗風險能力,形成了大石各莊1300畝百年文化梨園、小石各莊千畝黃桃基地、西城子村700畝櫻桃園等一批特色農業村莊。疫情期間,燕郊鎮防疫、生產兩手抓,防控延伸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有效降低了疫情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