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學習有什麼區別?

活動中心17653708




時代頻道張曉紅


1、什麼是學習?

1.1、微觀角度

準確來說就是建立神經連接,這的確更準確具體 但難以理解和應用。所以以下 就進行了更上一層更生動地概括。

1.2、學習的目的

成長的目的:使動物能獨自根據體內外變化,及時做出恰當的行為或恰當地調節體內狀態,以使自己生存繁衍。

動物成長分為肉體成長 和 學習。肉體成長目的:使動物能根據變化 ①及時正確地調節體內狀態。②及時做出部分恰當行為。③使及時做出其它恰當行為 有了結構基礎。

學習目的:使動物能對外界或體內變化 及時做出(其它)恰當行為 。

1.3、什麼是學習?

既然學習的目的是,使動物能對外界或體內變化 及時做出恰當行為。那麼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什麼是學習呢? 當然就是:建立和鞏固 從刺激(輸入)到恰當行為(輸出)的過程。

刺激到行為的過程如圖所示:

其中 虛線框所在的過程 表示可以通過 後天學習、練習、經歷(建立和強化神經連接) 建立和強化的連接。比如:以前不怕電,有觸電經歷後就對電產生了恐懼(建立神經連接),更嚴重再次觸電後 就對電更恐懼了(強化神經連接)。

而學習就是記憶基本 信息、行為、甚至情感(本質上也是建立神經連接),並建立和強化 圖中虛線框過程;比如 輸入的信息->行為、輸入的信息->情感、記憶的信息->情感、記憶的信息->記憶的信息、情感->行為、記憶的信息->行為、行為->行為。

(PS:你或許難以理解,記憶 本質也是建立神經連接,認為一定要儲存什麼物質才能記憶。我的理解是 大腦本來就存有那些基本元素,而記憶只是 建立神經連接 將那些元素組織起來罷了。比如 記憶圖像:大腦似乎本來就存有基本像素,而記憶圖像 只是通過建立神經連接 將像素的排列組合記住)

2、什麼是思考?

當我們看、聽、聞、觸摸等 時,都有很生動的感覺。而信息記憶 就是對這些 感覺及之間聯繫 的記憶。思考就相當於 大腦提取記憶的感覺信息,重新感受這些感覺。關於什麼邏輯推理 演算,全都可以通過按一定順序提取並組合記憶 實現。

2.1、信息記憶分類

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瞬時記憶使你能察覺變化;工作記憶使你能推理總結;長時記憶使你能 學習 回憶。

2.2、思考分類

根據提取的信息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3類:想象(對視覺信息的提取)、有聲思考(對聲音信息的提取)、對其它種類信息的提取。

而根據提取的信息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回憶和聯想。回憶,提取 與剛感受的信息 記憶時 時間間隔近 的信息;比如 你在短時間內記憶了 英語單詞和漢語翻譯,這樣 每當你看到或想到 其中一個都能想到另一個。聯想,提取 與剛感受的信息 相似度高的信息;比如 看到某個有點熟悉的陌生面孔 就想到與此相似的熟人的面孔,大腦似乎有查詢相似記憶的功能。

3、為何能通過信息記憶和思考解決問題?

現實是有規律的,不同事件的發生 會有一定的聯繫,事物不同屬性的變化 也有一定的聯繫。信息 是對現實的表徵,所以信息間也有一定的聯繫。所以 只要知道了信息間的聯繫,動物就能 預知現實(預測未知),知道 引入變量後現實的可能發展。這樣動物就可以:預測危險、制定使現實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的方法(避開潛在危害、解決已出現的問題)。知識學習就是 記憶信息及之間的聯繫,思考通常是 利用信息間的聯繫。

4、認知(信息記憶和思考)模型

當我們接收體內外信息,信息被調入感受區,我們就能體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當我們思考時,工作記憶空間或長時記憶空間裡的信息 就會被調入感受區 得到模糊的感受。//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一些信息上 或刻意去記憶時,信息會被存儲進工作記憶;如果我們反覆地(感受)記憶相同信息,信息就會被存進長時記憶空間。//如果短時間內記憶了兩個信息 或這兩個信息相似,這兩個信息便有了時間關聯或相似度關聯,在我們思考時就能通過一個信息想到另一個信息。

4.1、信息網

信息在大腦 裡如同網 如同鏈表一樣,被存儲起來。信息單元之間具有 時間聯繫和相似度聯繫,感受區能根據 信息間的聯繫 訪問到其它信息。信息間的時間聯繫 能通過短時間內記憶不同信息 建立和鞏固,而相似度聯繫強弱 和信息間的相似度以及大腦的按相似度查詢信息的能力有關。

密集的信息網:大腦中的某個概念,就相當於某個更密集的信息網。在這網裡 信息單元相互間幾乎都有時間聯繫。

孤立的信息單元:信息單元只是相對來說的,一個像素可以稱作信息單元 一個概念也可以稱作信息單元。而孤立的信息單元 指的是那些 和其它已記憶的信息聯繫很少的 信息單元,你很難通過其它信息想到此信息 或 通過此信息想到其它信息。比如 新的概念、死記硬背的信息、缺乏使用場景的方法,這些記憶 大腦難以訪問到,也就難以應用。所以學習記憶時 要多聯想案例、類似概念、使用場景。

4.2、工作記憶空間

在工作記憶空間裡,我們能輕鬆地由一個信息訪問到 任意其它信息。因為 這些間都具有時間關聯,而我們又可以選擇性地加強這些關聯 並儲存進長期記憶空間。所以工作記憶空間的一個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平臺,以重新組織 外界信息和長期記憶 形成新的概念 信息網。


慌夢


考核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思考,慢慢總結學習的方法,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背誦、默寫、速記,筆記等,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鑑作用。





金輝數學教學重點講解


思考和學習是兩個東西。二者有區別也有聯繫。

  •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 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思考力則是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

  • 學時是通過一些途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而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而這不一樣。我們只通過閱讀或者增加我們的見識,不需要思考也能獲得知識,知識這樣我們所獲是有限度的。思考是我們大腦想問題的一種方式,他可以把一個問題引向兩個方面,正確積極的思考方式有利於事態走向正軌,反之則走向消極。

  • 古言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學習的定義中包含了思考,可見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必要性,要學好必須要思考,才能學得深入,才能學有所用。遇事能快速思考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必須要有豐富的學識。因此學習和思考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二者關係密不可分。


寶貝我們伴你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感到疑惑。”

孔子告訴我們的學習和思考的關係,也就是說孔子很早就注重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這樣才能做到溫故而知新。才能在學習的路上不枯燥乏味,因為這是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邊,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這個積極意義,就在於學習不是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能夠主動思考,把自己個人經驗東西變成可見的實踐精神。


健康諮詢管理


思考與學習有什麼區別?

我學習一下吧。學習就相當於去探索一個自己未知的世界或者領域。而思考則是將自己探索到的東西融合到自己的血液裡,然後再發揮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應該是先有學習,然後才有思考!學習因有了思考而更加完善。


用戶傲然獨立


思考和學習是有聯繫和區別的:聯繫是思考和學習都是學某一樣東西,某一種知識,某一種技能等。區別就是它們的學習層面不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要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進而有效地解決困難。在教師的教學中學生會思考或者是老師教不教會學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這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平時的教學就很注重教學生很多方法與技能。在課堂上經常給學生貫穿思考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不管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要懂得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在小學數學中有很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比較、操作、舉例子、畫圖等。會應用這些方法可以輕鬆解決問題,使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數學123


本著負責的態度,我覺得還是要給你一些通俗易懂的理解:

1.學習可以看做陳述句,思考可以看做疑問句,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多問“為什麼?”

2.學習僅僅是“從不知到知”,可以理解為“背會”;思考則是“從知到會”,可以理解為“體會”

3.學習是針對你所要了解東西的“現在”,而思考則是找到這些東西的過去和未來。

4.學習是知識在不同人間的複製和傳播,思考則是在傳遞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質疑。

5.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僅僅是認識“權威”,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質疑“權威”。

舉個例子:你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這就是學習。“為什麼一年不能是13個月或者11個月?”這就是思考。

補充:除了學習和思考之外還有行動,學習、思考和行動是人成長的最基本循環,週而復始,永不停息!


大話思維


首先來分析學習二字:學和習是兩個意思,學是瞭解及認識陌生的和不會的知識,學可以跟老師學,跟課本學,跟視頻學,這只是一個知道或認識的過程,那麼通過習,就是練習複習考試達到熟練應用,就是不識到認識再到靈活應用。

剛才的學習是一個階段,當類似的過程做多了用多了出現啥問題呢,就是換個行業換個方向還能靈活運用,只不過這就要加一個思考過程,做什麼事情只做不深思,只做在表面,就像開公司一樣產品要不斷升級才能長遠,當然思考的不僅僅是產品,還要有戰略,規劃,企業文化等等吧!

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希望大家都做一個多想多思的人!


平凡人生用平凡的手機


學習和思考的關係是主人和僕從的關係,我們選擇學習什麼應當主動選擇,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主題,也可以選擇你覺得有用的題目,根據不同的學習主題,會有一些基本的問題被提出,你就要通過許多的信息來源去閱讀,去思考。比如我對日記這一文體很感興趣,於是有以下幾個問題:1. 哪些近代人物有日記流傳下來?2. 這些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如何?3. 這些時代和當代中國在哪方面有可比性?4. 這些人物之間有何關係?如何互相驗證?5.每個人寫日記的特點分別是什麼?對我有什麼參考意義?這裡闡述的學習方式接近於“主題閱讀”,其實閱讀並不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向先進請教,和同好探討,寫文章讓大家評論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