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1、和平共處,疾病不是敵人是朋友


從自救信號中學會改邪歸正


這些都是一些名詞,並不是一些真實的東西,我們只是用這些詞作為一個切入點,讓我們去認識的時候有章可循,好像有路可走一樣,所以它們只是借一個名而已。


其實,我們為了認識這個世界,給自己創造了很多明象的東西,我們自己知道,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到另外一個地方,這是一個方向,類似我們看一個導遊圖一樣。所以,所有的代號都對我們自己有意義。


疾病,不是敵人,是諍友


這麼多年以來,我覺得我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我不把疾病當敵人,在我看來,疾病是我們人類一個很重要的朋友,有一個詞叫諍友(也就是說他經常會給你提反對意見的那個朋友)。


我們身邊可能有很多認同我們自己的朋友,也有一些人老給你提意見,雖然極不順耳,但是我們如果靜下心來,慢慢去體會的時候會覺得非常有道理。我們的身邊更需要這樣的一些朋友。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就有這樣一個監督機構、一個預警系統,它用不愉悅的方式提醒你,你這個時候出問題了。為什麼出問題了,可能是你的思維方式出問題,產生了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情緒。


大家都知道情緒很影響我們,而你不正確的思維模式造就了你情緒的失控。情緒的失控會干擾你氣血的運行。


我們看一部電影,隨著情節的變化,我們的心也跟著它一起走了,或緊張,或焦慮,或恐懼,或興奮,這個時候身體內部的氣血也是波濤洶湧的、一直在變化當中。所以,我們善於調節自己的情志的時候,其實就會讓身體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


情志,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是我們氣血在某一個階段的代表。氣往上走就發怒了;喜則氣放,氣就會散開了;恐則氣下,氣就往下走。所以說,

每一種情緒也都是氣的一種表達、一個代號而已。


其實疾病也好,雖然以不愉悅的方式提醒我們,但就是因為這種提醒,我們才會走出困擾。這個朋友給你提意見,如果它的意見是正確的,我們就聽它的,那我們就改變了某一種狀態,大家皆大歡喜。如果朋友提的意見錯了,那我們就改正,也取得另外一種和諧和平衡。


我們身體的病不外乎兩種


一種內傷七情,一種外傷六淫。


內傷七情,主要是不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造成的,因為你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所以才產生了那麼多的情緒,這麼多不良的情緒,又影響了你的氣血的運行,這是內傷。


外傷六淫,就是自然界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正常的自然氣候超越了它本身的狀態,或者過度,或者不夠,或者說非其時而有其氣,這幾種狀態都讓身體無法和它之間產生平衡導致新的一些疾病。


疾病,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

讓我們知道我們沒有按季節、按地域特徵來生活

或者說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出現了問題

它用這種方式提醒我們


為什麼咳嗽?肯定是呼吸了不正確的空氣,或者是吃了一些容易產生痰溼的食品,身體通過咳嗽的形式把這些雜質排洩出去。


為什麼拉肚子?因為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或者身體不能吸收吃進的東西,要通過拉肚子這種形式來排出這些東西。


中醫治病,無非就是一個調節情志,一個讓邪有出處,邪氣有地方去,就不生病了。那麼,無論是內傷七情還是外傷六淫,最後都要影響到氣血的運行,氣的升降出入出問題了,所以,我們就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調節氣的升降出入,那麼這個和諧就產生了、平衡就產生了,疾病就無處遁形或者是無處安身了。


其實中醫治病是很簡單的解釋,並不是說與疾病做鬥爭,而是與疾病給我們的提示去做相應的調節、調整。


疾病是用來提醒我們,它他讓我們知道我們做錯了,或者說我們做得不夠,所以我們要自己主動地從它的提醒中去找到有利於自己的一些條件,而不是把它當敵人。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2、疾病給我們的提示


我們怎麼樣從疾病給我們的提示中找到有利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維模式。


首先是一個正確的心智模式,第二才是一個正確的生活方式,而醫療模式在第三步。我不強調醫療模式,並不是我忽略它了,而是我覺得我們要未病先防、要搶佔先機,而不是被動地跟在後面跑。大部分人都是跟在後面跑的。


所以說我覺得應該要認識到疾病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比去所謂的治療疾病要有意義得多。


我覺得死亡是上天送給我們的一個更大的禮物,我們這一輩子有太多的執著,只有死亡能夠讓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放下。當然,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及早知道最終我們要放下的時候,我們就會提前放下,未來我們的生活就變得輕鬆和愉悅。


如果說沒有死亡,一個人就不會有敬畏心,就可以胡作非為,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而死亡這件事,恰恰因為用一個生命的終結來提醒,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放下的。當你知道可以放下的時候,你面對疾病的時候就會從容。


世界上一定是思路決定出路的,只有你覺得我可以以這種方式來對待世界的時候,你就會獲得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要感謝疾病,甚至要感謝死亡,因為只有這樣,才會獲得一種超脫,獲得一種更大的幸福快樂。死亡和疾病讓我們知道,健康的重要,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珍惜和感恩的心。


3、與疾病和諧共處


提到和諧共處,我不由地想起一個病叫腫瘤。其實我們很多人是帶瘤生存的,帶瘤生存是自然界和人體內很常見的一個狀態,大家如果有去看那些老的樹、大的樹,上面都有很多結疤,或者長了很多的樹瘤,那些切下來的樹瘤叫影子木或者叫陰木,人們還覺得它很漂亮。


而人體內部一旦結了一個瘤、結了一個疤,你就覺得好像就了不起了,其實,無論是長瘤或者是結疤,都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狀態,說明人體是在監控系統中、在有效的管理範圍之內,說明我們人體是有能力處置的,這個是一個很慶幸的事,而不是一個悲哀。


如果連腫塊都長不成的時候,那才叫悲哀。當然,如果說我們平常都有一個很良好的心態,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那麼,每天及時有效地去清理這些垃圾,但也無需這個腫塊,因為我們人體無非是通過汗液,通過大小便,把這些體內的垃圾及時的清理出去,只有這些清理系統出現問題了,那人體退而求其次去設另一個垃圾筒。


比如說屋裡關了很久,很悶,就會打開窗透氣。那麼我們人體困了累了的時候會打打哈欠、伸伸懶腰,其實也就是開窗透氣一樣。我們屋裡髒了,我們就不由自主地去掃一掃。人體也會以拉肚子的形式表達一些。但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的時候,只能在裡面設一個垃圾筒,暫時先存放一些垃圾。


所以說長腫塊不可怕的,不要說一長腫塊就覺得不可,好像這個世界末日了。我經常拉著他們去看樹的瘤,我說樹長著瘤活了一千年或者是活了兩千年,你長了瘤怎麼就活不成。腫瘤是現代醫學,感覺好像無能為力的一件事,但其實,它並不是說只有一個結局,那個死亡只是結局的一部分,或者一個小方向而已,有無數種的可能。


腫瘤最起碼是一個慢性病,只要是一個慢性病就有可能被改變,就有可能被整理、被調理,進而可能走向癒合,走向死亡只是一種可能,但不是唯一的一種可能。


所以,我們每個人也好,如果有這個思維模式的時候,起碼你不那麼焦慮了,起碼你知道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是思維方式出問題了,還是我的生活方式出問題了,還是醫療模式出問題了,你去找一找最後可能的幾種方案。


當你發現問題的時候,應該說方法總比困難多一點,不要馬上就悲觀失望。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當你的心覺得絕望的時候,沒有人能救得了你。所以你首先要自己充滿信心。中醫講恐則氣下,氣一往下走,你整個人就消沉了,一消沉哪裡還有抵抗力。


你充滿鬥志、充滿激情,你才有機會翻身。窮則思變,就是當你被逼到絕路的時候,就想到絕處逢生,要想到背水一戰。那麼其實都是略顯悲哀了一點,其實有更多的方法,有更多的條件讓我們改變。


任何一個疾病,從它的萌芽到發生到結局都有無數個條件的參與,你只要增加一個條件它就改變,或者你抽離一個條件它也改變。長一個腫塊,從它長成腫塊到死亡,裡面最少有20個條件,改變了一個條件,結局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所以說,

治療這些病的時候,從來不是說我沒辦法了,而是說我應該增加什麼樣的條件或者我怎麼樣把這個條件中的某一個東西剝離出來,減少一個條件。如果說你這兩點都做到了,那結局已經完全是兩碼事。


4、從精、氣、神調理疾病


所以說我們剛才說的,疾病它其實既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個禮物,也是我們人體從某一個角度說,是我們人體發出自救的一個信號。像我們平時要處理一些疾病的時候,可以通過改變氣血流動的方向和速度或者改變它的溫度、位置或者壓力,都可以推出氣血來觀察。


氣血在流動過程中只要是和諧與平衡的,那麼對生命都是有益的。身體內部的氣血,一旦瘀堵在某一個地方,肯定會阻礙我們的生機。


如果說這塊腫塊,它能夠被改變位置或者是形態,能夠讓氣血拐彎流動,其實是可以允許它存在的。


所以我們始終關注的是神與氣血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刻意地去面對一個腫塊想我要做什麼。就算你把腫塊捂住了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有釜底抽薪,徹底改變它存在的環境才可以。


所以,一個人生病了,一定就是從精、氣、神這三個方面去調理。


精:就是物質的構成,最基礎的構成氣:就是在能量之間的流動和變化的過程。神:無非就是信息之間的溝通,如果你信息通暢以後,你就知道應該做什麼,收集到情報以後,一定要分析情報,分析完情報以後,要知道我現在要怎麼樣調兵遣將這才是合理的。


如果說你這個信息本身有問題的,那麼後面所有的決斷都是出問題的。所以我們去調理疾病的時候,首先是採集應有的這些症狀、體徵、病史,然後還要根據他居住的條件、生活習慣,以及他在南方還是北方,還有看看季節,還要看看他平時的情志狀況、感情、人際關係,綜合考慮。


一定不是說針對一個疾病去治它,而是一個整體的考慮,通盤的考慮。你要知道那一個人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狀態,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而不是我只是就事論事、就病治病,那是錯誤的。


不必拘泥於說我只要某一種方法,而是找到它的根源才最關鍵。


5、站樁是身體與心神保持完美的結合


“站樁就是讓你的身體和心神保持完美的結合。”林傑老師說。


首先,要放鬆。放鬆其實沒什麼玄的,不是頭腦中什麼都不想的完全的放空才叫做放鬆,其實當我們遇到一個好朋友,很輕鬆地聊著天,聊的不知不覺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種忘我的、忘記了時間的狀態,就是一種很自然的站樁狀態。這種狀態中,因為足夠放鬆,心神就回來了,身體會自動開始清空,自動開始清理垃圾的過程。


我們每天要應對各種工作與生活上的狀況,心神都是飄在外面的,並沒有在身體裡面去引導氣血的去向,也不容易感知到身體是否出了問題,因為心神外散,所以我們活得遲鈍、麻木、粗糙。


只有放鬆和清空的時候,心神才會回來,才會知道身體中哪些地方需要調節,哪些地方需要補充能量,會感覺的身體的細微變化,比如哪裡發熱,哪裡發涼,哪裡有微微的痛……


站樁時,如果覺得哪裡發緊,有拘束感,林傑老師就讓大家動一下,深呼吸一次,也可以略微前傾身體,來找一找放鬆、安靜的狀態。“安靜下來最重要,比去學習知識更重要。”


6、體檢是在一片大森林裡尋找枯枝敗葉


什麼叫做養生?


就是讓身體處於和諧平衡的狀態,至於具體的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沒有一套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季節、時辰,根據南北不同的地域,儘量與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相和諧地生活,那樣就很好了。


林傑老師不太建議一直去做體檢。他說,“體檢是在一片大森林裡尋找枯枝敗葉。”我們的身體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滿活力,也必然有枯枝敗葉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錯的狀態,不必太早讓自己進入病人的角色,讓自己被疾病的陰影覆蓋。


“人最終是靠自己的生機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間之中。”


醫生的作用,其實猶如驅散陰影的陽光,精神上引導患者往最陽光、最溫暖、最能安心的狀態走,形體上引導他氣血的運行、肢體的位置回到和諧狀態,幫助患者恢復自愈的本能。


7、把學中醫當做一種人生修為


在一個真正的中醫眼裡,沒有“病”這個概念,

有的只是每個人身體內部存在的各種不和諧或者不平衡,醫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調整這些不和諧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對面坐著的那位老中醫,不是他用的那根針,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們喝下的那碗湯藥,而是我們自己。


各種外治手法也好,各種中藥湯劑也好,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激發機制,是它激發了人體氣機的運行,讓身體自我完成治癒修復的過程。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


藥王孫思邈給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開藥,而是看病人這一階段的生命狀態,是意氣風發還是失魂落魄,根據不同的狀態進行處理;然後再問病人的飲食起居,各種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引導他去建立健康的節奏和習慣;如果這兩招還沒搞定,他就給病人一些食療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導引,再不行就扎針,最後才用湯劑。吃藥是最後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單一條件,而是多種條件下產生的。醫生治病,其實就是想辦法增加條件或者減少條件,那個現象就改變了。


林傑老師希望大家把學中醫當做一種人生修為,而不是為了做醫生。因為做醫生是醫療模式,更重要的是前兩個模式。


通過學中醫,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事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同時能看到事物對立的兩面,而且看到兩面之間的變化、交流,不拘泥於一個面,這是學中醫的最主要的原則。


遇到好事的時候,知道“福兮禍所伏”,就不會太得意忘形;遇到壞事的時候,知道“禍兮福所倚”,就不會深受打擊。當一個東西的兩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體會到“每逢大事有靜氣”的狀態。


通過學中醫,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的節拍相應,讓人活得更有質量,讓思維進入一種放鬆和自由的狀態,我們的為人處世也能越來越遊刃有餘,不憋屈。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8、樂在其中最養心


有一位同學提到了睡眠障礙。林傑醫生分析,睡眠障礙的原因無非是幾種:


①心理原因


心中掛念某事,或者是潛意識中有不安全感,有糾結。這種情況需要找別人幫助,深入地聊天,充分溝通,把糾結的點找到。當意識到自己的不安和糾結來自哪裡,往往問題就解決了。


②身體原因


很多人是“心不藏神”。心是給腦提供氧氣和血的,當心的功能弱了,腦部的氧氣和血就不夠用,心臟只好加班加點地供應。它在加班,我們當然會睡不好。這種情況的根本解決方法,是改善心臟功能。


那麼,問題來了,心臟功能怎麼改善呢?


林傑醫生說了三招:


第一招:用外治法處理我們身體上的一些開關。


林傑醫生被稱作“中醫開關手”,他的外治手法被業內同行們大為稱道。他的處理方式,往往不是在不舒服的位置直接處理,而是在其他位置。比如現場給一位患者治療的時候,他在患者的頸部找到一個痛點,沒有在頸部進行任何操作,而是有時在胸部,有時在肋部,有時在胃脘部,輕輕敲擊幾下。


這個道理,就像燈的開關和燈泡的關係。“我們知道燈在這裡,開關在另外一個地方。當我們想開燈或者關燈,不是直接處理燈泡,而是按開關。人體也是一樣,我們是處在天地大環境之中,開關就是讓我們與外界溝通的能力發生改變。我們身體上的很多穴位,都可以叫做開關,都是讓人體與外界發生能量溝通的渠道。”


當然,這種處理相對專業,普通的中醫愛好者搞不定,需要好中醫的幫助。好在,我們還可以做後兩招。


第二招:運動。什麼樣的運動最養心?太極拳才算最養心麼?


no no no,林傑醫生認為,所有讓你非常享受的運動,都是養心的。選擇哪一種運動,選擇的依據不在於外界的固定標準,在於你自己與它的相應。即使只是練練廣播體操,即使是跳廣場舞,配著熱鬧熱鬧的魔音《小蘋果》,如果你樂在其中,你就養到了。即使是太極拳,如果你一點都不喜歡,把練拳當做壓力和負擔,那就根本養不到你。


第三招,天然環保純自然——曬太陽!“心臟和曬太陽關係最密切,曬得微微出汗最好。汗為心液,與陽氣輸布有關。”


9、走出“隧道視野”


林傑老師還教給大家好幾個自我保健的開關穴位以及操作手法,非常實用。


第一個開關點:


在心窩部的巨闕穴附近。沿著劍突周圍找一找,平時容易緊張、心情不好、胸悶氣短的人,往往都會在這裡找到一個硬結或者一個痛點。把它揉開了,心情就會豁然開朗。這個開關跟情志關係最密切,如果哪天你跟人吵了一架心情很不爽,很憋悶,揉這裡三分鐘,馬上就會好多了。所以林傑老師稱之為“情志開關”。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第二個開關點:


在鎖骨下窩的雲門、中府附近,經常氣喘的人,還有容易疲勞的人可以經常摸一摸這裡來緩解。不論是伏案工作的疲勞,還是沒休息夠覺得特別困頓,讓自己放鬆下來,在這裡摸上三五下,就不容易感到疲勞。這是個“抗疲勞的開關”。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第三個開關點: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


扭傷的開關——手三里,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脖子扭傷、腳扭傷等各種各樣的扭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