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執勤日記——寫給在張家川縣抗擊疫情戰鬥中的一線人員

那些抗疫的日子裡,我看見……

今天的天氣一返平日的陽光明媚,陰沉沉的板著臉,灰白的主色調讓天與地看起來不是特別清晰,偶爾的一串鴿哨聲才讓人在模糊中找尋明朗。東風初來乍到,從身上吹過,夾雜著冰涼的寒意。可楊枝柳條卻撒歡似的,搖擺著一季的塵埃,招呼著新生的歡愉。

晝夜不休 全力抗疫(寫給疫情防控中的執法人員)

街道上的巡邏車一直喊著:路上行人車輛,沒事請回家不要出門,可時不時還是有那麼幾個人,或是行色匆匆,或是左顧右盼,或是審時度勢,或是悠然自得,都在昔日繁華的街道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又讓我不禁想起開水煮青蛙的現象,永遠感覺是那麼的溫逸舒適,可到後來,悲劇卻發生的晴天霹靂,甚至讓人無法接受,也許在他們看來所謂的“生死有命”也就此作罷了。生命對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奢侈品,僅僅一次的享有著實讓人倍感珍惜,因為從出生啼哭的第一聲,我們就向時間宣告了我們的到來。自己如此,別人亦如此,這也正是我們今日在國難當頭之際嚴防死守的意義和價值。不論在這場抗疫戰中犧牲的是誰,我們都從心裡為他敬仰,因為他們是讓我們享受生活,感悟人生,領略生命的英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不辭辛勞,全力以赴,盡職盡責的守護這一方平安,只為能讓疫情不要太肆意張狂,儘早消除。“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這是影片《中國機長》劉長鍵在災難過後對所有人員的回覆,也是戰勝災難之後最深刻的領悟。

每每和一起值班的公安幹警王叔拉起家常時,我都感覺收穫頗豐。聽著叔近30年的公安經歷,有過危險時的恐懼,有過高興時的欣喜,有過感動時的流淚,有過氣憤時的衝動,一件件,一幕幕,都是他的人生。可他總是在結束時對我們笑一笑,說上一句“其實人一輩子只要不白活,能為人民做點啥,這就是幸福。”這也許是一個普通執法工作者對人生的實錄,更是一個老黨員對人民的承諾。每次他都會給我們講一些關於工作心態的問題,為群眾講一些尊紀守法方面的政策,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我感受到的是老一輩工作者的優秀品質,老一輩共產黨員的無悔青春。我是一名年輕的黨員幹部,在國家有難時,就應該義不容辭的走到一線,盡職盡責的為人民群眾守護一份安康。

天使的翅膀帶我們飛出烏雲(寫給抗擊疫戰中的醫護人員)

每天打開百度,不再是滿屏幕的娛樂新聞,而出現更多的是那些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信息。他們,平凡崗位上一群普通工作人員,也許只有在危難時刻才能出現他們的影蹤,也許此時此刻我們才深深感到他們是多麼重要,也許在這場疫戰中我們才關注了什麼叫白衣天使。當看到他們放下父母、撇下愛人、拋下孩子,全身心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工作就是幾十個小時,甚至把生命置之度外。沒有休息,不分晝夜,顧不得父母的安康,顧不得愛人的安危,顧不得孩子的起居,家裡有事一句“我在工作,你們看著解決”甚至家人生病了,感染了,去世了,他們依舊把淚水默默掩藏在心底,繼續為救死扶傷熬心瀝血。

累到了,休息一會繼續,“我不能休息,病人還在等著我”;病到了吃點藥繼續“我不能丟下病人不管”;不敢吃喝,不是不餓,而是怕浪費一套防護服;不敢回家,不是不想,而是怕自己傳染家人。他們是父母,有可愛無知的孩子等他們回家講故事哄他們睡覺;他們是兒女,有年邁高齡的老人等他們回家報平安照顧他們;可他們也是一名醫護人員,不言不語,只有口罩摘下時,看到臉上的勒痕才見證他們對工作的印記,深悟對職業的神聖。

 就如同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丁詠梅護士長對團隊成員說的:我們要換位思考,理解他的情緒,包容他的不當言辭。大家忍受各種負面情緒,耐心為其做心理疏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有的醫護人員,他們都和丁詠梅一樣舍小家、顧大家,她們無怨無悔、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救治戰場的最前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當初入職時的錚錚誓言,詮釋著作為一名“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

扛起掃把打疫戰(寫給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

馬路上的塑料袋總是那麼調皮,怎麼也掃不進垃圾箱;巷道口的垃圾桶總是那麼憨實,怎麼也減不掉贅肉;早晨的太陽總是那麼懶惰,為何不能快些升起;夜晚的風塵總是那麼勤快,為何不能早點休息;不管寒來暑往,不論颳風下雨,那些橘黃色總是閃動著熒光條,好似螢火蟲在舞蹈,劃出天地間的無比清淨。

疫情來臨之際,所有人都在緊張的恐慌中閉門謝客,蹲守家中,從心裡到行動都在小心防護。可環衛工人們沒有理由停下來,因為乾淨整潔的環境衛生也許是預防病毒傳播的第一途徑。“即使沒有疫情,每年過年時我們都不休息”“過年垃圾多的很,比平時我們要多出工兩個多小時”“疫情聽著挺可怕,但我們都聽黨和政府的話就沒事”“我兒子在武漢,昨晚打電話給我說了,叫我別擔心,咱們這麼大的國家,還怕疫情不退”“可不,我快70了啥災啥難我們沒經歷過,很快就沒事了”……二十多天來,我們每天都會和他們打招呼,簡單聊幾句。樸實無華的語言卻始終透漏著無怨無悔,他們似乎在給我們打氣加油,用他們的普普通通傳寄著鏗鏘有力的誓詞:相信祖國,相信黨,疫情很快就煙消雲散。

在每一個大都市,在每一個小城鎮,在每一戶家庭裡,在每一個人心中,我們都有保護環境衛生的義務和職責。大人也好,小孩也罷,上班也好,打工也罷,我們都是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微薄的貢獻。而此時此刻,我們都是同一個職業:人民戰士,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贏疫戰。黨員先鋒上一線,人民群眾保後方,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力量,也是華夏九洲共同呼出的時代最強音。

致敬奔赴一線的眼睛(寫給所有新聞工作者)

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重要時段裡,我們的雙眼一直被那些捨生取義的醫護人員所溼潤;我們的心裡一直被那些不畏艱險的公安人員所震撼;我們手中的筆一直不輟的記載著一個個英雄的故事;我們眼中的世界一直被鍾南山、疫情實訊、武漢加油等字眼佈滿。我們需要及時瞭解最新疫情,我們需要收集感人故事,我們需要搜尋點滴平凡,我們需要書寫偉大時刻,我們需要聽到勝利的喜訊,我們更需要手握相機的你們平安康健。

當鏡頭對著每一位一線工作者時,我們的眼睛被他們的面孔所印刻,我們的情感被他們的故事所湧動,我們的心頭被他們的精神所悸動。我們爭分奪秒,只為抓拍那最真實的一張,我們不辭辛苦,只想還原那最可敬的一面。連續的“咔嚓”聲是我們萬里挑一的工作,反覆的修改是我們夜以繼日的工作,奔赴第一現場是我們爭分奪秒的工作,及時報到是我們恪盡職守的工作。我們在光豔之後盡情享受生活給予的初心,我們在偉大之餘努力找尋人生賦予的使命。

記者,一個熟悉的名字,只要我們在看在聽,我們就能想起他們這樣一個群體。在這場打疫戰爭中,他們依舊不顧自身安危,奔走在街道路口,醫院村巷,只要有些許新聞,他們都是第一時間到場,第一時間加班加點把最新戰況呈現給大家。我們都記住了他們所寫所報的人,卻很少記住他們是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這句歌詞用在他們身上我感覺真的恰如其分。不需修飾,不加點綴,永遠和時間做賽跑,一直和真假善惡做評判。當拍攝一張災難面前的淚滴時,必會拍攝一張勝利之後的笑臉。

生活既平實,人生亦精彩,致敬,我們一線的放大鏡,致愛,我們一線最明亮的眼睛。

疫情不退 我定不離(寫給所有抽調一線的黨員幹部)

“我是黨員先鋒,我必不負責任”,帶著這份心中的執念,“請戰書就是我們對黨的承諾”懷著這個人生的信條,我們用行動書寫自己的職業生涯,用實踐證明自己的不悔青春。2020年1月29日我們近50多來自不同單位的黨員接到上級通知,被抽調到張家川縣東城社區參加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從30日報到那刻開始,我們就加入到了社區宣傳隊伍之中,積極細緻的為來往的行人宣傳講解防控疫情的知識和措施,勸導他們出門一定要佩戴口罩,無事儘量不要出門,做好湖北等外地返鄉人員的摸底排查上報工作,不要在人多的地方逗留……雖然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但我卻義不容辭的認真對待,絲毫不馬虎,因為我知道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很可能就能給人民群眾帶來一份平安,減少一份憂患。

我們被安排24小時蹲點監控疑似感染人員重度親密接觸者的值班工作,又倍感自己身上的責任之大和擔子之重。在全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在考驗一個黨員幹部的關鍵時刻,在發揮自己價值定位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不論晚上是雪花飛舞,還是寒風凜冽,雖然沒有避風的帳篷,也沒有取暖的火爐,只有一輛麵包車,一片小菜地,但我們值班的同志相互關心,各主管領導刻刻叮囑關懷,讓我們更加堅信快速打贏這場無硝煙戰爭的決心。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眼睛始終盯著那扇門,不論是到崗還是休息心裡一直記掛著那家人。只有當夜深人靜,燈火熄滅了心裡才稍感欣慰,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我們才能懂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為了儘量不讓被監測者過分焦慮,除了正常值班工作外,我們在測體溫、問需求之時,都會始終微笑著主動和他們聊幾句,微笑著叮囑幾句,因為我們的鼓勵和關心是此刻對他們最好的抗疫武器。

由於社區人員緊張,部分小區一人值班存在時間上的漏洞,我們部分晚班同志又自願協調前往各個小區白天值班。摸排調查,宣傳講解,登記勸導,通風消毒,清雪除雜……只要是對防控疫情有作用,我們都努力做到。為了更好的做好無門房小區的值班工作,我們架起周圍好心居民送來的小火爐,雖然不怎麼抗寒,但那一絲絲火苗卻讓心頭倍感溫暖。即使兩邊晝夜堅守,累,但心裡踏實,這也許就是對黨員二字的詮釋。“東風不走尋常路,逆行而上又如何”,寒冷的冬天已經離開,溫暖的春天怎會遲到,疫情雖然還沒有完全得以控制,但只要我們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踏著白雪深夜走在回家的路上,只有手機裡射出的一絲光亮,沒有絲毫的懼怕,因為,潔白的雪花凝鍊出的是天使的翅膀,引導勝利之光普照大地,永遠光亮,永遠向黨。

國家有難 匹夫有責(寫給那些抗疫工作的志願者)

當碧藍的天空偶爾飄過幾朵白雲時,我們的頭頂就是一副天然的畫卷,不用裝扮,不需點綴,就已經美不勝收。正如那些在疫情中的志願者一樣,他們不需要名利,更不需要人記住,他們只想著疫情早日褪去,老人可以早晨繼續晨練,小孩能夠照常上學,工廠的機器依舊轉動,超市的大門不再關閉。有時我們需要安靜的街道,但此刻我們卻懷念繁華的鬧市。

我不曾猜測他們走出家門時家人的忐忑不安,我也不曾假設聽到志願服務時眾人感動不已,勇氣和信念、決心和責任都是他們心中的印刻。他們的挺身而出其實只想讓更多的人得到一份安穩,讓更多的家庭走出疫情的困擾,讓每一寸土地都充滿清新幹淨的氣息。“我不是不想待在家裡,我只想讓家人儘早出門買菜、上班、上學……”一個小家就是祖國大家的一份子,一個志願者就是所有抗戰人員的一份子,沒有大家,何談小家,也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讓我們的人民越來越富足。

幸福其實對我們而言很簡單,只需要健康安寧即可,只需要每個人都心存大愛,這就是幸福的真諦。“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這句話成了2020年春天最溫暖的祝福,成了華夏大地最震撼的希冀。“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一線就是戰場 眾志就能成城”這就是所有抗疫一線人員對祖國和人民的保證,這也是中國對全國人民和世界各國的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