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瞭如何防疫?名中醫奉上7大藥食同源方

新快報訊 記者吳曉嫻報道

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狀如何區分?出入公共場合如何科學做到個人防護?疫情之下湯膳、茶飲有何講究?

2月21日上午,在2020廣州科普大講壇特別節目《科學戰“疫”•人民必勝》中,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廣東省名中醫楊志敏、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等名醫大咖做客直播間,解答了市民關心的防疫問題。

就廣州而言,目前疫情處於低位平臺期,新增病例數維持非常低的水平,截止至20日上午12時全市治癒率達50.73 %,首次出現治癒出院病人多於在院病人,在全國大城市中排名前列。但隨著人口流動,疫情輸入的風險依舊存在,加上覆工復學逐步展開,疫情防控的壓力也會有所增加。進行科學防控和科學普及,嚴防疫情出現反彈,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

活動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社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廣州喜揚揚傳媒承辦。

問: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對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都非常敏感,如何判斷自己是普通流感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呢?如果有了疑似症狀,該如何正確應對?

張周斌:兩者均有發熱、頭痛、乏力、咳嗽等症狀,所以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醫,不要到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部活動和求診。另外,在出現這些症狀後,要加強對自身和家人朋友的防護,主動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乘坐公交、地鐵等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就醫。

問:廣東省中醫院有近80名的醫護人員奮鬥在武漢前線,中西醫協作機制對此次疫情乃至全國在傳染病防控方面將產生的積極作用。在中醫理論方面,我們應如何根據時節變化,科學地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呢?

楊志敏:在廣東省中醫藥局指導下,我們根據嶺南地區氣候多潮溼、人群體質具有“陽氣不足、上熱下寒、溼氣偏盛”的特點,按照中醫治未病理論,編制了《廣東省2020年冬春季節中醫藥扶正固本養生保健指引》,推薦適合當下時令的藥食同源方案以及一系列適合大眾的生活方式、湯膳茶飲建議,以固本糾偏、防病強身,供大眾結合實際選用。

(一)生活方式

1.避免熬夜,保證充足休息;

2.避免到人流密集場所,儘可能減少聚會;

3.避風寒,保證頭、頸、腰背、下肢的保暖;

4.避免進食油膩、煎炸、燒烤、辛辣食物;

5.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儘量保證每天能自然排解大便;

6.在天氣晴好的日子,多曬太陽,在戶外進行深呼吸、慢跑、鄧老八段錦等鍛鍊,以身上有微微溫熱感或微微汗出為佳;

7.用艾條按每100平方米1條、或蒼朮飲片約15—30克的分量,在室內燃燒、煙燻。注意燻蒸期間人不要逗留在室內,燻蒸完畢後徹底通風再進入房間。

8.手足偏涼人群,可1—2天沐足1次;方法:艾葉50克,青蒿50克,生薑50克(切片),蒼朮30克,水4000—5000毫升,滾開後轉小火煮15分鐘,待水溫降至約45℃左右,浸泡足部,每次約15—20分鐘,沐足水溫不要低於35℃,以身上有微微溫熱感或微微汗出為佳。

9.闢穢香囊:蒼朮、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吳茱萸、藿香、艾葉,各等分。共研細末後放在布包中。隨包佩帶或放置家中。

(二)藥食同源方及煎服方法

1號方——祛溼醒脾湯——適用於體質平和人群(平素身體健康,無明顯寒熱偏頗者)

組成(3人分量):黃豆、黑豆各50克,北杏仁(苦杏仁)15克(打碎),瘦肉250克,陳皮1瓣,生薑30克,紫蘇葉10克(鮮品更佳)。

煎煮方法:豆類用清水浸泡30分鐘;豬瘦肉洗淨切塊後焯水;所有食材加水2000—3000ml毫升,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40分鐘,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服用方法:煲湯飲用,飯後1小時溫服。近1個月可以每週連續服用3天,或每2—3天服1次。

2號方——五虎祛寒湯——適用於體質偏虛夾溼型人群(平素怕冷怕風,四肢偏涼,不耐寒涼,胃口欠佳,大便稀爛者)

組成(3人分量):黑豆50克,黃豆50克,紫蘇葉15克(鮮品更佳,幹品亦可),蔥白3-4根(南方小蔥的白色部分,包含須、根),生薑50克(切片),炒白扁豆30克,陳皮10克,紅棗25克(約),生甘草10克。

煎煮方法:豆類用清水浸泡30分鐘;所有食材加水1500毫升,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40分鐘,大約煮成800毫升。

服用方法:7—17歲每天服用150—200毫升,18歲以上每天服用200—300毫升,飯後1小時溫服。近1個月可以每週連續服用3天,或每2—3天服1次。

3號方——薏仁公英祛溼湯——適用於體質偏實夾溼熱型人群(平素口乾口苦,大便乾結或粘膩不爽,顏面油膩,容易咽痛,口腔潰瘍者)

組成(3人分量):黃豆50克,北杏仁(苦杏仁)15克(打碎),生薑30克(切片),薏苡仁15克,淡豆豉15克,青皮10克,陳皮5克,葛根20克,蒲公英10克,生甘草10克。

煎煮方法:黃豆、薏苡仁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所有食材加水1500毫升,大火滾開後轉小火煮40分鐘,大約煮成800毫升。

服用方法:7—17歲每天服用150—200毫升,18歲以上每天服用200—300毫升,飯後1小時溫服,可以連續服用3天。

注意: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處方請去黃豆、加蘆根15—20克。此方孕婦慎用。

(三)茶飲方建議(均為三人分量)

1.生薑紅棗茶(適合體質虛寒人群)

組成:生薑30克(切片),紅棗30克(掰開),普洱茶葉10克。沖泡飲用。

2.烏梅冰糖水(適合體質易上火人群)

組成:烏梅30克(需要用藥房的烏梅,非零食),冰糖適量。煮泡或沖泡飲用。

3.苦蕎麥綠茶(適合體質實熱人群)

組成:苦蕎麥或蕎麥10克,綠茶葉10克。沖泡飲用。

4.麥芽神曲消滯茶(適合7歲以上食積人群)

組成:生麥芽30克,生神曲20克,北杏仁(苦杏仁,去皮)15克(打碎),生薑30克,茯苓20克,普洱茶葉10克。煮泡飲用。

問:如果發現同單位、同小區有感染者,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

張周斌:加強自身防護,同時關注自己、家人的健康。如果出現異常症狀,應當及時就診。觸摸電梯、欄杆等公共設施後及時洗手,外出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果經專業部門判斷,需要採取集中隔離觀察或者居家隔離觀察,要配合工作,按專業人員要求落實各項措施。

問:在公共區域,普通市民應該如何進行科學防範?針對已復工的人群,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到達單位及下班回家後應該做好哪些科學防護?

張周斌:上述問題概括起來,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來回答——家庭預防、復工指引。

(一)個人和家庭預防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可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2.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以及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居室保持清潔,勤開窗,經常通風。

4.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5.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注意營養,勤運動。

6.準備常用物資。家庭應常備體溫計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也可備有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供必要時外出使用。鼓勵網購等非接觸的購物服務和非現金支付方式。快遞小哥在其中作用巨大,所冒風險,我們普通市民應該給予崇高的敬意!

7.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建議早晚測量體溫各一次。出現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時,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外出就醫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二)復工指引

1.復工前:從疫情高發地區(如武漢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返回或接待過疫情高發地區人員的員工落實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的措施,期間不能外出,做好自我體溫監測等身體狀況觀察,無不適症狀後方可復工。

2.復工:復工人員每次進入單位廠區,應進行體溫檢測,用人單位應在單位廠區入口設立體溫檢測點;入住集體宿舍的員工,做好個人健康監測,每日早晚分別測1次體溫。

3.佩戴口罩和手衛生:復工人員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上班。注意手衛生,在佩戴口罩前和摘下口罩後應首先洗手,在進入辦公樓、車間或宿舍後,應及時到盥洗室洗手。

4.環境通風:辦公室應每2-4小時開窗通風一次,每次20-30分鐘。車間等場所非必須的情況下,避免採用中央空調系統取暖或通風,開啟的使用全新風模式,關閉迴風口,應採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或兩者相結合。生產車間無有毒物質,應開窗通風或定時進行通風,儘量增加換氣次數;生產車間存在有毒物質的生產車間,按防毒設施的要求進行通風。

5.預防性消毒:針對有多人操作的設備,應每班對操作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較多的物體或部件表面進行消毒,允許佩戴手套操作的人員,儘量佩戴手套進行操作;工作臺、電梯、食堂、盥洗室、衛生間及接待室等公共區域或物體表面應進行每日消毒,物體表面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500 mg/L)擦拭和噴灑消毒,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淨。鍵盤、鼠標、手機等小物件可以用75%酒精擦拭消毒。

6.洗手:飯前便後洗手、手髒時及時洗手,外出或下班回家後及時洗手。

7.開會和培訓:減少集中開會和培訓;多用視頻電視會議,如開會或培訓,儘量縮短時間和減少人數。開會時參會人員佩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開會時間過長時,至少每小時進行一次開窗通風。

8.單位用餐:集體用餐的企業,建議用分餐制,避免聚集就餐;食堂用餐延長供餐時間,分開錯位就坐,飯前洗手。

問: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狀除了發燒咳嗽外,有時還會有消化道的症狀,這是為何?如何調理身體?

楊志敏:中醫記載“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新冠病毒肺炎會導致消化道的問題和呼吸道會並存。新冠肺炎從口鼻而入,影響消化道,所以要調理肺經和大腸經。按壓以下兩組穴位有助調理身體:第一組大腸經的孔最穴和合谷穴;第二組三焦經的支溝穴和胃經的足三里。

問:居家應如何科學、安全、正確地使用84消毒液、過氧乙酸、酒精等消毒產品?

張周斌:家中常用消毒液包括含氯的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酒精等。84消毒液可以用來拖地、清洗潔具、浸泡一些需要消毒的物品;酒精主要用於手部和皮膚的消毒。84消毒液的使用應遵照產品使用說明書使用,勾兌消毒液時需要佩戴口罩、手套,防止刺激性氣體刺激呼吸道,保護皮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