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中國法制西部網 訊(李思科)張寧,男,現年36歲,中共黨員,2008年參加工作,現任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臨渭大隊交通秩序管理中隊中隊長兼特勤中隊中隊長。參加工作以來,張寧同志始終忠誠敬業,創新實幹,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先後榮獲第四屆“陝西好青年”、全省警衛工作先進個人、第三屆“渭南青年五四獎章”、全市優秀共產黨員、渭南標杆、全市公安系統優秀民警、全市交警系統爭佳創優優秀中隊長等多項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疫情當前,張寧同志臨危受命,擔任臨渭區防疫指揮部執法組成員、大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以及大隊核查車輛專項排查小組組長。身兼數職的他,腦中有張圖,心裡有本帳,既是指揮員,又是聯絡員,更是戰鬥員,每天在辦公室、各個檢查點、指揮部、指揮中心之間來回奔波,日夜奮戰在抗擊新興冠狀病毒疫情的最前沿,與420臨渭交警一起,為渭南主城區築起了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用實際行動確保轄區百萬群眾的絕對安全,受到了市區兩級防疫指揮部的高度肯定。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科學部署,織密“防護網”。 臨渭轄區道路四通八達,如何合理設置檢查點,才能真正做到嚴防死守,確保“外防輸入”,是擺在張寧眼前的第一道難題。常年的一線實踐和多次大型賽事遠端分流管控經驗,讓他對轄區的道路情況瞭然於心。哪塊有條岔路,哪條路繞行可以通過,他都清清楚楚。除了在轄區高速口、連接外市、縣交界處以及進出城要道設立12個24小時防疫檢查點外,張寧主動給防疫指揮部建議該封的小路口要封,該合併的路口要合併,該增設卡點的要增設。同時,張寧在最短時間內吃透政策,多方協調,出臺了轄區各卡口交警攔擋規範,明確了防疫戰中交警大4種職責、可能遇到的6類情況,需要上報的4種情形,以及每天要彙總的5類數據,為民警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為了更好地凝心聚力,引導全體民警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高的勤務模式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張寧在安排勤務時,要求一線中隊領導要帶隊上路,壓實責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而張寧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做好與指揮部之間的聯絡工作,處理各種突發情況,不間斷的進行督導檢查,隨時解決民警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他有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按照時間順序,詳細的記錄著每一天的工作情況,落實情況,好的方面,存在不足,要注意的問題等,在張寧的心裡,交警是路面管控最專業的力量,是紀律部隊,經歷過多次賽事保障、警衛任務、淘黃攻堅戰等多次的考驗,更應在防疫工作中發揮作用,為百姓守好安全門,把好安全關。防疫以來,全隊共檢查登記車輛119089輛,登記乘客181892人,疏導應急防疫物資車輛2115輛,勸返機動車23209輛,真正做到了應查盡查,不漏一車,不漏一人。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精確排查,打好“主動仗”。 科技就是戰鬥力。疫情發生之初,張寧就對充分發揮集成指揮平臺“大腦樞紐”的作用,對一個月內在轄區有行駛軌跡的湖北籍車輛進行全面的篩查,連夜整理出疫情期間所有湖北來渭的車輛車牌號、車型、顏色、車主聯繫方式,並上報至疾控中心。之後,張寧又建議大隊黨委抽調骨幹民警,成立專班,兵分三路,對轄區所有湖北籍車輛進行大數據比對分析,確定在渭南的行駛軌跡,並與車主聯繫,逐車見人、見車、核實、備案。同時協調分局治安大隊,對渭南城區鄂牌車輛、途徑湖北以及與湖北人員有密切接觸司機、車輛展開信息核查、重點摸排、協同研判,通過保險記錄、年檢記錄、違章信息等多渠道查詢年久失聯的在渭鄂牌車,就地封存,減少群眾恐慌。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張寧自創了用畫圖的方式標記出車輛的運行時間和運行地點,一目瞭然,淺顯易懂。張寧每天都要上報所有檢查點攔擋的數據、涉疫重點車輛數、勸返車輛數、應急物資車輛數、特殊車輛數等大量的數據,每次上報前,他都要進行多方的詢問仔細的核實,反覆的計算,確保這些數據既是精準的第一手資料,也是寶貴的決策參考。張寧說:“疫情防控,就是要與時間賽跑,要做到先想一步,先行一步,才能最大限度的內防擴散”。截至目前,他共計核查鄂牌、豫牌、浙牌等重點車輛200餘輛,分析軌跡300餘次。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疫情在前 警察不退|疫情當前 他義無反顧


忘我工作,服務“零距離” 此次戰疫,讓張寧改掉了兩個習慣。第一個習慣是不接陌生號的習慣。張寧在區指揮部、環境熱線、值班室等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囑咐道,如果有群眾打電話過來詢問怎麼出行、如何返程等,可以直接把我電話給他們。張寧以前從不接陌生號,主要怕是被一線交警罰了之後的“說情”電話,現在一個陌生號碼都不敢錯過,這是怕錯過了群眾打來的諮詢電話。另外一個習慣是脫衣睡覺的習慣。從大年初一接到指令後,張寧就一直忙碌在工作崗位上,吃住都在單位,每次都是和衣而睡,生怕半夜會有緊急任務。20多天裡,張寧平均每天工作18個小時,最忙的時候,連續一週每天只睡不到3個小時,涉及重大疫情的,不論多晚,張寧都會趕到現場。2月13日早凌晨三點,張寧將一輛載有多名發燒人員的車按照指令警衛護送至指定醫院,做好交接,張寧還不忘給院方交接人發短信提醒:“檢查結果沒有出來前,車也堅決不能離開醫院”。老家在白水的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科研人員於某,年前,與丈夫和兒子一家三口回白水過年,近期單位催叫他抓緊返崗研發抗疫製品,苦於從疫區來又返回疫區,處處都是卡口,她深知上路艱難。從防疫指揮部得到張寧電話,張寧主動與她加了微信,前後聯繫了二三十次,終於為於某開通了“綠色通道”,2月20日早,張寧開車專程到渭南高速東口接於某一家送到渭南北高速,送她們上了赴武漢的高鐵,於某再三表示感謝。同是警察的妻子也很理解張寧,兩個人一早就把年幼的女兒安頓在姥姥家,共赴戰“疫”,是夫妻,更是戰友。妻子說:“我瞭解張寧,這時候讓他在家,反而沒有在單位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