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情況下,如何帶小孩玩呢?

52hz實驗室


疫情的突然來臨,讓原本忙碌的生活瞬間化為平靜,只能呆在家裡不能出門,放鬆心態想想也挺好,一家人天天在一塊,正好也可以彌補一下不能陪伴孩子的缺憾,三天兩天還好,時間一長才

發現在家帶孩真不容易,孩子本來愛動,這一天天憋在家裡就開始鬧。

重新理順思路,開始育兒探索,豐富自己和孩子的宅家生活。第一,找出一些動畫書籍,和孩子邊看邊講故事,趁此機會教育孩子,什麼是疫情,應該怎樣去預防,動畫書往往通俗易懂,孩子也很有興趣看,可以給予啟發和引導,疫情期間就應該呆在家裡,告訴孩子生命的重要性,要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的興趣是有時間段的,專注於一件事情也就一個多小時,接下來可以跟孩子一塊做做家務,教孩子洗洗口罩,擦擦桌子,收拾一下玩具,整理浩圖書,這個過程要不斷鼓勵孩子,並誇獎孩子做的很好,很棒,孩子就會樂與其中。

此外還可以陪著孩子看看電視,動畫片裡憨憨的熊大和乖巧的熊二,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最後不要忘了鍛鍊,放開音樂跟著視頻,和孩子一起跳運動舞,拿出手機拍個照片,錄個視頻,保存下來,特殊時期的居家日子將成為永久的懷念!


塗堡城


這個假期,就我和兒子在“家裡蹲”,父子倆的日常嚴肅又有趣,痛並快樂著……

我們玩的方式太多了,成語接龍、教他做飯、一起做飛機、看電影一起討論……另外,親子運動算不算?

之前我在KIHC(兒子的選課單)中安排的是每天下午5點在小區內開始鍛鍊,持續一小時。後來一位要好的兒童體育運動專家給我建議最好把運動時間改為晚上7點至8點,因為那段時間運動對孩子的骨骼發育非常有益,且更有利於長高。兒子偏胖,又處於非常假期,於是我為他選擇了跳繩——既鍛鍊身體,又為小學體育達標打基礎。

他在跳繩時主要有三個問題:1)越跳越遠;2)跳起來時身體後傾;3)手臂打得太開。為此,專家對他開出的運動處方是:1)在地上畫1m直徑的圓,只能跳在圓裡,以改善“越跳越遠”的問題;2)跳提坎或者以繩子為中心,前後跳並保持前腳掌落地,以改善”跳起來時身體後傾“的問題;3)跳的時候,腋下夾5-6cm的紙巾(或其他物體),以改善跳繩時“手臂打得太開”的問題。

連續驗證了三天,確實有很大改進!!!唯一的狀況是關於運動處方3中那個“5-6cm物體”的選擇問題,父子倆是真正的囧了一把……哈哈,看出來我們夾的是什麼嗎?!(ps. 圖三是推薦方案)


孩子學爸


剛開始我也是愁,我家寶3周半,剛上了半學期幼兒園,過年正好趕上疫情,從正月初一到今天十七,就出去過小區下面買過倆次菜,知道每天在家不舒服,小朋友正在鬧騰的時候,她每天都要出去,前幾天每天給她說疫情這一類的,這幾天不鬧騰出去了。她比較能睡,然後早上起的晚,起來給她弄點吃的就不早了,讓她看會電視,就到中午吃飯,每天吃完中午飯跟她一起玩一會,我從網上搜的小朋友可以玩的剪紙貼畫,簡單的繞口令,還有看的小朋友跳舞,都是些簡單的,適合她這麼大的小朋友的活動,她玩的還行。

現在這特殊時期,每天都在家,但是也不能讓小朋友們老看電視,手機我覺的更不要看了,如果看,一天半小時就行了,多在網上找點適合小朋友玩的看的,可以豐富一下無聊時間。


小張柒


這次疫情讓我和小孩24小時都在一起,所以儘管足不出戶但仍是一段難忘和珍貴的經歷。

就是要自己帶小孩而言,十幾二十天不出門全靠家裡的玩具和遊戲撐著。個人覺得,躲貓貓真的是很好的親子游戲,你躲她找,找到之後她興奮開心手舞足蹈的樣子超級暖。

另外,搭積木也是一個很好培養專注力的活動,我小孩愛在吃飯的時候看手機,我們現在就讓她吃飯的時候玩積木,基本上也可以將飯吃完,而且之後還能繼續玩一段時間。

折飛機,跳舞,拍球……也是百玩不厭的小遊戲,而且家長的加入讓寶寶更有信心。



博仔君


我們從初二回來就在沒出過門一直就家待著,昨天帶孩子出去玩了一會又趕緊回來了,大的寫作業小的一天就家鼓搗自己的那些玩具,要不就看電視,昨天出去門衛那個阿姨還問我呢,一直沒見我,我說響應國家號召擱家待著不出門咱不給政府出力但也堅決不會給國家添亂的,昨天出去今天早上全市都解封啦


紅孩兒


首先可以肯定您是個很愛孩子的家長,為您點贊[贊][贊][贊]。說到怎麼玩?特殊時期。第一、就是安全性,肯定得少出門或不出門,孩子的生命健康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其次、就是看孩子的年齡和愛好,每個階段的小朋友需求都不一樣的。就比如:我家有兩個寶貝,大的7歲剛上一年級,宅在家裡不能出門,她會自己看電視,畫畫。她喜歡我和她爸爸陪她在客廳關了燈看電影,她覺得有電影院的感覺[憨笑]。喜歡我們陪她做手工講講故事,或者是一起下廚做個簡單的甜品,炒個西紅柿炒雞蛋。再或者就是在家裡找塊空地,一起跳繩一起打氣球。下下棋、玩玩撲克牌、猜猜謎語,只要父母放下手機,專心的陪著她,就很知足開心[呲牙]。小的11個月,他的主要任務是吃和睡,對於玩要求還不太多[捂臉],放點音樂給他就會嗨到小手舉起來左右搖擺,放在嬰兒車內,這個房間推送到那個房間也特別享受,鋪個地墊擺些玩具守著他沒危險也能猴老一會。他喜歡的人在他的身邊待著,他就有安全感,就可以自己乖乖玩了[大笑]……我們家長投起所好,讓她們在家待著有趣有意義就可以啦[吃瓜群眾][吃瓜群眾]。 最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我們的孩子,願父母有時間有能力有機會就多給他們一些陪伴吧!待他們長大了不需要我們陪著玩了,彼此也多些珍貴美好回憶,少一點遺憾。(願疫情能早點結束,那些守護在前線的同胞們,可以多點時間回家和親人團聚[祈禱][祈禱][祈禱])










圓圓小肉丸


受疫情影響,全國中小學生的開學延期了。

面對著多出來的十幾天假期,老母親我竟然有些手足無措了。

運動場去不了了,小公園玩不了了,興趣班也都停了,孩子的一腔熱血無處釋放。理想中的假期是:“葛優躺”“北京癱”,母慈子孝多逍遙;而現實中的假期是:忙前忙後做家務,抬頭一看娃還在打遊戲,忍不住大吼一聲,慈母破功……

班級群的老師督促說讓孩子在家適當學習,但孩子每天精力都在手機和無所事事上,學習三分鐘熱乎勁兒,本想趁著假期培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沒想到這麼難。



夏純


您好!

很高興,也非常榮幸的回答您的問題[祈禱]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家裡有娃的大人們宅在家裡的日子可不比上班輕鬆,應該都是憋的慌,孩子鬧的慌[微笑]

 

上學了的孩子呆在家裡有作業做還好(由於非常時期,各地基本2月份不開課,都開通網絡教育了,相對來講還比較充實)

 

最鬧騰的就是年齡小的幼兒園孩子,沒有作業的負擔,但是就想整天盼著出去玩。

在家裡呆久了還鬧的慌,針對學前班的小朋友分享一下在家裡的帶娃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祈禱]

 

首先:寶寶們都會驚訝,怎麼這個春節大家都不出門?都不下樓?都不出門[what]

爸爸,媽媽下樓出門怎麼還戴口罩[what]

這個時候咱們可以跟寶寶介紹一下此次的新型病毒的起源[石化](最好用寶寶可以聽的明白的話講述),這些病毒來自於野生動物,初步認定為蝙蝠,所以咱們一定要保護好野生動物,咱們跟動物都是好朋友,不要任意的殺害它們,更不要食用它們;

再者介紹一下此次的病毒可以通過人來傳播,傳播很快,所以大家沒有特殊情況都不要出門,特殊情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回來洗手,消毒等)

其次:寶寶在家裡可以看一些時候其性格,年齡的動畫片,聽聽音樂或者做一些手工,再者可以利用家裡現有的資源做一些小遊戲(套圈,滾球等)

再次:可以讓寶寶自己做好一天的計劃與規劃(晚上可以做次日的計劃,提升寶寶的時間安排能力;當天晚上睡前做一天的總結:遊戲哪裡可以玩的更好,看了某某動畫片的感受,你喜歡哪個角色等等,幫助孩子成長並利用非常時期養成好的思維模式);

最後就是:很多父母平時比較忙,經常出差,不在孩子身邊,也藉此機會跟孩子互動,多陪陪孩子。

希望上面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祈禱]

再此也祝願:

寶寶茁壯成長[心]

媽媽健康美麗[玫瑰]


母嬰之內參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裡,作為家長,都面臨著同一個現實問題:不得不和孩子宅在家裡。

如果只是在家裡待上一兩天,大人和孩子都能接受。可如果一直出不了門,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會變得比較煩躁。

尤其是當孩子不理解,自己為什麼不能出去玩,因而哭鬧不已時,如何和孩子解釋疫情,也成了一個比較難的問題。

有些家長認為,這有什麼難的?直接和孩子說:“現在有病毒肺炎,出去容易傳染,所以不能出去玩。”

有些家長更省事,認為新聞報道會比自己講述得更客觀、更全面,便直接讓孩子看新聞,從新聞中瞭解發生了什麼。

可是,這樣做容易產生兩個問題:一是語言理解難度大,孩子不一定能瞭解“病毒肺炎”是怎麼回事;二是嚴肅的新聞畫面,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我們要對這個事情重視起來。

首先,在和孩子溝通前,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情感,避免傳遞焦慮情緒。

孩子有一種本能,就是能從家長日常的言行舉止中,推測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是一種理解和解釋他人與社會的能力。

當平時能出去玩,而過年期間只能待在家裡時,孩子就會覺得很難理解。此時,他就會利用大人的表情、情緒、反應等來推測,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然,以孩子的認知水平來說,肯定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他看到或者感到父母非常焦慮不安,那麼孩子也會感到非常焦慮。

所以,在面對孩子時,不要因為疫情而顯得過於焦慮,又或者過於小心。而是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感受到平靜、可信、充滿希望,這樣才會給孩子帶來正面影響。

其次,在和孩子解釋疫情問題時,要注意少、短、真原則。

由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導致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因而無法形成符合現實的概念。

所以,我們需要和孩子交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所謂少、短、真原則,是指要儘可能的注意用語和態度,保證孩子能聽懂而不害怕。

少,是指不把前因後果等所有的細節全部和孩子講清楚,只要回答孩子關心的內容就可以了。

比如,當孩子問為什麼不能出門,而且出門還要戴口罩時,就可以簡單回答,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對一個壞東西進入身體,大家把這個壞東西稱為病毒。

說到這裡,就可以戛然而止,然後根據孩子的反應,再給孩子具體解釋。總之,就是孩子問什麼答什麼就可以了。

短,是指簡短。給孩子解釋一些概念時,要用簡短、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如果是用長篇大論或者是比較晦澀的語言,孩子根本聽不懂。

有時候,我們覺得是簡單語言,可能在孩子聽來就像是天書。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比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肺炎、腎衰竭、死亡。”

是的,我們很容易理解這些話,可是孩子呢?可能根本無法理解。

真,是指和孩子溝通時的態度要真誠,語言要真實。不論是為了嚇唬孩子,不讓孩子出去,故意說出特別嚴重的話;還是為了不傷害孩子的心理,故意輕描淡寫,都是不合適的。

如,“你不能出去,出去就會被感染,就會被醫院隔離,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類話就是嚇唬孩子。

而口裡說著:“沒什麼事情,過幾天就可以出去了,不用擔心。”可卻一副特別憂慮的樣子,孩子肯定也不會相信。

最後,用具體可見的東西、講故事或做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

當孩子表現出疑問時,我們可以主動開口,說出孩子的疑問:

“寶貝,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家裡玩,不出門了。而爸爸媽媽出門時,也會戴上口罩。因為我們要防止一個壞東西進到我們身體內,這個壞東西就叫病毒。”

同時,還可以畫一個或者在網上找一個圖片,讓孩子心中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形象,方便他理解病毒。

果這樣的回答仍然滿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解釋。我們可以說:

“在我們的身體裡,有很多的好細胞,它們一起工作,相互配合,讓我們每天都健健康康的,是不是很好呀?”“可是,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自己,讓壞東西進入到身體裡,它就會讓我們的好細胞生病,無法工作,導致我們也會生病,特別難受。”“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要避免和那些壞東西——也就是病毒接觸,而待在家裡,就是非常安全的做法。”

關於病毒如何進入體內的疑問,我們可以這樣說:

“病毒非常小,我們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這些病毒本來在動物身上,後來不小心傳到了人的身上。所以,為了防止進一步傳播,我們需要戴口罩,這樣壞東西就沒有辦法進入我們的身體了。”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拿出口罩為孩子做示範,教孩子戴口罩的正確方法。

如果孩子問,我們什麼時候能打敗病毒,出去玩,我們可以說:

“要打敗病毒,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而能做到這些的,就是醫生和研究人員。現在,他們每天都在忙著打敗壞東西,消滅病毒。但是這個壞東西非常頑強,所以他們需要一些時間。”

“在他們把這些病毒都消滅前,如果我們能儘量少出門,或者出門戴口罩,就能避免生病,不給他們添麻煩。”

當然,每個孩子好奇的問題是不同的,而溝通習慣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需要,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語言進行解釋。

這次突然襲來的疫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些壓力。真心希望,我們能夠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和孩子進行更多親子溝通交流,好好陪伴孩子


暴走菩提


疫情的突然來臨,讓原本忙碌的生活瞬間化為平靜,只能呆在家裡不能出門,放鬆心態想想也挺好,一家人天天在一塊,正好也可以彌補一下不能陪伴孩子的缺憾,三天兩天還好,時間一長才

發現在家帶孩真不容易,孩子本來愛動,這一天天憋在家裡就開始鬧。

重新理順思路,開始育兒探索,豐富自己和孩子的宅家生活。第一,找出一些動畫書籍,和孩子邊看邊講故事,趁此機會教育孩子,什麼是疫情,應該怎樣去預防,動畫書往往通俗易懂,孩子也很有興趣看,可以給予啟發和引導,疫情期間就應該呆在家裡,告訴孩子生命的重要性,要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的興趣是有時間段的,專注於一件事情也就一個多小時,接下來可以跟孩子一塊做做家務,教孩子洗洗口罩,擦擦桌子,收拾一下玩具,整理浩圖書,這個過程要不斷鼓勵孩子,並誇獎孩子做的很好,很棒,孩子就會樂與其中。

此外還可以陪著孩子看看電視,動畫片裡憨憨的熊大和乖巧的熊二,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最後不要忘了鍛鍊,放開音樂跟著視頻,和孩子一起跳運動舞,拿出手機拍個照片,錄個視頻,保存下來,特殊時期的居家日子將成為永久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