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作者寫甄士父女以及江南甄家到底有何用意?

讀書悟道



細讀紅樓夢會發現,曹雪芹除了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還寫了兩個甄家,即甄士隱家和江南甄家,曹公為何如此安排呢?這就是作者的用心良苦之處。紅樓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草伏灰線,綿延千里。

一、作者寫甄士隱父女,不外乎引出整部紅樓夢的主幹,引出那些主要人物。

不寫甄士隱,就無法寫賈雨村。不寫賈雨村,就無法寫林如海和黛玉。不寫林如海和黛玉,就無法寫冷子興和整個賈府。

甄士隱父女就是一條暗線,到紅樓的結尾,依舊是一條暗線,甄士隱再次邂逅雨村,雨村被罷官,經過甄士隱隱居的地方,二人必又有一番詳談。至於談的什麼,不外乎關於香菱。

甄士隱是雨村的恩人,然而雨村卻將恩人的女兒胡亂審案,讓她再次陷入火坑,從此種下了悲劇的命運。

甄士隱帶著女兒的棺木回鄉安葬,遇雨村,忘恩負義的雨村鎖著枷鎖,發配至苦寒地帶。雨村的發家離不開甄士隱的資助,但雨村帶給甄士隱的不是恩情,只有痛苦。


一切都有因果。要問得到什麼果,只需問種下了什麼因。

雨村沒有善待恩人的女兒,相反一步步陷入貪婪的泥沼,喪失了人性,最後落得削官落獄的下場。果然是一場好了。二人相逢,彼此都有一番感觸。

甄士隱看透一切,看透塵世,雨村這樣的結局是他料見的。安葬了女兒,他也更可隨心所欲的歸隱了。

這就和寶玉出家那條明線交疊吻合。“白茫茫,只落了大地一個乾乾淨淨”。

有人說,甄士隱賈雨村兩個人才是紅樓真正的主角。兩人的恩怨,從開頭一直貫穿整部書的結尾。恩恩怨怨,是非成敗轉頭空,但正義永存。人生天地間,邪不壓正,做了壞事,老天看得見,老天什麼都知道。


二、作者寫江南甄家,就是伏筆,暗寫賈家的衰落。

甄家和賈家就好像一對雙胞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緊密相聯,密不可分。毫無疑問,江南甄家先衰落先抄家了,梧桐一葉而知秋聲已到。甄家抄家,且他家又和賈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賈母得知了,才那樣不安靜,那樣煩心。所有賈府的主子,聽聞了這個消息,內心都不安定。

甄家也有一位公子,小名兒也叫寶玉,甄家的人愛如珍寶。甄寶玉就是賈寶玉的分身,甄家就是賈府的一個縮影。

果然,從文中寫甄家的人將一些金銀細軟都藏在賈家開始,賈府的人日子就變得不好過了。一場又一場的群戲,總能看出賈母的心不在焉,還有隱隱的擔憂。當官的人家,都有這樣那樣不乾淨的地方。何況賈府是藏汙納垢出了名的,尤其以那東府,只有兩個石頭獅子是乾淨的。


這樣的人家,一旦有人舉報,查抄起來,所暴露的問題只會比甄家更嚴重。到時候,只怕不僅僅是抄家的問題,更是殺人砍頭的問題。

賈母正因為洞悉一切,但又因為無力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才藉著大觀園逃避現實。聰明的讀者,看到甄家被抄一章,就應該知道,賈府作為甄家的親戚,距離抄家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遠了。那麼,賈府的這一干人的命運,也將會隨著抄家的到來,變得顛沛流離,不知好歹起來。

這就更牽動人心了,這就更迫使讀者進一步地讀下去,想徹底瞭解賈府整個人物的命運。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不管多麼密切,不管有多少糾葛,不管有多麼熱鬧,不管度過多少美好的歲月,總有分離的那一日。逃不掉,躲不掉,避不開,這就是所謂命運。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作者寫甄士隱父女以及甄家是一種隱喻,甄士隱由無憂無慮的生活到經歷骨肉分離、天降火災、親人背叛騙盡其錢財的坎坷,最終醒悟出世。這就好比寶玉,好比作者自己。而甄家宛若一個縮小版的賈府。

假作真時真亦假”,有甄士隱就有賈雨村,開卷第一段,作者就點明瞭這兩個名字的寓意。將真事隱如去故曰甄士隱,用假語村言敷衍出來亦即賈雨村。有心的讀者可以從開篇的甄家看到全書的故事脈絡和結局,作者巧妙運用“草灰蛇線、伏脈千里”的這種藝術創作手法,開篇就隱晦交代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甄家原本算是中產階級,吃喝用度不愁,家裡有僕從奴才。而甄士隱這人一味淡泊名利,整日裡吟詩賞花,逗貓弄鳥,對管理家務尤其不感興趣,說白了就一紈絝的二世祖,躺在祖宗留下來的家財上混日子。試想這廝過的神仙日子不正是大觀園裡賈寶玉的生活情景再現嗎?

如果能一直這麼下去也就罷了,可是好景不長。甄家開始接二連三的出事兒,先是女兒英蓮被拐,接著一場天火燒了房子,然後住到了岳父家的甄士隱又被老丈人封肅騙光了錢財。環環相扣的災禍背後也暗示了甄士隱的無能,即使家被燒了他還有錢財,但卻住到岳父家裡最後被老丈人給坑了,沒有祖宗留下的基業簡直就活不下去了,這生存能力跟賈府的二世祖賈寶玉難分高下!所以他們的結局都是飽經坎坷後悟得天機,最後跟著跛足道人走了,不管是羽化成仙還是沿街乞討,反正不用操心世俗就好。

再說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從其名諧音“真應憐”就能感覺到這女孩子的悲慘命運。三歲被人販子拐走,長大後又被同時賣給馮淵和薛家,當然是呆霸王薛蟠更加強硬威風,他不僅強買了香菱(英蓮)做小妾,還打死了馮淵,然後去京城瀟灑一遊,跟沒事兒人似的。這事兒最後落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賈雨村身上,他妥妥的擺平了難題。而那個苦命女子香菱(英蓮)進了薛家後飽受悍婦夏金桂的折磨,最終因難產而死,正應了她“應憐”的命運。

綜上所述,《紅樓夢》中,作者寫甄家父女以及甄家的用意就是:通過甄士隱父女的生命歷程隱射賈府眾人的命運結局;通過甄家的衰落暗示賈府乃至四大家族的衰落。與此同時,還深刻反映出整個封建腐朽制度的沒落是歷史的必然走向。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墨雪問心


我是煙雨江南話紅樓,感謝朋友們閱讀我的文字!

《紅樓夢》中開篇寫到甄士隱父女是有深意的。作者先寫甄士隱家的小榮枯,然後再寫賈府的大榮枯。是對賈府由盛而衰命運的提前暗示。

另外,甄士隱和甄英蓮的形象、命運也與寶玉、黛玉相關。


甄士隱家敗後,在岳家受盡白眼,最後,大徹大悟出家,這應該是對寶玉命運的提前預示。

而可憐的香菱也是黛玉的一個分身,她替黛玉承擔了作者不忍加到黛玉身上的苦難。

江南甄家和京城的賈家則是互為映襯、互為對照。一南一北,一“真”一“假”,就像風月寶鑑的兩面,互相補充,互相襯托,在真假之間演繹著人生大戲。


煙雨江南話紅樓


《紅樓夢》中寫甄氏父女及江南甄家,就曹雪芹原筆原意而言,用意有三:一是隱喻,二是導引,三是見證。原由如下:

其一:通考《紅樓夢》前八十回文本及脂硯齋脂披,不難發現作者為躲避文字獄,故意將“甄士隱”是與“賈雨村”並立而存在:將“真事隱去”存“假語村言”。曹雪芹用春秋模糊筆法將一“真”一“假”的兩個人物從文本開篇即粉墨登場,用隱喻筆法,“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以“暗線”方式存在,服務於情節鋪陳和人物結局的進一步演繹。

其二:“甄士隱”與“賈雨村”之一真一假頗具哲學意義上考量:一真對應一假,一盛對應一衰,一富對應一貧,一生對應一死,一榮對應一枯……如此煙雲模糊之春秋筆法,真真前無古人。假作真時真也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其三:“甄士隱”與“賈雨村”對應存在,共同構築小說文本情節鋪陳和人物命運的導引。據不完全統計,《紅樓夢》前八十回文本共刻畫780多個人物。每一人物出場,曹雪芹皆交代其人生軌跡直至最終的結局命運。“甄士隱”與“賈雨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起導引功能,便於作者鋪陳情節刻畫人物。

其四:通考《紅樓夢》前八十回文本,無論是“甄士隱”還是“賈雨村”,皆無一例外的是小說文本的見證者之一,亦是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見證之一,同時更是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走向沒落的見證之一。曹雪芹用心之良苦由此可見一斑。

其五、事實上,江南甄家是《紅樓夢》小說文本中的原型存在,即是榮任江寧織造長達55年之久的曹家的傳照。《紅樓夢》終究是一部帶有嚴重自傳傾向的長篇小說,曹雪芹客觀上、情感上無論如何出脫不了自家的影子。由此,“甄家”橫空出世。江南“甄家”既是小說文本中百年詩禮簪纓之族的賈家的傳照,又是生活原型中盛極一時的曹家的傳照。這是與“假語村言”對應的“真事隱去”。

其六:賈寶玉無疑是《紅樓夢》文本中最重要人物,多少傳照作者曹雪芹的影子。“甄寶玉”的出現與“賈寶玉”對照,何其隱諱又何其鮮明!無論是江南甄家還是甄寶玉,對文本中的賈家及賈寶玉都是一提前預演:預演盛衰預演生死預演結局……

其七:另一層面也是作者曹雪芹關乎“家亡血史”的隱諱和諷喻。為躲避文字獄,曹雪芹費盡思量只得借一塊“頑石”演繹紅樓一夢。嘆嘆!


張加好1973


寫甄士隱有兩個用意,一是他和賈雨村共為整個小說的導讀之一,引導小說的進程和發展,和瘸道士和癲頭和尚不同,他們是書中的參與者,甄士隱是善卻出世,賈雨村是惡而入世。

寫甄士隱及其家人的第二個用意,是賈府衰落的時候,賈寶玉一房旳經歷全過程的縮影。甄士隱的結局是賈寶玉結局的草蛇灰線。香菱是林黛玉的一個影子。

寫甄府,是賈府在繁華及將要沒落時的比照,更加說明了皇權和貴族鬥爭的必然性。

最重要的是甄寶玉這個人物,前期與賈寶玉為鏡中影象,幾乎為雙生子,而在家庭衰敗之後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體兩結局。

甄寶玉走上了仕途經濟之路,既補了封建玉朝的天,也挽回了自己家庭的富貴榮華。而賈寶玉因為林黛玉與封建勢力徹底決裂,寧可乞食,投入空門,也決不走爬天梯的路,終究無才可去補蒼天。

甄家、甄寶玉,更加強了《紅樓夢》悲劇的深刻性。


旁觀者嵐


甄士隱(真事隱)和甄英蓮(真應憐)這對婦女暗示了《紅樓夢》的主旨。甄士隱的結局暗示了《紅樓夢》主人公寶玉的結局,甄家是賈家的縮影。

女兒被拐,家中起火

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真應憐)也就是後來的香菱。甄士隱很疼她,三歲那年元宵,家奴霍啟(禍起)沒看好孩子,被人販子拐走。甄士隱與妻子因為這件事都病倒了。不想沒過多久,甄士隱家中房屋又被燒成一片瓦礫場,他家的田莊也毀了。甄士隱只得將田莊變,他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勢利眼岳父

他岳父封肅是個勢利眼,甄士隱讓他置辦田地房屋的銀子被他賺了一半。甄士隱在封肅家待久了,他就到處說甄士隱如何好吃懶做啦,不善過日子啦之類的話。甄士隱內心痛苦極了,他備受煎熬。這像不像後來賈家被抄家的一片樹倒猢猻散的景象,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被賣了,賈赦把自己的女孩拿去還賭債。



大徹大悟

一甄士隱心裡煩悶,他就拄著拐到街前散心時,忽看見了一個跛足道人,道人口中還念著些同不懂的話。(好了歌)士隱是有宿慧的,他聽懂了道人的好了歌,他就過來來註解。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就這樣跟著跛足道人去了,這一幕是不是很像寶玉出家。寶玉以為和自己結婚的是黛玉,最後他得知是寶釵時,他崩潰了,不知情的黛玉也被氣死了。寶玉帶著遺恨出家了。

所以說曹雪芹寫甄家是為了提前告訴我們賈家的結局,甄家和賈家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睡前讀書


《紅樓夢》中的甄士隱父女和江南甄家是一條作者鋪設的長線,首尾照應,以真寫假,以賈寫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一、甄士隱的生平和遭遇。

甄士隱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出場比較早的人,每一部小說的開場都會用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作為引子,引出下文,慢慢展開故事情節,而作者選擇了甄士隱,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將真事隱去也。

甄士隱家庭條件很好,可以說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如果沒有丟失孩子或者沒有那一場大火,就算一切都沒了,老丈人不要坑他,他定將會頤養天年,絕不會出家當和尚。

甄士隱可謂是個伯樂,或許是賈雨村才情橫溢,總之這兩個人出現在一起,就有了真事隱,假語存這樣的說法,當然不是沒有道理,不是冤家不聚頭。

沒落階級富貴人家的主人甄老爺,在當地可算是赫赫有名的人家,只有一個女兒名叫英蓮,甄老爺常壞善意之心,擁有菩薩心腸,經常光顧廟宇,偶爾遇見無處落身的賈雨村,被他深深的詩意所感化,被他月下獨酌時的情懷所撼動。

早已備好了盤纏,望賈雨村金榜題名,來年相聚一刻,醉酒當歌,明月天涯再話世間恩怨,可賈雨村升官以後,葫蘆僧判葫蘆案,哪還記得當初螃蟹的美味和人世間識人之才的厚愛。


二、甄英蓮的坎坷人生。

甄英蓮就是紅樓夢中後來的香菱,三歲那年,花燈下別離家庭,被他人拐賣,福不雙降禍不單行,甄英蓮失蹤後,家庭又遭不幸走火,一場大火燃燒了甄家整個心扉,父母到處尋找,也無下落,最後父母離家投奔老丈人,又是雪上加霜,甄士隱懷著祈禱的心從此遠離世間,。

隨著好了歌的音樂走進了佛門……

被人拐賣的兒童,可想而知是如何長大的,受了多少的委屈和經歷了多少的苦難,成長的歲月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少的創傷……

甄英蓮第二次出場時,已經事過境遷,成為一個被人擺弄的棋子兒,用來換取金銀財寶,遇到了呆霸王,也算是保住的性命,從此惹下了一場官司,雖然不是自己殺人,確是事件當事人,並且與賈雨村人面桃花不相逢。


香菱是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的女人

被薛蟠搶回去以後,生活總算是有了著落,可她的人生又進入了另一個深淵,夏金桂容不得她,處處給他找麻煩,設計陷害,薛蟠更是家暴,讓他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學詩的日子。

這個時候他認識了很多所謂的朋友,真正感覺到了文化的快樂和重要性,更有很多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對學堂的憧憬,以及對賈府姐妹們的羨慕,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寶釵。

紅樓夢後四十回還是無情的將香菱寫死了,讓他歸宿在了太虛幻境中,也給夏金桂這樣的女人一個結局和下場,至於後代如何發展,那就看末世之後新世多麼美好。

香菱一生的命運坎坷,無助,最後薛蟠出獄之後雖然扶正,可命運捉弄人,本來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


三、江南甄家其人其事。

《紅樓夢》主要寫四大家族的衰落,對於江南甄家的描述不是很多,尤其是前八十回,幾乎很少落筆,雖然沒有寫出來,但是江南甄家和賈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很多的共同點,甄家被抄家早於賈府,這就說明賈府抄家也是必然,

真的都沒了假的還能存嗎?

冷子興在演說寧國府的時候提起過江南甄家,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就是他們的官職,和賈府關係不一般,來往平凡,看看曹雪芹多有遠見,總裁這個詞在當時肯定是一個新詞,這個職位超越了封建社會的官職,體仁院也是新社會的官職吧,但是就一個欽差足以說明地位。


賈府有一個賈元春在後宮,江南甄家也有一個皇妃,賈府有一個賈寶玉,甄家有一個甄寶玉,這兩個人雖然不同,且都是少爺,官二代加富二代,少富帥

相見時難別亦難,一生參透各自緣。

賈寶玉出家了,甄寶玉改邪歸正了,走向了正道。

賈探春在大觀園大行動的時候就說到:“你們今日早起不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這時提出來是在打預防針,也說明離真正的抄家不遠了,到底這兩家有哪些事體現在了紅樓夢中。

錢,一切權貴之間都離不開錢,他們之間除了聯姻就是錢權交易,賈赦貪財,甄家抄家了,還敢收人家的銀子,雖然說拿回自己的也有些道理,可這個時候的確此一時彼一時,這件事也給賈府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金陵有護官符,甄家為欽差,幾次接駕,且不在護官符中,這就說明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甄家的輝煌和賈府何其相似,都是老一輩的業績,新主子上臺了,一切就變了,靠山一倒,立馬抄家,女人改變不了兩家的命運。


四、真假辯證以及作者思想

真和假本來就是一對矛盾,有真才有假,無假就沒有真,賈府和甄家是一對影子,《紅樓夢》中的好了歌說盡了人世間一切的貪婪和人性,紅樓夢中的出家當和尚成為了事業和理想的寄託歸宿,將有緣的東西歸結到虛幻的飄渺的思維中,讓世人無盡的遐想。

賈寶玉未能免俗,依舊堅持那份熾熱的思想,而甄寶玉則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這是一種哲理,也是一種辯證,雖不說一切順其自然,總是有因就有果。

賈府為何被抄家,有些理由說出來了,有些理由永遠是個秘密。

為何甄家賈家都和王爺們扯上關係,比如說北靜王,大是大非到處都有他,他聯絡這些世家難道有別的想法,甄家被抄家,理由很多,又有誰知道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皇帝自己心裡最清楚……

出紅樓,談思想,入紅樓,品文學,一家之言,切勿見笑,建議紅樓夢愛好者,尤其是紅樓夢初讀者,一定要以書中內容為基礎,避免過多的猜想,或者刻意瞭解紅樓夢中一些未知的事件,這樣會讓讀者容易幻想,本來就在夢中,再多一些幻想,豈不成夢上加夢……

何時才能出夢,紅樓夢,夢紅樓,紅樓一夢解千愁!

關注我,本人頭條號:黑白文章澤淵詩。更多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和你一切品鑑名著,感悟生活,看完記得,轉發、點贊、評論、關注!回答完畢!


黑白文章澤淵詩


甄家事件在《紅樓夢》中,是一個鋪墊。

畢竟,相對於頂級豪門,甄家更接近於絕大多數讀者——平常百姓——的生活。從貼近生活的場景進行描寫,會給人感覺不那麼突兀。

同時,這種類似於“楔子”的小故事,為後面正式故事的展開做出了緩衝,相當於是正文的“預熱”。

這種情況,就好像影視作品最開始的一組描述社會場景的“拉鏡頭”一樣,比如央視98年的《水滸傳》最開始對“清明上河街”的描寫。

其實,小說中這樣開頭是很常見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水滸傳》原文開頭的洪太尉誤走妖魔中,請張天師的橋段,比如《三國演義》最開始的黃巾起義的描寫(相對大國之間的交鋒,農民起義已經可以作為背景鋪墊了),比如《西遊記》中的石猴出世(小石猴的個人成長奮鬥史)。再比如,《笑傲江湖》最開始的鏢局被滅門,《碧血劍》最開始對“留學生”的描寫。再比如,巴爾扎克先生很多小說(比如《歐也妮葛朗臺》)最開始純景物的描寫(這種沒有故事性,通過純景物進行直接的鋪墊更為更為乾脆,很具有西方人“直接了當”、“一根筋”的思維特性)……

而回到《紅樓夢》,用甄家作為大事件的預熱鋪墊,也是很有匠心的。

相對於用林妹妹所在的“林府”作為鋪墊(林府肯定也會有一定的令人“百轉回腸”的故事,畢竟也是一段“家破人亡”),甄家更“接地氣”;而遊走於主線人物(林妹妹)之外的手筆,更為含蓄。

用甄家的破敗留下的英蓮(香菱),將鋪墊情節和主線情節進行了有效聯繫。

用甄士隱的道士形象,在故事正文中對鋪墊進行呼應。同時,甄士隱的身份與態度又對主線故事形成了濃縮影射。

這樣,甄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民間簡化壓縮版的賈府的特性。於是,賈府中出現的故事,反應出來的社會衝突,通過甄家的鋪墊與回應,在大眾社會中有很多確立了落腳點。


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探討,一起領略文化的樂趣。


縱侃天下


因為紅樓夢故事的背景龐大繁雜,出場人物眾多,作者善用伏線千里的寫法

任何大型故事開頭並不是上來就把主要故事人物都介紹一遍

而是從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起承轉接

先寫地方望族甄家的一件小事,繼而引出葫蘆廟甄家與賈雨村的淵源

再從賈雨村與冷子興的對話中解出天下望族賈家榮寧二府的家族背景,賈府內的主要人物關係

從賈雨村的際遇引出女一林黛玉的身世

為第二回林黛玉入賈府做鋪墊

此一回高明之處在於用第三人視角講述了高高在上的賈府關係,為讀者理清故事脈絡和人物關係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節為大關節

可惜很多人不用心讀,也並沒有看懂作者的不寫之寫,人云亦云的瞎說一通,什麼江南曹家,什麼明朝崇禎,什麼乾隆明珠

榮國府人物真真對應的是康熙二十年前後的宮闈秘史

賈代善臨終上本,賈政接了“主事之銜”,影射的是順治出家,臨終上本“罪己詔”傳位康熙玄燁的故事

上的本給“太夫人尚在”賈母,其原型即是孝莊皇太后

而“銜玉而生”的賈寶玉即是康熙太子胤礽,生而封為太子,通靈寶玉象徵傳國玉璽,因寶玉最後並未登基,成為了廢太子,所以失去了玉璽,作者巧妙安排其姓氏為“賈”,通“假”

賈家就是皇家,天下望族,鐘鳴鼎食之家

紅樓即是故宮的紅牆金瓦,一個夢字概括了其一生荒唐故事,“枉入紅塵若許年”“到頭來為他人作嫁衣裳”


山石道人評紅樓


這是曹雪芹為寫歷史而作的小說安排。紅樓夢裡已經多次暗示它的內含是在書的反面,(賈瑞照鏡子而亡,癩頭和尚要他看反面方能救他。他老爸要把鏡子架起來燒。鏡子不是應該砸才符合常理嗎?為什麼會燒?因為它是一部史書啊!被東林黨篡改的明末史。紅樓夢就是真正的明末史!為什麼都視而不見?

甄士隱就是最後看透紅塵出家的假寶玉。甄英蓮和江南甄家指代了明末南明政權,英蓮的遭遇就是南明政權的縮影。京城之賈家指代了明末的崇禎皇朝。紅樓夢就是一部明亡史,正面是小說,背面是歷史!這才是正解。答案都在《紅樓隱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