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腦洞人物史


呂后,名叫呂雉。她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幾個第一。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臨朝稱制”在實質上與“垂簾聽政”沒有區別。

能夠創下這麼多中國第一的女子,一定是具有非常政治眼光的,也一定是具有非常政治手腕的。

賢惠呂雉、嫁給劉邦受盡委屈

呂雉的父親呂公在沛縣地位挺高的。呂公搬家的時候,縣裡主管官吏升遷、降職的主吏蕭何負責給到場的賓客安排座次,祝賀喬遷之喜的沛縣官員都有一定的地位。

地位極其低下的亭長劉邦也來祝賀。他在人情單上寫了“禮錢一萬”,實際上一分錢沒有行禮。

蕭何把劉邦的賀禮告訴呂公,呂公親自出面看看劉邦是何方神聖。

呂公一看見劉邦的氣勢,還真是驚訝不已。他覺得劉邦具有非凡之相。聯想到劉邦行禮一分錢沒有、還膽敢寫上“禮錢一萬”。呂公心中想到:劉邦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

呂公不但沒趕走劉邦,還把他請進正廳、並安排上座。吃一頓飯是小事,還有更大的事情在呂公的心中盤算著。

宴席散場之後,呂公把劉邦留下來,詢問他多大年紀。雖然知道劉邦比自己的女兒呂雉大了15歲,但還是要把女兒呂雉嫁給他。

當時的呂雉是不到20歲的黃花姑娘。她遵從了父親的主張,嫁給了亭長劉邦。

劉邦家庭不富裕,但是,卻很喜歡浪蕩在外、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經常頭戴一頂青竹編制的帽子四處晃悠、蹭吃蹭喝,有時候幾天不歸家。

呂雉,一個富家女子嫁到劉邦家中,從來沒有抱怨。她在家中勤勞耕織、孝順父母、養育兒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這個劉家。

劉邦在外遇到困難,呂雉不惜一切代價為丈夫排困解難。

呂雉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盈、和一個女兒即後來的魯元長公主。

呂雉辛辛苦苦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與劉邦過上夫妻恩愛的幸福生活。

可是,劉邦是怎麼做的呢?

公元前205年,劉邦與項羽大戰期間,項羽軍隊把劉邦父親以及劉邦妻子呂雉等家人統統俘虜,作為人質。

項羽知道劉邦很孝順父親劉太公,就用烹煮劉太公來威逼劉邦投降。令人想不到的是。劉邦卻說:我們是結拜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真的把你爸爸煮了,記得分一碗湯給我。

劉邦對待父親是這樣的態度,對待妻子呂雉更是滿不在乎。呂雉在項羽軍營受盡苦難,但是,她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會與劉邦過上好日子的。

後來,楚漢議和,項羽把劉太公、呂雉等劉邦家屬釋放。呂雉回到劉邦軍中。此時,劉邦身邊已經有了新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呂雉對愛情的美好憧憬,猶如肥皂泡,已經被吹破,只是存在頭腦中的一個幻影。她把所有的、對幸福的盼望全部寄託在自己的兒子劉盈身上。她最大的願望是兒子繼承皇位,自己當皇太后。

呂雉的願望能實現嗎?

劉邦喜歡、戚姬受寵欲改太子

呂雉從項羽軍營回到劉邦軍營時,發現劉邦身邊有了年輕漂亮的戚夫人。

劉邦做漢王時,得到戚姬的。戚夫人不僅漂亮,更有心機,很會迎合劉邦,劉邦萬分寵愛戚夫人。

劉邦外出打仗、處理公務,都是把戚夫人帶在身邊;年長的呂雉總是作為看家的主管,留在宮中。

對愛情充滿渴望的呂雉,徹底失望了,他把所有的希望變成怨恨,並且深埋心中,她在盼望著兒子長大繼承皇位;她在尋找著、等待著報復戚夫人的機會。

因為愛情的失落,呂雉已經十分痛苦。後來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令呂雉更加憤怒。

戚夫人跟隨劉邦之後,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劉如意。

隨著劉如意年齡增長,劉邦越來越喜歡劉如意。每當有人提到劉如意時,劉邦總是說:如意像我。

而長子劉盈軟弱且寬厚慈愛,劉邦覺得劉盈太不像自己了。

呂雉長期留守關中,沒有機會與劉邦交流,感情上也越發生疏。

戚姬總是跟隨劉邦左右,並且經常哭哭啼啼。劉邦要與她親近時,戚夫人就乘機懇求劉邦改立太子,把劉如意冊立為太子。

枕邊風的溫潤、加上自己的喜歡,劉邦好多次都要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儘管許多大臣盡力勸諫,但是劉邦依然想法不變。

公元前196年,劉邦重病臥床休息。戚夫人經常抱著劉如意在劉邦身邊侍候。劉邦說:我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如意之上。

知道劉邦想改立太子,呂雉更是心急如焚。她想方設法要保住自己兒子的太子寶座。後來,她採納張良的計策,終於成功了,劉邦沒有改立太子。

戚夫人霸佔了自己的丈夫,已經使得呂雉痛恨不已;現在又要廢掉自己兒子的太子地位,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雉無比憤怒,呂雉對戚夫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食肉寢皮。

因為有劉邦活著,呂雉沒有權力去懲處戚夫人。

呂雉繼續等待機會。

劉邦去世、呂后慘絕殘害戚姬

公元前195年4月,劉邦在長樂宮去世。皇后呂雉開始掌握朝中大權。

皇后呂雉立即開始佈局一場充滿血雨腥風的陰謀。

呂后對審食其分析:這些大將都是與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平民,在高祖面前稱臣,有時候都表現出悶悶不樂的神情。現在皇上這麼年輕,如果不把他們全部殺死,天下是不得安寧的。

劉邦死亡已經過去了4天,呂后還是不發喪。她準備派兵把所有立過功勞的文臣武將全部殺死。呂后的計劃被大將酈商知道了。

酈商求見審食其,詳細分析了呂后計劃的利與弊。最後鄭重告訴審食其:朝廷中的大臣從內部發動叛亂,受封各地的諸侯在外圍起兵造反,大漢王朝在抬腳的時間裡就會滅亡的。

審食其轉告了呂后,呂后害怕,很快為劉邦發喪,並且對所有的政治罪犯既往不咎、給予重新開始的新機會。

呂后赦免了天下大臣,但是,絕不輕饒戚夫人,因為戚夫人在皇宮中活生生將自己與丈夫的愛情埋葬了。

呂后命人把戚夫人關押到皇宮中一條狹長的小巷——永巷之中。呂后將戚夫人頭髮剃光,在其頸子上套著一個鐵圈,給她穿上罪犯的紅色衣服,並強迫她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

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寵妾生活,戚夫人不願默默忍受這樣的苦役。她任性地發揮著自己的天賦:唱歌。她本想唱歌發洩心中的怨恨,沒想到招來的卻是母子二人無底深淵一般的災難。

戚夫人舂米的同時,唱著自己即興吟詠的歌曲: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戚夫人如泣如訴的歌聲沒能傳給千里之外的兒子趙王,卻傳進了呂后的耳朵。曾經的苦難、一幕一幕在呂后的腦海中浮現。

在項羽軍營中備受凌辱的入骨折磨,在皇宮中獨守空床的相思孤獨,為保兒子太子之位絞盡腦汁的揪心痛苦,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每一件往事都勾起呂后對戚夫人的刻骨仇恨。呂后下決心要用最殘酷的方式來結束戚夫人與其兒子劉如意的性命,以報自己的深仇大恨。

呂后三次派人去召喚劉如意到京城來,都被保護趙王劉如意的大臣阻攔了。太后非常憤怒,她命人先把保護趙王的大臣召回長安,然後再次派人召喚劉如意進京。

漢惠帝劉盈仁愛慈善。他知道母親太后要害死劉如意,自己於心不忍,便想方設法保護劉如意。

劉如意走到霸上時,漢惠帝已經到此迎接了。漢惠帝帶著小弟弟劉如意一起入住皇宮,每天與他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不讓母親太后有可乘之機。百密終有一疏。

公元前195年12月,一天凌晨,漢惠帝早早外出打獵。呂后抓住機會,命人把摻有劇毒的肉粥送到皇宮內寢居室,讓劉如意吃下去。

漢惠帝打獵回來,發現劉如意已經死了。雖然對太后十分不滿,但是漢惠帝除了抱怨母親、也沒有別的辦法。

太后呂雉老謀深算、自以為是,她擔心兒子太懦弱、不能有效治理天下。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實現雙重效應:既殘害自己的情敵、政敵,又強化、提高兒子漢惠帝的政治心態和政治手腕。

劉如意死亡之後的某一天,太監領著漢惠帝走到皇宮後院深處的茅廁旁,沒有告訴漢惠帝要幹什麼。

來到茅廁旁邊,漢惠帝看見了令人痛徹心扉的情景:一個手、腳都被砍掉的人體,立在空的豬圈裡。兩個眼睛沒有眼珠、只有空洞。

漢惠帝雙眼淚流,走到跟前,詢問她是誰。她毫無反應,原來她的耳朵已經被煙火燻聾了;她也不能講話,已經被藥物毒啞了。

漢惠帝質問太監這是誰,太監告訴他:這是戚夫人,現在是人彘(意思是豬)。

漢惠帝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竟然放聲大哭。他明白這一切一定是母親所為。

他找到母親呂雉,泣不成聲、聲淚俱下。他對太后說:這樣的事情人是做不出來的。兒臣是太后的兒子,面對這種情況,真的是沒有辦法去治理天下啊!

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一方面為自己報仇雪恨,另一方面希望讓兒子認識到政治鬥爭是十分殘酷的。前一個目的達到了,後一個希望卻完全相反了。漢惠帝不但沒有繼續從事殘酷的政治鬥爭,相反卻十分討厭政治、甚至主動遠離政治。

自從在茅廁旁邊看見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之後,漢惠帝不理朝政、貪酒自傷。公元前188年,年僅22歲的漢惠帝去世了。

母親好鬥殘暴,最容易傷害自己的兒子。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數學張教員


雖然呂后確實很殘忍,但如果你是她,你可能比她還殘忍。


用簡單的話來說,一個女人,在丈夫最窮的時候伴隨他,為他生兒育女、照顧老小,全心侍奉家庭。


丈夫為了逃命,居然把自己的兒子踢下馬車,無情無義不管他的生死;自己作為人質,劉邦也是並沒有積極營救,根本沒看出來有絲毫的心疼。


這個時候,這個女人,大概心早已涼透。


等丈夫劉邦終於發跡,來了個小三戚夫人,丈夫把她寵上了天,她一天到晚嘚瑟得不行,拽得沒邊。


吃苦的是我,享福的是你;從不被愛被憐惜的是我,你卻偏偏擁有我想得。


這樣就已經讓我嫉妒得發瘋了,現在你可好,居然還想你兒子把我兒子的位置搶了。

得不到丈夫的愛就算了,至少兒子是我的精神寄託,你連我兒子的前途都要毀了,我只有跟你玩命一搏!


這不僅僅是一場感情之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就憑你溫室的花朵、一天到晚卿卿我我的腦子,還敢跟我這個從血雨腥風中活下來的女人鬥?


動搖漢朝的國策和我的地位,連劉邦都做不了主,何況你們母子倆,不掂量下自己算哪根蔥?


本來不想弄得那麼難看,結果你還在打雜的時候,唱什麼爛歌,希望你兒子能翻身營救你,你看來是真的不想活了!

這輩子,劉邦給我的涼薄、你給予我多年的恥辱,對我生存的威脅,讓我每天坐立不安,生不如死、毫無幸福可言。


今天通通讓你來償還!


讓你失去手腳、美貌的容顏、甜美的嗓音,你當然不能死去,我肯定會讓你活著,體會體會生不如死的滋味。


悠悠歲月、王朝更換,你和我的命運,可悲可嘆、我能要的公平,就是你一半,我一半。


你可憐?誰不可憐?


聽完呂后的肺腑之言,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呢?


隔壁的老丫頭


呂后一生最憎恨的人就是戚夫人,最感激的人是審食其,因此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而審食其則做了右丞相。呂后如此殘忍好殺,為啥呂后沒有把薄夫人做成人彘,還將薄夫人送到劉恆處養老呢?別人對你不好,就要思考一下你對別人做了什麼?最開始戚夫人只是被罰為奴役,在王宮裡舂米,戚夫人為了表達她的文采與歌喉,她舂米時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呂后聽聞戚夫人的大作後,先毒死趙王劉如意,再將戚夫人做成人彘處死!

劉邦是一位生性風流的帝王,即使在戰亂紛爭之中,他也沒有忘記尋花問柳,到處沾花惹草,處處留情。劉邦還是一個地痞流氓的時候他就跟村裡的曹寡婦有不正當男女關係,還有一個私生子劉肥。呂雉嫁給劉邦後,劉邦還是跟曹寡婦藕斷絲連,但是曹寡婦明顯沒有威脅呂雉的地位。劉邦在進入咸陽後吃喝嫖賭,把秦宮的嬪妃都寵幸了;彭城之戰劉邦逃命後,遇到戚寡婦,見而悅之,寵而幸之,很快就生了一個兒子劉如意。有了兒子劉如意後,戚夫人就開始謀劃扳倒呂雉,自己做王后,自己的兒子做王太子。



呂雉跟劉邦是患難夫妻,劉邦亡命天涯時家裡大小事宜都是呂雉在操持,劉邦的父母對美麗能幹的兒媳婦呂雉十分滿意,呂雉成了老劉家的當家人。彭城之戰時呂雉跟劉太公被項羽捕捉,在楚營當了三年的俘虜,期間受盡折磨與謾罵,可以說劉邦該受的罪呂雉都幫他受了。呂雉受難期間,戚夫人不斷的給劉邦吹枕頭風,要求立劉如意為太子;呂雉回來後,她又處處跟呂雉作對,意圖扳倒呂雉,弄死呂雉。呂雉在功臣集團的支持下,同時劉邦也不願意殺髮妻,最終呂雉取得了最好權力,她好好的報復了戚夫人,實現了以牙還牙的理想。


大秦鐵鷹劍士


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聽我慢慢道來:

在這場宮廷爭鬥中,世人大多站在戚夫人一邊,而去譴責呂后的毒辣和蛇蠍心腸。

其實,仔細看看這兩位之間的鬥爭何嘗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呢?

母憑子貴,作為皇帝的女人們,最終只能憑藉兒子去延續以後的榮光,如果兒子做不了皇帝,那自己的下場如何,自己心知肚明,所以這種PK,演變成你死我活的鬥爭一點也不意外。

個人只是感覺呂后的手段確實有點毒辣而已,要是直接殺死,也許對呂后的聲譽還能有點加分項。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彘”。

這種刑是就是砍斷手足,剜去雙眼,再燻灼兩隻耳朵,在強行灌下啞藥,殘害成沒有人形的“彘”(豬)

下面就步入正題,為啥呂后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其實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我們從漢高祖劉邦、呂后、戚夫人三個人特點來說說。

首先是呂后

這個女人不簡單,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她老爸就把他嫁給了劉邦,呂雉跟著劉邦沒少過苦日子,而且劉邦又好色,又沒錢,呂雉不但物質上貧困,精神上也無法得到丈夫的關心,楚漢戰爭中,更是被項羽抓去當了兩年的人質,於是呂雉養成了自卑、不安、焦躁心理。

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表現出了呂雉的殘忍和非理性的病態心理,這和呂雉的長期動盪生活和被劉邦冷落是分不開的,這對呂雉的情感和好強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而且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備受劉邦的寵愛,劉邦常想廢掉呂雉的兒子太子之位,而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讓呂雉時刻生活在擔心和憂慮當中,做夢應該都想弄死這娘倆,也為以後毒殺戚夫人留下了必然性,兒子間的地位變成兩個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再看看劉邦

劉邦常常是為了自身安危和政治利益連自己的親情也不顧的人,在與項羽的戰鬥中,逃命的劉邦把自己的親生子女推下車,項羽抓住了他老爸的時候,他說我爸就是你爸,殺死了給我分點兒。

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夠不顧及群臣的反對和自己的利益,而廢掉太子劉盈,而去立趙王嗎?

不過劉邦太好色,本性是改不了的,經不住貌美的戚夫人天天晚上在枕頭邊上哭哭泣泣而決定改立太子。又處處為戚夫人母子考慮,這更激發了呂后的嫉妒和恐懼心理。

劉邦對戚夫人的這種過度寵愛和他自私的本性是導致戚夫人悲慘命運的必然因素。

最後我們看看這位戚夫人

首先說,這個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戚夫人日夜啼哭,就是想用劉邦對她的寵愛來打動劉邦,好廢掉太子劉盈而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從兒子劉如意出生開始,戚夫人就在想,以後自該怎麼辦,有兒子了,有盼頭了,如果有天自己兒子做了皇帝,自己不就是皇太后嗎?她每每憧憬自己的未來,希望兒子君臨天下的那天,不自然的心裡美美噠。

但是她卻忘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的道理,這是他最後悲慘命運的必然因素。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時候,戚夫人能夠和大臣們一起勸阻劉邦,或許結局又是另一番景象。又如果在劉邦死了以後,自己被呂后囚禁永巷的時候她能夠忍耐下來,很可能會保全餘生。

但是她沒有,她天天在哪裡唱著那首直接導致他悲慘命運的歌兒:“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你說這個戚夫人是聰明還是笨蛋,一目瞭然。

也正是這首歌,讓呂后下定決心,當初也許呂后並沒有想殺死十多歲的劉如意,但是聽到戚夫人天天這樣唱。最終導致了劉如意的被殺,而劉如意死後,呂后就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其實這何嘗又不是歷史的選擇呢!


千秋文史


司馬遷寫《史記》,把呂后描寫成一位個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尤其是對戚夫人一事上,記得當時看《資治通鑑》時讀到“人彘”這一段實在是讓我心驚膽戰,之後呂后還讓親兒子劉盈去看戚夫人的慘狀,那時我在想,這世界上居然會這麼惡毒的女人,從此我就對呂后都一點好感都沒有。


呂后與戚夫人的恩恩怨怨

兩個女人爭風吃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她們背後的男人。劉邦一向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認為他像自己,經常有想著廢長立愛的想法。直到張良獻計請出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劉盈之後,劉邦才清楚臣民的想法,只能忍痛割愛,封劉如意為趙王,劉盈則繼續坐他的太子寶座。

呂后自然是不會放過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毒殺劉如意和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確實符合司馬遷對呂后性格的描寫。不過有必要嗎?呂后真的有必要這麼毒辣嗎?


毒殺與“人彘”迷案

易中天先生在《漢武的帝國》一書中就有質疑過這件案子的真實性。呂后根本沒必要做出這麼可怕的事,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劉盈是劉邦的嫡子,跟著劉邦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臣民對劉盈的支持力度比劉如意要大的多。尤其是張良這位漢初大功臣,從這一點來看,可能劉邦和戚夫人的楚歌楚舞或許也是增加一點戲劇效果,是做不得真的。

“人彘”事件的結案陳詞

我個人是同意易中天先生的說法的,呂后沒做過所謂“人彘”,也不會叫劉盈去觀看,這都是司馬遷的誇張修辭。意義就是要把呂后描寫成一位人狠心毒的政治野心家,為她後面分封諸呂和禍亂朝綱來個性格的鋪墊,好讓一切都順理成章。

至於司馬遷為什麼這麼做呢?我的觀點是為了討好漢武帝,因為在漢初時候,呂后其實是和劉邦分治天下的,呂后“垂簾聽政”和分封諸呂表面看起來不被臣民容忍。可在呂后做這些事前都是問過大臣們的,結果除了丞相王陵之外,御史大夫陳平和太尉周勃都是同意呂后做法的,這說明呂后是經過朝廷的認同而臨危受命來理政的。


“君臣共治,撥亂反正”

到了後面呂后一死,諸呂立刻被殺,大漢朝廷開始正式步入君臣共治的階段。為了消除呂后的影響,還出來了個“白馬盟誓”的說法,也為劉家宗室和大臣們撥亂反正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藉口。


一貳一橙


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這件事,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是對呂后的汙衊,其實不用懷疑,中國最有名的兩部史書《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記述是一致的。

首先了解一下“人彘”的製作過程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把高祖侍寢而受寵幸的妃子都囚禁起來,薄姬因很少見高祖,僥倖隨著兒子劉恆到封地代國去了,躲過一劫。

而戚夫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呂后最恨的就是她。

呂后剃光她的頭髮,鎖鏈鎖住雙腳,讓她從早到晚舂米,完不成任務就不給飯吃,虐待戚夫人的同時,呂后開始對付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漢惠帝知道母親要下毒手後,不忍心殘害這個從小的玩伴,把他接到宮中同吃同住,不給呂后下手的機會,老虎總有打盹的時候,殺手趁漢惠帝外出,劉如意睡懶覺,一杯毒酒要了劉如意的命,漢惠帝回來的時候只看到一具七竅流血的殭屍。

呂后為了給漢惠帝一個教訓,就派太監領著他去看“人彘”,漢惠帝甚是稀罕,跟著太監曲曲彎彎的來到茅廁,見到一個人身,花臉無發,沒有手和腳,眼內無眼珠,只剩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也沒有鼻子、耳朵,但是身子還能動,嘴巴張的很大,舌頭被人剪去,漢惠帝嚇了一跳,問是什麼東西,太監說“戚夫人”,漢惠帝直接嚇的暈死過去,醒來後哭著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臥床一年多不起,病癒後,日夜借酒澆愁,24歲就去世了。

呂后本來想給兒子一個教訓,讓他以後聽自己的話,誰知道這個兒子這麼膽小不爭氣,漢惠帝是聽話了,但是看完人彘後沒多久就抑鬱而死了。

呂后為什麼要這麼殘忍對待戚夫人呢?

有人說是戚夫人成功奪取了劉邦的寵愛才埋下禍根,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劉邦和呂后之間早已經沒有太多的感情。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兩人年齡差距太大,劉邦比呂后大了整整十五歲,在古代,這個年齡差可以做父女了。

二是呂后最初對這個婚姻是不滿意的,呂后的父親見到劉邦非說他有天子之相,非要呂雉嫁給他,而當時的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前途,呂雉和她母親都不滿意這樁婚事。

三是當年劉邦的父親和呂雉尋找劉邦,落入項羽手中三年,成為威脅劉邦的人質,劉邦毫不在乎,還要分一杯老爹的羹湯,呂雉對劉邦是非常寒心的。

四是劉邦當年被圍困,急於逃跑,就把兒子劉盈跟魯元公主推下馬車,兩人害怕,緊緊抓住馬車不放手,劉邦費了好大勁,三次才把他們推下車。劉邦的自私自利讓作為母親的呂雉非常傷心。

可見,呂雉和劉邦之間早已經沒有了夫妻感情,所以,戚夫人的爭寵對呂雉來說無關痛癢,就算戚夫人不爭寵,劉邦寵愛的女人多了去了。

而最終讓呂后痛下殺手的是戚夫人要動呂后的權力奶酪。

爭皇后之位

雖說呂后是正妻,但是戚夫人非常受劉邦的寵愛,每次打仗都是戚夫人伴隨,劉邦登基後,呂雉還在往家趕,皇后花落誰家還沒有確定,戚夫人又哭又鬧,非要當皇后,劉邦架不住動了心思,大臣們極力阻攔,再加上呂雉多年來持家有方,生兒育女,最終皇后之位沒有落入戚夫人手中,但是兩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奪太子之位

沒有當上皇后,戚夫人瞄上了太子位,非要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取代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枕邊風是一股一股的吹,劉邦也感到劉盈的性子太弱,不適合接皇位,而劉如意更加象年輕時候的自己,便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甚至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討論了。

呂后徹底著急了,急忙請張良出主意,張良獻出邀請“商山四皓”擔任太子師傅的計謀,劉邦看到自己多次沒有邀請到的四個大家竟然願意當太子的老師,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再加上大臣們極力反對廢長立幼,戚夫人的計謀最終沒有得逞。

正妻的皇后位、嫡長子的太子位都受到威脅,戚夫人屢次觸及呂后的底線,這已經不是爭寵那麼簡單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戚夫人既然出招,就不能怪呂后反擊了。

可惜,呂雉的毒辣心腸最終導致兒子孫子都死於非命,呂氏一族遭到清算,差點滅門。

而並不被看好的薄姬卻因禍得福,兒子劉恆被迎立為漢文帝,孫子為漢景帝,重孫子就是有名的漢武大帝。


世事如此紛擾,爭來爭去最後還不是一場空,既作踐了自己又傷了別人,你說這又是何必呢?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在歷代後宮爭寵中,論手段之殘忍,或許很少有人比得上呂雉。這個呂太公家的千金小姐,從亭長夫人做到了大漢皇后,在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了一個心狠毒辣的老婦,甚至竟然將大活人斬去手腳、扣去雙眼、弄聾弄啞,然後扔到廁所當豬來養。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呂雉的做法都是極為狠毒的。而促成使呂雉採取極端行為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呂雉打壓包括戚夫人在內的一批劉邦妃嬪,自然有後宮爭寵的成分。

呂雉一生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可謂是九死一生。然而,她終究還是女人,是女人就免不了爭風吃醋。劉邦出身於市井,花花腸子原本就多,得勢以後身邊更是不乏美女。劉邦晚年對戚夫人尤為著迷,這自然令他的結髮妻子心懷不滿。從這一點來講,呂雉痛恨戚夫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呂雉與戚夫人之間的仇怨,還涉及到奪嫡之爭。

呂雉是劉邦明媒正娶的夫人,劉盈乃也是大漢名正言順的太子。可是,戚夫人卻覺得自己得寵,想靠著吹耳邊風來攛掇著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如此一來,作為正宮皇后的呂雉,勢必要捍衛自己和兒子的地位。否則,一旦戚夫人得逞,那麼遭殃的必然是呂雉和劉盈母子。

再者,呂雉對戚夫人採用極其殘忍的手段,也是因為被劉邦傷的太深。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當初呂太公將呂雉嫁給劉邦,都是有些委屈了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呂雉嫁給劉邦後,一直相夫教子,並且處處幫自己的丈夫經營謀劃,以造聲勢。

可是,劉邦在老家時,便與曹寡婦不清不楚,後來身邊又不斷出現年輕女子。令呂雉傷心的是,戚夫人憑著自己的姿色,就把劉邦迷得神魂顛倒,甚至想要廢劉盈立如意,讓戚夫人母子後來居上。所以,呂雉打心底裡就對劉邦產生了怨恨。

如此一來,等到劉邦死後,呂雉便開始貶黜、遣散了後宮女子,但唯獨對戚夫人母子痛下毒手。她趁漢惠帝劉盈不在,毒殺了劉如意,又命人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這一切,都是一種宣洩,長久以來的壓抑情緒徹底爆發。

當然,呂雉通過對戚夫人母子的打壓,也在向朝臣釋放一個信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自此,呂后的專權時代,正式開始了。


夕陽下的晚楓


司馬遷寫呂后做人彘,不一定是真的

呂后,原名呂雉,先秦的山東單縣人,她嫁給劉邦後盡心輔佐,助劉邦迅速打下了天下,這是一個比較狠的女人無疑。劉邦駕崩後,她的兒子惠帝登基,她

作為皇太后執掌朝政長達七年,此後又垂簾聽政八年,可說權傾天下。

呂雉誅殺戚夫人為人彘的記錄,最初見於司馬遷《史記》: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疳藥,使居廁中,命日‘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日: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人彘的場景太過慘烈,連皇帝都給嚇出了一身病來,一病不起,說這不是人所能為,自己也不再適宜做皇帝,年僅23歲就英年早逝了。

事實上,司馬遷為什麼要記載這件事呢?這件事有許多疑點,其實司馬遷的用意是為了告訴大家,漢惠帝是一個軟弱的君王,不堪統治大漢帝國的重任,而這件事也是呂太后有可能還真是背了歷史的黑鍋。

也許,只有找到戚夫人的墓葬,查看屍骨是否完整,才能看明白這一段歷史的真相。


亦文亦物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主要是由於戚夫人曾經同呂后爭奪過皇位繼承權。從劉邦平定天下,一直到劉邦去世,戚夫人和呂后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鬥爭。呂后掌握大權後,必然會殺死戚夫人,只是呂后的手段比較殘忍而已。呂后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她的智慧就連劉邦都自嘆不如,戚夫人同呂后爭奪皇位繼承權,是典型的以卵擊石。

呂后勢力強大:劉邦平定天下後,想要除掉韓信和彭越這兩個大威脅,劉邦先把韓信貶為淮陰侯,把他囚禁在長安。後來劉邦外出征戰,韓信準備起兵造反,呂后果斷先下手為強,將韓信騙到宮殿裡面殺害。後來彭越被劉邦發配到蜀地,臨走的時候找呂后求情,呂后讓人看住彭越全家,然後勸說劉邦:“彭王素來被士兵尊重,這次讓他去蜀地,豈不是放虎歸山嗎?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了他!”最後在呂后的策劃下,劉邦將彭越殺死,除掉了最大的兩個威脅。

從呂后處理韓信和彭越的表現不難發現,呂后做事雷厲風行,要比劉邦更加的狠毒果斷。而且呂后的家族非常的興旺,呂后的大哥呂澤是漢朝的名將,軍功不亞於曹參。呂后的妹夫樊噲是漢初名將,呂后的二哥呂釋之也頗有軍功,呂澤和呂釋之的幾個兒子也都擔任軍職。呂后的父親是沛縣的大戶,劉邦的沛縣集團大臣,大多都受到過呂后的父親的恩惠。呂后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家族勢力,都遠勝於戚夫人。

戚夫人沒有任何依靠:戚夫人惟一的靠山就是劉邦,漢朝的大臣沒有一個人支持戚夫人。劉邦提出要換太子的時候,大臣們全部都當場反對,就連隱居多年的張良,都站出來反對。劉邦手下的大臣周昌是一個結巴,對劉邦說:“臣期期不能奉召!”在劉邦去世前,想要給戚夫人母子找一個庇護人,竟然在朝廷裡面找不到任何一個支持戚夫人的人,只能懇求正直的周昌去保護戚夫人母子。

劉邦去世的時候,戚夫人的生命就已經在倒計時了,只是呂后要選擇什麼方法殺她而已。呂后性格狠毒,經常因為小事殺人,甚至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肯放過,殘殺戚夫人也是呂后的汙點之一。雖然呂后是一個狠毒的人,但是呂后治國的能力非常出色,她統治時期漢朝老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匈奴不敢南下入侵,是整個漢朝最穩定的一個時期。

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史海泛舟擺渡人


呂后這樣作,是為了發洩對劉邦薄情寡義憤恨。

回想一下呂后嫁給劉邦,與之共患難,並生下了一兒一女。劉邦是典型腹黑心狠人物,不僅對跟自己打天下功臣狠,對自己家人(比如父親)妻兒更狠。劉邦為了逃命可以把自己妻兒推下馬車,自己逃生。要不是項羽出生貴族,多少有點做人的底線,才沒有殺死劉邦的父親,妻子呂后及其兒女。劉邦得了天下,按說呂后母子好日子來了吧!結果劉邦又動了廢太子的心思,兒子劉盈如果被廢,她又人老珠黃,劉邦早已對她不感興趣。以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下場,不用想都知道...

呂后為了保住兒子太子之位,放下身份,去求張良。張良不得已,出了主意,讓太子劉盈去請商山四皓,這樣才保住兒子太子之位。

呂后經歷這些,早已心硬似鐵。在之前就用殘酷手段殺死韓信,將韓信裝入布袋,懸掛起來,用竹刺刺死。(傳說劉邦答應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五金之器不殺,結果呂后採取這個辦法處死韓信,算是不違約)。

劉邦死後,呂后想法弄死了劉如意,這才心無顧忌的對付戚姬,為了發洩多年來憤恨,以非常殘忍手法對付戚姬,就是把她人棍!從這一點,看出呂后心理極度扭曲,殘酷政治鬥爭對人性摧殘...(圖為呂后)

《西京雜記》記載劉邦死後,戚姬預感自己結局不妙,把自己兩個侍女遣散出宮。並把自己水晶指環送給他們,作為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