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臨死前,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遺囑?

胡雪巖(1823-1885),是清朝時的首富,他用了30年締造了一個財富帝國。他的阜康銀號,在最鼎盛的時候的存銀與資產高達2000萬兩,基本上相當於清朝財政總收入的一半。

胡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是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巖小時候,家境並不好,一開始只能去錢莊當學徒,從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之後正式成了錢莊的夥計。

此時,胡雪巖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王有齡。

胡雪巖臨死前,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遺囑?

王有齡當時只是個落魄書生,但是非常有抱負,恰巧有一次,說起來自己如果進京城打點的話,可以用混一個鹽大使。胡雪巖當時正在旁邊,一聽到這話,立馬覺得此人頗有見解,於是問王有齡:你進京打點,需要多少銀子?

王有齡回答:五百兩。

胡雪巖意識到這是自己投資的絕佳機會,

所以第二天,胡雪巖便交給王有齡一個包裹,裡面是500兩銀子。這500兩銀子,是從所在的錢莊挪用出來的,可以說是“公款”,若是王有齡失敗了,不僅自己飯碗丟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要賠進去。

王有齡感激涕零。王有齡進京打點後,做了官,還步步高昇,從江蘇布政使、湖州知府,一直當到了浙江巡撫。

通過王有齡的介紹,胡雪巖先是代理官府公庫,後來又開辦絲行,一步步的積累起了原始資本。

但是好景不長,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王有齡在戰場上戰敗而自殺,而胡雪巖,也失去了靠山。


之後,胡雪巖就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胡雪巖有幸認識了當時的權臣左宗棠。

這時,左宗棠正在浙江一帶帥軍鎮壓太平軍,因為軍餉不夠而發愁。胡雪巖主動找到他,說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當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為左宗棠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從而為左宗棠賞識。

後來,胡雪巖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胡雪巖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胡雪巖也被左宗棠收入麾下,胡雪巖幫左宗棠做軍火之類的生意,發了一大筆,但是他也不知不覺中捲進了朝廷權利爭鬥的漩渦。

原來,當時左宗棠和李鴻章政見不和。一個主張“塞防”,一個主張“海防”。雙方在朝堂上屢次爭執,嚴重的時候甚至得慈禧出面調解才作罷。

胡雪巖臨死前,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遺囑?

為了徹底打倒左宗棠,李鴻章決定從左宗棠的“紅人”胡雪巖身上下手。因為胡雪巖是左宗棠的錢袋子,只要胡雪巖倒了,那左宗棠必定會受到制約。

但是,胡雪巖正經營大宗蠶絲生意,正手頭缺少流動資金。

李鴻章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慫恿上海地方拖欠應付胡雪巖的協餉,同時還讓外國洋行去找胡雪巖要錢。最後李鴻章又利用自己扶持的商人盛宣懷,讓他聯絡各大商幫搞跨胡雪巖。

在盛宣懷的作用下,當資金週轉不靈的胡雪巖找到各大商幫富戶借錢時,大部分富戶竟都衝胡雪巖搖頭擺手,而另外的小部分人則對胡雪巖避而不見。

於是乎,胡雪巖的資金鍊便就此徹底斷裂了,他辛苦打造的商業帝國也隨之轟然崩塌。胡雪巖的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

胡雪巖在短短3天內,就宣告破產。


胡雪巖臨死前,為何立下“胡李不通婚“”遺囑?

1885年冬月,貧恨交加中,胡雪巖鬱鬱而終。

臨終前,胡雪巖立下了一份只有三句話的遺囑:

“第一,後人不要經商;

第二,後人不要從政;

第三,胡李不通婚。”

可以說,胡雪巖一生,成也因“官商一體”,敗也因“官商一體”。

成是因為左宗棠,最終也是因為與左宗棠關係密切,才會慘遭李鴻章算計而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