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黨員的抗“疫”日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條戰線迅速行動,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中,千千萬萬基層黨員,以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57歲的章佳斌,是一名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2004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安徽省合肥市財政局。

疫情就是集結號,黨員就是先鋒隊。2月12日,接到《合肥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關於選派黨員幹部職工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後,章佳斌第一時間報名。由於擔心自己年齡大,組織不批准,他主動請纓,“雖然我已不年輕,但我是一名老黨員,一名曾從軍25年的老兵,應該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樹立老共產黨員的形象。”

“我能堅持,不需要換人!”這是章佳斌抗“疫”日記其中一個故事,自2月14日起,章佳斌每天用筆和紙記錄下值守期間的點點滴滴。據此,《民生週刊》選取其中六篇與讀者分享。謹以此文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最美“逆行者”致以祟高的敬意!

2月14日

“一個都不能漏!”

中午時分,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電閃雷鳴。二月響春雷,今年這一聲春雷,似乎來得早了一些。也許這聲春雷是來助我們驅病毒、送瘟神的吧!

昨天(13日)下午,我與幾位同志下沉到廬陽區三孝口街道城隍廟社區。剛到社區,我們聽取了居委會同志關於目前的防疫情況和工作分工的簡要介紹。然後,我們被帶到不同的小區值守點。

今天是值守點值班的第一天。按照社區居委會安排,我跟市稅務局季宏霞、還有財政局同事宋文萍三人排在建工集團小區(簡稱建工小區)。雖然忙碌不停,但工作進展的比較順利。

該小區看似不大,但居民主要以租客為主,且流動人口較多,在防疫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當日共辦理了30人次的小區出入放行,17張出入證和外來人員登記手續。

我們為出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和個人信息登記工作,並勸導群眾勿聚集。

今天還發生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一輛來自外地牌照的車子要進小區,我與季宏霞、宋文萍有條不紊地與司機辦理登記、測量體溫、出入證核對手續後,開閘放行。

當車子啟動後,同事大喊道:“不好,車裡好像還有個人!”

“走,追上他!”我們立即拿起體溫槍邊追邊喊道:“停下!趕快停下!”司機聽到後,停下車來開玩笑地說道:“不放過一個啊,牛!”

2月15日

風雪夜:我們在堅守!

“不得了,不得了,我受不了啦!”晚上,小區闖進兩位女同志,邊跑邊喊著。

見此情景,在門口值守的宋文萍丟下盒飯(注:盒飯是社居委的同志頂著風,冒著大雪送來的)與季宏霞一起追了過去。一瞬間,四個人就消失在我的視線裡。大雪中,搖搖欲墜的小帳篷中只剩我一人。

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兩位“不速之客”被追回值守點。我拿著體溫測量儀對她們逐一測試,“36.3、36.5,體溫正常”。

“剛才怎麼回事?”我問道。

“這兩人是來上廁所的。”宋文萍笑著說,然後鑽進了在風中搖晃的帳篷吃剩下的盒飯。

“快看你的盒飯,還能吃嗎?”季宏霞指著已經涼透的剩飯對宋文萍說。“帶回家留作美好的記憶吧!”宋文萍笑著說道。

呼嘯的西北風夾著紛飛的大雪不停地撲進小帳篷,我們三人凍得瑟瑟發抖,氣溫已從驟降至零下1度。

19時40分,風越刮越大,雪越下越猛,我從社區防疫點回來的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幸運的是屁股先著地,回家噴點酒精,明天繼續戰鬥!

2月16日

“我能堅持,不需要換人!”

“辛苦了,有沒有傷到,要不要換人?”

“不需要換人,我能堅持!”

……

今早,手機上彈出一條微信,有局長黃永強的未讀信息,心想:“局長這麼早找我,一定有什麼重要事情。”結果看完微信才知道,原來是黃局看到我昨晚的抗疫情日誌,怕我摔的那一跤受傷了。主動慰問,並且問我要不要換人?

一件小事情牽動領導的心,很溫暖。剛看完黃局長的微信,接著副局長孔天華給我打來電話,詢問身體情況,再次送來局領導對抗“疫”一線工作者的關心。

我們堅守在基層一線,領導們也一直在前方奔走,冒雪走訪、視察、慰問各防疫站點。

真沒想到,前線人員的一件小事也能引起局領導的重視。我們前線作戰,局領導在後方指揮,同時也為我們築起了一道溫情的人文防線。前方後方心心相印,同舟共濟戰“疫情”。

近來,財政局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選派40名同志下沉基層社區,參加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到崗後,局領導深入到包河區、廬陽區、蜀山區、瑤海區、高新區、經開區等30多個值守點監查、慰問,把口罩等防護用品送到社區一線。

每到一個值守點,局領導都仔細詢問住戶情況、人員分佈及值守中遇到的難題,現場研究解決方案。

前方後方心心相印,同舟共濟戰“疫情”。

2月17日

霸都騎行人

生活在都市或多或少會與這麼一群人打過交道,他們身穿制服、戴著頭盔、騎著電動自行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們就是外賣小哥。

我所值守的小區就有這麼幾位外賣小哥在此租住。

今天下午1點50分,我和宋文萍、季宏霞正在跟上午值守的同志交接班時,兩位外賣小哥一前一後把車停在了帳篷邊,其中一個催促道,“麻煩你們了,快測體溫!”

“有訂單啦?”我問。

“是的。”話音未落,他們便駛出了小區大門。

還不到五分鐘,剛走的一位小哥一手扶著車把,一手拎著一盒快餐,又回到我們面前。

“沒送出去呀?”我關心的問道。

“顧客的快餐送出去了,這個是我自己買的午餐。”快遞小哥回答道。宋文萍一邊替他測體溫,一邊跟他聊天。他們十分配合我們工作。

登記、查證件、測體溫…… 值守的這幾天,我們對小區進出人員管理及檢測程序已經基本使用熟練了。

對於很少點外賣的我,這次算是與這個群體有了多次的近距離接觸,對他們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

曾經對他們的印象:逆行、闖紅燈、佔用機動車道……

事實上,他們工作也極不易,在他們斷斷續續的簡單交流中,得知他們每送出一份快餐能得到五元錢的收入(有顧客投訴還要扣罰),特別是抗疫期間訂單數量驟減,有時出去一趟也就能接一兩單。

他們在送快餐的崗位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正因為有了無接觸外送服務,大大減少人員外出的數量。我想,外賣小哥的每一次的騎行外出,不正是給非常時期守候在家的百姓送去一份份希望嗎?

2月18日

“你們值守點中標啦?”

“老章,你們值守點中標啦?為啥撤掉呢?”一大早,我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很多人致電詢問此事。

正在此時,廬陽區三孝口街道城隍廟社居委會工作人員胡紅的電話打了過來,通知我:鑑於建工小區兩個值守點合二為一,我們需要調整到新值守點。

發生了什麼事?為了弄清楚調整原因,我趕到社居委指定的地點——三孝口街道城隍廟社區。

城隍廟社區是合肥市傳統商業圈,歷史悠久,轄區人口密集,商業繁華。除此之外,隨著轄區企業陸續復產復工,作為合肥市個體批發零售商業中心、中華傳統名吃聚集地的城隍廟,逐漸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點布控地帶。

為集中優勢兵力打好這場總體戰,社居委再次對值守點進行了科學布控,分點差異化,社居委、市直下沉幹部、治安、城市管理力量協調組合。

得知原因後,我繃緊的神經稍微鬆弛下來。

到了新的值守點,我們在現場開始忙碌起來,宋文萍、季宏霞與社居委的同志把防控點的宣傳告示、登記臺等擺放到位。

“我回自己家還測什麼?”一位拎著東西的準備回家的居民,面對新設的疫情防控點不解地問。宋文萍耐心地作了解釋。

新值守的疫情防點是一幢無圍牆、無大門、無物管的獨立單元樓。進駐之前,社居委選出了兩位樓長配合管理。但是,社居委還是有些擔心,“任務嚴峻,不敢掉以輕心”。

晚上7點多,網格管理員胡德海告訴我們,這幢樓雖有40戶,但實際居住的只有8戶,其中一戶在二層開了家旅店(目前暫停營業),租戶多為陪讀的學生家長。

在胡德海的指引下,我們登上二樓,牆壁上歪歪扭扭寫著的“住宿”二字首先映入我的眼簾。

“旅店頂頭住的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獨居,需要特別關注。”胡德海囑咐道,“老太太下樓散步時,偶爾忘了戴口罩。 ”

瞭解完老太太的情況,我暗自記在心裡,看來應多關注才行。

2月19日

容不得半點的鬆懈和馬虎!

“這是上午的辦證情況。”合肥市委辦公室的趙誌慶同志和我交班時,指著登記臺上的兩個本子說。

“二樓那位老太太上午出門了嗎?”我問他。

“沒出來。”

登記、測體溫、查出入證…… 忙活了一下午。下午5點左右,一位提著一小袋青菜的男同志走近防疫點。

“請您出示證件。” 我客氣地提醒他。

“房東沒有幫我辦證。”男同志回答。

“聽口音,您不是合肥人?”我問道

“我是無為縣人。”

“您有工作證明嗎?”

“有。”來者從口袋給我們掏出《疫情期間工作證明》。這位同志姓伍,在周邊一家物業公司工作,現租住在小區裡。

“您過年離開過合肥嗎?”我接著問。

“他是在這裡過年的,我們是鄰居。”正在接受體溫檢測的郭芝賢老人告訴我。

剛目送伍先生進樓,緊接著,一位老大姐又來到值守點。

“我去看我媽媽,她住在二樓。”原來這位老大姐叫葛進喜,是住在207室的曹老太太的大女兒。她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在合肥工作,每天都來看看老太太。

葛進喜前腳剛走,一位身穿保制掛著“疫情防控”紅袖章的“同行”,向我們出示了工作證後,又測體溫、又登記。來人叫葛宗勝,在一家保安公司上班,他是曹老太的小兒子。

但願姐弟倆能給非常時期,在家呆不住的曹老太送去親情的安慰,化解老人一顆寂寞的心.。

晚上,我和宋文萍在值守點輪流吃過快餐盒飯,便乘人員流動量少的空隙,翻開了《新冠病毒防控外來人員登記簿》、《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小區住戶登記簿》,逐一進行統計。

“這幾天返城外來人員明顯增多,一樓共有八間門市,其中幾家業主正在向有關部門申請復工營業……”

下午街道的兩位同志到值守點與我們交談時,透露出了轄區企業將逐漸復工的信息,看來抓好外來人員和返肥復工人員的居家觀察、提供相關服務工作任重道遠,容不得半點的鬆懈和馬虎!

編後語:

查出入證、測體溫、做登記…… 似乎並不難。可是就在這無數的瑣事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老共產黨員服務群眾的熱情、耐心。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嚴陣以待,為了守住群眾家園,許多人放棄休假,奮戰在抗疫一線上。無數像章佳斌一樣的黨員,雖然做的都是小事、瑣事。但是正是這無數的小事、瑣事,共同築成一道堅固的防線,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安全。

(賈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