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量在增量與減量之間來回徘徊,此次能否創新低,絕地逢生?

改革開放四十二年來中國紀特郵票的發行量一直在變化。沒有兩個年份是相同的。這裡的數據中,生肖票、小版和小本票發行量不計入平均發行量中。小型張單獨計算,1995年不計世乒賽小全張,單位均為萬枚。

發行量在增量與減量之間來回徘徊,此次能否創新低,絕地逢生?

四十二年來紀特郵票發行量的變化是一直是持續的,在增量減量中重複。1978-1980減量;1981-1982增量;1983減量,1984-1986增量;1987-1988減量;1989增量;1990減量;1991-1993增量;1994-1996減量;1997-1998增量;1999-2003減量;2004-2005增量;2006減量;2007-2008增量;2009-2011減量;2012-2016增量;2017-2020減量。其中增量的年份佔了20年,減量年份佔22年,基本上增量減量對半。

發行量在增量與減量之間來回徘徊,此次能否創新低,絕地逢生?

套票增幅最大的年份是1992年,和1991年相比增加了104%,排名第2至第5多的年份分別為1981年,1989年,1982年,1985年。而減量幅度最大的年份是1980年。小型張增幅最大的年份是1985年,這一年發行了熊貓小型張,1200多萬,而其他小型張還是三四百萬的量,這一沒小型張使得1985年小型張均量大漲。其後的漲幅最大的年份分別為1981年,1984年,1992年,1993年。而降幅最大的年份則出現在1986年。由此可見,80年代發行量的動盪幅度比90年代以及21世紀要大得多。發行量最穩定的年份是2009-2014,雖然每年都有變化,但漲跌幅度不超5%。

2017年開始了新一輪減量,雖然2019-2020年發行量未公佈完畢,但根據已經公佈的發行量來看,今年和去年的量的確減少了很多,其減量幅度和1999-2003差不多。但由於2016和1998年相比基數少了很多,所以最終發行量將會減到編年曆史新低。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