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原著和同名影視劇,先看哪個更好?

咪咕閱讀


我覺得先看同名影視劇更好。

因為,有時候看過小說原著,再看同名影視劇,可能會被劇氣死。

想當初《聽雪樓》定檔,我和幾個初中就開始看滄月武俠小說的姐妹激動得不行,預告片看了好幾遍,在群裡討論角色和可能出現的劇情直至深夜。然而劇播出後,強撐到了第二集,終於有人在群裡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這是我們看過的那個《聽雪樓》嗎?”

當然我這是舉例了改編得不太好的電視劇,和原著的劇情相差很大,角色關係也有較大的變動,導致一些真情實感的原著粉看劇會心塞。

因為看過原著的人,在心裡都會有一個基本的角色形象,如果演員選得不好,或者服化道不好的話,就會產生一個心理落差,如果劇情再魔改,那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相反如果是先看了劇,再因為劇而去看原著小說的話,那就是反著來的。

看完劇後讀小說,所有小說裡的人物都有了臉,代入感就很不一樣了。即使是有改編了的劇情,看書的時候也會想,哦,這是劇沒有的劇情,還挺有意思。

比如我自己在看完《陳情令》後才去讀的原著小說《魔道祖師》,當然啦,《陳情令》是改編得很成功的影視劇,對原著的還原度很高,所以很多原著粉也很滿意。

但一些劇情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在看的時候因為看過劇,所以對大致走向有了解,看得體驗不錯,而且看書時,每個角色都有了形象和臉。因為先知道了人物的關係和性格,看起原著來也能更深地理解一些劇情了。

所以於我而言,我覺得先看影視劇比較好。


一語話清歡


怎麼說呢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和你說下我本人的看法以及親身感受。記得剛看趙敏版的倚天屠龍記的時候真是覺得拍的真好包括金庸先生小說改編的電影我都覺得特別好看。我是91年的我基本沒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都是看電視劇,知道我一次和朋友探討哪個版本的笑傲江湖拍的好哪個版本的神鵰拍的好,後來一朋友說覺得拍的都不好。他當時只說了一句話書上寫的人劍合一電視能拍出這種意境麼?當時我確實是不屑一顧和嗤之以鼻的。知道這兩年才深有體會,這些年看過的小說鬥破蒼穹,大主宰,斗羅大陸,鬼吹燈都被改編拍電視了真的慘不忍睹。我個人的看法就是看過小說就不要去看改編的電視劇了反過來但是可以。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不胖的胖七


我覺得小說原著和同名影視劇,先看小說好一些;相信不少人、尤其是愛好閱讀的人都會認同此觀點吧。

第一:既然小說原著被改編為同名影視劇,說明小說原著一定寫的很精彩,非常值得閱讀;

第二:文字的魅力無窮大,小說原著可以給予我們無盡的想象;小說可以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命運安排,每個起承轉合、每個令人動容的細節、每一段精美的文字,以及所傳達的作者的價值觀等等,都值得我們去閱讀;

其次,經典的小說原著,不同的人閱讀,一定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解讀,和而不同,這個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第三:相對於小說原著,看同名影視劇的優勢是,會更輕鬆更有畫面感一些;有意思的是,影視劇是通過導演,編劇的解讀、以及演員的二次加工呈現出來的作品;

看影視劇時,可以和小說原著對比,看看有哪些出入,有哪些更有意思的編排和構思,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譚小萌boy


小說原著和同名影視劇。我覺得先看同名影視作品更好。

先看小說:

劇情瞭解的更全面

看了小說原著,全部人物情節都可以瞭解的清清楚楚。現在的同名影視劇基本都會被改變過很多。而看小說的話能夠幫你捋清楚所有的人物關係和情節的發展,即使影視劇改編較多的話,基本都可以明白其中的情節。不至於滿頭霧水。

但是看過小說的人一般會對改編的影視作品要求特別高。例如《鬥破蒼穹》中鬥氣化馬,這是所有看過小說的人都覺得不能接受的,鬥氣化翼這個是多麼好看的,多麼厲害。可是改編之後感覺被削弱了很多實力和畫面,頓時就引來了無數的吐槽。

先看影視劇:

先影視劇有一個好處就是,我覺得代入感會比較強。因為影視作品中的角色的代入可以讓小說更加有畫面感,就像《誅仙》改編的作品《青雲志》,看完之後,再去看《誅仙》,這本小說就會很自然而然的將裡面主角的長相、神情、動作帶入到小說裡面,這樣的話,就會增加閱讀小說的體驗性。



先看影視劇可以提早有個人物角色代入,如果你先看小說的話就會在你自己腦海中有一個人物出現。如果想像中的主角和電視劇拍出來的主角形象不一致,那麼就會影響自己整個影視劇觀看的體驗,無法客觀的評價這部影視作品。

所以還是先看影視作品比較好。


嗯嗯sun


個人感覺必須要先看小說!

小說會寫的很具體,因為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讓作者把他想抒發的情感都抒發出來,並且語言優美,辭藻華麗。但是電視劇和電影自然是有出入的。並且不一定會百分百的把作者想要描述的,或者是觀眾心裡的那個主角所表達出來。比如《青雲志》碧瑤和張小凡的角色。當時電視劇出來的時候我還感覺有點不太符合原著,但是感覺還可以。因為畢竟特效很燒錢[捂臉][捂臉][捂臉]。看了電影版的《誅仙》之後我感覺還是電視劇好看呀!因為電影的時間屬實是太短而且劇情也太倉促了些。

《將夜》誒呀,這個劇看的時候有一點點的失望,畢竟可能是小說作者文筆太好了。幾場重要的打戲寫的超級精彩,之後看感覺不太過癮。但是理智告訴我電視劇拍成這樣真的可以了[大笑][大笑][大笑]。但是我不得不說《將夜2》裡面男主變成太監拍了出來真的是我意料之外。總得來說還可以。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部劇是我最最滿意的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裡面的夜華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是接受無能,後來我就瘋狂打臉了。那就是我心中的夜華呀!楊冪的白淺和素素演的也非常好,各種情節處理的非常好,是我這個小說迷可以理解的。[玫瑰][玫瑰][玫瑰]就我而言超級滿意的一部電視劇。

《錦衣之下》小說和電視劇都是走喜劇風格的,本身就是很輕鬆的畫風,所以本身還是可以當成一部新的電視劇看的。很好看也很成功!

《慶餘年》電視劇拍的非常精彩也非常好,但是小說寫的更加嚴謹而且小說會讓讀者反覆推敲琢磨。電視劇的選角也非常好👌🏻。值得一看並且不會讓大家失望。







麥兜兒king


雖然小說原著跟同名影視兩者都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看小說的話只能按小說內容去遐想一下,憑我們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成畫面,幻想。但是如果把小說拍成電視或電影的話,那就略過了用腦想象的過程,雖然電視中會少了很多詳細劇情,卻可以省下太多的遐想。我之前有個很喜歡看小說的舍友,一天到晚除了看小說就是看小說,走路看,吃飯看,每天下班後洗完澡後也是看到凌晨兩三點,一到上班就是無精打采的樣子。小說這東西好看是好看,特別傷神,還傷腦,還會上癮。像我就是,沒接觸小說之前,不知道小說這東西是個什麼鬼,長大了才發現是跟書一樣可以看的,只是閱讀的內容跟情節不一樣罷了,還很長……,也可以拍成影視劇來看,有一天心血來潮,跟同學借了本集數不是特別長的小說來看,剛開始沒耐心看,後面看了裡面的情節描寫得非常好,字裡行間的比喻也被作者運用得不錯,花呀,草呀,樹呀,風之類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的寫作手法。就耐著性子看完了那一本,後面兩天又管我同學借了兩三本來看,都是集數很長的,每次提醒自己看完了這章就不看了,下次接著看,但是小說裡面的情節說服不了我,搞得我那幾天看小說看了幾個通宵,都是凌晨晚上很晚才睡,澡也是拖到很久才洗。後面我意識到這樣不行。就把小說給戒了,再好看的小說也堅決不去碰它,還安慰自己說,與其沒日沒夜,廢寢忘食的看小說,還不如多花時間在其他有用的事情上面。又或者多看幾本有用的書籍。實在想看,還不如偶爾看看電視即可,反正現在好多電視都要衝會員,不充就看不了,這樣也可以抵擋我想看又看不了的心,說服力也行得通。所以說如果拍成影視的話,我覺得挺好的,正是因為我以前也是個書迷,喜歡看小說,但自從發現很多小說都拍成電影電視劇,我就改成看影視了,就是看得少。雖然少了很多小說裡詳細的描寫劇情,但我覺得還是不錯的,最起碼你不用憑空想象打鬥的畫面,那種激烈澎湃的場面。那如果不拍成影視,那在看小說上花費的時間跟精力就更多了,你想啊,走路看,吃飯看,下班看,成了什麼樣了,都入魔了都。拍成電影電視劇,節省時間,一次性看完,還有空餘的時間做其他事。因為影視的話是用真人演繹的,是由我們的男女主演員把小說裡面的劇情給演活了出來。就像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來講:雖然作者寫的這部小說我已看了無數回了,看小說的時候,你有遐想到這麼激烈澎湃的情節嗎?能遐想到這麼精彩有趣的情節嗎?估計得想破了腦袋才能遐想到吧!但在電視劇裡看的就是不一樣。導演也很用心的把小說裡的情景用實物實景給拍了出來,完美的呈現給觀眾看,導演組跟演員以及背後的工作人員的付出跟艱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亦晴子157


我們欣賞文字類文藝作品時都會腦補出一個和自己生活環境相雷同的畫面,這就是所謂的一千個哈姆雷特。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盡相同。這就牽扯到一個先入為

當然,這部電影和原著的關係並不算很大,它是改編於萊昂納爾·威格拉姆的同名漫畫,因此對角色的改動比較大。不得不說,人們對待三維的影音的敏感程度還是高於二維的文字。當我再去看柯南道爾的原著時,莫不感覺這裡的福爾摩斯死氣沉沉。《血字的研究》裡就剩下一個叼菸斗,看指紋的形象。我已經注意不到電影對原著未完成的細節了

當我們對原著有了瞭解甚至是深刻體會的時候,我們對不遵從我們腦海中藝術形象的影視作品都是排斥的。眾口難調的深層次原因就在這裡,影視作品如果想成功,必須把所有的藝術形象抽撥出共性在進行創作。所以綜合來看,影視再原著,可以激發我們閱讀原著的興趣,至少能讓很多沒有經歷過閱讀原著的人們把書撿起來;原著再影視,風險很大,如果有碰上有對原著理解程度更深的觀影者,這部電影基本上在口碑上就完了。對於受眾,原著和影視無論先後,都是好的,兼得還是可以的。但對於影視從業者,還是先把原著給消化消化吧。


馨與曖


我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吧!

個人覺得應該先看影視劇。因為迄今為止拍攝的同名影視劇都會和小說原著有很大的出入。

看小說原著是根據小說的劇情在自己腦海裡構思出的畫面,影視劇再怎麼拍也拍不出那種代入感。

如果先看小說原著再看影視劇的話可能會毀了你對喜愛小說的熱愛,而先看影視劇的話你既可以大概瞭解整篇小說劇情又能知道自己對這篇小說的感興趣程度,從而再決定是否看小說原著以構思出更完美的劇情。



毒其所好


我個人建議還是先看小說原著,再看同名影視劇

因為很多同名影視劇拍出來不一定能高度還原小說原著,達不到該有的效果,甚至可能會毀原著,這樣一來如果先看影視劇的話會給觀眾留下刻板印象,讓觀眾失去想看原著的慾望

並且相信很多人看小說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在潛意識裡塑造出一個形象很好的角色,這樣才會讓讀者有動力去看同名影視劇,如果官方挑的角色形象沒有達到觀眾期望,那他們再去讀小說的時候,潛意識裡影視劇角色形象會投射到小說中

所以建議先看原著小說,畢竟同名影視劇源於該小說,小說不佳,那劇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但如果同名影視劇拍會了,但小說很好,你可能就會失去看原著的興趣,從而失去能看到一本高分小說的機會


虎子很奈斯


小說是通過文字的方式給予讀者無限遐想空間的,例如小說《將夜》中,寧缺利用都城大陣擊退知守觀觀主陳某,描寫的驚心動魄,看的時候,腦中浮想了很多種打鬥的場面。


但是在看完電視劇後,這種打鬥的場面,就被定格了,我們的聯想就被固定在這種模式之下,所以在看完小說之後,在看同名改編的電視劇,因為已經瞭解過劇情,想象過無數次的激鬥場面,所以就會對劇情產生排斥。

依據我個人感覺呢!看完小說後,就不要在觀看電視劇了,因為小說已經用文字詳細的介紹了各個細節,我們也聯想了很多激烈的場面,在反過來觀看特效,肯定達不到了那種效果了。


看完電視劇就不看小說了,看完小說就不看電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