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效果顯現:今天合肥巿11例出院,累計治癒率56%,無危重症病例

2月21日,合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工作再傳好消息,11名確診病例經醫院專家和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達到臨床出院標準,邁出醫院大門。至此,全市累計治癒出院病例97例,治癒率達到56%,無危重症病例。

救治效果顯現:今天合肥巿11例出院,累計治癒率56%,無危重症病例

累計治癒出院病例中:市傳染病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42例,市濱湖醫院13例,市二院12例,安醫大一附院20例,安醫大二附院3例,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2例,省二院5例。出院病例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既有5歲的幼兒,也有75歲的老人,其中:10歲及以下2例,11-20歲3例,21-30歲20例,31-40歲19例,41—50歲29例,51—60歲17例,61-70歲3例,71歲及以上4例。

  記者瞭解到,能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關鍵在於採取了早發現、早治療、精準治療的對策。

  構建管控有力的聯防聯控體系

  早在去年12月份,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就要求市衛健委,密切關注武漢疫情,未雨綢繆,“早行動、早部署、早準備”,制訂應急處置預案,積極謀劃籌備全市防控工作。

  1月16日,合肥市衛健委成立新冠肺炎防控處置工作領導小組。1月17日,合肥市尚未發現疑似病例時,就明確市濱湖醫院、市二院、市傳染病醫院等3家市級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要求市疾控中心根據疫情發展態勢隨時啟動送檢樣本的檢測和報告工作。1月20日,成立由15名專家組成的醫療救治專家組和由8名專家組成的防控專家組,對全市醫療機構開展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工作進行指導、培訓。得益於大量、有效的前期準備,合肥市送檢了全省第一例有效樣本,確認了我省首例疑似和確診病例。1月21日,全市報告首例似病例後,合肥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強化防控措施。大年三十晚上,安徽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市委書記宋國權主持召開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聯席會議,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對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作全面分析研判,對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救治病患贏得了至為寶貴的關鍵時間。

  多措並舉,實現“五早”管理

  任何疾病都有救治的黃金期,新冠肺炎作為新發傳染病,更能體現時間就是生命,只有“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為落實“五早”要求,合肥市堅持三管齊下:

  一是突出重點人群管控。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三防三查三加強”和“三個緊盯”工作要求,突出春運重點時段、突出有確診病例的重點區域、突出武漢來肥人員、突出近期有武漢經歷返回合肥人員,在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客運站、碼頭等各類交通出入口,設立體溫監測通道,周密細緻做好監測、排查、預警工作,確保重點人群第一時間得到管控。

  二是強化發熱門診管理。及時印發加強發熱門診管理的緊急通知,有效規範發熱門診發熱病人的登記、診療、留觀等管理制度,自1月22日起,每日統計全市36家發熱門診接診信息和留觀人員信息,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數據資源局加強對發熱門診接診信息分析整理,各縣(市)區、開發區組織鄉鎮(街道)、公安派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建立聯動機制,確保對發熱病人一律留觀到位。有效保證了“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三是全面開展核酸檢測。依託合肥現有第三方檢驗機構資源優勢,合肥市在全省率先組織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全面開展核酸檢測,截至2月21日11時,已累計採樣4550人次,檢測4492人次。“早診斷”要求得到全面落實,也為“早治療”奠定了堅實基礎。

救治效果顯現:今天合肥巿11例出院,累計治癒率56%,無危重症病例


  以最精的醫護力量,強化病患救治

  合肥市全面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等“四集中”要求,堅持底線思維,“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全面動員,開挖潛力,通過對單體建築隔離或新建病區,3家市級定點醫院收治能力由最初的104張增加到540張。充足的救治力量保證了應收盡收,所有在縣級醫院首診的疑似病例確診後,第一時間即可轉送省、市級定點醫療機構救治,既做到“早治療”、也實現“優質量”。

  各定點醫院堅持選派最精幹的醫護力量,組建救治小組。對重型、危重型患者實行“一人一案”精準治療,建立包保責任,落實隨時報告、隨時專家聯合會診制度,確保重症病例得到早發現、早干預,有效降低了危重型、重型患者比例。同時,充分發揮合肥科技資源優勢,及時運用中科大等科研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導臨床治療,並引入中醫藥參與救治,有效維護了患者健康,實現了“提兩率降兩率、三降兩少”的既定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