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你會不會經常有挫敗感?

only135028594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回憶起小孩出生後,剛做父親時,雖然故作鎮定的幫著忙,內心其實還是有些慌亂的。

說起近一年的育兒之路,成就感和挫敗感常常相伴隨著,你會為孩子第一次發出“baba”的音節而高興,也會對他無緣無故長時間哭鬧而抓狂;

你會被他“無牙”的笑容感染,也會因為看到他病怏怏的臉龐而心焦。但孩子就是孩子,你不可能要求他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地陪伴他長大。’

我們家是我和妻子主要帶小孩,妻子是全職媽媽。剛開始,由於孩子出生前缺乏育兒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遇到不知名的狀況,就翻書和上網查資料。

這時候,手忙腳亂不說,還因為信息不準確不全面,需要與妻子討論,向有經驗的人討教。如果遇上大半夜就更累了,頭暈眼花睡不好,還得應對小嬰兒一晚不停的哭鬧聲,隔天工作都沒了精力和頭腦。後來學會了多觀察孩子,有了一些經驗和方法,遇事就鎮定多了。

還有一部分挫敗感來自於我們的父母,上代人的某些育兒觀念真的很難與之達成一致,不歡而散還算好的,有幾次都發生了爭執。

比如,很多家長遇到過小孩出溼疹的情況,特別在夏天,小寶寶臉上背上都紅了,癢得不舒服,又無法訴說,只能抓撓和哭鬧。現在的育兒觀念是給寶寶皮膚進行適度清潔和保溼,注意手部衛生,給寶寶降溫,不能怕著涼捂得太熱,嚴重時去看皮膚科,適量外用藥。

這時候我們的父母和突然冒出來的七大姑八大姨送來一堆土辦法,讓你用去金銀花之類的水洗皮膚、給寶寶喝中藥、忌口……甚至還有針灸。我聽到要給才兩個月大的寶寶喝中藥成分沖劑,當時就拒絕了,但仍然平靜地向父母們解釋和看科普文章,可是老人們半點聽不進去,制止後還大怒,最終升級到指責我們不會為人父母、害孩子,弄得我們很無語。

還好我們堅持立場,選擇科學的方法,並及時帶孩子去看病。聽到醫生的診斷和說明,才為這場“戰爭”畫上句號。

還有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原因,則來自於我們自身。養育孩子的過程充滿了艱辛,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跟以前單身時、結婚後有了很大變化。

首先是身體上,小嬰兒沒有固定作息時間,吃奶、排便、睡覺、哭鬧,你全得按他的規律來辦事,最初的幾個月真是日夜顛倒,天天缺覺。即使現在大點,大部分的夜裡還得餵奶。遇上小孩病了,更是白天夜裡都無法好好休息。當小孩學會爬行、走路、跑步,面對眼前的世界興趣大增後,那大人更是要拼上體力去保護和引導。

身體上的勞累可以靠休息緩解,心理上的落差,甚至是抑鬱才真正可怕。之前瀟灑度日、輕鬆愜意的兩個人,要放棄個人愛好、業餘時間、休閒時光,全勤投入帶孩子,每天都是奶瓶、紙尿褲、成堆的髒衣服,沒有變化,日復一日。

一位朋友的妻子曾多次因為孩子無休止吵鬧、沒完沒了的家務事、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不體諒,弄得崩潰大哭、拒食、不管孩子,此時只能收拾好心情,安撫妻子的情緒,哄好無助的孩子,到頭還得繼續工作。

育兒路上我們遲疑過、迷茫過、跌倒過、爬起來繼續過,看到孩子可愛的小臉,握著他柔軟的小手,聽他咿咿呀呀的言語,我們痛並快樂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個性化家庭教育


回憶起小孩出生後,剛做父親時,雖然故作鎮定的幫著忙,內心其實還是有些慌亂的。

說起近一年的育兒之路,成就感和挫敗感常常相伴隨著,你會為孩子第一次發出“baba”的音節而高興,也會對他無緣無故長時間哭鬧而抓狂;


你會被他“無牙”的笑容感染,也會因為看到他病怏怏的臉龐而心焦。但孩子就是孩子,你不可能要求他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地陪伴他長大。’


我們家是我和妻子主要帶小孩,妻子是全職媽媽。剛開始,由於孩子出生前缺乏育兒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遇到不知名的狀況,就翻書和上網查資料。

這時候,手忙腳亂不說,還因為信息不準確不全面,需要與妻子討論,向有經驗的人討教。如果遇上大半夜就更累了,頭暈眼花睡不好,還得應對小嬰兒一晚不停的哭鬧聲,隔天工作都沒了精力和頭腦。後來學會了多觀察孩子,有了一些經驗和方法,遇事就鎮定多了。

還有一部分挫敗感來自於我們的父母,上代人的某些育兒觀念真的很難與之達成一致,不歡而散還算好的,有幾次都發生了爭執。


比如,很多家長遇到過小孩出溼疹的情況,特別在夏天,小寶寶臉上背上都紅了,癢得不舒服,又無法訴說,只能抓撓和哭鬧。現在的育兒觀念是給寶寶皮膚進行適度清潔和保溼,注意手部衛生,給寶寶降溫,不能怕著涼捂得太熱,嚴重時去看皮膚科,適量外用藥。

這時候我們的父母和突然冒出來的七大姑八大姨送來一堆土辦法,讓你用去金銀花之類的水洗皮膚、給寶寶喝中藥、忌口……甚至還有針灸。我聽到要給才兩個月大的寶寶喝中藥成分沖劑,當時就拒絕了,但仍然平靜地向父母們解釋和看科普文章,可是老人們半點聽不進去,制止後還大怒,最終升級到指責我們不會為人父母、害孩子,弄得我們很無語。


還好我們堅持立場,選擇科學的方法,並及時帶孩子去看病。聽到醫生的診斷和說明,才為這場“戰爭”畫上句號。

還有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原因,則來自於我們自身。養育孩子的過程充滿了艱辛,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跟以前單身時、結婚後有了很大變化。


首先是身體上,小嬰兒沒有固定作息時間,吃奶、排便、睡覺、哭鬧,你全得按他的規律來辦事,最初的幾個月真是日夜顛倒,天天缺覺。即使現在大點,大部分的夜裡還得餵奶。遇上小孩病了,更是白天夜裡都無法好好休息。當小孩學會爬行、走路、跑步,面對眼前的世界興趣大增後,那大人更是要拼上體力去保護和引導。



身體上的勞累可以靠休息緩解,心理上的落差,甚至是抑鬱才真正可怕。之前瀟灑度日、輕鬆愜意的兩個人,要放棄個人愛好、業餘時間、休閒時光,全勤投入帶孩子,每天都是奶瓶、紙尿褲、成堆的髒衣服,沒有變化,日復一日。


一位朋友的妻子曾多次因為孩子無休止吵鬧、沒完沒了的家務事、家人的不支持不理解不體諒,弄得崩潰大哭、拒食、不管孩子,此時只能收拾好心情,安撫妻子的情緒,哄好無助的孩子,到頭還得繼續工作。

育兒路上我們遲疑過、迷茫過、跌倒過、爬起來繼續過,看到孩子可愛的小臉,握著他柔軟的小手,聽他咿咿呀呀的言語,我們痛並快樂著。


閉家鎖的紅楓


會。父母都是未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的,對於突如其來的孩子剛開始都是手足無措的,但是在孩子教育的這條道路上真正的困難其實只是剛開始。比如;領居家小孩明明放學的時候,看到媽媽去接他還很開心,他開心的跟小夥伴們一個一個的說再見,然後,一個轉身,他就鬧情緒,鬧著不走,不換衣服,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苦惱中被媽媽抱入車裡。

有沒有一種感覺“前一秒還是大晴天,下一秒直接變成寒風刺骨的冬天了,”孩子的情緒是不是讓家長很無奈,很挫敗呢?

一般情況家長的挫敗感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就是懷孕時自己看了好多好多書,但當孩子真正生下來以後,卻發現孩子完全不照著書本走,做媽媽的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焦慮,但是又無從下手的這種感覺會讓媽媽產生很濃的挫敗感。

2、忽視夫妻關係。有了孩子後,做媽媽的難免會對孩子的關注多一點,致使忽略了老公的感受,慢慢的兩人的關係會有點疏離。

3、婆媳關係緊張。當有孩子後,婆婆要是幫忙看孩子的話,婆婆跟兒媳婦之間容易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分歧,容易造成婆媳關係緊張。

正確調整的方法:

1、首先要接納自己、允許自己平凡、允許自己失敗。沒有一個媽媽在孩子生下來就能夠熟練上手的(除了二胎寶寶),他們都是由不會到會的,所以不要強迫自己一定要做好。

2、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不要忽視丈夫。每天留出半個小時夫妻之間的專屬時間。

3、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做到睜隻眼閉隻眼了,長輩幫忙照顧孩子也是為了幫忙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在一塊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絆絆的,如果有什麼不滿不要直接表明,有事可以先找丈夫商量,由他去說服婆婆。


陶玲家庭育兒親子顧問


是的,經常有挫敗感,特別是在育兒初期!我本人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教育失敗史,所以在還沒有結婚生子前,我就發誓將來一定要用一種公平、尊重、有愛的方式去教育我的孩子。有了寶貝以後,我從碎片化的育兒知識中慢慢過渡到了系統的學習中,特別是看過一本名叫《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當時網上的暢銷書後,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難以置信在中國,在離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人有一個團隊她們所信奉和使用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就是我一直希望我的原生家庭給予我的!那幾日我輾轉難眠,興奮至極。從此以後便想盡一切辦法跟隨這個團隊開始了我的育兒學習之路。可是,即便初衷統一,但後期的學習中還是顛覆了我過去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就像一個人堅持跑步有益健康並堅持了三十餘年,但有一天突然有醫生告訴你現在心臟出現了嚴重問題,而原因就是常年堅持劇烈跑步導致的後果時,你驚訝、震撼、難以接受,完全顛覆你的牢不可破的觀念一樣,你需要一個慢慢慢慢停下腳步不再跑步的過程,並用其它方式代替過去的鍛鍊時間,而且這種方式還可以修復你之前因為跑步造成的心臟損傷。 這一切的轉變讓我在育兒前三年內出現層出不窮的挫敗感、無力感、無能感(現在這種挫敗感雖然還有但已經越來越少了)。失敗時,我一次又一次地哭泣,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一次又一次地痛心疾首,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是愛的力量讓我堅持,是愛的勇氣讓我不放棄,是對生命的敬仰讓我勇往直前!如今感慨:育兒路上自己成長了、突破了、統一了、和諧了,教育孩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以育兒先育己,己成兒便成! 祝福每一個爸爸媽媽們都能滿懷愛心地陪孩子走過這個神奇的育兒之旅,堅信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沒有永遠的挫敗感,為培養出那個我們想要的孩子一直努力,永不放棄!


雯雯1490992


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挫敗感還是不那樣的敏感。每天照顧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反正他也不會說,每天自己忙於生計,沒有太多時間來關注孩子。

可是後來孩子入托後,只照顧孩子的一日三餐就不夠了。在幼兒園裡,孩子學到了知識有了自己的看法。慢慢的變的有點小大人的感覺。一次他調皮的不行,我生氣打了他,他哭著說“媽媽你錯了,老師說了不能打小孩。你給我道歉”。我第一次發現孩子的這樣思維方式,感到特別的震撼。我在家裡很少跟他溝通這方面的知識。我說了一聲“兒子對不起,媽媽錯了,我不該打你”。兒子聽到了我的道歉止住了哭聲。



還有兒子在幼兒園裡開始接觸拼音了。我上學時普通話就是個,弱點,我都不敢來輔導孩子,孩子在幼兒園學的東西老師回家讓再次重新讀寫。每次孩子做作業時我不是用字典就是打開百度,查準確了再帶著孩子讀,真是覺的好累,同時也覺的效果不是那樣高。孩子剛接觸新鮮事物接受能力也不是那快。我也不敢發脾氣,我若是發脾氣了,四周多的兒子又該給我這個媽講道理。


說到這裡我覺的我這個媽媽好失敗,同時我也覺的好幸福。兒子他小小的年紀能跟大人講道理,能捍衛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的利益。換個角度來看兒子,心裡還是有幾分欣慰呦。


貝樂媽成長記


育兒路上我會有挫敗感,而且經常有。我有倆寶,女兒七歲,兒子五歲,每每看到他們歡聲笑語,都會覺得自己很幸福,但等他們出現一些問題時,我都會感覺自己這個當媽的,做得不好,不稱職,很失敗。印象深刻的有這樣幾件事:

第一件是女兒有一次生病,當時三歲,因為學校教師緊張,領導不願意給假,孩子在社區診所打了五天點滴,都是他爸爸陪同,看護,而我只能晚上抱抱她,照顧一下。

其次就是自從生完寶寶,我感覺我的脾氣變大了,暴躁易怒。有一次和老公吵架,當時因為太生氣了,忘記避開孩子,現在只要我們談話聲音變大,兒子會說:“你們別說了,媽媽,你和爸爸不要吵架。”每次孩子這麼說,我都會覺得自己好失職,不是一個好媽媽。

所以,我現在會經常反思,多聽些其他寶媽育兒的好方法,加以借鑑,也會經常反思,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奇思妙想。


寶媽知事


我個三歲孩子的媽媽,我感覺自己有挫敗感,有時候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1.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孩子沒出生前,我想象自己會做一個好媽媽,一個有耐心的媽媽。孩子出生後,反正這一切都是徒勞。

孩子沒完沒了的哭泣,白天不睡覺晚上很精神,吃東西非要從每個盤子裡都抓一點,弄的全身髒兮兮的。

我開始好好勸勸,後來就忍不住了,對他大吼大叫,還會說:“我要把你扔掉”這種話。後來想想覺得自己不算是個合格的媽媽,應該耐心一點溫柔一點。

2.不知不覺的跟別人攀比。懷孕的時候跟人比誰的肚子大,比誰吃的多,還會拿著B超單子看發育指數。

生下孩子後,比孩子體重,長相,皮膚,比誰家孩子會爬的早,會走的早。等到一歲後,比誰家孩子會背的古詩多,認字多等等。

我真是個焦慮的媽媽,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強,如果稍微被比下去,就覺得有挫敗感。

3.因為自己的全職媽媽,所以在經濟上有些不自信。我一個人帶孩子,老公上班,賺的錢可能相對要少些。

每當聽到別人家買了幾套房子,換了多少萬的車,孩子在城裡上了最好的幼兒園的時候,我內心是羨慕的,畢竟我生活在農村,經濟條件不能跟人相比。

但是轉念一想,給孩子多些陪伴就是最好的愛,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是給家庭做貢獻了。

其實每個新手媽媽,可能都急於求成的想證明自己是個好媽媽,想讓自己孩子更優秀,所以有些急於求成。

其實媽媽和孩子的相處要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天性,慢慢的加以感化。


小喵談情


我想不管多成功的媽媽或爸爸,在育兒的路上或多或少都有過挫敗感吧。

我也一樣,就是那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曾經我一度以為我有小孩了要怎樣怎樣,絕不像我們的父母般對待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都優秀等等。我想這應該也是每個人做父母之前的美好願望吧。然後事實呢,當懷上他/她們時的忐忑不安,到他/她們乖乖落地時的驚慌失措,還有成長路上的一系列問題,都會讓我在不知不覺間,覺得自己好渺小。



有時覺得養孩子,就似你護養的花草,除了要了解它們的習性外,還要你悉心照料,要不你別想它們給你一燦然。就說我的倆娃吧,不管大小都讓人不省心。

大的小時候雖然討人喜歡,可脾氣大、倔,有時候還有點驕傲,且跟男孩子般坐不住。於是受的磨難也多。生下一個多月就住院了一次;3歲多時眼睛被人打到,又住院一次,如果不是現今醫療條件好,差點那眼睛就沒用了;還有貪玩去井邊玩,掉下去了,如若不是一老人家瞧見,也差點沒命,額~此外大大小小的其它就不多說了,反正搞得我是心力憔悴。一路上膽顫心驚。心想,“怎麼我養孩子就這麼多事?”



小的吧,雖然沒大的驚險,可學習成績成了我就大的難題。小時作業老是不肯做,你說她還生氣。記得有一次是暑假吧,她不肯做作業,我多說了她幾句,她倒好,找一個地方躲起來。害我到處找,嚇到我是出了一身冷汗。因為,那是在一個商場,下面的街道人來人往很多。你們說偌大一城市她要是走丟了,我往哪走。甚好,她還不笨,也沒那麼膽大,躲在商場後面沒人開的檔口裡。嗚呼!


在我看來這養人,就似守江山。就像他們說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育人也是一樣,你生下他/她們容易,不過從生死關打一個轉就生下來了。可要扶養好、教育好他/她們難啦。

不知道諸位,在育兒的路上又遇到過什麼難題呢?你們也似我般有過挫敗感嗎?歡然大家在評論端留言評論。謝謝!


極品媽媽


首先是身體上,小嬰兒沒有固定作息時間,吃奶、排便、睡覺、哭鬧,你全得按他的規律來辦事,最初的幾個月真是日夜顛倒,天天缺覺。即使現在大點,大部分的夜裡還得餵奶。遇上小孩病了,更是白天夜裡都無法好好休息。當小孩學會爬行、走路、跑步,面對眼前的世界興趣大增後,那大人更是要拼上體力去保護和引導。


瀟灑人玍


何止是有啊,是經常有!

可能我是因為太愛自己的寶寶了,所以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到位,做的不夠好,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或是拿孩子沒辦法的事情更加的挫敗。

  • 孩子不好好吃飯,怕影響孩子的生長,就把責任怪罪在自己不能弄明白寶寶的胃口,不能很好的照顧寶寶

  • 孩子吃飯吃的好,又怕孩子吃多了積食,不舒服,總覺得自己沒有專業知識

  • 孩子不聽話生氣大哭,自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聲吼叫,甚至打罵,過後就後悔,覺得自己的做法會影響孩子,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內心十分的挫敗

  • 剛收拾完的東西孩子給弄亂了,滿腔的怒氣一下撒到孩子身上,過後又是很焦慮

我經常感覺到很無力,尤其是在哄睡的時候,有時候到了睡覺的點了,孩子也困,但就是折騰著不睡,我又怕孩子睡的晚了不好,所以就越來越著急,發火吧也沒什麼用,不發火吧真的是氣的不行,這時候特別希望自己是育兒方面的專家。

育兒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誰都不是聖人,都有處理不好問題的時候,關鍵是能夠變得越來越好就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放輕鬆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