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十六世紀的伽利略,十七世紀的牛頓,十九世紀的愛因斯坦

,這三個人總是會被後人放在一起說的,這是因為他們擁有超越人類的智慧,並且他們將自己的智慧運用在了造福人類的事業上,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因為他們的努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衡量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不僅僅要從他為科技事業做出的貢獻來看,他們的精神面貌,個人信念也應被重視。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愛因斯坦曾說:“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言出必行,他生前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譽為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死後無償捐軀,願意用自己的肉體為醫學界的發展做出貢獻。他不僅有天才的思維,更具有人性的光芒。他被後人推崇,敬仰是不容置疑的。

一、愛國志士心繫祖國,兩邀愛因斯坦訪華

愛因斯坦的一生充滿榮光,常年生活於歐洲的他也曾探訪過亞洲,而那時,新中國還未成立,中國的科技事業百廢待興。無數文人志士,愛國者都在為中國的前景做謀劃,袁觀瀾也不例外。1920年前教育部次長袁觀瀾在德訪問,同時代表北京大學向愛因斯坦發出了訪問中國的邀請,然而愛因斯坦並沒有接受這次的邀請。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愛因斯坦的拒絕無疑讓國人有些失望,但愛因斯坦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掌握著廣泛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只要能把他請到中國,無疑會為中國的科學事業起到推波助瀾的強大作用。

中國沒有放棄對愛因斯坦的邀請,愛因斯坦也從未辜負世人的期望。1921年中國代表蔡元培在訪德時再次邀請愛因斯坦來訪中國,愛因斯坦也在同年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這項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然而讓國人再次失望,愛因斯坦又一次拒絕了訪問中國,他表示自己將訪問美國。同時他又給了中國人名一絲希望,他說:“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前往中國了。”一次的失敗說明不了什麼,只要堅持總會看到成果。你又怎知愛因斯坦不是因為被國人的堅持和盛情所打動最終來到中國呢?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二、難以籌集的“出場費”

1922年愛因斯坦終於決定訪問東亞,縱然他是天才也難以逃脫世俗的羈絆——他需要錢來維持肉體的運行。他每次出訪都會提前談好出訪該國的“出場費”,蔡元培自然知道這也是尊重科學家的一部分,所以蔡元培在給愛因斯坦的信裡首先表明對愛因斯坦有意訪華的感激以及對愛因斯坦的欽佩之情,並在信裡承諾將提供其食宿以及每月一千元的補助。對比同時期魯迅先生在北京用三千多銀元買的四合院,給予愛因斯坦的補助已經相當高了。

但愛因斯坦卻不這麼認為,愛因斯坦在回信中表示自己希望費用是一千美元而非一千中國元。

按照當時的匯率算下來,這樣高的“出場費”已經大大超出了北京大學的支付能力,蔡元培焦頭爛額,一方面他極力希望愛因斯坦能來到中國從而推動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滿足愛因斯坦的需求四處籌集資金。幸運的是梁啟超同意了本次資助,於是蔡元培立即向愛因斯坦回信,表示願意接受愛因斯坦的提議。最終愛因斯坦回信:“擬於新年後到北京。”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三、“愛因斯坦效應”的丟失

曾在更早之前愛因斯坦接受了日本改造社的邀請前往日本講學,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前往日本,途中乘坐“北野丸”號抵達上海,但是歡迎愛因斯坦的代表涉及多個國家,中國卻是最為熱情的那個國家。然而愛因斯坦不過是到上海歇息罷了,他並沒有滿足中國人明的願望在中國進行一次演講,更甚是學術交流。無端有些澆滅了中國人的熱情。

隨後愛因斯坦訪問日本,一待就是四十三天。四十三天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卻足以對日本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自他訪問後,日本對相對論的研究更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日本的理論物理學研究開始了一個長足的進步,甚至日本成為第一個制定原子彈研究計劃的國家。日本人稱之為“愛因斯坦效應

”。

愛因斯坦在日本撒下了科學的火種,卻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愛因斯坦訪華計劃流產了。日本受到愛因斯坦效應影響的同時,中國卻永遠的失去了這次寶貴的機會。因為這是愛因斯坦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來訪東亞。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作為中國的傑出教育家,蔡元培清楚的知道,這樣的一位科學家對中國教育以及科學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不得不多次放底姿態,提醒愛因斯坦不要忘記約定,一定前來中國。但大概因為款項溝通的問題,愛因斯坦一直以為北大可能籌不到講好的費用,最終將原本用來訪華的時間留給了日本。

四、究竟是什麼致使中國丟失最後一次機會?

1922年12月29日愛因斯坦回到了上海,這是他第二次來到上海也是最後一次來到上海,所以這也是中國人民最後一次抓住他的機會。然而事實上愛因斯坦這次來到上海是受到在華猶太人的邀請,要知道二戰期間充滿愛心和同情心的上海人,曾經向當地的猶太人伸出過援手,而愛因斯太正是一名猶太人。

想必當時的經費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愛因斯坦只在上海停留了兩天

便坐船離去。僅僅是因為經費問題,而讓中國損失了最後一次和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交流機會,這無疑令人嘆息。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愛因斯坦兩次訪問上海後,他敏銳的發現當時中國社會隱藏在光亮之下的黑暗與腐朽。他在旅途日記中這樣寫道:在外表上,中國人受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勤勞,是他們對生活方式和兒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們要比印度人更樂觀,也更天真。但他們大多數是

負擔沉重的 男男女女為每日五分錢的工資天天敲石子。他們似乎魯鈍得不理解他們命運的可怕。並且在其中,他兩次提到過: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著,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愛因斯坦放棄了訪華呢?是經費不足嗎?還是說是人性的愚昧呢?或許二者兼有,真正的答案也只有愛因斯坦知道。

五、丟失一個天才並不可怕,民強國自強!

只因一千美元,中國錯失愛因斯坦,他兩次路過上海站然後直奔日本


雖然錯失愛因斯坦訪華,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影響中國科技事業的進步和崛起。我國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曾與愛因斯坦交流過,他也無疑是扛起中國科學事業大旗的領先人物。縱然沒有愛因斯塔的訪華,我們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源於什麼呢?想必是中華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中國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