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不願意分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參考這7種方法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孩子到了2歲左右時,就會進入一個“特殊”時期。

在這段“特殊”時期裡,孩子學會了說“不要、不要。”

他不僅學會和別人搶玩具;

還學會搶不屬於他的玩具;等等。

這段特殊的“時期”,就叫做“可怕”的2歲。

怎樣教孩子和別人分享,對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很重要。“分享”也是一種社會行為,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喜歡或願意和別人共享物品。

但是,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願意獨享一切。無論是吃的還是玩的,哪怕是手中的一顆小紐扣,都屬於他的。

2歲孩子不願意分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參考這7種方法

分享兩個小場景:

場景1:一個孩子吃著小吃、玩著心愛的玩具,旁邊的孩子眼巴巴地看著,渴望能獲得分享。可是孩子只顧吃自己的、玩自己的,根本不理會別人。

就算家長在一旁提醒孩子“把你的好吃的分一點給其他小朋友吧”或者“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吧”,可是孩子不肯,即使分享了,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場景2: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從家中帶些小玩具,來幼兒園跟大家一起玩。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願意拿,還會搶其他孩子的玩具玩。無論老師怎樣循循善誘,他都不樂意。

這些場景,是很多小朋友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還需要弄清楚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原因。

2歲孩子不願意分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參考這7種方法

問題出現的原因

所謂分享,就是將自己的東西主動分給他人。懂得分享是人際交往的一個美好品格,不懂分享,朋友的數量就會減少,友誼的小船可能也會說翻就翻。

那麼,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不愛分享呢?

1)孩子年齡小,不清楚“分享”是什麼!這是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孩子在2歲左右,他會認為把東西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把玩具給別人,自己就沒有了。害怕失去,所以不願分享。

2)心理發展的原因。孩子在2歲左右進入自我意識萌芽階段,他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包括他手中的東西,或者你手中的東西。這麼說吧,他能看見的東西,或者說他想要的東西,就會認為是他的。

3)分享時孩子還會看對象。2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樂意和家人分享,點不喜歡和陌生人分享。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後,一些孩子會發生改變,說明孩子心理發展水平有所提高。在老師的教育下、集體氛圍下,孩子慢慢會增強分享觀念。

4)在平日的生活中,家長可能會逗孩子:把你的好吃的讓我吃一口,孩子乖乖地給了家長。家長“哈哈”大笑過後,卻不要了。但孩子是非常認真的。這樣一來,孩子就好決定這是正確的。你想讓孩子學分享,孩子也就不樂意了。

如何解決孩子不願分享的問題,家長可能嘗試過很多方法了。下面,還有7種方法可以嘗試。

2歲孩子不願意分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參考這7種方法

解決孩子不願分享的小“問題”,參考這7種方法

1)用孩子喜歡的小食品引導孩子邁出第一步。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不願意分享的問題會明顯。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伴。這時,食品可以作為他和別人交流的手段。

2)利用玩具增加他和孩子分享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吃和玩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兩件事。讓孩子學會分享,通過小玩具鼓勵他們交換著玩,感受和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

3)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才能讓孩子形成分享的習慣。首先家長通過親子共處,給予孩子愛的需求。然後再讓他和小夥伴之間搭建一種信任關係。不通過這個過程,孩子可能因為沒有安全感,對別人不信任,也就不願意和別人分享了。

2歲孩子不願意分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參考這7種方法

4)做分享的榜樣。家長不懂得分享,又如何能培養出懂得分享的孩子呢?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如果孩子偶爾做出分享行為,家長千萬不要拒絕,要誠懇地接受孩子的好意,並且要表示感謝。

5)進行角色扮演。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分享的故事,並和他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引導孩子按故事情節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來,而父母可以扮演接受禮物的角色,之後再互換角色。

6)在關鍵期加強引導。孩子2至6歲是培養分享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就是說,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就要抓住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導。

7)為孩子創造分享的機會。要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要多為孩子創造分享的機會。

關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