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許多父母會告訴孩子:

“你是我從垃圾桶裡撿來的”。

“你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你是我變出來的”。


也有父母會誠實地告訴孩子:

“你當然是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呀!”


當孩子繼續追問:

“那我是怎麼進到你肚子裡的呢?”

這麼被孩子一問,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想編個理由嘛,又怕孩子不相信,也擔心撒謊早晚會被孩子給揭穿;說實話嘛,我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總不能和孩子講爸爸媽媽太過隱私的那些事吧!怕誤導孩子,總覺得孩子大了自然會明白。

可對於有些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孩子,父母可就沒轍了。乾脆一句話:

“現在還不能告訴你,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或者“別問那麼多,這是大人之間的事,你不該知道太多”。


7歲的童童,他也問了媽媽這個問題,媽媽的做法差點沒把孩子給弄哭,她從網上找來幾張圖片,孩子看完後哭著說:

“媽媽,我怎麼這麼醜,太醜了!”

雖然孩子看著圖片裡的自己,從一個胚胎長到一個成形的小嬰兒,但那些的那份好奇心還是得到了滿足。

面對孩子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父母該如何回答,也許你需要放下擔心,敞開心扉地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孩子講一講他的成長過程,孩子也就不再為自己的出生而感到迷惑了。


首先,父母可以找來這幾張關於生命如何誕生的圖,和孩子簡單地講述一番,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提升了孩子的認知,又對自己多了一份瞭解。

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和孩子講解,例如: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這個圓圓的東西叫卵子,旁邊那個長長的,長得像蝌蚪一樣的小東西叫精子,他鑽進了媽媽肚子裡,特意來和媽媽的卵子做朋友。他力大無比,也是最勇敢最有本領的精子。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他用自己的辦法,拼命地鑽進媽媽的卵子裡,他們一旦相遇,就會見證愛的奇蹟。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一段時間後,卵子和精子經過了許多的等待和努力,終於結合在一起了,卵子變成了受精卵,一些日子過後,發育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胎寶寶每天都要靠媽媽身體裡的營養來讓自己慢慢長大,現在他的樣子就像一隻“小海馬”。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又過了一些日子,寶寶開始長出了小手和小腳,還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尾巴。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這是寶寶的頭,還看不太清楚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因為很快就要長出來了,現在看是有點醜,但過不了幾天,就會越長越漂亮,他需要些時間。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小寶寶已經長出了骨骼,小腳看起來特別有力氣,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身上的血管和白白的皮膚。他會在媽媽肚子裡翻跟斗、拉尿,有時候還自己吸手指。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又過了很多天,小寶寶越長越壯,胖乎乎的臉蛋,他已經會聽到爸爸媽媽說話的聲音了,這會兒,胎寶寶發育的很成熟了,很快就要和爸爸媽媽見面了。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等到有一天,媽媽肚子出現了疼痛的感覺,說明小寶寶要出生了。爸爸媽媽就要馬上去醫院住院,請醫生大夫幫忙,協助媽媽生出這個期待已久的小寶寶了。

用類似以上寶寶比較容易聽懂的語言,和孩子講解生命的誕生,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也不會覺得不再在。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其次,可以通過有關繪本故事,比較直觀地和孩子分享生命的故事。

推薦繪本《我們的身體》

這是一本立體繪本,非常有趣,孩子可以通過手指觸摸,用眼睛看到直觀的畫面,立體仿真的胎兒模型,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出生和成長過程。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不出口,只好這樣做了


另外,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生命誕生的動畫視頻。

視頻中原本就有講述生命的誕生過程,這樣就更容易幫助孩子瞭解。以上幾種方式都值得試試,至少不應該回避這個話題,更不能覺得是尷尬的話題。


寫在最後:

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父母如果能帶著一顆平和的內心,積極的育兒態度,就能養育出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因為育兒路上,父母的自我成長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我們需要重新看待生命,看待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是靈動育兒,教育從業十八年,育兒路上,一起成長。感謝你的關注,歡迎轉發和留言。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