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的兒子整天晚上玩手機,還抽菸,白天睡覺,怎麼辦?

用戶1011526803657


不知道,因為我的寶貝在上海,沒回家,我家寶貝也不抽菸,[耶][耶][耶]


開心的豔姐


這個疫情毀掉好多上學和不上學的小孩,一個人的作息時間都倒過來了,白天睡覺晚上玩手機。我家的堂弟17歲不上學了,早晨都是不起來吃飯,上午飯都是1點多感覺到餓才起來吃飯,吃完飯沒事了又躺床上睡覺或者玩手機,疫情一個多月來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感覺整個人都廢了。如果是我的小孩,不管有事沒事必須8點半必須起來,起來吃完飯也不能躺床上睡覺,必須給他找點活幹幹。





人生就是油鹽醬醋茶


看這個情況,你兒子應該年齡不小了!

這個時候父母容易著急憤怒,肯定會用很強硬的方式和口氣,但越是這樣,效果越差,孩子越反感,越我行我素。

作為父母,首先要思考:他為什麼這樣?

任何外在行為的背後都一定有內因動機。

一般有以下幾個情況:

1、孩子小時候,父母的不良習慣引起孩子模仿。

2、孩子從小被父母控制,強制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到一定年齡有能力反抗時,就會加倍的反抗,將自己從小被父母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

3、孩子平時壓力太大,這時候在釋放自己。

孩子叛逆,問題一定出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時,越是反對他,他越是反抗。

孩子情緒背後一定是孩子的心理原因,父母得察覺,並解決。

因此,建議上述父母,要先自己去學習成長,特別是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學習,先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試著去覺察自己的心理和情緒,這是前提。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先“自知”,才能“知人”,才能知孩子,才能知道如何去應對孩子的問題。


用心的含義


對於這個問題,父母肯定會生氣動怒,但我想說的是,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理性平和,我想這個孩子應該是成年人了吧,看孩子平時和父母中的那一位關係較好,找個合適的時間心平志和的和孩子談一談,告訴他這個時候更應該作息正常,才能身體好抗力強,這時候不小心被感梁可能會是致命的,煙儘量不抽或少抽,鍾南山院士說吸菸更易被感染,你還這麼年輕,將來娶妻生子沒有好身體怎麼能行。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有所收斂的。這時候千萬不要吵鬧,非常時期大家心情都不好,再吵吵鬧鬧誰都受不了。真要還不行,就想別的辦法,讓與孩子關係較好的長輩叔叔,舅舅呀,或是堂哥表姐中的一位,找個適當的時間電話或網絡聊聊,上來先天南地北,不批評,就說自己和全家人現在都很注意身體,早睡早起,你已是大人了,也要關心父母,讓他們都早睡早起,非常時期誰都不能大意,慢慢旁敲側擊的勸,如果還不行,就算了,他也是大人了,隨他去吧。疫情過後他上班就會好的。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但同時還說,兒大不由爹。天長日久。以後慢慢教育吧。


山村美景


你好我是大偉,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不是很大,就是帶著多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讓他遠離菸草和手機,如果孩子大一點呢就要循序漸進的,不要讓他逆反心理加重,可以一起抽根菸說一下這些年你抽菸所留下的毛病,以及向朋友一樣說說自己的過去,讓他打開心扉,然後在往事裡談論起抽菸的交際,以及手機那些事情,個人認為手機可以玩一玩,現在科技社會不瞭解也不行,不過掌握個度,不要讓發育期的孩子留下毛病,不知道對你有用嗎?



大偉哥vlog


疫情讓人們或多或少的焦慮。

首先,不要著急。你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如果你也著急焦慮,可能讓他更焦慮。

其次,回想一下疫情之前,他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如果疫情之前沒問題,都正常。那說明疫情過去,他就會慢慢恢復。不用著急。如果疫情之前,生活工作壓力就很大。疫情期間壓力肯定更大,更焦慮。所以,需要轉移他的注意力,慢慢減輕壓力。比如網上學一些減壓的做法,在家裡帶動他一起參與。

最後,疫情馬上過去,要樂觀。還有將關於疫情的好消息傳遞給他。

一切都會好的。





又二又亮


我覺得是孩子沒有找到生活的目標。在學校,他的目的是學校,每天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比較有規矩。在家裡,因為沒有學習任務,他就失去了方向,對書本也不感興趣,又不能出門,與父母也沒有共同語言,只好玩手機。

作為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找到他那個年齡感興趣的東西。比方學樂器,寫公眾號文章,利用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APP,製作短視頻,寫文章,或者從事其他兼職工作,讓他從中找到自身價值,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每一天也會過的充實。

抽菸應該是他在學校裡就養成的惡習,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如果強制他戒菸,他反而更加叛逆,不如旁敲側擊,給予啟發,讓他自己認識到抽菸得害處。

總之,家長與孩子有效溝通是最重要的。聽之任之或者強加干涉都不可取。家長需要把握孩子的心理活動,幫助孩子找到生活的目標和方向,將疫情期間宅在家的生活作以規劃,並保持有規矩的作息,不能黑白顛倒,渾渾噩噩地度過。

重點還得看家長怎麼做,如果家長抽菸,生活沒有規律,每天不是追劇就是玩手機,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家長要給孩子做表率,這一點很重要。

我就在培養孩子練習書法,她在完成每天的作業後,主動練習書法,我再發給書法老師,老師提出意見,促進孩子進步。






擁抱小太陽的向日葵


從您的描述可以看出您的孩子現在處在青春期。12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家長開始發現孩子,不聽話、叛逆、並且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再用之前單純的說教的方式管孩子已經不起作用,很多家長會束手無策。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孩子的心理說起:

青春期是人從孩子走向成人的必經階段,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個性,心智逐漸成熟。但是孩子的成長可能與家長的期望有距離,家長就想去幹預糾正,家長潛意識裡希望孩子成為下一個自己,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不同的,所以你再去管他,他就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時候會產生兩代人的爭吵。其實兩代人成長的環境不同,對事物對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那作為家長也應該不斷的發展成長。

孩子剛出生還是嬰兒的時期家長的角色是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保護孩子的健康安全。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更多的需求,家長要更多地陪伴孩子,陪著他們玩玩具,算算數,識識字等等,當孩子進入小學開始學知識,家長就要認真輔導孩子的功課,引導孩子的行為,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建立是非觀念。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很少質疑家長,覺得家長就是天都是對的。等到了初中,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發現家長有的題也不會做,他們發現爸爸媽媽也不是萬能的,他們開始不聽“管教”,所以很多家長感覺初二初三的孩子是最難管的。作為家長應該轉換自己的角色,放低自己的身段,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這個時期孩子需要的是尊嚴、自由和空間。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面子”,出現問題耐心的與它們交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其實孩子是明白事理的,好的事情他們會去做,只是自制力差罷了。

父母與孩子相識是一種緣分,父母含辛茹苦陪伴孩子到18歲是要把他們還給社會的。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珍惜這種緣分,只要有愛我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陳同學Mr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

社交型依賴

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遊戲型依賴

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

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父母對孩子手機的管理,應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空間和獨立人格。如果管束不當,過於監控或嘮叨,讓孩子感覺父母控制的影子無處不在,只會引起更大的叛逆。

家長對孩子玩手機的管束辦法,大體有四種方式:

第一種

隨便玩-給孩子買智能機,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闖紅燈的時候玩遊戲,家長就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第二種

隨性管-給孩子買智能機,根據場合、使用時間等等因素隨性管,覺得像需要管的時候就管,覺得不需要管的時候就不管。比如聽說隔壁王二毛同學因為玩手機成績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後來聽說王二毛離家出走了,又趕緊把手機還給孩子。

第三種

軟隔離-給孩子買智能機,但是限制使用時間,時間到了即沒收,或是不給錢買流量包。在非娛樂時間,孩子的智能機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唯一還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時間。僅有的一個貪吃蛇遊戲也被強制卸載。

第四種

硬隔離-不給孩子買手機,或是給孩子買一臺82年的黑白屏手機,比如買個原價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諾基亞大屏老人機。只是為了隨時隨地可以聯繫上孩子。

我覺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種,當然會很有效果,但是實際上,許多家長是四個階段都經歷過的,基本上是從第一種慢慢變成第四種。

為什麼會這樣呢?

咱們來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家長對孩子的管束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

6-12歲,家長會進行有條件的管制。我們會想,孩子這麼辛苦,學習之餘玩玩沒問題。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只要開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偶爾看見網上說有孩子玩手機玩的傾家蕩產,就會心裡有些擔憂,不過看著孩子這麼聽話,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12-18歲,開始進行高條件的管制。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孩子看見手機兩眼發直,目瞪口呆,眼睛裡的光比手機屏幕還亮。孩子在跟家長說話的時候越來越沒有耐心,卻願意為了一件基本上沒什麼用的裝備耐心刷機十幾個小時。這個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長於是放棄了,拿起自己的手機,刷朋友圈解悶。

所以你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往往等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再去想辦法,想著從源頭上處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源頭了。

也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等到我們有時間或者有精力來處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那我們需要怎麼做呢?

家長增強管束效果的十個辦法

1、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儘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2、儘可能隱藏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儘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3、家長以身作則,不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遊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4、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等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菸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5、多給孩子有趣的圖書或參加戶外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有的家長跟到公眾號留言:作為書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對家裡的書一點都不喜歡,一本都不看。

我問家長你們家都有什麼書?家長說這我還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長真正的愛閱讀,愛分享,孩子才會慢慢喜歡。

6、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

等孩子上學之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比如小猿搜題、猿題庫、家長幫、百度作業幫、有道詞典等等。那麼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遊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儘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件。

同時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每次儘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我看見有的家長的手機吃喝玩樂的軟件一應俱全,唯一的一個學習軟件就是有道詞典,還從來沒有安裝過,這樣的手機落在孩子手裡,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7、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玩遊戲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比如爸媽特別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遊戲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遊戲產生了依賴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8、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對手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情感,沒了手機,人也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這時候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個小時,但是一定是在作業全都完成之後,而且如果玩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那麼下次就要相應地減少時間。

9、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

首先要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短時間內確實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孩子不忍離去。還有的孩子專業經營QQ空間好幾年,認識了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北非的諸多好朋友,如果瞬間消失,那麼這些跨越國界和膚色的友誼該何去何從?所以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制定獎勵措施,每天作業完成的好,正確率高,就會贏得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10、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係,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遊戲一邊複習。

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我們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並且幫孩子來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向班裡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週學習目標等等。

當然,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的特點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麼方式來管束孩子,大家還需要結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盛夏的獵戶座001


從小就該養成好習慣!如果在農村就應該帶著乾點農活做點家務千萬不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疫情內是不可亂走動!但在農村現在就應該帶著修修果樹枝上點肥或者砍點柴什麼的!在農村最不缺就農活!在城市的話早晨就可以比平時晚起點去公園跑跑步或打下乒乓球什麼的回家吃了早餐看看書寫寫作業!反正孩子正在判逆了要樹立良好的生活作風不能有依賴思想或給予依賴!否則不但會害了而且自己的付出也是毫無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