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拋棄崔鶯鶯後又求複合,崔鶯鶯回詩拒絕,卻罵出千古名作!

元稹拋棄崔鶯鶯後又求複合,崔鶯鶯回詩拒絕,卻罵出千古名作!

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或者聽過。這部元雜劇講的是書生張生和相國小姐崔鶯鶯在紅娘的幫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

故事從張生在普濟寺偶遇崔鶯鶯開始,兩人一見鍾情,卻礙於封建禮法和門戶之見,無計親近。恰巧這時叛將孫飛虎率軍圍寺,索要崔鶯鶯為壓寨夫人。危急關頭,張生挺身而出,向好友白馬將軍求救,解了普濟寺之危。

原本崔鶯鶯的母親曾許諾若能解了這次的危難,便將崔鶯鶯嫁與張生。可是叛軍一退,崔母便反悔了,說張生一介白身,配不上崔鶯鶯。沒辦法,張生只能進京趕考,以求光宗耀祖,封妻廕子。

元稹拋棄崔鶯鶯後又求複合,崔鶯鶯回詩拒絕,卻罵出千古名作!

後來張生果然高中狀元,可是崔鶯鶯的表哥鄭恆卻騙眾人說張生已經在京另娶他人,崔母又一次賴婚,並要崔鶯鶯馬上嫁給鄭恆。幸好張生及時趕到,兩人消除了誤會,最後是大團圓結局。

《西廂記》是四大喜劇之一,大團圓結局也是意料之中。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廂記》是改編於唐傳奇《鶯鶯傳》。

而《鶯鶯傳》的結局也不如《西廂記》那般完美,張生一開始確實和崔鶯鶯濃情蜜意,海誓山盟,可是他最後卻拋棄了崔鶯鶯,還另娶他人。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他不以為恥,甚至跟友人說崔鶯鶯是紅顏禍水,而自己無法駕馭,不想被她迷惑,這才不忍痛分離。明明是自己始亂終棄,卻說對方紅顏禍水,這樣的厚顏無恥,當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這《鶯鶯傳》的作者,大家也不陌生,他便是唐朝的大渣男元稹。而這《鶯鶯傳》也不是元稹虛構的,據說原型就是他和初戀崔雙文。元稹我們也知道,薛濤為她孤苦半生,劉採春為了他投河身亡,所以他被稱為唐朝最花心的詩人。

而他和崔雙文的這段戀情更是讓他背上了“渣男”的罪名。他和崔鶯鶯分手後,便娶了韋叢為妻,而崔鶯鶯也不是迂腐執迷的人,在元稹走後便另嫁他人。原本也算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可元稹也不知是不甘心還是怎麼滴,居然又回過頭求複合。

請注意這時候,兩人都各自有了家庭,可元稹卻毫不在意。他以崔鶯鶯表兄的身份上門求見,崔鶯鶯本就已經放下過去,當即寫詩回絕,而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名作。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棄我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詩歌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當初既然拋棄了我,那麼今日又何必再求相見。

如果是前兩句還有哀怨之意,那麼後兩句則說明了崔鶯鶯當真是放下了,她勸誡元稹忘掉過去,珍惜眼前人。眼前人是誰?自然是元稹後來娶的韋叢了。他已經辜負了一個女人,崔鶯鶯不希望再有女人為元稹傷透心。

然而元稹本就是風流涼薄之人,他既能拋下初戀,那麼對妻子韋叢又能有幾分真情?雖然他的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寫得很是哀婉悽絕,但是韋叢生病臥床時,他在幹嘛呢?他在和薛濤卿卿我我,而在韋叢去世不到一年,他便又另娶他人,連一年都等不了,所以很多人都稱元稹為“渣男”,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崔鶯鶯回絕元稹的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名作,尤其是最後兩句“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千年傳唱不衰。

晏殊在《浣溪沙》中也曾引用,“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元稹拋棄崔鶯鶯後又求複合,崔鶯鶯回詩拒絕,卻罵出千古名作!

可惜的是元稹這一生都沒明白崔鶯鶯這首詩的意思。(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