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未來將建設規劃7處公園綠地,景觀多樣性


綠地系統和河流水系規劃

一、現狀概況

從用地現狀來看,道真縣城的綠化率覆蓋綠比較高,但其中林地較多,同時存在了一些問題:

1、城區的公共綠地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休閒娛樂需求。應按國家標準要求建設公園、廣場、街頭遊園等多種類型的公共綠地。

2、城市內河渠水面沒有被很好的利用,應建設濱河綠帶等塑造城市特色。

3、防護綠地不健全,沒有形成應有的防護體系。

二、規劃原則

1、系統性原則。城市綠地實現系統性,使綠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整體效益。

2、地帶性原則。綠地植物種類和景觀風貌反映出地方特色。

3、生態優先原則。園林綠地系統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 。

4、生物多樣性原則。綠化應用植物種類豐富多彩,構建出符合自然規律的穩定群落。

5、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規劃立足當前、展望未來、與時俱進、總體規劃、逐步實施。

6、按照“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原則,維護城市的生態平衡。

7、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建設合理佈局、層次豐富的城市綠色空間體系。

三、綠地系統結構

“一帶一軸、公園點綴、山體滲透”的結構。

1、“一帶一軸”

道真縣城內的玉溪河東西向貫穿縣城,濱水空間作為城市的複合型地段歷來都是最具有生機和人氣的場所,它體現了人們對於自然的渴望及迴歸,因此,沿玉溪河規劃濱江防護綠帶,使之成為整個城區的“項鍊”。此外,沿迎賓大道規劃道路綠地,使之成為主要的景觀軸,並沿軸佈置景觀節點。

2、“公園點綴”

鑑於城區內現狀的公共綠地缺乏,在城區內規劃了7處公園綠地,分別是:玉溪公園、五峰公園、河濱遊園、尹珍公園、迎賓公園、體育公園、城南街頭綠地。這7處公園綠地點綴在整個城區內,以滿足居民休閒娛樂需求。

3、“山體滲透”

縣城外圍的東、南、西、北四面都分佈著山體,將縣城中部的大面積山體規劃為山體公園,即十二盆山體公園。山體景觀滲透進城區,形成了城區外圍的天然屏障,構成城市的背景輪廓線,彰顯了整個主城區的綠色大背景。

四、城市綠地分類規劃

(一)公園綠地規劃

規劃公園綠地7處,按服務半徑理論規劃佈局,體現功能多樣性、景觀多樣性,生態園林景觀與文化景觀相輝映。

體育公園:體育公園是規劃區內最大的一片公園綠地,位於城區中部,與體育館相鄰,並引入山體和大覽水庫的景觀,為人們提供運動和娛樂的場所。

玉溪公園:位於城區以北,將北部的山體景觀引入公園,玉溪河從公園中部潺潺流過,和五峰公園相呼應,形成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觀風貌。

迎賓公園:位於城區中部,設置了大型娛樂活動場,體現道真的特色文化,豐富人們的生活。

五峰公園:是一箇中型綜合公園,位於玉溪公園的西部,以五個山峰為主要景觀,結合玉溪公園,形成優美的城北景觀體系。

尹珍公園:是一箇中型的專類公園,位於迎江大道的中部,與尹珍紀念館、仡佬族文化中心相鄰,以紀念尹珍為主題,是具有紀念意義的公園。

河濱遊園:是一個小型綜合公園,位於城北的玉溪河畔,形成一個濱河景觀節點,為人們提供愜意的濱河休閒空間。

城南街頭綠地:是濱河的一個街旁綠地,位於城區的南部,打造精緻的濱河小遊園景觀。

道真未來將建設規劃7處公園綠地,景觀多樣性

(二)生產及防護綠地規劃

濱水防護綠地:城區內河道兩側根據具體情況設置防護綠帶。

衛生隔離帶:設在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市政設施的防護綠帶寬度不小於10m。

(三)附屬綠地規劃

搞好附屬綠地的規劃建設,是形成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環節。

居住綠地:二類居住用地的綠地率不低於30%,其中10%應為公園綠地。居住區的綠地種植面積不應低於其綠地面積的75%。

公共設施綠地:行政辦公用地的綠地率不低於30%;商業金融用地的綠地率不低於20%;文化娛樂用地、體育用地、醫療衛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以及其他公共設施的綠地率不低於35%。

道路綠地:市區主幹路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30%;次幹路道路綠化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城市街道綠化按道路長度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 95%和 80%以上。

其它附屬綠地:市政設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屬綠地率不應低於30%。

(四)其他綠地規劃

十二盆山體公園:以森林植被恢復和保護為根本目的,圍繞山體景觀,適度建設富含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的人文景點,形成城市中部的大綠化環境。

外圍景觀風景林:建設高品質的風景林地,將山林建設為以休閒娛樂、避暑、郊遊等為目的的城郊生態休閒度假區,形成城市外圍的大綠化環境。

道真未來將建設規劃7處公園綠地,景觀多樣性

五、河流水系規劃

(一)規劃原則

調整沿河土地使用功能,改善交通條件,綜合治理汙染,開闢綠化休閒空間,將玉溪河、三木河變為貫穿整個中心城的生活軸線。

結合綠地系統建設,重點整治和拓展濱河步行空間,在濱水地帶規劃一系列開放空間節點。

加強河道兩側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增設濱河步行道和垂直河道的步行道,強化濱水空間的交通可達性。

(二)水系組織

以玉溪河為中心合理組織調配各支流水系,將城市水系串通,保持流經城市水系的水域面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結合人工湖面形成城市生態公園;擴大沿河開放空間,在合理位置建設水壩解決水源不足、水位偏低而使水質惡化、不利於造景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解決玉溪河截洪溝標高不合理帶來的汙染問題。

(三)河流岸線規劃

玉溪河的藍線範圍包括:現有河道以及河道兩側的綠化帶,規劃控制不少於15m。

結合規劃用地,拓寬河道兩側綠化帶,結合旅遊觀光項目和設施,形成以旅遊觀光為主的綠色開敞空間;結合兩側居住用地進行規劃,形成以休閒、遊憩為主的河段,局部擴大河道兩側綠化帶的寬度或拓寬水面,形成較大面積的公共綠化。各支流結合兩側的居住用地,多采用硬質鋪地設計駁岸,保持良好的親水性,形成以休閒、休憩為主的城市綠帶。

道真未來將建設規劃7處公園綠地,景觀多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