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早餐享受“碎彼得”(Hackepeter)?今天向你介紹特選德國拿手菜。面對菜名,人們有時不得其解,要猜出是哪一種美味佳餚,還頗得費一番工夫。

燻鰻魚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它看上去有點兒像蛇,血且有毒— 乍聽之下,人們不會有胃口。儘管如此,鰻魚在眾多飲食文化中都上了菜單。在北德,熏製鰻魚乃是精美食品。


血腸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德國不是吃血腸的唯一國度。但只是在這裡,炸成條狀的它,被拌以土豆泥、洋蔥和蘋果醬,堂而皇之,取名“天與地”(Himmel und Erde),上得餐桌。還有,您是否聽說過“死奶奶”(Tote Oma)這道菜?它是煮爛的血腸配上土豆和酸菜,實為前東德一大經典家常菜。


碎彼得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本來,人們不該吃生肉,甚至歐盟也發出相關警告。然而,一旦“碎彼得”—肉末拌洋蔥—上桌,很多德國人便難擋誘惑。一般的吃法是,把這種生拌豬肉抹到切開的半片小麵包上,撒以鹽粒和胡椒粉。作為經典名菜,碎彼得適合每一種冷餐會。上世紀70年代,人們還很愛把它作為“生肉末刺蝟”(Mettigel)款待客人。


土司夏威夷(Toast Hawaii)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一片土司,蓋上火腿肉、一片菠蘿及軟乾酪,再加一粒雞尾酒櫻桃,然後,置入烘箱:土司夏威夷便大功告成。發明這一創意小吃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電視大廚克來蒙斯·威爾門羅德(Clemens Wilmenrod)。10年後,一位加拿大/希臘餐館老闆開發出夏威夷比薩餅,直到今天,對很多人來說,它都是一種口味上的北調南腔。


母豬肚(Saumagen)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這道菜是指填上土豆、煎腸末、蛋和香料的母豬肚。方子起源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前聯邦總理科爾的家鄉。科爾任期內,他曾以自己喜歡的這道菜招待過多國政要,其中就有撒切爾、戈爾巴喬夫和里根。


肉凍遂爾策(Sülze)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用透明凍膠醃製的豬肉或家禽肉做成的這道冷菜,並非人見人愛。尤其是,在製作時,常要用上豬頭、小牛蹄,以至舌頭或心臟。瑞士人將遂爾策叫做“皮胃”(Schwartenmagen)或“豬奶酪”(Schweinskäse)。


音樂奶酪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這一特色菜來自黑森州。它濃濃的酸奶酪氣味兒需要適應才行。外地人常會對它起疑。上桌時,它通常拌以洋蔥、置入醋汁。吃時,人們按傳統只用餐刀而不使叉子,配以一小杯蘋果酒。


海員雜燴(Labskaus)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最初,這道源於北德的菜餚曾是窮人菜。搗成漿狀的牛乳、紅菜和土豆放在一起,燒爛後,送上桌來。一眼看去,它不會讓人流口水。所以,在餐館裡,會給遊客們先來一小份嚐嚐。在特色餐館裡,配上荷包蛋、醃小鯡魚和黃瓜的拉布斯考斯正重新走俏。


醃鯡魚卷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以醋和鹽醃製的小鯡魚卷,配以洋蔥或醃黃瓜。雖說並非每個德國人都是醃鯡魚卷的粉絲,但吃下這道菜,一夜睏倦便告全消。若想吃酸的了,孕婦們會很願意點它。


蟎蟲奶酪(Milbenkäse)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德國人不如亞洲人那麼喜歡試驗拿昆蟲和蠕蟲取名,但“蟎蟲奶酪”當屬例外:它產於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維爾希維茨(Würchwitz),並要存放在盒子裡至少3個月。在這段時間裡,蟎蟲吞噬皮層,其津液使生奶酪發酵。


芥末點心

頗具德國特色的“黑暗料理”

最後,再介紹一種美味,以抵消蟎蟲留下的不好印象。稱為柏林人(Berliner)的這種點心,在勃蘭登堡亦被叫做平底鍋點心,通常飾以各種花綠飾物。不過,在狂歡節或除夕等特殊日子裡,人們有時也會在裡面放入芥末,—可惜,從外面看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