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掌握五大自救智慧,渡過“疫情”難關


企業掌握五大自救智慧,渡過“疫情”難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批企業遭遇經濟危機,這大概是每一位經營者最不願意面臨、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困境。

越是危機時,越是考驗企業的時候。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自救、發展,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讓我們再次重溫稻盛先生的經營理論精華,"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


方略一:共享思維方式,力求公司內部的融合


一旦經濟低迷,企業勢必陷入窘境。在這種時候,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如何讓企業與員工之間形成融合、團結的關係"。


"哲學"這個詞一直是我掛在嘴邊的。我說的所謂

"哲學",就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作為企業家,應該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告訴員工,讓員工理解,從而做到思維方式的共享。


也就是說,作為一家公司的社長,必須使自己的員工擁有和自己同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思想境界、同樣的哲學信仰。這種思想的傳達必須是全方位的,即便是最基層的員工,譬如打零工的學生、當臨時工的已婚婦女在內,都要傳達到位,從而使企業人員能做到上下一心。


如果能夠達到上述的"理解、共享"的狀態,那麼企業就等於形成了"社長為員工著想,員工為社長著想"的氛圍。


一旦經濟大環境低迷,社長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勢必會感到非常不安。這種心境,就好比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一個人獨自提著燈籠行走在坑坑窪窪的羊腸小道,腳步不穩,如履薄冰。光是想象一下,就讓人心生不安。在這種情況下,心生不安,希望有人陪著自己前行,哪怕就一個伴兒也好。有這種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公司在平時是否就具有"社長常常為員工著想,員工常常為社長著想"的企業人際關係,這一點至關重要。一旦經濟出現低迷,這種人際關係的有無,將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方略二:削減經費,打造企業的"高收益體質"


我知道超過一半的中小微型企業是不會每個月都製作利潤報表的,但我認為即便是中小微型企業,也必須儘量每個月都製作利潤報表。


利潤報表是企業經營的指南針。企業家必須一邊參照利潤報表,一邊謀劃公司的經營。可不少中小微型企業的經營者既沒有製作利潤報表的要求,也沒有采取"以利潤報表為參照物"的經營方式。


一旦經濟大環境陷入低迷,就勢必要削減經費。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削減製造成本。具體到製造業中,就是削減包括材料費在內的各項費用。接下來要削減的是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這兩項費用涉及諸多賬目,如果審視這些賬目,就會發現諸如"明明只創造了這麼點兒銷售額,卻使用了這麼多經費"之類的問題。於是就會思考"這個項目要花費這麼多嗎""如何才能實現減少一成費用的目標呢"之類的問題,然後對照賬目明細逐項削減,這就是削減經費的工作。


我們這些企業經營者往往沒有學過會計知識和賬簿記錄。本來按理說,不管規模多麼微小的企業,如果企業經營者不懂會計知識和賬簿記錄,是無法從事真正意義上的經營活動的。因此大家必須從現在學起,至少要能夠看懂利潤報表,理解其內容。


在經濟低迷時節儉經費,努力不讓企業出現赤字,等到經濟形勢回暖時,你的公司就成了高收益企業。反之,如果無法做到在不景氣的時候削減經費,那麼即便等到經濟恢復景氣、銷售額增加的時候,企業的各項經費開支也會隨之增加,你的公司等於在原地踏步。


方略三: 經營者要主動自覺地強化企業的經營能力


如果老客戶的訂單以一成兩成的幅度開始減少,那麼即便去登門拜訪這些客戶,也很難爭取到新的訂單。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增加新客戶了。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既然老客戶的訂單減少了,那就通過增加新客戶來彌補。


不過,我指的並不是指揮公司的業務員東奔西走地跑業務,而是必須由社長"親自出馬",不辭辛勞地去一家家登門拜訪,從而拓展新客戶。


拓展新客戶的要訣在於:不要只是一味地說"請給我們訂單"。當然,這是拓展新客戶的目的所在,也不能隻字不提,但應該做到換位思考——如果客戶把訂單給了我們公司,那我們公司能為客戶做出什麼貢獻呢?


因此,必須提出對客戶而言具有建設性的提案——如果採購我們公司的產品,對客戶而言有這樣、那樣的益處。換而言之,必須要讓客戶覺得有利可圖,要讓客戶感到開心愉快。如果不能做到,就無法拓展客戶,也無法爭取到訂單。


以自己處境艱難為由,在跑業務時一味懇求客戶給予訂單,這樣的做法並不會輕易奏效。


不要僅僅依靠低價去拉攏客戶,而要提供真正能夠引起客戶興趣的信息,比如"如果和我的公司合作,就會有這樣的益處""如果和我的公司合作,我們能為客戶做到這些"等等。


所以經營者請務必用心致力於經營。要在推銷和擴展業務方面下功夫、想點子,使得企業根基鞏固、長足發展。


方略四:致力於研發新產品、新商品


至於第四大方略,便是努力研發新產品和新商品。正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這一點才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原有的訂單量大幅減少,因此如果還依靠既有產品的話,是無法打開銷路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也仍然肯定有未被髮掘的市場需求存在。換言之,市場的需求是絕對不會完全飽和的。至於這潛在的需求是什麼,就需要企業的高層通過"親自公關""親自推銷"的方式去探求。


然後,在發現了市場的新需求點後,就要著手推進相應的研發與製造。這是企業研發新產品的基礎和準繩。


即使你的企業並不從事製造業,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你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採購的商品。也就是"什麼銷路好進什麼,什麼銷路好賣什麼"。


經濟低迷的大環境正好是企業研發新產品和新商品的時機,我們京瓷亦是如此。面對經濟的不景氣,京瓷以"死地求生"的精神和勁頭,努力進行著新商品的研發工作。因此可以說,經濟大環境的低迷期恰是企業研發新產品和新商品的最好時機。


方略五:絞盡腦汁努力發揮創意


最後企業家要在各方面努力發揮創意,為企業培育堅實發展的"苗子",等到經濟恢復時,便能使其"開花結果",這點非常重要。


"應該向客戶提供怎樣的服務""怎樣讓客戶受益""怎樣讓客戶得實惠""怎樣取悅客戶"……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便是創意的發揮,企業家必須親身實踐。


另一個能夠提升企業業績的方法是拓展產品線。這一點我認為也很重要。


我給大家講一個我已經在不同場合講過多次的故事。


在我們京瓷公司,有一位市場眼光敏銳的業務員,他曾經登門拜訪過靜岡縣的一家漁具店。

有一種釣魚方式叫投釣,要用到裝有繞線輪的魚竿。魚竿上有導環,釣魚線穿過導環前後高速移動。以前這種導環都是金屬材質,而那位業務員就向店老闆建議將金屬材質的導環換成陶瓷材質的。他對老闆說:"陶瓷耐磨,摩擦阻力也小。比金屬更適合做導環。"

老闆:"那要花多少錢呢?如果是金屬件的話,一個不會超過兩日元,可如果換成陶瓷的,一個就要幾十日元乃至幾百日元。完全沒有優勢嘛。"

於是我們的業務員說:"並非如此。如果把金屬件換成陶瓷件,那麼漁具就會很上檔次。"

老闆聽了這番話,覺得這個業務員是個挺有意思的人,於是答應嘗試一下。老闆用一根裝上了陶瓷導環的魚竿進行了近投釣和遠投釣的試驗。結果發現,由於陶瓷的摩擦阻力非常小,因此在拋竿時,與金屬導環的魚竿相比,魚鉤的飛行距離要遠得多,而且更能承受重量,釣魚線也不會斷。

這個絕妙的試驗結果打動了那位老闆,於是他開始在魚竿上安裝陶瓷材質的導環,以"價高但質優"的商品定位在市場上銷售這種魚竿,結果這種魚竿的市場份額日漸擴大。如今,裝有陶瓷導環的漁具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普及。


這個故事就是"努力發揮創意"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經濟大環境低迷,之前用於紡織機械設備的陶瓷部件的需求量減少,我們京瓷的相關訂單量也隨之減少。而故事中提到的那位年輕的業務員為了開拓新市場拼命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登門拜訪漁具店,最終成功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不管是增加銷售額,還是拓展業務範圍,都少不了"努力發揮創意"的精神。


"怎樣才能爭取到客戶的訂單?""應該經營何種業務"……即便我們不可能個個是妙計百出的諸葛孔明,也還是要勤于思考。


本文摘自《稻盛開講6:企業擺脫經濟危機的五大方略》


企業掌握五大自救智慧,渡過“疫情”難關


企業掌握五大自救智慧,渡過“疫情”難關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 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思維方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