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被迫的”線上買菜流,讓這個行業按下了加速鍵。線上買菜的“拐點”到了嗎?@零售商業評論。新零售權威媒體—零售商業評論。微信關注公號:零售商業評論。


No.1

疫情下的「菜場生意」


疫情下,買菜難。


我們先來看個對比,一面是傳統菜市場的冷清,另一面是線上買菜的火熱。


傳統菜場。目前,疫情影響下,大家都不出門或者是以家庭為單位派“代表”買菜。往日最為喧鬧的菜場,現在也變得冷清。但菜商並沒閒,我們瞭解到,很多線下菜場轉型,也開啟了“線上賣菜”模式,有的1個小時能接40多單,而且單價都不低。


線上買菜。線上買菜成了最近的熱詞。我們從各大生鮮電商APP的下載量和活躍度來看,也都進入了高潮。消費者甚至大半夜搶菜、不計成本。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一下子湧入的大流量,也讓各大平臺措手不及。我們來看下幾大平臺的增長數據:


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客單價也達到120多元。


叮咚買菜僅春節7天,就完成了400萬單訂單量。日均下載量超過4萬人次,且平臺GMV(成交總金額)同比增長6倍,客單價也大幅增長了70%。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的網上訂單數量相較去年同期激增220%,門店平均每天補貨6-8次。


京東到家,從除夕至大年初九,全平臺成交金額同比去年暴增超374%。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同時,在資本市場,最近永輝超市大漲,總市值更是逼近900億元(截止發稿期市值869億)。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被迫的”線上買菜流,讓這個行業按下了加速鍵。


No.2

線上買菜的“拐點”?


但線上買菜的拐點到了嗎?


我們認為,這次疫情給市場的消費觀上了一課。會加快市場推進,總體來講,勢頭很對,但線上買菜還剛上軌道,發展還沒到全面提速的時候。


要知道,現在傳統菜市場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佔比約73%。超市渠道佔比22%,為第二大渠道。而生鮮電商目前佔比僅約3%。


但為什麼說勢頭對,我們看下一線城市以北上廣為例,菜市場個數分別約750、1000、500個,菜場生鮮銷售佔比近50%,按平均73%算,已經被線上搶去很多份額。


生鮮電商預計2020年將突破3000億,蛋糕還在逐漸放大。在2C的賽道上,盒馬菜市、叮咚買菜、美團買菜、蘇寧菜場等這幾家頭部企業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


整個賽道在一線城市已逐漸呈現“631”格局,每日優鮮佔比均接近60%,盒馬鮮生則在三成左右。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市場目前也主要有前置倉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社區模式和傳統電商模式等四種模式。


我們以每日優鮮為例。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而每日優鮮的做法是:在城市設立分揀中心,結合訂單密度向社區滲透,設立前置倉,形成半徑三公里的圓形覆蓋網。城市分選中心會提前將生鮮商品分配到前置倉,再配送至社區的用戶手中。


到現在,4年多的時間裡,每日優鮮已經在20多個城市鋪設了1500+前置倉,每個倉覆蓋周邊3km,配送時效“2小時極速交付”和會員一小時達。


而且已經推出了它的2.0版前置倉。相比於平均面積在100-150平米的1.0版倉,從2019年開始規模化複製的2.0版前置倉在倉儲面積上有較大提升,可達到300-400平米。日訂單峰值可達2000單。更多智能化系統的使用也讓其運營效率再次提升,年坪效可達到10-12萬/平米,為傳統線下門店的5-6倍。


這次疫情下,我們也對幾個生鮮電商平臺做了比較,客觀評價,每日優鮮的配送方面服務仍表現非常不錯,也有些平臺已經出現了配送脫節。


當然,一個行業要徹底變革,必須多方位改變。


除了2C領域,2B賽道也是一個大頭。美菜、宋小菜、美團快驢、永輝彩食鮮、餓了麼的有菜網等,都紛紛加入。


比如美菜網目前採用的是源頭直採模式,直接替代了多級批發制度,從產地集中以最低的價格進行採購,再將商品直接售賣給餐廳客戶。2個核心點:1、整合散亂的餐飲食材供應端;2、以較低價格直接將食材賣給餐廳。


宋小菜的商業模式,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以銷定產的反向供應鏈模式(訂單農業),通過收集城市菜市場“菜販子”的採購需求,基於交易數據對市場進行預估,指導上游菜農按需生產,從而解決蔬菜市場產銷信息不對稱、生產者賣貨難的問題。


3000億的“線上買菜”,按下「加速鍵」?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此次疫情對於“線上買菜”的發展起到加速作用。但線上要能做到5%的比例,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期來看,線下始終是買菜的主場景。但新一代的舒適體驗線下“新菜市場”將代替傳統的髒亂差、混雜不堪的場景。


目前對於生鮮電商而言,目前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也就是說,大部分仍在燒錢,也是大玩家之間的遊戲。


對於線上買菜,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這個領域至少還要放5-10年來看。正如之前徐正所言,零售行業是僅次於農業,變化較慢的行業。市場往往會高估行業一年的變化,低估十年的變化。傳統電商行業用20年時間將中國電商滲透率從1%提升至20%,訂單密度是最初的十倍。


待到疫情褪去,便會春暖花開。


新零售權威媒體—零售商業評論。微信關注公號:零售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