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思考問題請不要忘記自己生活在常規尺度裡》

《哲學家思考問題請不要忘記自己是生活在常規尺度裡》

為什麼有這種奇怪的題目和思考?是什麼原因啟發了這樣一個命題?

請聽我說。今天有個頭條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提問,即“把10000顆原子彈爆炸在宇宙裡會是怎麼樣?”我回答如下:

【會什麼都不是。

隨便一顆恆星的能量都比10000顆原子彈大。據天文學家觀測,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繁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恆星,而恆星的質量和能量都是一至八倍的太陽質量和能量。那麼請問太陽是多少倍的原子彈爆炸能量?計算過嗎?幾百萬幾千萬都不止吧?那麼你那一萬顆原子彈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算什麼呢?連一個響屁都不是。

人類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永遠都是宇宙微塵之中的微塵。愛護和保護好地球這個家園吧!】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是帶有哲學思考的問題,回答也應帶有哲學思考。但是這個提問忽略了“原子彈爆炸能量相當於幾十萬噸梯恩梯炸藥當量”這句話裡的“幾十萬”、“噸位”、“當量”,威力波及“幾十”、“公里”,都是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常規尺度”,而宇宙空間裡的“光年”、“光速”,都不是生活中的常規尺度。但是由於人類望遠鏡的發明,可以探索常規尺度所不能達到的遙遠的宇宙空間。試圖用常規尺度的能量,詢問對非常規尺度裡的影響,顯然不是合乎理性的提問。

顯微鏡的發明可以使人類觀察到分子、原子、夸克等,不是肉眼可觀察的常規尺度。比如夸克以普朗克尺度衡量,是一毫米的10的負35次方的尺度。然而人們為了便於理解,常常用放大和縮小後的常規尺度比喻。比如把一顆原子比作有足球場大的話,原子核相當於一個足球;把銀河系縮小比喻後,太陽系相當於足球場上的一顆米粒等等。都是在用常規尺度來比喻非常規尺度的世界。以至於接受多了人們就以為就是那樣。以至於產生種種幻想,比如從宇宙蟲洞中走向另一個宇宙;在夸克空間裡漫遊等等。但是忘記了常規尺度是人類在地球生活,把常見物體的體積體量,與人的體積體量相比較而制定的。任何比喻也就是比喻,並不是生活在常規尺度裡的人類,所能達到的。科學家當然需要哲學思考來指導科研工作,但是科研成果總是為改善生活在常規尺度裡的人類的(或加害於人類的)。

用放大和縮小的方法,把空間的無限大和粒子的無限小,有助於對宇宙物理學和高能粒子物理的理解。然而這種理解是屬於定性方面的,缺乏量方面的認知。也就是對事物的“質”的理解而忽略了“量”的理解。然而,人類的生活中實際問題,是不能忽略量的方面考慮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拋開常規尺度去實現理想和目的。比如說,我們今天手機引領的信息社會,不僅僅是人類掌握了電和磁的性質,同時也使用常規尺度中的知識,發射了N多個衛星做支撐的。而衛星的發射,衛星的研製、空間站的研製,全部是建立在牛頓力學、開爾文熱力學、門捷列夫的元素表等常規尺度世界理解的基礎上的。不能由於高能物理的新發現和哈勃望遠鏡的新觀察結果而拋棄或“揚棄”傳統力學、化學和物理學等基本知識。過渡熱衷於宇宙太空和夸克粒子不利於掌握常規尺度裡的知識。常規尺度裡的科學研究我們並沒有做到了盡頭。國民科學素質,對常規尺度裡的知識掌握遠遠不夠。

我舉三個例子來說明我的觀點:

我們今天振興中華,趕超英美,大國工匠精神絕對不可少的。然而讓“工匠精神”在國民素質中紮根,成為全民意識,不能只靠工程設計師和工程總設計師具有的工匠精神。不能滿足於設計師們具有“大國工匠精神”。設計師們絕對不缺乏,不然難以設計出港珠澳大橋那樣氣勢恢宏震驚世界的作品。然而,雨後春筍般矗立的高樓大廈的施工者們,廣大的民工隊伍裡的具體施工者們,具備了“大國工匠精神”了嗎?工程設計師、總工程師的設計要求和精神,他們領會貫通了嗎?施工技術員引領著一群不懂靜力學、鋼筋的強度和剛度不分,不懂混凝土的熱力學、結構學的民工們,他有多大的難度嗎?他自己具備了工匠精神了嗎?

其二,如果說建造高樓大廈大橋的混凝土施工是傻大笨粗的工作,毫米級誤差已經很精緻、非常高質量、非常具有“工匠精神”了,那麼我舉一個細緻一點的例子牙科大夫吧。應該是微米級的產品和工作了。牙齒咬合誤差幾微米,都是不舒服的。但是牙科大夫對義齒的材料十分掌握嗎?毫米之間的存在的材料彈性、韌度、力學穩定、假牙與真牙之間有磨損量關係等知識,他掌握了嗎?這裡也不是缺乏常規尺度裡的物理力學知識嗎?只掌握昂貴的外國進口材料,就具備“工匠精神”了嗎?

第三個例子。我們的手機芯片行業受制於歐洲芯片製造業,不得不接受特朗普種種無理要求。不正是我們的照相機技術落後於人,精密手錶製作技術不如瑞士手錶廠造成的嗎?歐洲的瑞士手錶廠等,不正是他們長期以來,以“工匠精神”在儀表製造上精益求精發展起來的嗎?假如我們也有瑞士手錶廠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何至於受制於人?我們在修建高樓大廈、大橋施工上具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會出現橋垮樓塌的豆腐渣工程嗎?

所以,哲學家們思考問題,還是回到常規尺度的實際生活中來吧。不要炒作“三體”幻想故事和醉心於“降維打擊”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