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長期在家隔離,一些銀行會破產嗎,為什麼?

一九八九霧裡看花


至於破產還是不破產,還是看它是什麼銀行,是四大行這樣的一流銀行,還是各地的城商行這樣的小銀行呢?

不同的銀行,自然受到的打擊是不一樣的,四大行這樣的銀行實力大,資金雄厚,業務寬廣,背景深厚,即使想倒閉也無法倒閉啊,豈能因為一次疫情就倒閉呢。

至於那些小銀行,可就不一定了,因為他們的實力低,經營有限,抗風險的能力自然不如大銀行,同時呢,壞賬率也比較高。

那會不會破產呢?

還是很難,雖然國家允許銀行破產,並且設立了《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存款人的存款,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破產的銀行屈指可數。

只有海南發展銀行和肅寧縣尚村信用社這兩家銀行破產,前者是在1997年就破產了。

這麼多年,國內無數的銀行都可以活下來,沒有破產,還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次疫情對銀行的影響肯定不如2008年金融危機,所以銀行理論上有可能破產,但實際上很難破產,基本上不會。

那為啥會這樣呢?

銀行和廣大群眾的錢袋子關聯非常緊密,國家也制定了很多的金融政策來規範銀行的行為,還讓銀保監會這個專業的國家機構來管理所有的銀行,定時評估銀行的經營等情況。

只要按照規定的路線走,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更不會破產,如果不按規定路線走,出現問題,也非常有可能被接管,比如2019年包商銀行就被接管了,及時處置風險和問題。

所以銀行理論上可以破產,但是在強監管,規範流程,以及及時接管等應急措施下,很難很難破產。


財道


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非常時期,如果大家長期在家隔離,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對一些小銀行來說,確實是一個風險因素,不得不進行考慮。

根據我國目前的現狀,現有金融機構4000餘家,規模比較小的就是一些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這種銀行的經營範圍限定在縣域之內,存貸款規模不大,管理水平一般,如果出現特殊情況,破產的可能性是有的。

就拿本次疫情來說,有些地方受影響比較大,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由於封村封小區,很多人都宅在家裡,小微企業開不了工,打工的人也找不到工作,如果時間一長,很多小微企業可能堅持不住。

現在人民銀行向市場投放了很多增量資金,也為銀行提供了中期借貸便利,目的就是放水養魚,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但是不同的行業受疫情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對於一些餐飲行業,旅遊行業,房地產行業的小微企業來說,即便拿到增量貸款,能否順利渡過難關也不一定。


對於一些小型銀行來說,就要看自己的資產質量,如果小銀行把大量的資金都借給了這種受影響比較大的小微企業,那麼銀行的經營風險也就變得很大,這樣就會形成連鎖反應,波及有些小銀行的安全。

比如,某個縣域經濟以旅遊為主,當地的村鎮銀行或者農商行,把大量資金都借給旅遊區的餐飲、娛樂等小微企業,疫情期間以及疫情過後的一段時間,旅遊和餐飲的收入肯定非常差,這些小微企業的收入不足以償還銀行的利息,一旦小微企業破產了,銀行的借款也就難以回收,如果出現資不抵債,銀行也有可能倒閉。

上面說的只是特殊情況,從全國的大環境來看,我國經濟的韌性比較強,銀行的資金儲備也足夠,只要銀行按照國家要求,對企業不抽貸,不斷貸,適當降低借款利息,讓企業有喘息的機會,我想疫情造成的困境很快就會過去。

因此,從辯證的角度看,這次疫情造成很多人在家隔離,會影響經濟發展,但是並不會對我國金融系統構成威脅,可是對個別小型銀行來說,風險有可能會增加很大,不排除有破產的可能。


互金直通車


非常時期,大家長時間在家隔離的話,企業無法開工,大家沒有收入,這種情況之下,一些小銀行肯定會破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為什麼一些銀行會出現破產呢?

首先一點,根據我國關於銀行的相關規定,我國銀行是允許破產倒閉的,類似之前的海南發展銀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於銀行自身經營不善,導致資不抵債,最終只能宣佈破產倒閉。所以說只要銀行出現危機,陷入資金鍊斷裂,出現資不抵債或者其他重大原因的情況之下,銀行是可以宣佈破產倒閉的。


其次分析一下長期居家隔離會導致一些銀行破產的真正原因。

(1)企業不復工,企業不生產的話,將會面臨很多問題,企業沒收入,會讓企業資金週轉問題,企業將會面臨各種違約金,導致企業經營困難。

可想而知,企業自身都沒錢,向銀行貸款得金額又怎麼有錢還給銀行呢?一旦各大企業都還不上貸款了,銀行將會面臨資金回籠問題,導致銀行壞賬太多,直接導致銀行虧損。

(2)同理,企業不開工,大家都在居家隔離,上班的沒有班上,做生意的沒有人流,沒有消費,大家都沒有收入了。

個人都沒有收入了,對於哪些揹負著房貸的人,欠信用卡的人,根本沒有錢還這些債務,從而出現大面積的逾期,銀行又怎麼可能有錢賺呢?


綜合以上兩大因素,企業沒錢還貸款,個人沒錢還貸款,一旦這些貸款大面積逾期,直接導致銀行壞賬增加,壞賬增加,銀行直接面臨巨大虧損,銀行沒有利潤,銀行是扛不住多久的。

銀行只是中介公司一樣的性質,以低利息攬儲高利息放貸,但放貸出去收不回來,銀行直接會資金鍊斷裂,不能保證安全兌付,儲戶一旦蜂擁取款之時,銀行無法兌付,或者資不抵債之時銀行就只能走向破產了。

所以說長期居家隔離的話,有些抵抗風險能力不強的中小銀行肯定會破產倒閉的現象。


老金財經



面臨疫情困繞,在家被防控隔離較長時間,一般不會出現銀行破產的情況

銀行破產,通常有兩種原因:

一是因經營不善,造成內生性經營陷入困境,無法償付儲戶和債權人的權益,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

諸如巴林銀行破產,就是因投資失敗,錯誤地判斷了日本股市的走向,巴林銀行損失金額高達14億美元,而其自有資產只有幾億美元,虧損鉅額難以補償。

二是市場出現儲戶擠兌,而銀行在短時間內無法籌集資金滿足擠兌鉅額償付,引發資金鍊斷裂,導致信用崩潰而破產。

諸如:芝加哥伊利諾伊國民銀行1984年倒閉,是最為典型的擠兌案例,該銀行短短60天內被提走100億美金的存款。最終,被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國有化”了該銀行。



現在我們的疫情已持續一個月,當前防控隔離狀態並沒有解險,疫情拐點還沒有出現,據鍾南山院士的判斷,要控制住疫情可能要到4月底前左右。在這段防控時期,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都會受到較大影響,但並沒有陷入關癱瘓停滯狀態,除湖北被封城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區都是開放的,只是出行要有預防措施而已。

交通、人流、生產經營活動處在半停滯狀態,只是效率和速度上沒有正常化,因此,我們大可以放心經濟生活的持續進行狀態。

一句話就是:疫情並沒有破壞或摧毀生產力系統。

當然對於影響來講,因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會產生一些壞賬,但不足以破產銀行業的整體資產良好狀態。同時,國家及時下達了金融、財稅等扶持措施,儘可能將損失降低,維持各方面穩定,保增長,保就業。

2月17日,全國各地已基本陸續開工復產,老百姓生活安定,正處在全民抗疫當中。



從種種情況來看,因疫情長時間被隔離在家,並沒有出現導致銀行破產的兩種原因存在或出現,居民的儲蓄是安全可用的。

💕謝謝閱讀!

<strong>


野馬和尚


從這段時間向銀行朋友方面所瞭解的情況,銀行的影響確實存在,但並不凸顯。很多銀行工作的朋友,已經開始“雲辦公”,並且還有著“雲宣傳”,效果也是不錯。要說銀行會破產,我認為現在是不會的。

銀行,給大家的印象是存錢、取錢的部門。但,實際上是一個全面的金融機構,其有著存款、貸款、取款、投資、理財、信託等等金融投資的功能。銀行的資金來源有多個方向,有居民存款、機構存款、企業存款,還有向央行貸款來的資金。那麼,銀行將資金收攏在一起,每年還要支付對應的利息,不是虧本的嗎?

顯然,銀行的錢要流動起來,將流入到銀行的錢,向有需求的人進行貸款,中間賺一個利息差。而貸款,往往信用卡是依據信用的貸款方式,無需任何的抵押。而銀行方面無任何抵押物的貸款方式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有著一定抵押物的貸款。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系統因為長期在家宅著,也有可能出現攬儲、放貸等情況影響,甚至有著壞賬的可能。說銀行在其期間有可能出現破產,也不過分。

但是,實際上呢?銀行工作人員積極的通過線上宣傳,攬儲的效果很是不錯,能極大的彌補關於疫情對儲蓄的影響。並且,不僅僅銀行工作人員的線上攬儲,也是通過市場渠道獲得資金來源。對於銀行的資金來說,是充裕的。

而銀行的放貸方向呢?雖然疫情在家宅,但是這段時間對醫療、農業相關上市公司的優惠性貸款,銀行也是積極的在實施。之前的貸款雖然有著延期,但銀行方面也是有著很好的應對。

從表面來看,銀行的影響很大,甚至有著破產的感覺。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銀行或許在這次疫情期間有著質的改變。


厚金說


這就要看疫情會延遲多久,並且對於實體、復工、以及疫情的影響有多厲害了!

就好比,如今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復工,大部分的人員也恢復到了一個正常的工作崗位之中,那麼對於銀行的貸款需求也是會按時完成還款和交付的。

但是,如果疫情持續爆發,升溫,導致了大量人員無法及時復工,那麼許多企業就會面臨倒閉破產,甚至裁員的現象。

久而久之,大量失業者無法償還貸款,銀行自然面臨著風險,或者會造成破產的最壞結果。

不過,對於現在來看,這樣的擔憂是多餘的。

疫情現在給我們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對於大部分的貸款來說也是給出了一個“延期”的政策,並不是不還。

所以,整體來看,銀行今年的整體業績會有所下滑,但是絕對不會淪落到破產的 窘境。

還是那句話,只要得到有效控制了,疫情影響就是短期的。

因為我們此次的有效隔離其實只是維持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並沒有出現3-5個月,甚至更久的情況,是一個可以接收的範圍。

再加上銀行自身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勁的,背後還有國家撐腰,哪那麼容易倒!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題主的擔心並不無道理,但是有點擔心過度了,可以很明確的說,不會有銀行因為此次疫情倒閉。

題主的擔心無非來源於大家都隔離在家,企業無法正常開工運轉,也就無法創造效益,更有企業倒閉,企業員工因為不能出門上班或者企業倒閉而失業,沒有收入或者收入減少,貸款企業和個人無力償還銀行貸款,銀行受到巨大的壞賬衝擊而破產。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但是其實並不會發生銀行因疫情原因而破產的情況。

首先我們看,我國曆史上有過銀行破產的情況發生嗎?破產原因是什麼?

答案是:有。而且有兩家。

1.破產銀行:海南發現銀行

海南發展銀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家破產的銀行

,而且具有國資背景。破產的原因是1998年金融危機期間,因經營不善,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導致擠兌現象出現,最終破產。

2.破產銀行:河北肅寧尚村農信社。

此家銀行是我國首家破產的農村信用社,於2012年宣佈破產,破產原因是經營不善、資不抵債。

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已建國70年,只有區區兩家銀行破產,並不多。而且破產原因都是因為經營不善,主要責任在於銀行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水平。

為什麼我說此次疫情不會有銀行因此破產呢?理論依據是什麼?

1.我國健全的金融業體系

我國的銀行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具有國資背景的,像中農工建在內的國有制銀行;二是像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這種大型的股份制銀行;三是像蘇寧銀行、微眾銀行這種民營銀行。

不管是哪種形態的銀行,只要能開門營業都需要取得“銀行牌照”,而且在經營過程中一直都會受到銀監會和相關部門的全程監管,一旦發現經營中出現不合規或者風險點,都會有相關部門出臺整改措施。

因此健全的金融業監管體系能夠保證銀行始終在“軌道”上正常“行駛”,一旦稍微偏離“軌道”就會有“人”站出來加以糾正,所以幾乎不會有銀行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

2.銀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上文我們說到,銀行的控股方是政F、國企、大型企業,他們的資金實力非常的雄厚,一旦被控股銀行出現風險,控股方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出手相救。

再者,銀行在經營過程當中,都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人民銀行上交繳一部分“儲備金”,這部分“儲備金”也極大增強了銀行的抗風險能力。

3.疫情期間的利好政策

疫情期間,包括人民銀行在內,多部門出臺相關利好政策,保障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以人民銀行為例,2月17日,央行宣佈降息,利率由3.25%下降到3.15%,整整下降了10個基點。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另外,多地地方政F也出臺相關利好政策,為企業度過難關予以幫助和利好政策傾斜。大部分銀行也相繼出臺政策,延緩貸款企業、貸款個人償還貸款,共度難關。

總結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雖然疫情給企業和個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國家相關部門大力出臺利好政策,全力保障企業度過難關,加上銀行自身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因此我認為並不會出現銀行因為疫情原因而破產的情況出現。

我是中年老劉,專注財經乾貨,歡迎評論交流,關注點贊。


中年老劉聊財經


這種想法是不是有些想歪了。人們長期在家裡隔離,不去銀行存錢,銀行就會破產嗎?可能性幾乎是0。

銀行倒閉的原因,應當主要是擠兌和壞賬。

什麼是擠兌呢?就是大量的人去銀行取錢,銀行由於資金儲備不足,無法兌現。導致銀行信譽嚴重損壞,存款只出不進。最終只能倒閉了。

非常時期,大家都不出門,自然就不會發生擠兌了。如果說我們通過網上銀行轉賬,將所有錢提出來,實際上銀行特殊時期可以將網上銀行暫停的。這就不可能出現擠兌銀行倒閉。所以特殊時期,銀行反而更安全。


什麼是壞賬呢?壞賬就是銀行放出去的貸款又收不回來,即使通過起訴、法院判決都無法追回。如果壞賬額度小,銀行就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墊付。如果壞賬額度太大,導致銀行無法彌補損失,那麼銀行也有破產倒閉的可能。

當然,由於銀行放貸數量不會集中到一兩家企業上,一般來講很少會出現大量壞賬的情況。

非常時期,由於一些中小企業受疫情的影響虧損嚴重,確實有還不上銀行賬款的可能。不過央行和銀保監會已經出臺政策,可以暫緩有關企業的貸款償付,然後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國家通過釋放大量資金,增加銀行的流動性,銀行間的資金至少增加了7000億以上。銀行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也就不會出現倒閉的可能了。


在現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非常時期,銀行是不可能倒閉的,即使銀行資金出現緊張,國家也會給予一定的流動性支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的。。

最後再說一下,即使銀行破產也不要擔心。我們有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即使銀行破產,50萬元以內的本金和利息也可以得到存款保險的全額償付。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自己的存款是十分安全的。


暖心人社


非常時期,長期在家隔離,銀行是不會那麼容易破產的。

話說回來,你對銀行有多大的怨念,覺著自己在家隔離,就會讓銀行破產?

全國近46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到以區縣為單位規模較小的農商行、村鎮銀行,在我看來,都不會因為這次疫情造成太大的風險。

誠然,疫情給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造成了一定影響。各類企業延遲復工,工人工資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確實給銀行資產管理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難題。

2月3日、4日,央行連續兩日向公開市場投放流動性資金1.7萬億,穩定市場,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使得銀行資金得到一定補充。

從疫情全面爆發至今已經有近一個月,沒聽說哪家銀行因為大家在家隔離而倒閉的吧?

隨著近期疫情控制向好,每天的治癒人數已經超過 當日確診人數,各地企業也有條不紊的復工,經濟形式也在逐漸向好。

相信疫情過後,銀行會迎來新一波的增長。


財富公元


如果是長期的,肯定會破產

現在預期隔離並不會太久,目前銀行必然不會破產,但是如果持續下去,最先受傷的肯定是中小銀行。

因為如果長期隔離,意味著經濟活動停止,失業潮蔓延,大家都沒工作,沒收入,經濟危機就會爆發。

每次經濟危機都會有一大批銀行破產,遠的美國1929大蕭條,大部分銀行都破產了。近的2008年次貸危機,也有大批銀行破產,雷曼兄弟等大投行都破產了。

再說這次疫情,這次大家都居家隔離快一個月了,還好是一季度,很多公司都是淡季,影響還不大。

不過,銀行也肯定會受到影響的,一些小企業壞賬率會上升,但是本來小企業貸款就不多,所以影響不大。大企業,本來也就沒什麼資金壓力,壞賬風險不高。所以短期一兩個月,還是淡季,對銀行整體影響不大。

長期的話,城商行會受不了,因為城商行主要客戶就是小企業,小企業熬不過去,他們貸款收不回來,也放不出去,就死了。

大銀行問題不大,大企業,尤其是央企國企,服務業的很少,大都是製造業,這些企業不受太大影響,有些春節都不停工的,如今復工也有60%左右了,預計3月中旬都全面復工,所以沒什麼可以擔憂的。

特殊時期,銀行也加大放款力度,確保企業正常生存

近期多家銀行陸續上線了抗擊疫情專項理財產品,並通過讓利的方式引導理財資金輸血抗疫企業,助力打贏疫情阻擊戰。很多銀行也發放了抗疫貸。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7日,全國城商行、民營銀行提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專項授信等信貸支持1225.3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